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戀愛曲線

第2章 人工心臟

戀愛曲線 小酒井不木 14461 2018-03-15
我是在醫科大學一年級的生理學總論課上聽到“人工變形蟲”、“人工心臟”的名字後開始想到要發明人工心臟的。 當時是生理學學者A博士對我們說到這些名詞的。 A博士曾經苦心研究,想製作人工心臟來代替人體本來的心臟,從此拯救人類各種疾病,以期達到延年益壽,進而起死回生的目的。為了這項研究,他的健康受到損害,一段時間一直重病纏身,但他不屈不撓,終於基本實現了這個願望。可在夫人死後,不知何故,他卻把這項重大研究義無反顧地像丟破鞋一樣地丟掉了。每次我問他原因,他都抿嘴一笑,緘口不答。可有一次我拜訪他時,在偶然談到空中氮氣固定法的哈伯博士近期將要來訪時,他不知想起了什麼,突然高興地說;“那麼今天我就把你一直想要知道的人工心臟發明的始末告訴你吧!”在這裡,我先說一下,我是S報學藝部的記者。

人工變形蟲和人工心臟,都是用無機物模仿變形蟲、心臟的運動,來證明生物運動並不是特殊的、深不可測的東西,而是可以用機械性予以說明的這一目的而想出來的。你可能沒有在顯微鏡下觀察過變形蟲的運動,變形蟲是單細胞生物,由半流動體的原形質和細胞核構成,通過原形質變成各種形狀來攝取食物、改變位置。你仔細觀察那匍匐前進的運動,就會看到它時而像籬笆上爬行的蚰蜒,時而又像天狗臉上的鼻子在慢慢伸展。 往平底玻璃盤裡加入百分之二十的硝酸,再往裡滴入水銀球滴。在盤子的一側加入重鉻酸鉀結晶,結晶慢慢融化後,會沿著盤底擴散。 當一接觸盤子中央的水銀球時,水銀球就像生物體一樣開始運動,讓人覺得是一隻銀色的蜘蛛在伸縮長腿跑動一般。這就是人工變形蟲,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水銀和變形蟲的運動竟然完全一致。

接著是人工心臟。心臟當然是收縮和擴張這兩種運動有節奏地交替跳動的。心臟的這種有節奏的運動模式,當然用水銀也可以巧妙地模仿出來。那就是往鐘錶玻璃裡加入百分之十的硫酸,再加入極少量的重鉻酸鉀,之後滴入水銀球滴。然後拿來一根鐵針,用它輕輕地接觸水銀表面,水銀球立刻就像青蛙的心臟一樣開始跳動,忽大忽小,就像收縮、擴張一樣,有節奏地快速運動。 那麼,水銀球為什麼會像生物一樣運動呢?這是因為,所有的液體在和外物相接觸的界面會出現一種力,通常這種力叫做“表面張力”。液體內部,所有的分子都被相同的力從上下左右前後吸引;可在液體表面的分子,內側被液體分子吸引,外側則被和它接觸的物體分子吸引。就像給水面滴上油時,油之所以在水面擴散,就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比油要大。又比如,往水中滴入水銀時,水銀之所以呈球形,是因為水銀的表面張力比水要大。所以假如現在和水銀接觸的水的那部分錶面張力比水銀的張力強,或者相反地減少水銀的表面張力,因為表面張力弱的部分比表面張力強的部分收縮要小,所以水銀就會變得彎曲。前面所說的人工變形蟲,就是因為重鉻酸鉀和水銀在硝酸溶液里相遇,在相遇初產生了鉻酸水銀這一物質後,水銀表面的張力就被減弱了,所以水銀的形狀就發生了改變。鉻酸水銀這一物質極易溶於硝酸,當它溶解後,水銀的表面張力就恢復如常,水銀的形狀也變回了原來的形狀。從外部觀察,水銀就完成了它的一系列運動。接著重鉻酸鉀再次與水銀相遇,上述運動形成就反復出現。從總體來看,水銀就像變形蟲一樣不停地運動。

接著說說人工心臟是如何產生的。用鐵針接觸硫酸中的水銀時,因酸性溶液的存在,產生了接觸性電流,並在金屬和液體之間傳導。此時液體發生電流分解,產生分解物——帶正電子的氫離子。氫離子附著在帶負電子的水銀表面時,水銀的表面張力就會變強,水銀髮生收縮。一收縮就和原本接觸的鐵針相分離,水銀就膨脹成原來的大小。膨脹後就會再次接觸鐵針產生電流,這樣相同的運動就會有節奏地不停反复,從表面看起來就像心臟的運動一樣。 聽我這樣說明,你肯定覺得很無聊吧!我之所以這麼詳細地說明人工變形蟲和人工心臟,就是因為它們和我要發明的人工心臟的原理是相同的。當然,我要發明的人工心臟,和剛才所說的人工心臟是有本質區別的。你聽我慢慢道來。

