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D之複合

第3章 第三章

D之複合 松本清张 7094 2018-03-15
“探尋偏僻之地傳說之旅”第一回的稿子終於寫完了。 因為是系列的第一個篇章,伊瀨在內容和文體上費了不少工夫,交給浜中時距截稿日已很近了。那天下著寒冷的秋雨,天空陰沉黯淡。窗外,雨水拍打著落葉。浜中坐在窗邊,舉著稿紙,將三十五頁文章認真通讀。 伊瀨不太喜歡別人當面讀自己的文章,時而忐忑不安地抽著煙,時而中途離開,有一搭沒一搭地同妻子說話,一副心神不寧的模樣。他很想知道浜中讀後會有怎樣的感想。因為涉及傳說,多少要結合一些理論。高木敏雄的《日本神話傳說研究》對浦島和羽衣傳說做了詳細考證,藤澤衛彥的《日本傳說研究》中,亦有相當豐富的例證論述。除這兩本書外,伊瀨還參考了另外三四冊書籍,在文中對傳說加以解說。

伊瀨也應浜中的要求,將木津溫泉附近山林中發生的藏屍兇殺案作為插曲寫進遊記裡。對他來說,這樣做還別有意義。雖然雜誌上的遊記有自己固有的套路,將對古老傳說的剖析加進去,難免有畫蛇添足之嫌。但考慮到浜中向他約稿時,曾說過大家對遊記創作見仁見智,他便打算另闢蹊徑,大膽嘗試。 說到底,《草枕》只是面向一般讀者的雜誌,也必須遵循“娛樂至上”的原則。不知浜中對這點有什麼意見。浜中是一個好為人師的傢伙,在他讀完伊瀨的文章發表觀感前,伊瀨心裡都沒底。如果他劈頭就說“這可不好辦啊”,那伊瀨就決心不再為他寫稿。就算有妥協,若整體上持否定態度,伊瀨也不會再次動筆。 “可以啊。”對著伊瀨的仍是那張娃娃臉,說話的措辭卻十分老成。

“這篇文章還過得去吧?”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伊瀨暗暗高興著,卻故意不將情緒流露出來,一副毫無自信的表情。 “相當可以!當著老師的面我也要說,您的文章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浜中讚不絕口。 “是嗎?我還擔心會不會太艱深呢。”因為加入了考證,伊瀨對這部分會不會受歡迎一直憂心忡忡。 “絕沒有這回事。如果這點考證都沒有,整篇文章就太虛浮了。如今的讀者眼光都比較高,這種內容也肯定愛看。” “那我就放心了。”浜中的讚賞讓伊瀨心情大好,於是不再裝腔作勢,真心地笑起來,“早點拿給主編過目吧。” “我也這麼想。您能不能先答應做第二次采風呢?” “沒問題。不過,雖然你覺得不錯,主編沒有發話也是白搭啊。”

“這個您不用操心,我最了解主編的愛好和性格了……對了,第二次采風前,您能不能同主編見個面?” “榮幸之至。” “我可以把他帶到這裡來,但我覺得,咱們在市中心找個地方坐下來邊吃邊聊會更好。” “我都沒問題。”伊瀨滿臉喜悅,“說起來,我還沒請教過主編大名呢。” “主編名叫武田健策,大概四十二三歲吧,創辦過兩三本文藝雜誌,對文章的要求非常高。” “對這樣的主編,我還真有點害怕呢。” “沒事的。說句失禮的話,我的想法和武田先生不會差太遠。”浜中說著瞇起了眼,這是他在表明自信時的習慣動作,“老師,我能否在您以後的文章中都看到浦島和羽衣傳說呢?” “你的意思是,要我將這一主題貫穿始終?”

