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給福爾摩斯的信·貝克街的中國亡靈

第28章 附錄

趕屍是傳說中可以驅動屍體行走的法術,屬於苗族蠱術的一種,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蠱有黑巫術和白巫術之分,趕屍屬於白巫術。 趕屍的人是兩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兩個人(師傅、徒弟)趕。不打燈籠,手中搖著攝魂鈴,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繫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夜裡行走時,屍體都帶著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畫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路上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兩扇大門板後面,就是屍體停歇之處。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面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雨天,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

中國人特別眷戀自己的鄉土。不管怎樣,葉落必須歸根。客死異地的遊子,本人的意願一定要入葬祖塋;孝子賢孫必須得搬喪回籍,親友相知也都有資助此事的義務。而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東或黔東地區,做小販、採藥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了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 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屍橫遍野。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裡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里如何?”阿普軍師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徬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裡。因是阿普軍師所“司”之法術讓大家脫的險,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御敵之實乃“霧術”,而“霧”筆劃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 據有關文獻記載,趕屍有“三趕,三不趕”之說。

凡被砍頭的、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里。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豈不影響舊魂靈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這兩類屍同樣不能趕。 清朝以前每年秋分之後,各州府縣衙門都奉刑部的批文處決死牢裡的死囚。本地的死囚處決後自有其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被處決的客籍死囚搬運回故里,通常請老司趕屍返鄉,並且可以保證中途不腐不臭,而被抬之屍一天以後就可能腐爛。

行刑當天,死囚人頭落地之後。紅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語,助手幫忙將被斬的客籍死囚身首縫合在一起,在由青衣老司將辰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再用五色布條綁緊。相傳,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後,還要將一些硃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緊。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其留在死者體內。 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紮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斗笠(封面而戴)。諸事辦妥,紅衣老司念畢咒語,大喝一聲“起!”客籍死屍便會應聲站起……又傳,自從苗族的七宗七族自大江大湖遷來濮地的崇山峻嶺之後,他們失落了“五里大霧”的法術,卻創造了煉丹砂的技法。一般說來,老司趕屍除須用祖傳的“神符”外,也萬萬少不了丹砂。這丹砂以辰州出產的最好,因而也叫辰砂。而那趕屍之術,原叫“辰州辰砂神符法術”,只因名稱太長不好念,就簡單地叫成了“辰州符”。

01 《創世記》第四章中記載,早在大洪水之前有一個名叫拉麥的人,他是該隱的後代。拉麥有兩個妻子:亞大和奇拉。亞大生了兩個男孩,他們是雅八和猶八;奇拉生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他們是土巴該隱和拿瑪。這四個人像徵著人類對自然科學的探索:雅八是第一個研究“地理”的人類,他將家養山羊和野羊群分並且第一次使用石材和木材建造房屋;猶八是世界上第一個音樂家;土巴該隱發現了冶煉鋼鐵的技術;最小的妹妹拿瑪發明了紡織技術……四兄妹知道自己對自然的探索會引起神的震怒,宇宙的偉大建築者必將以水火懲罰窺視神之秘密的人類。在洪水來臨之際,他們為了讓偉大的學問流傳人間,特地將知識鐫刻在兩根石柱之上,一根稱為“亞伯”——它不會因火而毀壞,另一根稱為“拉特拉斯”——它不會毀於水中。其中一根石柱終於被一個人發現,他是三重偉大的赫爾墨斯,將偉大的學問的一小部分傳授給人類。

洪水消退之後,大多數人類仍舊十分愚昧,只有石工仍舊掌握著自然科學和幾何學的秘密,根據這些知識他們知曉了人只不過是神的“不完善的複製品”。石工們發現如果通過自身努力,就可以克服人類自身的精神和肉體上的缺陷,從而回歸神的領域。 挪亞的不孝子含有一個兒子叫古實,古實有一個兒子叫寧錄,寧錄是巴比倫的國王。當時石工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巴比倫,開始建造一座通天塔,也就是傳說中的巴別塔。宇宙的偉大建築者這一次採用了一種幽默的手法進行懲罰,攪亂了他們的語言,於是他們荒廢了造塔的工程而散佈到世界各地……而這些石工們從此不再將偉大的學問透露出去,他們秘密結社,採用口令暗號和秘密的握手方式表示身份,同時區分在團體中的級別和工作中的職務。這些“自由石工”在耶路撒冷建造了所羅門王的神殿,他們在古希臘被稱為丟尼修建築團,他們在中世紀為基督教徒建造教堂和各種大型石造建築。石工們嚴守組織秘密,在建築工地旁開設的集會所進行聚會,交流知識,他們信奉宇宙的偉大建築者,通曉宇宙天文、人體解剖學、幾何學的浩瀚知識,他們互相稱為“兄弟”,奉行兄弟友愛、同舟共濟。

就這樣,共濟會誕生了。 02 共濟會的標誌是:一個圓規,一把角尺和中間一個字母G。 世界上好多古老的神話傳說大致也是這樣的一個神秘標誌。比如中國古代的女媧伏羲交尾圖,也是一個手上拿著圓規,一個拿著曲尺,並且代表的也是男女的結合。在古代中東地區的猶太人,好像也是有這個寓意的傳說。再看東方和西方的神話傳說的背景也是驚人的一致,比方說大洪水西方是挪亞和他妻子建造方舟逃生,我們中國是女媧伏羲跑到大葫蘆裡逃生。 而現代共濟會傳說的迷霧,正式出現的最早記載始於1717年的英國。 1716年之前,倫敦的四個小酒館中聚集著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舉辦類似高級俱樂部的聚會,內容多半是社交活動、娛樂和飲食為主,這些人是近代共濟會的真正創立者。 1717年6月24日“聖約翰日”,四個會所的共濟會會員聯合成立了第一個總會所,會員投票選舉安松·塞亞為第一代總導師。這一天也就是近代共濟會運動的開端。而這一時期也正值傳奇的“薔薇十字運動”的影響消退之際,近代共濟會擺脫了石工團體的“實踐性的石工”性質,成為“思想性的石工”,亦即投身社會改革的政治團體。