在生理學總論課上,就像上面說到的人工變形蟲和人工心臟一樣,我們反復強調,所有的生活現象,不管它多麼複雜,都是可以用純機械性的原理予以說明的。為了說明這些生理現象,即便是某些神奇的力量無法假定,但通過物理學、化學的原理也是可以充分說明的。當時我對此堅信不疑。現在仔細想一想,其實水銀的運動就是再像變形蟲,畢竟它也還是水銀,不是變形蟲。同樣,水銀也永遠不會成為心臟的。年輕的時候我不願對任何事妥協,就是一個所謂的極端機械論者。 所謂機械論,就是現在所說的把所有的生活現像都用純機械理論解釋的學說。與它對抗的則是生機論,它主張用物理學和化學根本無法解釋的生活現象,必須要藉助一種神奇的力量來加以解釋說明。機械論和生機論很早以前就是學者們之間爭論的焦點。有時機械論佔上風,有時生機論佔優勢,一直爭論到現在。如果要追溯它們的歷史的話,在原始時代不用說,人們都認為生命是靠一種奇妙的力量產生的東西,那個時代的人們,能感受到事物的變化,但不會深入地考慮事物的這些變化。接觸到生和死的這類現象時,他們當然就認為這些是受精靈支配的東西。可隨著知識的發達,人們不斷思考關於生命的現象。需要提前聲明一下,由於日本科學思想的發展比較新,又加之很難知道古時候的思想狀態,所以在這裡我將舉西方例子予以說明。較早深入考慮生命現象的是希臘人,距今大約兩千七百年前,希臘的自然哲學家們,開始考慮宇宙及人類的產生。他們認為萬物的本原可以歸結為地、火、水、風四大元素。這四大元素的離合聚散就形成了萬物。這就是所謂的機械論。

可是此後,同為希臘人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對人體進行深入研究後,認為精神和肉體完全不同,精神為主,肉體附屬於它,精神現象無法機械性地予以說明,生機論就重新復活了。這種生機論伴隨基督教的出現,逐漸帶上宗教色彩,支配人類長達數千年之久。 到了十六世紀,出現了文藝復興。這一時期出現了現代科學的先驅,人體解剖生理學發展起來,機械論再次佔了上風。那些醫理學派、醫化學派的極端學派主張用物理學和化學來解釋一切生活現象。 然而,十八世紀末出現的大生理學家哈雷提倡生機說,指出該學說是生物特有的,非生物體不適用。正好那個時候,大哲學家卡斯特站出來力挺生機說,十九世紀前葉,生機說進入了全盛時期。 可是十九世紀後半葉,自然科學發展驚人,出現了達·芬奇——著名的進化論細胞學說,機械論又開始復活,直到今天。可前些年,故去的大生理學家——萊蒙他們的主張則傾向於生機論。

就這樣,在各個時代生機論和機械論反復交替佔上風。即便是同一個學者,有時主張機械論,但也可能因某些原因又支持生機論。像我,從學生時代起到完成人工心臟的發明都是一個極端的機械論者。可自從我看到人工心臟實際應用的情況以後,我就拋棄了機械論,與此同時我也放棄了對人工心臟的研究。 我在聽了有關人工變形蟲和人工心臟的課程後,成為了機械論者。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又對人工變形蟲和人工心臟的原理進行了學習。在此過程中我突然想到,能否用人工心臟代替人和動物的本來心臟呢?聽了生理總論課後,我知道心臟對人體來說,只是像一個水泵一樣發揮其作用的。儘管它的作用很簡單,可沒有一個器官能比得上心臟。只要心臟跳動,即便是昏迷不醒,那個人也不會死掉。因此我想,在心臟停止跳動時,換上人工心臟,再從外部給予能量,讓它發揮泵的作用,從而使血液流遍全身的話,死了的人也會被救活的。有時,甚至會保持永久生命。把流經全身的大靜脈血液吸入水泵,再讓它通過活塞作用流入大動脈。通過發揮這一極其簡單的原理就能製造出人工心臟。只要使用電動發動機,就能進行活塞運動。只要地磁場存在,電力的供給就會源源不斷,因此擁有人工心臟的人就可以永久地生存下去。我當時就是這樣浮想聯翩的。

特別讓我嚮往人工心臟的原因是,關於心臟的學說太過於煩瑣。不放過細枝末節是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可是學生時代被迫接受各種學說讓人覺得非常的麻煩。雖然說有時聽聽各種學派的爭論相當有趣,可數量太多就會讓人受不了。生理學可以說是各種學說的集合體,減少這些學說的數量不僅是為了生理學的學習,而且我覺得也可以讓人生簡單化。 你可能知道,關於心臟運動的起源有兩種學說。一種是肌肉說,認為心臟是由形成心臟的肌肉興奮而運動的。另一種學說則認為,心臟是由肌肉裡的神經興奮而產生運動的。即使把心臟摘除到體外,只要用適當的方法,它仍會照常運動。所以,引起心臟運動的力量是來自於心臟本身,這一點是確信無疑的,不過,這力量來自於肌肉還是來自於肌肉的神經,這一點至今還沒有定論。為了確認到底是這兩種之中的哪一個,有大量的學者研究了各種動物的心臟,其中甚至有人為了這項研究而奉獻了自己可貴的一生,可即便這樣也未能令人滿意地得以解決。像有些學者,通過研究寄居蟹之類非常罕見的動物的心臟,為找到神經學說的根據而得意不已。可是,那些性格比較偏執的學者,就不會簡單地承認它。