“沒錯。突出這一系列文章的特色,會增添趣味性。” “是個不錯的新想法。不過,有那麼多素材可寫嗎?” “這個嘛,稍稍偏點題也無所謂。總之,我會盡量尋找相似的傳說,請以後繼續圍繞這個主題做文章。當然,如果老師不願意就另當別論了。” “沒有,我可沒這麼說。”伊瀨當然不能一口回絕。畢竟,如果能連載,稿費就會源源不斷,像月薪一樣穩定。 “那材料就交給我去查吧。下次咱們去羽衣傳說最具代表性的流傳地——三保松原怎麼樣?” “三保松原?”伊瀨不解地說,“那里相當有名啊,不是背離了'探尋偏僻之地傳說'的主旨了嗎?” “雖然不是偏僻之地,可如果要調查羽衣傳說,就不能繞開那裡。姑且去轉轉看吧。我會陪同老師的。”浜中似乎已經做出了決定。

“那咱們啥時候出發?” “這篇稿子終校後就立刻出發。唔,您看下月初怎麼樣?” “我沒問題。只去三保松原嗎?就跑一個地方,有點可惜啊。” “當然不會只去那裡,還得請老師去別的地方轉轉。但具體的地點稍後才能定。”浜中認為雙方就此議定,於是自顧自點了點頭,又點燃了一支煙。 “我說,浜中君……”伊瀨從擔心稿子能否過關的焦慮狀態中解放出來,說出了剛才就想提的一個問題,“我按照你的要求,把木津溫泉的兇殺案也寫了進去。這件事後來有什麼進展?你不是說過,你拜託了當地的報社,請他們一有結果就通知你嗎?” “那件事啊……”浜中就像突然想起了一件久遠的往事,“似乎一直懸而未決。報社再沒有向我通報過任何消息。”

按道理說,當時浜中比伊瀨更關注這個案子,現在不應該如此消極才對。肯定是由於一直沒有進展,他的興趣也消退了吧。 “能不能再去向報社詢問一下案子的情況呢?” “早就問了。兩三天前,報社給我寄來一封信,結果說後來他們又搜了一次山,仍舊一無所獲。” “就是說,他們一共搜山兩次?” “是的。看來,那封匿名信根本就是惡作劇,把警察逗得團團轉。報社也只是簡單地告知我這一點,我一下子就洩氣了。” “太遺憾了。我想,我的稿子上雜誌出版後,讀者針對這個案子的提問肯定會蜂擁而至。” “蜂擁而至”有點誇張,可畢竟寫得煞有介事,多多少少會有反響。 “是啊。我也沒想到結果會如此無趣。當時還以為一定會找到什麼東西呢。”

“乾脆把這部分刪掉如何?” “那可不行。老師您也說了,讀者的信件想必會蜂擁而至,可見這類情節有多受歡迎。無論以後發展如何,我們還是先保留下來為妙。” “我總感覺這是在玩弄讀者。” “現在看的確如此,不過案子無果而終的責任並不在你,要怪也得怪警察的搜查做得不夠細緻。” “也就是說,歸咎於現場搜查不充分?” “是的。畢竟是鄉下的警察,不能對他們寄予多大的希望。搜了兩次山,竟然沒找到屍體,這太說不過去了。” “這倒也是。”雖然嘴上這麼說,伊瀨心裡卻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浜中一味地強調警察的無能,可當時參與搜山的還有鎮消防隊和青年團,很難想像多方聯合後還會有所疏漏。 伊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浜中。

浜中心神渙散地應聲道:“總而言之,今天必須將稿件交給印刷廠,我不多說了。”說著就起身回去了。 下個月月初就去三保松原的話,必須提前做點功課。雖然這麼想,伊瀨還有別的稿子要寫,於是拖拖拉拉地過了兩三天。不可思議的是,接手《草枕》的約稿後,其他出版社的約稿也接踵而至。 第四天傍晚,浜中氣喘吁籲地跑來,一進家門就將從印刷廠帶來的校樣遞給伊瀨。 “老師,非常抱歉,您能不能再補寫一點?” “寫什麼呢?” “我把稿子交給主編看過了,他非常高興,說您寫得很好,辛苦您了。” “謝謝。” “但主編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浦島和羽衣傳說的共通點,也就是'滯留說'讀起來相當有趣,主編希望您再詳細介紹一下。”浜中說得很客氣,聽似在詢問伊瀨的意思,事實上這從一開始就是半命令式的要求。

