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D之複合

第8章 第八章

D之複合 松本清张 6875 2018-03-15
伊瀨同浜中二人在館山站前下了公交,抬頭一看車站的時鐘,已經三點十分了。伊瀨給那位叫二宮健一的讀者拍過電報,離他前來與伊瀨見面還有五十分鐘。這段時間正好可以用來吃飯。 兩人走進站前的大眾食堂。裡面客人很多,伊瀨要了份咖哩飯,抽上了煙,浜中卻無聊地發著呆。他本來興致高漲地要來調查“補陀洛國”傳說,結果到這兒轉了一圈後卻一無所獲,失望與勞累讓他連說話的氣力都沒有了。 食堂的客人大多住在這兒附近,說話時用的都是千葉方言。鄰座的客人聊著打漁的話題,時不時發發牢騷。他好像是保田人,話裡經常提到保田這個地名。 這時候,伊瀨點的咖哩飯端上來了,味道特別辣,但因為肚子太餓,伊瀨還是吃了個精光。浜中一言不發地慢慢用勺子攪動著食物,彷彿勺子重若千斤。一看他這副樣子就知道,他滿腹心事。

浜中吃完飯,喝了口杯子裡的水。 “老師,馬上就要到與讀者會面的時間了。”他看著手錶說。 “是啊。還有十分鐘。” “你們大概要聊多久呢?” “三十分鐘就夠了吧。如果我想早點結束的話也是可以的。不過,既然對方專程從成田趕過來,我也不能怠慢了人家。” “是這個理兒。必須認真對待讀者。” “這麼說,我們多談一會兒也可以咯?” “是的。我等會兒也有事情要辦,做完之後再回來與您會合。” “這樣啊。我本想說'你慢慢來吧',但還是希望你別耽誤太久。” “沒事。您頂多等四五十分鐘就行了。不過,如果順利的話,我或許會早點回來的。”浜中的眼神突然放出光彩。這傢伙又想起什麼了吧,伊瀨琢磨,但浜中沒有向他透露一個字。

走出食堂,浜中匆匆說了句“我辦完事也會去候車室”後就離開了。 伊瀨望了眼肩膀上挎著照相機的浜中的背影,朝車站的候車室走去。有大約三十名乘客在那裡等火車。 伊瀨坐在長椅上,那裡剛好可以面對車站入口。自己不知道二宮建一的模樣,所以只好讓對方主動認出自己了。他們並沒有事先商量好什麼識別標誌,但浜中說過,連載開始時雜誌上曾刊登過伊瀨的照片,對方應該能認出來。伊瀨也支持這一推想。 對方進來之後,肯定也會四下搜尋,只要伊瀨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誰在找自己。所以伊瀨才會選擇對著入口的位子,這樣對方才能更容易地發現自己。 伊瀨沒有買報紙雜誌來看,因為他要一刻不停地盯著候車室入口。他觀察到形形色色的人進進出出。或許是發車時間快到了吧,候車室里人頭攢動。

四點十分。雖然伊瀨不清楚二宮健一長什麼樣,但應該是一個年輕人吧。很少有老人讀了遊記之後會寫信過來,所以伊瀨特別留心進入車站的年輕男人,但這些人都沒有東張西望到處找人。 四點二十分了。伊瀨覺得對方也許遇到什麼情況不能來了。電報是自己單方面發出的,對方並沒有回复,談不上什麼約定,二宮健一未能在四點鐘準時現身也在情理之中。只要將自己真誠對待讀者的心意傳遞出去,就已經足夠了。 看著進出的人流時,伊瀨突然想起了伊豆的那名女子。 坂口美真子是個古怪的女子,有碰到什麼東西都要計算一番的嗜好。倘若剛才她坐在自己身邊,那她也許會計算出五分鐘內有多少人進出,其中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說不定還能按年齡區間來劃分。再詳細點,可以根據服裝、職業、當地人和本地人來劃分。如此細分下去,沒完沒了。