於是我想,肌肉說也罷,神經說也罷,都是由於心臟而產生的煩瑣的學說。人工心臟出現的時候,肌肉說和神經說就都會瓦解的。使馬達轉動的電流是人工心臟的基本根源,迄今為止的學說,都可以統一為“電流說”,而且,對此學說也不會有人反對。那該是多麼痛快淋漓呀! ……雖說有點兒年輕氣盛,卻是一種極其清晰的想法。仔細想一想,假如神創造了人類身體的話,神肯定比我更覺得,肌肉說和神經說之間的紛爭會更滑稽可笑吧。總之,我不堪忍受各種學說充斥我的大腦,大學畢業後,想儘早完成人工心臟的發明。 上了三年級以後,我聽了臨床學科的課,並且直接接觸了患者,在痛感現代醫學無力的同時,我發現我們所學的醫學,只不過是各種學說的堆積,和實際運用之間有相當的距離。如果把各種學說清楚地統一起來的話,按照它治療也會簡單清楚地進行,可各種學說還只是發展到爭論的地步,治療當然只能是半截子了。在為數不少的病種中,用藥物能有效治療的屈指可數。其他的也只是安慰性地開點兒藥,等其自然痊癒,一旦生命出現危險,會怎麼做呢?正如你所知,不管什麼病,都會注射樟腦液的。光在日本,一年就有一百幾十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帶著樟腦液這份禮物去了那個世界。樟腦液就是強心劑,是增強心臟功能的藥劑。也就是說,醫學的終極還是要靠增強心臟功能,這一目標一旦實現,不管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只要心臟正常運動的話,能治好的病就會痊癒,治不好的病依然治不好。現代醫學就是這樣讓人們的生命持續的。像鼠疫、霍亂之類的恐怖的疾病只不過是最後侵害人類心臟而導致死亡,所以,對現代醫學者來說,與其不斷探求鼠疫、霍亂之類的病原菌,還不如讓心臟變得像鋼鐵一樣堅強,甚至進一步講則更應該在鋼鐵做的人工心臟的製作上下工夫。這樣的話,就沒有必要一一研究各類疾病,文獻也不需要那麼多,那麼煩瑣了。只要能夠發明人工心臟,所有的疾病都不用害怕了。我每次想起帕斯特爾、科赫、奧利克的時候,在感謝他們對人類帶來恩惠的同時,也不禁感嘆,為什麼這些大天才們不把力量用在發明人工心臟上呢?從古至今,在醫學史上留下足蹟的人不計其數。要是他們都能把全部精力放在人工心臟的發明上的話,或許早已出現理想的結果了。而且,應該早就出現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了吧。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來看,人類的最大缺點就是不斷地把事物複雜化,正如在自己建造的迷宮中痛苦徬徨,而又看似饒有興趣,這就是人類的通病吧。事物變得複雜的話,人類自然就會只注意枝節而忘記根本。所以盧梭才提出“回歸自然”。所謂的“回歸自然”,我認為並非返回自然的原本狀態,而是捨棄枝節,還原根本之意。我必須要儘早成功發明人工心臟,以還原醫學的根本,當時我真為自己的這種想法而興奮不已。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事物被複雜化,醫學被枝節問題所掩蓋,這些結果導致了一種可怕疾病的出現,那便是肺結核。肺結核光靠結核菌是很難發病的,而且只會在人類體質特別適合結核菌繁殖的時候發生。而容易患肺結核的體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所以肺結核可以看做是對人類文化的一種天大的諷刺。其證據就是現代醫學對結核的屈服。豈止是屈服呢,簡直是抓狂而又木然地袖手旁觀。對醫生來說,或許只是混飯吃的一種工具,而對患者來說卻只能幫倒忙。 有志於醫學之人,誰都會為治療結核而費盡心機。我也是其中之一,不過我已經知道,只要人工心臟能成功發明,這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我前面已經說過,所有疾病的治療都可以依靠人工心臟來實現,肺結核也是其中之一。因為肺臟這個器官,和人工心臟有著特殊的關係,所以,我想在這兒說一說。

肺臟的主要功能是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即把流經全身的含有二氧化碳的靜脈血從心臟流入肺臟時捨棄二氧化碳,吸收空氣裡的氧氣變成動脈血,返回心臟後被送往全身。所以,在製作人工心臟的同時,如果附帶上吸收和發散二氧化碳,同時又提供氧氣的裝置的話,那麼肺臟就變成一個無用的道具了。因此,無論肺臟被結核菌再怎麼侵害,肺臟都不會感覺到絲毫痛癢。所以,肺結核問題就會馬上得以解決了。在人工心臟被植入人體之際,往人工心臟上安裝人工肺臟的手術非常簡單,簡直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讓人工心臟附帶人工肺臟,而讓真正的肺臟從交換二氧化碳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此時我想可能就會出現一種罕見的現象。那就是當肺臟細胞從交換二氧化碳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時,人類所攝取的食物就將大幅縮減。所以發明人工心臟的問題,不光能使人們擺脫疾病的折磨,還可以讓人們從糧食不足的苦惱中解脫出來。我想那時恐怕所有人都會和神仙一樣,僅靠少量的食物精華就能生存了吧! 