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台灣十大企業家財富傳奇

第96章 第十章“米果大王”蔡衍明

1957年,蔡衍明出生在台灣台北迪化街,迪化街是全台北市十幾個行政區裡最本土、最台味的傳統老社區。 蔡衍明的父親是迪化街一家貿易商號負責人,二戰結束後,廢鐵生意很紅火,父親標購了一大批廢鐵,獲利頗豐。蔡衍明排行老小,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寵愛,零用錢比當時國小老師一個月的薪水還多。 小時候,蔡衍明不愛唸書,卻愛當“老大”,總愛帶領一幫調皮的孩子一起逃學。他曾回憶說:“以前唸書的時候,早上起來,窗戶打開,樓下的人都在排隊等我逃課。因為我口袋零用錢多啊!” 對蔡衍明來說,大部分知識都來自電影與街頭,在父親開設的中央戲院中,他一天能看上十部電影,從小看到的世界便與一般人不同。對於讀書,他毫無熱情,反而覺得“在街頭看一年,勝過讀三年書”。蔡衍明最後一張文憑,是國中文憑。

在蔡衍明19歲時,父親接下朋友的宜蘭食品廠的股權,但卻沒有時間經營。於是蔡衍明自告奮勇,開著福特雅士車,拿著公司印鑑,一個人從台北到宜蘭食品上班,20歲的蔡衍明第一次當起了總經理。 沒有文化,也沒有管理知識的蔡衍明剛到廠裡時,完全找不到頭緒,賬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他也不知道,只知道紅字是賠錢,黑字是賺錢。連印章可不可以蓋也不知道。每天要管200多人,只好每天早上七點半去看員工打卡。打完卡,又不知道幹什麼? 雖然一時還摸不中生意的命門,但蔡衍明還是拼命想著如何掙錢。當時,宜蘭食品廠是一家外銷加工廠,主要生產魚罐頭。蔡衍明覺得做外貿要看別人臉色,於是決定將其轉型為內銷品牌,並開始生產“浪味魷魚絲”。然而生意的狀況卻出乎蔡衍明的預料,做內銷要賒賬,東西賣出去卻收不回來錢。第一次涉入商海的蔡衍明初嘗敗績,宜蘭食品廠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竟然賠了一億多台幣。不僅將廠裡原有的資本全部賠光,還需要家族貼錢來補救。

做慣了“老大”、凡事要強的蔡衍明經受不起這樣的打擊,更討厭敗家子的名聲,當時只要別人多看他兩眼,眼神方向不對,他就覺得人家在笑他。蔡衍明從小就是個重自尊的人,為挽回自尊,蔡衍明性情大變,他後來回顧那段歲月,曾這樣說:我以前很招搖,拜把子一大堆。從那時候開始就自動收斂,因為一個人雖然成功過,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失敗。今天的成績過於誇大了,以後等哪天你又稍微往下走了一點,你怎麼面對人家? 事實上,從小過慣了富日子的蔡衍明差點兒沒挺過那段日子,蔡衍明說,從小我日子過得奢華,太有自尊了,經不起那種沒有自尊的生活。那次賠錢後,大家都看不起我,說我是敗家子。當然人家不會當面這麼講,但我看人家的眼神就怕,就認為人家那麼說我。

這次教訓不僅使得蔡衍明性情大變,也極大激發了努力奮鬥的意志。後來,他抓住了一次機會,就此開啟了自己的旺旺帝國。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對於企業家來說,如果要想取得成功無疑要付出很多,輕而易舉的成功是不可靠的。事實上,成功是一名很差勁的導師,它給你的是無知與莽撞,不能給你的是下一次成功所必須具備的經驗與智慧。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凡做大事的人總是能夠經受得住挫折的打擊。而上天似乎有意為之,在一個人成功之前設置種種的障礙。正如孟子所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在商業世界裡,從創業開始,到每一筆投資,私營公司都是野生的,要生存下來很辛苦。面對市場先入者成功的發展模式、雄厚的資金實力、成熟的技術,後來者要有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思想準備,拋棄輕而易舉取得成功的奢望,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鍛造頑強的生命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