按照浜中的說法,計算狂是一種精神障礙,其表現就是對計算這一行為本能地過敏,無比地執著。的確,那名女子的眼神跟正常人不一樣。 等待二宮健一期間,為了打發時間,伊瀨一直在想那個女人。三十分鐘過去了,時鐘走到了四點三十五分。照常理,他應該起身離開車站,但浜中還沒回來,他只好無奈地繼續坐在那裡。等了三十多分鐘對方都沒有來,就算起身離開也不能說是失禮。 看到分針指向三十五分,對“35”這一數字,伊瀨又產生了奇妙的聯想。時刻表顯示,從東京到剛才去過的九重站的距離是135公里。那名計算狂女子說過,從京都出發乘宮津線、播但線,穿明石海峽到淡路島,總距離是350公里;而從靜岡縣羽衣松所在的折戶開始,到京都的總距離也是350公里,兩條路線的長度是一致的。這次千葉行的里程數在去掉百位數之後是35。也就是說,三次旅行都神奇地與數字“35”有關。

伊瀨坐在椅子上,這一想法又在心頭打轉。想著想著,他突然“啊”地一聲驚叫起來。他想起坂口美真子神秘兮兮地提到小野小町。明石人丸神社的前殿中掛著三十六歌仙的和歌匾額,其中唯獨少了小野小町。雖然伊瀨對那塊匾額有印象,但聽了那女子的話後,他也開始懷疑那塊匾額是否存在。 那之後,伊瀨始終在思考為什麼那女子會如此關注小野小町。此刻,謎題終於解開了。 三十六歌仙裡去掉小野小町,不就只剩下35人了嗎? “35”這個數字又出現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伊瀨感覺自己的所有行動都是在圍繞“35”這條軸在轉。 都怪那個怪異的計算狂女人,自從她出現後,自己也彷彿患上了數字痴迷症。等浜中回來,伊瀨將自己的發現講給他聽,他又會作何反應呢?

浜中不早不遲地在四點四十分回來了。 “老師,那位讀者還沒來?”他來到孤零零的伊瀨身旁問。 “現在都沒來,我想他應該不會再來了吧。”終於有人跟自己說話了,伊瀨鬆了口氣。 “那太遺憾了。不過,對方是從成田趕過來,如果因為晚來一點就沒見成面,那也太可惜了。咱們不如再等二十分鐘吧。” “只要你沒問題的話,我當然願意。” 浜中坐到伊瀨旁邊的空位上,表情顯得特別精神。 伊瀨將小野小町的問題暫且放下,問道:“你到哪兒去了?” 浜中紅著臉說:“我終於找到了。” “找到什麼了?” “您忘了咱們來這兒的目的啦?補陀洛國傳說在千葉縣有遺存,但剛才在九重根本沒有找到,我相當失望。在站前食堂吃飯的時候,旁邊的客人不是一直在說保田、保田嗎?”

“嗯,他說最近捕的魚少了。” “不是說這個,而是'保田'本身。我之前也聽過保田這個地名,卻從未留心,直到聽人說起時才發覺,'保田'一詞本身不正和'補陀'發音相近,可以認為是補陀洛國的'遺跡'嗎?” “嗯,說來也是。”伊瀨也發現了。 “所以我沒有告訴老師就立刻動身前往市圖書館。我擔心自己弄錯了會遭到恥笑,於是一言不發地走了。” “你考慮到去了圖書館也可能沒用,所以才會告訴我,你或許很快就會回來?” “是的。但是,我在藉閱的一本名叫《安房史料集成》的書中有所發現。儘管沒有明寫'補陀洛國'四個字,但書裡提供了另一條線索。”

“你說的線索就在保田附近?” “沒錯。就是鋸山。” “哎?鋸山有補陀洛國傳說遺存?” “鋸山上的日本寺就是。我將相關文字摘抄在了筆記本上,請看。” 伊瀨拿起浜中遞過來的筆記本閱讀起來。反正二宮健一不會來了,不如靜下心來研究這段文字。 鋸山位於保田村以北,房州、總州境內清澄山脈之西,山形若鋸齒,群峰林立,橫亙東西,景色絕佳。作為東京灣之門戶,自古名聲顯赫。又名元名山、明金山、保田山…… 伊瀨讀完浜中摘抄的文字。 “原來如此,真是不找不知道,補陀洛國的遺跡到處都有啊。”說著,他將臟兮兮的筆記本還給了浜中。 “我就說嘛,安房肯定有補陀洛國的遺跡。這下總算不虛此行了。”