迄今為止,多多少少考慮過發明人工心臟的學者可能也不在少數,可是最早想到通過讓肺臟從交換二氧化碳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從而縮減人類攝取的食物,恐怕非我莫屬了。下面我就說說這個問題。 我曾經對大氣中為什麼會存在大量的氮氣很是不解。氮氣佔空氣總量的五分之四之多,而且對人類的生存沒有一絲好處。儘管所有的事情都用目的論來解釋會很危險。但我還是認為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一樣,都對人類的生存有用。空氣中的氧氣是人類生存一刻也離不了的,而四倍於它的氮氣毫無意義地進出人體,這怎麼想都是矛盾的,因此我認為氮氣對人體來說絕對不是沒有意義的。之所以覺得沒有意義,只不過是人們沒有意識到氮氣的意義。 眾所周知,構成人體最重要的組織都是由化學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是以氮為主的化合物,所以氮化合物是人體一日不可或缺的物質。通常我們是通過食物來攝取氮化合物的,儘管構成化合物的氮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可氣體形式存在的氮一點兒也沒被人體利用,我想這是老天爺最大的疏忽。與此同時,我認為這絕不是老天爺的疏忽,老天爺是讓我們利用游離氮氣的,只是我們人類沒有註意到而已。哎呀,“老天爺”這個詞你可能不太愛聽,但我想,比起“造物主”之類的詞更容易明白,所以還請您湊合著繼續聽吧。 那麼,老天爺是如何教給人體器官利用游離氮氣的呢?不用說,這個器官只能是不斷呼吸氮氣的肺臟。就像皮膚通過皮膚呼吸利用氧氣一樣,氮氣也可能是通過皮膚來利用的。正如吸收氧氣是在肺臟裡進行一樣,我想氮氣的吸收也應該主要是在肺臟裡進行的吧。 你知道地下有一種能固定空氣中氮氣的細菌嗎?也就是說這種細菌具有把游離的氮氣轉化為氮化合物的能力。就連細菌這種最低等的生物都具有這種神奇的能力,更何況最高等生物的人類細胞,是不可能沒有這種能力的!我斷定肺臟細胞和地下的細菌一樣,同樣具有固定氮氣的作用。 可是,肺臟細胞承擔著交換二氧化碳的重要任務,顧不上固定氮氣。另外,人體必需的氮化合物是通過食物補給的,不一定需要肺細胞的參與。假設現在終止食物攝取,也就是保持飢餓狀態的話,肺的固定氮氣機能肯定會很旺盛。此時,肺臟將代替消化管道,掌管人體的營養。在飢餓絕食的時候,之所以光靠飲用水就能生存幾週,這肯定是因為肺固定了氮氣的原因。在進行飢餓測試時,實驗者靜臥的時間越長,飢餓就保持得越久,對這一現象的最佳解釋是,靜臥能減少二氧化碳交換量,相反,氮氣固定機能就能變得旺盛起來。當患肺結核時,患者明顯消瘦,必須要大量補充蛋白質,這是肺臟被結核菌侵害,其氮氣固定功能減弱的緣故吧。 因此,肺臟不用交換二氧化碳的話,那它肯定會全力進行氮氣固定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通過氮氣的固定,人體的營養成分被補給,人類恐怕就不再需要用嘴來攝取食物中的蛋白質了吧。有人曾經計算過,人體每公斤體重一天需要兩克蛋白質。要是全部肺臟細胞都從事氮氣固定的話,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很容易被製造出來的。所以,成功發明人工心臟,讓附帶的人工肺臟代替肺臟二氧化碳交換機能的話,人類所需的食物就會大大縮減,如果進一步研究的話,人類或許不靠食物的攝取也能生存吧。就這樣,當時我做了很多假想之後想儘早從大學畢業,從事人工心臟的發明。 終於,從大學一畢業我就進了生理學教研室,在主任教授的許可下,開始進行人工心臟的研究了。我因為自身原因,上學的時候就結婚了,可為了節省交通時間,經主任教授允許,我們夫婦借了一間教室居住。因為我妻子對我的研究也非常有興趣,我就讓她做了我的助手。我們晝夜不停地工作。寬敞的校園雖然位居鬧市,可到了寂靜的夜晚,天花板很高的研究室在瓦斯燈的照射下有一種說不出的寂寞感。可隔著做實驗的動物,我倆充滿希望的眼神對視的那一刻,總是讓人感到無比的幸福。在實驗進展不如意時,我經常滿臉不悅,徹夜工作。那些時候,妻子也會徹夜不眠,為了改變我的心情而勤奮工作。當實驗連連失敗,我幾乎陷入絕望的深淵時,拯救我、給我力量的依然是我的妻子。要是沒有她,人工心臟的發明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我至今覺得她依然在我身邊。就這樣,因為妻子之死,我最終放棄了好不容易完成的發明。我的命運是多麼不幸呀!一想起那個時候的苦與樂,直到現在我依然激動不已。 哎呀,不知不覺我跑題了。一開始著手人工心臟的發明才發現,要完成它並不像學生時代想的那麼容易。