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被詛咒的木乃伊

第15章 後記

被詛咒的木乃伊 岛田庄司 860 2018-03-15
在全世界福爾摩斯研究者的細心考證下,指出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六十部作品中,福爾摩斯共笑了292次。但多數研究者又指出,這些笑容全部是抑制感情的小聲竊笑,讀者從未見過他放聲大笑。 我寫“第六十一篇福爾摩斯故事”,目的就是為了這個,亦即要讓他來一回第293次的放聲大笑。但在寫作過程中沉迷於故事本身的邏輯推理,竟忘了不露痕跡地把大笑情節鋪陳進去,到收尾時才想到,匆匆搞出一個不倫不類的結局,在此敬祈讀者原諒了。 不得不寫此書的另一個理由,與住在貝克街的莎翁研究專家克雷格先生有關(嚴格來說,克雷格先生住在與貝克街平行的鄰街,地址是葛羅斯泰街55號4室)。 明治42年(公元1909年)漱石寫了著名的散文集《永日小品》,其中有一篇很精采的文章:《克雷格先生》。茲引用該文章之最後部分:

“我回日本後兩年,新到的一份文藝雜誌刊出了克雷格氏逝世的消息。報導稱克氏為莎翁研究專家云雲,僅兩三行的介紹文字而已。讀到這個消息,我放下雜誌,心中想道:那部最終沒能完成的莎翁辭典,說不定已成了一堆廢紙了吧。” 那麼,那幾本藍色封面的筆記簿如今安在?有誰能讓這些筆記簿與應該鎖在查令十字路柯克斯銀行地下金庫保險箱裡的華生先生的案件回憶資料重見天日呢? 此外,還有一個理由促使我寫這個故事。 1981年11月17日的《每日新聞》刊登一則簡短消息:英國政府出售位於康沃爾半島前端的地角岬,買主據說是外國人。 回想福爾摩斯時代,亦即維多利亞王朝的後半葉,大英帝國在全球各地擁有許多殖民地,自稱為“日不落帝國”。穿著瀟灑高貴的服裝,當時在煤氣燈大道上昂首闊步的倫敦子民,有誰想到英國會淪落到今天的地步?不但盡失海外所有殖民地,甚至把自己的土地拱手送給他國。

而眼花撩亂的東方“魔術”,益增英國人的憂鬱感。從日本進口的汽車和電視機,其性能之優異,令他們瞠目結舌。 曾被華生稱為最適合福爾摩斯氣質的地角岬,竟乞求外國人競標。福爾摩斯若在地下有知,夫復何言? 福爾摩斯曾經斷然拒絕女王賜封爵士稱號,莫非他能預見今日英國的衰落?面對榮華富貴,他一笑拒之。這笑,正是那種壓抑感情的竊笑。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