“聽到'保田'這個名字居然能聯想到補陀洛國,浜中君真是厲害!如果腦子裡不是經常繃著這根弦,怎麼能察覺到'保田'就是'補陀洛國'的轉音呢?” “老師,能不能勞駕您去鋸山走一趟呢?” “哎?現在去?”伊瀨瞅了瞅站外,天色已經開始暗了。 “不,今天太晚了,下次去吧。那邊山勢陡峭,不易攀爬,天黑之後去會很危險。不好意思,下次咱們得更早一點動身。” 伊瀨覺得去鋸山走走也無妨,畢竟慕名已久,卻從未有幸一遊。這次說不定是個很好的機會。 浜中探頭望著車站入口:“老師,看來那位讀者是不會來了。” “都要到五點了,應該不會來了。我有點想走了,下一趟回東京的列車幾點發車?”

“五點十分有一班高速電車。” “還有十五分鐘左右。趁車還沒來,我給你講一件我剛剛才發現的趣事吧。” “什麼趣事?” “大仁的計算狂坂口美真子來我家拜訪,離開時曾說,人丸神社前殿中懸掛的三十六歌仙匾額中缺少小野小町,這件事我跟你說過吧?” “嗯,說過。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小野小町身上有不少傳說,那女人暗示的可能與此有關,但我一直沒想明白。” “她可是個計算狂。她說的每一句話都要從數字方面加以理解。” “……” “你瞧,從三十六歌仙中去除一人,就是35人了吧?” “啊,這麼回事呀!”浜中如夢初醒。 “35這個數從一開始就緊緊跟隨著我們。令人驚訝的是,從東京站到九重站的距離是135公里。你不可能事先算好後,才帶我來這兒的吧?” “怎麼可能!你不說我都不知道,太不可思議了。三十六歌仙中少了小野小町——原來應該這麼理解啊。” 浜中陷入沉思。這到底只是巧合,還是隱藏著某種必然性呢?看來浜中似乎和伊瀨一樣,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伊瀨突然聽見頭頂上傳來一個聲音:“不好意思,請問您是伊瀨老師嗎?” 伊瀨滿臉訝異地抬起頭,只見面前站著一個膚色淺黑、大眼睛、四方臉、高個子,穿著藏青色風衣的年輕人,正目不轉睛地盯著伊瀨。 “我就是伊瀨。你是二宮吧?” “是的,我是二宮。”年輕人恭恭敬敬地鞠了個躬,“老師,實在對不起,我來得太晚了。為了準時到,我早早就從成田出發了,怎料一路上公交車和火車都晚點,所以遲到了。對了,謝謝您事先發來的電報。”他鄭重其事地說。 “是這樣啊。唔,畢竟是我單方面指定的時間,如果沒見上面,我也只能表示遺憾。” “晚到一小時是我的疏忽,還擔心您已經回去了呢。能見到您,我真是太高興了。”二宮笑道,露出健康的牙齒和兩個深深的酒窩。 浜中站起來,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二宮:“請坐。” “這位是《草枕》雜誌的編輯浜中,負責與我聯絡。”伊瀨向二宮介紹浜中。 浜中拿出自己的名片,道:“請多多關照。” 二宮沒有帶名片,只好向浜中致歉。 “坐吧。”伊瀨也勸二宮坐下。於是二宮與伊瀨並肩而坐。 “你好像很喜歡我寫的東西,非常感謝。”伊瀨說。 浜中站在兩人前面,笑吟吟地聽兩人談話。 “那篇遊記太與眾不同了,所以我才會寫那封信。”二宮憨憨地用手抓了抓長得有點長的頭髮。 “你喜歡游記?” “特別喜歡。我很少旅行,所以喜歡通過遊記了解那些自己沒去過的地方。我讀過許多遊記,但老師寫的那種……怎麼說呢……將民俗學和傳說融入其中的遊記,我還是第一次讀到。這一點太標新立異了,給我留下的印像極深。想不到老師竟然主動提出要見我,我真是喜出望外。今天二位到這裡,是為了創作新的遊記來采風的吧?” “沒錯。”站著的浜中插話道,“這回游記的舞台轉到了千葉縣。” “哦?具體是在什麼地方?” “應該是鋸山吧。