所以我覺得迄今為止,即便有要發明人工心臟的人,也因為最終無法實現,文獻資料上才見不到關於他們的任何記錄吧。 通常生理學實驗,都是就近找青蛙做起來比較方便,可對人工心臟的實驗來說,青蛙太小,手工過難。因此我決定通過家兔來進行實驗。哎呀,為做實驗不知死了多少隻兔子。所有的實驗都必須在家兔麻醉的狀態下進行,雖說這些都是為了拯救人類而進行的實驗,但我依然覺得對家兔來說過於殘忍。人們把科學家都誤解為冷血無情之人,甚至有人覺得他們殘忍到以殺害實驗動物為樂。其實未必所有的科學家都是這樣的。我中途之所以數次想放棄實驗,就是不願讓家兔這麼痛苦。 實驗的順序是,首先把家兔仰面放倒,固定在特殊的台子上,麻醉後切開胸部,然後再把心囊切開,最後把我們準備的泵替代心臟安裝上。這樣說起來似乎比較簡單,可真正的手術卻一點兒也不容易。首先,當摘除了家兔的心臟,要裝上替代用的泵時,因出血量太大,手術無法進行。之後先不動家兔的心臟,給泵接上較長的管子,然後把它和各個大血管連接才沒事了。 最初沒有考慮到人工肺臟,光是研究人工心髒了,可光有人工心臟的話,肺動脈、肺靜脈和泵管連接的程序太多,才覺得帶有人工肺臟的人工心臟安裝起來更為方便。眾所周知,心臟是由四個心室構成,人工心臟及泵自然也必須設置四個心室。可帶有人工肺臟的人工心臟,只需要用活塞隔成上下兩個心室。其實,只有一個心室就可以了,相當簡單。 用來做泵的材料,起初用的是厚玻璃,活塞的材料是硬橡膠。這些是為了從外部觀察血液流動情況,可最後,泵和活塞都改成鋼鐵做的了。這是因為,經驗證明鋼鐵比玻璃更適合製作人工心臟。 接下來,我要說一說泵的構造,不過,在此之前,我要先說一說人工肺臟的原理。雖說是原理,卻非常簡單。就是把上下兩個大靜脈裡的靜脈血的碳酸二氧化碳除去,然後給它加上氧氣,送入大動脈就可以了。可是,只要連在氧氣管上就能提供氧氣,可去除碳酸卻非常的麻煩。麻煩之處不在於去除碳酸這件事本身,而在於瞬間除去大量的碳酸這一點。把靜脈血裝入特定的容器,容器上設置有合適的裝置,在強烈的內壓下,可以除去一部分碳酸,可要除去快速流動的血液裡的全部碳酸,卻極其困難。我想來想去,突然覺得只要減少全身流動的靜脈血裡的碳酸量,這個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為此,讓含有大量氧氣的血液,比平常循環快一點兒就可以了。於是我想,把活塞的運動次數提高到心臟跳動次數的三四倍就足夠了。試了一下,果然發現靜脈裡的碳酸二氧化碳的量減少了,人工肺臟的問題就比較簡單地解決了。 去除人工肺臟碳酸二氧化碳的部分直接和大靜脈連接,去除了碳酸二氧化碳的血液流入人工心臟及泵中,通過活塞葉片時加速,通過活塞噴出,由設置在那裡的管子送入氧氣,就成了所謂的動脈血,最後進入動脈。你可能會覺得附帶人工肺臟的人工心臟體積很大吧?可是經過不斷改良,人工心臟的大小可以控制在用做實驗的動物心臟1.5倍大小之內。也就是說,用鋼鐵做材料的話,就能夠縮小人工心臟的體積。剛才所說的活塞動力當然是電氣發動機去除碳酸的內壓,也是依靠電力產生的。 這麼說的話,好像實驗能夠非常簡單地進行,可迄今為止的加工改良其實一點兒也不容易。妻子和我經常廢寢忘食地工作,尤其是機器做出來後,把它和家兔的大靜脈、大動脈連接是極度困難的事情。剛開始時,是用叫做腸線的絲線把鋼鐵板和血管連接在一起,可鋼鐵流通不好,後來用有一定硬度的橡膠板接在了它們中間。儘管如此,也會經常因為壓力調節不均衡,接口處爆開,導致瞬間出血,而致使家兔死亡。 特別是手術時,讓人感到不愉快的現像是血液凝固。大家都知道,血液一流出血管就會馬上凝固,只要有一片凝血進入血液裡的話,就會引起很小的血管栓塞,從而導致組織壞疽,所以無論如何,必須防止血液凝固。於是我使用取自青蛙口部的水蛭素來防止凝固,從而保障手術順利進行。可手術安全結束後,大血管和橡膠管連接的內側容易凝血,仍然不斷失敗,可是前面有過只要加速活塞運轉,凝固現象就不會出現的經驗,所以,利用解決人工肺臟問題的方法,也渡過了這一難關。 還有一個讓人不愉快的現象——細菌引起的化膿。不過,注意器械消毒,進行無菌手術的話,因為家兔的血液對細菌的殺傷力比較強,就可以避免化膿。當然,不管怎麼說,防止化膿最重要的一點是迅速進行手術。不光是化膿,為了避免其他所有的不愉快現象,用盡可能短的時間進行手術是最重要的條件。幸虧我在犧牲了很多家兔之後,漸漸地可以縮短為僅僅十分鐘的時間就能做完全部手術。切開胸部,安上人工心臟,再縫合胸部,我為自己能在十分鐘之內做到這些而甚感得意。當然,人工心臟只能放置在胸腔外部。我從未能把人工心臟放置到胸腔以內過,利用上面所說的裝置,這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你可能會認為,鋼鐵製的心臟必須要常常加潤滑油吧?所幸血液中多多少少含有脂肪,所以這一點也不必擔心了。 