當時共濟會在英格蘭和蘇格蘭一共有約七百名會員,很快更多的志願者希望入會,原來的那種沙龍性質的聚會已經不能管理如此之多的新會員。為了製訂內部的條約規則,總會所委派新教長老派牧師詹姆斯·安德森完成這項工作,安德森根據共濟會的古代條文《傳統憲章》進行編纂,在1723年出版了《共濟會憲章》,這部憲章分為歷史、責任義務、通則三個部分。 共濟會並非宗教,在成立的初期屬於一種秘密結社,允許持有各種宗教信仰的沒有殘疾的成年男子加入,但志願者必須是有神論者(可以是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近代共濟會對於神的解釋來自柏拉圖的中對造物主的闡述,他們認為神是一位理性的工匠,而宇宙是神——“宇宙的偉大建築者”創作的手工品,宇宙的秩序來自神賦予的理性,這個外在的宇宙稱為大宇宙;而每一個人類都是宇宙的影子也就是神的複製品“小宇宙”,然而由於材料的先天性的缺陷,這個複製品總是不完美的。然而如果人能夠以理性為準繩,以道德為工具,不斷地修正自身精神上的缺陷,那麼最終人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也就是完成了“內在神殿”的建造,成為完美的“石工導師”並且進入神的領域。共濟會會員建設“所羅門神殿”的過程象徵著人追求理性和自身完善的過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一種先進的思想觀念。通過奉行理神論的理想,共濟會發起了啟蒙運動並且在不到五十年時間裡迅速擴散到西歐、中歐和北美,建立起可以和天主教會匹敵的巨大體系。

共濟會的理神論明顯繼承了諾斯提教派的宗教思想基督教公開時期和基督教進行鬥爭的各種希臘化教派的總稱,公元1世紀興盛,4世紀因基督教壓力而崩潰,剩餘勢力成為秘密宗教)。在隱蔽了將近一千三百年之後,天主教會再次面臨強大的挑戰,這令教廷十分恐懼。 1738年,教皇克萊門斯十二世命令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濟會,違反者將被教會開除(共濟會允許天主教徒入會,但並不積極鼓勵),在18世紀後半葉教廷一直致力於打壓共濟會,至今雙方的關係仍不怎麼樣。而除了諾斯提思想之外,共濟會也包含了13世紀左右興起的喀巴拉(猶太教隱秘哲學)、拉丁煉金術的諸多元素。 共濟會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西歐社會的政治和思想活動中他們也更公開地進行慈善活動,會員的階層也逐漸向中產階級轉化。

03 初期共濟會名義上對志願者不作限制,人人平等,但是當時只有白人貴族和上層資產階級可以入會,為了爭取更大的影響力,共濟會不斷地招收貴族入會並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王室的垂青。從第二代總導師蒙塔魁公爵開始,大貴族在共濟會中佔有一段時間的支配地位。 1722年沃頓公爵成為新一代總導師,繼續奉行上層路線的政策。 15年後,等待終於有了結果:1737年,喬治二世的長子——皇儲弗雷德里克·劉易斯在倫敦的“臨時會所”加入共濟會。次年,安德森修改了《共濟會憲章》並且將新版憲章獻給皇儲。 雖然這位皇儲死得太早,沒有坐上王位,但是其長子喬治三世維護共濟會的政治地位,這之後王室和共濟會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喬治四世、喬治六世、愛德華七世、愛德華八世都是共濟會會員。 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是新世紀會員,而新世紀正是共濟會的一個小派別。中國孫中山曾加入的洪門,也和共濟會有關係。 英國共濟會於1753年分裂為古典派和近代派,雙方長期對立,直到1813年才告和解,在19世紀中葉之後英國的共濟會迅速喪失其社會改革的銳意和先驅性。而共濟會給英國帶來的另一大負面影響則是喪失了肥沃的北美殖民地,北美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幾乎全部都是共濟會會員。 簽署《獨立宣言》的56人中有53名共濟會會員。歷任美國總統中從華盛頓開始,只有被暗殺了的林肯和肯尼迪不是共濟會會員。 伏爾泰、孟德斯鳩、歌德、海頓、薩德侯爵、莫扎特、腓特烈大帝、華盛頓、富蘭克林、馬克·吐溫、柯南道爾、加里波第……無數共濟會會員的名字如同星光一般閃耀在西方近代史的夜幕之中。 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是美聯儲是完全私人性質的中央銀行,政府在美聯儲佔有的股份是零,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 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 美國的國徽上印著奇特的符號,這些符號不具有基督教的意義,卻表明共濟會的理想:金字塔、眼睛以及拉丁文詞組“世界新秩序”,以及對美國已經藉由建立一個非君主政體的世俗政府帶來一種“世界新秩序”的信念。 美國許多相當有影響力的媒體,也掌控在共濟會組織之中。諸如:New sweek,New York Time,Fortune,Washington Post,以及許多新聞電視台、電台。他們可以使人一夜成名,也可讓人毀於一旦。美國首府華盛頓在建設規劃時早就將“共濟會密教符號”、“撒旦教公山羊頭的符號”隱化在首府、白宮、街道規劃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