還沒有最終確定,今天就是來做預先調查的。” “鋸山也有羽衣和浦島傳說流傳嗎?”二宮看著浜中,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不,那裡跟浦島和羽衣傳說都沒關係。下次您將看到與之前的遊記不同的內容。” “我十分期待。”也許是有點冷吧,二宮健一搓著雙手說。 “一想到有你這樣的熱心讀者,我就十分慶幸。你說你住在千葉縣,我就想到這裡來見你,沒想到反而給你添麻煩了。”伊瀨滿懷歉意地說。 “哪裡哪裡,沒有的事。我來晚了,該道歉的是我。您馬上就要回東京了嗎?” “我們打算乘五點十分出發的高速電車回去。”浜中又插話道。 “只跟老師匆匆見了一面,真是遺憾。對了,這麼有趣的策劃,是出自老師之手嗎?”二宮看著伊瀨問。 他在信裡也問過相同的問題,伊瀨已經作過回答,為什麼又要再問一遍呢?伊瀨有些費解。 “是的。這一策劃中包含著老師的想法。”浜中代伊瀨答道。 “太有趣了。老師是從什麼地方獲得靈感的呢?” “最初只是想從學術視角書寫偏僻之地的旅行和當地的傳說。柳田國男先生曾協助創辦過一本叫《旅行和傳說》的民俗雜誌。我就是從這本雜誌獲得了靈感。我不敢說只有我一個人有類似的想法。”伊瀨並沒有一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畢竟從一開始,自己就在遵從編輯部的意見。 “這個策劃,應該說是編輯部同老師商談後才定下來的。”浜中以編輯的身份解說道。 “唔。”二宮健一第一次聽說編輯部的作用,表情中充滿好奇,“編輯部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啊。莫非,今天這次旅行也是老師的想法同編輯部的策劃一致的結果?” “是啊。編輯部也想做這個主題。如果編輯部要老師去某個地方旅行,就會說出來,徵求老師的讚同。”浜中懇切地答道。 伊瀨在一旁聽著,由浜中負責回答。其實,這些想法都是浜中提出的,然後找到主編商討。主編同意後,也許還要向雜誌社的其他幹部傳達。主編必須制定預算,還要讓幹部們知曉版面的構成。不過,現在當著二宮這樣的外人,浜中不會說主意都是他出的,而是籠統地歸為編輯部的意見。 “你們的主編真是思想活絡啊。雜誌裡寫著榎本莊次的名字,這個人就是主編吧?” “不,他是編輯局長,那隻是個名譽職務。鄙社的主編名叫武田健策。” “嗯。”二宮先問“武田健策”四個字怎麼寫,又問了社長的姓名。浜中都一一作答,二宮健一將這些信息記在了筆記本里。 伊瀨從旁注視著他們,暗忖:這世上真有人對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感興趣啊,之前還沒有一個讀者問過這樣的問題呢。就連伊瀨現在也記不全社長和主編的名字。 不知不覺,離電車發車的時間只差五分鐘了。伊瀨起身,提醒浜中,然後對二宮說:“對了,你回成田的話,是不是和我們坐同一班電車?” “不是。我好久都沒來館山了,想去久違的朋友那兒串個門。” “這樣啊,那太遺憾了。下次有機會來東京的話,歡迎來我家做客。”伊瀨對膚色淺黑的二宮說。 “這次都怪我遲到了,非常抱歉。”二宮雖然此刻暫時不走,卻買了站台票,進站目送伊瀨他們離開。 “你偶爾也會來東京吧?”伊瀨隔著窗戶問。 “嗯,差不多每月去一次。”二宮答道,風衣的下擺在寒風中翻飛。 “那你來之前請務必寫信給我,以免我不在家。”伊瀨說著,電車緩緩駛離了月台。遲遲暮色中,讀者二宮健一朝他們數次鞠躬。 “總算可以回去了。”浜中關上窗戶,坐到伊瀨旁邊。 “至少今天的目的達成了,雖然不太徹底。” “是啊。不過,知道千葉的補陀洛遺跡在哪兒,我就安心了,總算不虛此行了吧。