你可能想像得到,在完成人工心臟發明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高興啊!發出嗡嗡蠅聲,旋轉的電發動機帶動活塞不停運轉,尤其是看到從麻醉中醒來的家兔被綁在台子上,平靜地存活五小時、十小時的時候,我們歡喜雀躍,相擁而泣。發動機聲、去除碳酸二氧化碳聲,還有提供氧氣聲等之類的聲音,對家兔來說,或許會感到很不愉快,可對我們來說,能解決人類問世以來從未有人完成過的人工心臟研究的第一難關,卻充滿著喜悅。我想,如果家兔有感情的話,肯定也會和我們有同感的。如果我們進一步研究,給剛死去的身體裝上人工心臟,挽救它的生命的話,恐怕家兔也會從內心感謝我們的吧。克服第一個難關以後,按理說第二個難關就比較容易渡過了。我們夜以繼日,開始繼續研究。可正在此時,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正如“好事多磨”這句話說的一樣,凡事都不會遂人願。突破第一難關一周後的這天晚上,我突然出現了咳血現象。 完成人工心臟研究第一階段時,我進入生理學教研室已經一年半了。從半年前開始,我時不時會輕微地咳嗽。可能從那時起我已經伴有輕微的低燒了,可沉醉於研究中的我,根本無暇顧及。這可能是身體過度消耗的報應吧!因為發生咳血,我不得不暫時中止了研究。我應該不緊不慢地從事研究的,可出現現在這種情況,都是因為年輕氣盛,只顧一味著急行事,因而出現了這樣的錯誤,幸虧最後恢復了健康。從那以後,我才漸漸明白,越是重大的工作,反而越要不緊不慢地進行研究。 我出現咳血之後,主任教授屢次勸我住院治療,可我一點兒也不願意離開研究室半步。於是,只好把我借住的教室作為病房,妻子像護士一樣開始細心照顧我。剛開始我的咳血量大概有十克,我趕緊臥床休息。內科的朋友診斷後,馬上給我注射了止血劑,他還忠告我一定要安靜休養。於是我靜靜地躺在床上休息。 半夜我醒來時,突然覺得胸口奇癢難忍,心想大事不好,就開始大聲地咳嗽起來,緊接著就覺得一股暖暖的血一下子噴到了嘴裡。之後還是咳嗽,不停地咳嗽。妻子趕緊拿來杯子,眼看著紅色的液體盛滿了一杯子。嚇得妻子趕緊端來了洗臉盆。我側躺著咳血,最後殘留的鮮血從鼻腔冒了出來,我下半部分臉被血染得黏黏的。胸口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咕咕直響。緊接著,又是震天響雷般的咳嗽聲。不一會兒,又接了半盆子血。再這樣咳下去,我都擔心全身的血都要咳出來了。白色的床單上染滿了大大小小紅黑色的斑點,端著洗臉盆的妻子手不停地顫抖。柴油燈吱吱地閃著,夜晚又恢復了寧靜。我心裡不由升起一種沉重的感覺。 不過,幸運的是我的咳血止住了。咳完血後的心情真是難以形容。腦袋異常冷靜,可之後又是一片茫然,只是一剎那,緊接著又會有一種不安猛然襲來。 恐怖!難以忍受的恐怖!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怖包圍著我。不用說,當然是對過一會兒又將開始咳血的恐怖。也或許是對“死”的一種恐怖。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那是一種比死亡更可怕的恐怖。我因此睡不著覺了,對肺臟裡破裂的血管無能為力。醫生也只能在一旁默默地袖手旁觀,止血劑也不起任何作用。破裂的血管就被拋棄了……那是一種多麼可怕的事情啊。自從我接診病人以來,一次也沒考慮過患者的害怕心理。那時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未曾患過病的醫生是沒有資格診治患者的。如果去除咳血時的恐怖,我認為咳血本身並不算什麼。我感覺醫學最大的任務不是診治疾病本身,而是消除對疾病的恐怖心理。 為了消除我失眠的不安,我麻煩妻子給我注射了嗎啡。我覺得普通量無法消除這種恐怖,所以讓她給我多注射了一些。結果如何呢?沒過一小時,那種令人恐怖的不安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踪了。並且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你有過注射嗎啡的經歷嗎?或者讀過《鴉片吸食者的懺悔》這本書嗎?總之,攝入了嗎啡的話,人就會進入一種如夢如幻、如痴如醉的快樂世界。那個世界裡沒有恐怖,那裡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樂園。 當我醒過來時,我的耳邊傳來了嗡嗡的蠅聲,我豎起耳朵仔細一聽,旁邊傳來了“嘩啦嘩啦”水飛濺的聲音,我以為是和妻子一起在××公園散步,在秋日的沐浴下聆聽瀑布的聲音。可我再仔細一想,我還躺在病床上,定睛一看,發動機在不停地運轉,內壓裝置和氧氣供給器也在轉動。 人工心臟!是的,有人給我裝好了人工心臟!人工心臟帶來的快樂!讓人不知恐懼的人工心臟!人工心臟才是完全消除我對疾病恐怖的東西!人工心臟才是讓人進入樂園的東西!這是一個多麼祥和的世界啊! 正想著,一陣劇烈的咳嗽,咳血又開始了。我一下子從天上樂園跌落到地獄的深淵。原來,讓我誤認為是人工心臟發動機的是因咳血產生的腹鳴聲而已。由於嗎啡的作用,我只是把那種鳴叫聲當成了人工心臟帶來的安樂世界而已。咳了三杯血之後,咳血終於停止了,可恐怖感再次強烈地包圍了我。 那時,我想起了很早以前在生理學課上聽過的朗格的學說。所謂朗格學說,舉例說明的話,就是我們之所以感到恐怖,是因為恐怖時出現的各種表情。這種極端的機械論簡單來說,就是並非因為恐怖感才頭髮倒立、臉色發白,而是因為頭髮倒立、臉色發白才感到恐怖。咳血之後,我依舊只相信機械論,這是因為用人工心臟消除我內心恐懼的理由,只有用格朗的學說才能夠恰當地解釋。當人感到恐懼時,心跳會減慢甚至停止。也就是說,正因為人的心跳減慢甚至停止,人才感到恐懼而已。所以只要安裝上人工心臟,讓它不停地以相同方式跳動,就肯定不會出現恐懼的感覺。 想到這兒,我就想要儘早恢復,早點兒投入人工心臟第二階段的研究中去。幸運的是,咳了五次後它就止住了,並且以後逐漸好轉,經過大約一個半月的靜養我又能起床工作了。幫我看病的朋友多次勸我去異地療養,可我一點兒也聽不進去。妻子非常理解我的心情,我們一起又開始了人工心臟的研究。要是那時聽從朋友的話就好了,現在一想起來我就後悔不已。其實妻子比我更需要去異地療養。她在照顧我時,肺上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可她和我一樣要強,一點兒也不表現出來。 人工心臟篇二階段的研究,即通過人工心臟讓已經停止呼吸的動物復活這一研究,它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我嘗試用各種毒藥毒死家兔,等它的心臟剛一停止跳動,就立刻打開它的胸腔,用預備好的人工心臟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只要在家兔死後五分鐘內開始實驗的話,就能讓它再次恢復意識。如果超過五分鐘以上就不行了。讓死後已經發涼的屍體復活,是根本無法實現的事情。第一次很容易就能讓死去的家兔復活,我和妻子雖有點兒意猶未盡,但還是高興地在研究室裡雀躍。不過,雖說很簡單,但也傷害了相當多的家兔!這關鍵是選擇毒死家兔的毒藥非常難。因為無法等待家兔自然死亡,所以我們不得不用毒藥毒死它。可有些毒藥會讓家兔的血液性質發生各種變化,此時的實驗就變得相當困難。並且用一種毒藥毒死家兔後實驗能成功,但用其他毒藥就未必能成功。這就必須要盡可能多地嘗試各種毒藥。所以我們也費了很大的工夫。 發明人工心臟的初衷是為了消除人類的恐懼心理。利用家兔實驗成功以後,就必須要應用到人體身上。我之所以剛才說發明人工心臟是為了消除人類的恐懼心理,是因為我發生咳血以後,無暇他顧,光想著只要讓人類擺脫恐懼心理,人類的樂園就會到來。不再會感到恐懼的世界,那是一個讓人感到多麼快樂的世界啊!接下來一個階段,是對比家兔體型還要大一些的狗進行實驗。對狗進行實驗時只要用較大一點兒的泵就行,手術上沒有任何變化。另外和家兔相比,用狗實驗時用的要多一些。當然用狗實驗時,也只是嘗試讓剛死去的狗復活的實驗。結果發現,只要在狗死去十分鐘內著手實驗的話,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通過家兔和狗的實驗也發現,動物越大,安裝人工心臟的時間間隔就越長。我想這多少和血液凝固性的大小有關。動物都是體型越小血液凝固越快。動物死後血液當然就會凝固。血液一旦凝固,人工心臟就發揮不了它的作用。我推測,比狗大的動物從死後到安裝上人工心臟的時間間隔應該會更長一些。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和人的體重相同的羊做實驗,結果發現,羊在死去十五分鐘後著手實驗的話,羊就能複活過來。接下來該對人體做實驗了。雖然我一直期望在人身上做實驗,可命運是多麼作弄人啊!我第一個用來做人工心臟實驗的人,竟然是幫我發明人工心臟的我的妻子——房子! 有一天,妻子突然在研究室昏倒了。我趕緊把她抱起來,放在了床上。在給她餵了點兒紅酒後,不一會兒她就醒過來了。我把手放在她的額頭上,感覺像火一樣燙,用體溫計一量,我大吃一驚,竟高燒到41.5℃!我馬上用冰袋給她降溫,並且請上次給我看病的內科醫生朋友給她看病。從朋友那裡聽到病名時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都讓人發抖。朋友告訴我,妻子所患疾病是典型的栗性結核!這無疑就是死的宣言!妻子很早以前肺就出現了問題,可她一再硬扛,最終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我陷入極度的悲哀之中,不過冥冥之中,我看到了一絲希望。