權當我們是來做個預先考察。雖說時間短暫,但老師您也與讀者見了面。”浜中取出不知何時買來的小瓶威士忌,打開蓋子。 “對了,浜中君,關於木津溫泉的白骨,城崎的報社那邊後來有沒有什麼新消息?”伊瀨平靜下來後,邊喝威士忌邊問。 駛離館山的火車左側窗外是夕陽照耀下的海面,海岸的漁村燈光點點,讓人心頭漾起一股暖意。 “後來就一直沒有消息。一點消息都沒有。” “沒道理啊。我怎麼也想不通匿名信和船板有什麼關係。” “我也是。不過,鄉下的警察就是那樣,很可能沒有將其作為凶殺案處理。也許是嫌查起來太麻煩吧。” “是啊。” 有的漁船已經返回港口,有的還在海上漂泊,查起來難度很大。 “浜中君,你說那樣的小船是不是都有名字呢?” “我想應該是,比如龍神丸、琴平丸什麼的。” “這麼說,海龍丸是個很普通的名字咯?” “極其普通。” “我有個想法。或許那艘船並不叫海龍丸,而是有自己更獨特的名字,'海龍丸'只是個抽象化的名詞。我這裡說的'抽象化',是指去掉原始特徵後,再冠以普遍的、多見的、不奇特的名字。” “……” “抽象化可以掩蓋事物的獨有特徵。換言之,那艘船原本應該更特殊、更罕見、更有個性、更具體、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來如此。”浜中咽了口威士忌,用拳頭敲了敲膝蓋,“您的想法很棒。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他頻頻點頭,“或許老師您的猜想是對的。倘若暴露了那艘船的真名,那很快就能查到具體的某一艘船。在這樁案件中,'海龍丸'即是用來指代'船'的泛稱,是用來告訴我們,那塊木板來自一艘船。” “我早就有這樣的感覺了。怎麼樣,你也贊同我的觀點吧?” “我覺得您的觀點十分有意思。”浜中並非只是嘴上說說,似乎已經開始思索其中的關聯。 海岸一方的視野突然陷入一片黑暗,電車正在下山。 “老師,這裡好像是鋸山山麓。” 伊瀨聞言朝窗外望去。但所見盡是懸崖峭壁,根本看不到山的全貌。 “請您一定要來這兒一次。您看什麼時候比較好呢?” “今天已經完成了一整天的采風,之後的四到五天都不行。” “我其實也不急,那咱們改日再約吧。” 高速電車在小站不會停靠,抵達鋸山前,電車徑直駛過了保田站,但伊瀨並未意識到。 浜中一邊啜飲威士忌,一邊思索著什麼。 “老師,我們從九重到館山的路上,是不是看到過挖土機在搞宅地建設?” “嗯,是的。”伊瀨記得這件事。 “如果要諮詢道路工程的事項,該找哪個部門呢?” “這個嘛,我想想。” “是全國范圍的哦。” “如果是國道,當然就應該找建設省;如果是府縣道,去問府縣廳應該就可以了。” “這樣啊。如果諮詢的是市道或者村道,會比較麻煩吧?我想問問最近有沒有道路擴建到這一帶來,您說他們會告訴我嗎?” “你問這個乾什麼?” “這個……”浜中支吾起來。按經驗判斷,他腦子里八成又冒出了什麼古怪的想法。 伊瀨在新宿站與浜中分手。一日內往返館山令他有點疲倦。 回到家中,妻子出來迎接,忐忑地說:“哎呀,太可惜了!” “什麼事?” “上次來過的靜岡縣的坂口女士,剛才還在這兒等你回來呢。” “哎?她又來了啊?” 坂口美真子再次從伊豆大仁來到東京。錯過這場會面,令伊瀨深感遺憾。或許她又有了什麼奇怪的靈感,專程前來告訴自己。要是自己能早一點回來,就能見到她了。 “她說她今天就回伊豆去了嗎?” “這個我不知道,但我想她明天還會來。她足足等了兩個小時呢,哪知她剛走你就回來了。” 坂口美真子明天無疑會再來。伊瀨很期待同她會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