當然是希望用人工心臟來拯救妻子的性命。 妻子看了我和朋友的臉色後,像是早已察覺了自己的命運一樣,朋友剛一走,她就問我:“我是不是已經沒辦法治了?”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只能扭過頭去。 “我已經知道結果了,可我一點兒也不怕死。” 她的話裡充滿了希望,我不由得“哎?”了一聲,盯著她的臉。 “不是有人工心髒了嗎?我死了以後,你馬上給我裝上,我一定會復活過來的!” “那樣說太讓人悲傷了吧!你必須要想開點兒!” “你才要想開點兒,好不容易做了這麼多次實驗,如果不用人做實驗的話,那就什麼意義都沒有了。用兔子實驗成功的時候,我已下定決心,即使我不生病,也要特意死去,讓你用我的身體做實驗。” 我激動地握住她的手,在她的嘴唇上親了一下。 “那你用我的身體做實驗嗎?難道你不高興嗎?因為我們只是用兔子和狗做實驗,依靠人工心臟的存活到底是怎麼回事,誰也不會把那種感受告訴我們。我要親自體驗一下,我相信正如你說的那樣,安樂世界一定能夠實現。一想起你的話,我就想早點兒死去,我到底什麼時候會死呢?” 我越聽越覺得悲傷。 “不用了吧……” “不行。要是來不及的話,我就會很悲傷的。快點兒準備吧。” 對呀,既然妻子已經無法挽救了,那麼用人工心臟完成妻子的希望,對妻子來說,是最好的做法了I我這樣想著,利用照顧妻子的閒暇,開始準備人工心臟。平時我總是和妻子兩個人一起準備,心裡總是充滿了勇氣,可那個時候卻覺得心情非常沉重。 準備完人工心臟的第二天早上,妻子的病情惡化了。朋友們都趕了過來。可妻子只留下主任教授和主治醫生(我的那個內科醫生朋友)兩個人,讓其他人都迴避了。她拜託這兩個人說,她一斷氣,想讓丈夫進行人工心臟的實驗,她想請二位保證自己的丈夫不受法律的牽連。聽了這話,主任教授的眼裡泛起了淚光。 接著,妻子也讓那兩個人退出房間,讓我給她看看人工心臟,我拿起來給她看了後,她微微地笑了。與此同時,她的喉嚨動了一下,靜靜地閉上了眼睛。 我突然回過神來,出去告訴大家我妻子斷氣了,我接下來要給她手術,請不要進來。之後就迅速著手做手術了。 我用手術刀碰到她胸部皮膚時的感覺,至今難忘。我迅速切開她的胸腔,連接上人工心臟。手術在她死後九分鐘開始,用了十三分鐘完成了。 我用沾滿鮮血的手擰開開關,發動機以它特有的聲音開始轉動起來,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我一邊檢查她的脈搏,一邊盯著她的眼睛。活塞每分鐘轉動二百五十次,雖然數不清脈搏的次數,但能清楚地感覺到血液正在正常地循環。 五分鐘!她的嘴唇恢復了以往的顏色,同時,她的眼瞼輕輕地顫動。我不禁高興地想叫出來。在對狗和羊進行實驗的時候,第一次經歷了這種眼瞼的顫動。 七分鐘!她的兩隻眼球開始轉動。我強壓住快要爆發的喜悅,一直盯著她。 九分鐘!她一下子睜開了眼睛,上下左右打量,嘴唇也開始嚅動。 十一分鐘!她的視線集中在我的臉上。 十三分鐘!她“啊”地嘆息了一聲。我不由叫了起來。 “房子!你能聽見嗎?你活過來了!”可是,她沒有一絲微笑。 “房子!人工心臟成功了。你高興嗎?” “我很高興。”她機械地說道。 “你高興嗎?我很高興。你獲得了新生命!” “哎呀!”她說道。臉色仍然像口罩一樣慘白無力。 “我剛才說我很高興,可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我心裡一驚,突然吻了她一下。 “哎呀,抱歉!我怎麼一點兒也感覺不到留戀啊?” 聽了她的話,我更加吃驚。 “對不起,老公!我想笑但笑不起來,想高興也高興不起來。這樣活著,沒有任何意義!” 那時,我絕望至極!不由把頭埋進了床裡。 “不行,老公!趕快給我把人工心臟摘下來。我一點也沒有死亡或重生的感覺!” 我花了兩年時間的研究被她的這一句話擊得粉碎。我們只考慮消除人的恐懼心理了,根本沒注意人工心臟把快樂等其他感情也消除掉了。我感到悔恨!慚愧!而妻子現在連這些感情都沒有!人工心臟最終只不過是人造的人生罷了! 咔嚓!我終於狠下心來關掉了發動機的開關。 呀!我的故事太冗長了吧。我的這個痛苦經歷或許證實了朗格的學說,可自此以後,我對機械論感到不滿起來。機械論最終只是一種打碎人類希望的學說。或許正是有了恐懼、疾病和死亡,人類才有生存的意義吧! 就這樣,隨著妻子一死,我就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對人工心臟的研究。只想繼續研究剛才故事中提到的肺臟的氮氣固定作用。因為太著急的話容易壞事,所以我打算慢悠悠地研究它。 因為你提到了氮氣固定法的發明者哈伯博士要來日本,我才把我這輩子最後悔的故事告訴了你。或許生理學家用水銀製造的“人工心臟”最安全的用途是作為消遣吧!哈哈哈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