“只做這一點改進是不是不夠?”伊瀨重讀了一遍校樣。聽浜中這麼一說,他自己也覺得似乎寫得太簡單了。可是,在這方面著墨過多,能激發出讀者多少興趣?這本雜誌的讀者未必都是民俗學愛好者啊。 “沒有。主編對其他部分都很滿意。”浜中沒有針對伊瀨的疑問發表更多的看法。對主編的意見,他也只有服從的份兒。 “老師,為了避免麻煩,您只需介紹現成的學說就可以了。當然,我們願意讓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但雜誌馬上就要付梓了……”浜中說。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反正你也提不出新學說,不如就從手頭的書裡摘抄一段現成的文字,糊弄一下就可以了。 雖然這個提議聽上去有點讓人窩火,但時間緊迫,這麼做的確省心省力。於是伊瀨參考《日本神話傳說研究》,用通俗的文字將其中的學說講解了一番。

一想到浜中就在隔壁房間等待,伊瀨就十分不安,但他好歹將三頁稿紙寫滿了。 伊瀨叫來浜中,當著他的面朗讀補寫的內容。 “太棒了!”浜中致謝道,“主編看到這個肯定會滿意的。真不好意思,在您百忙之中還來添麻煩。” 然後,他數了數伊瀨補寫的頁數,從懷中掏出一個棕色信封。 “老師,這是稿費。我預計您大概會再寫三頁,於是多帶了點錢出來,沒想到真猜中了。” “哦?現在就付稿費?這也太早了吧?”伊瀨有點驚訝。根據以往的經驗,稿費一般要在雜誌出版後一兩個月才支付。 “像我們這樣的小出版社,如果這點優待都沒有,那就更沒競爭力了。”浜中苦笑道。 伊瀨打開信封,裡面是一張支票,上面寫著約定好的稿費金額。 “真是怪不好意思的。” 旅行的費用就是由出版社全額承擔的,雖然本就理所應當,但現在又這麼早支付稿費,伊瀨覺得待遇有點過於優厚了。不過,誠如浜中所言,小出版社也只有通過這種手段才能博取作者的信任。 浜中接過伊瀨寫的收據,連忙說:“老師,那起兇殺案有新進展了。” “哦?找到屍體了?木津溫泉那邊通知你了?”伊瀨提高嗓門道。 “報社寄來了剪報。不過還是沒有發現屍體。” “寫的是什麼?”伊瀨失望道。 “唔,請您自己讀讀。”浜中從筆記本中抽出一小張剪報。 十八日白天,農夫河合次郎前往木津村附近挖山藥,在雜草下發現一塊木板。挖出一看,那木板長約60厘米,寬約25厘米,上面用墨筆寫著“第二海龍丸”的字樣。河合想起此地是不久前“匿名信兇殺案”的現場,說不定這木板與案件有什麼關係,於是向當地警察署報案。 本報記者在警察署看到,那塊橡木板厚僅一厘米,估計是木船的碎片,看上去相當老舊。船名似乎是後來寫上去的,不知是不是惡作劇。警方對附近的漁港進行調查後,沒有發現名為“第二海龍丸”的船隻。警方暫時認定,這與“匿名信兇殺案”沒有關聯。 伊瀨念完,將剪報扔在浜中面前:“可笑。只有鄉下的報紙才會對這種事大書特書吧。” “城裡的報紙也會報導。畢竟,山野裡可能埋有凶殺案的屍體,這種新聞比較有噱頭。”浜中答道,小心翼翼地將剪報放進筆記本。 “那應該是某人的惡作劇吧,你沒有發現可笑之處嗎?山里的兇案現場發現船上的木板,這根本就說不通,難道還把船開到山上不成?” “是諷喻搜查舉步維艱嗎?” “大張旗鼓地折騰半天,結果只找到一塊木板,難道不好笑嗎?” “話雖如此,但是,老師,如果這跟找不到屍體的兇殺案扯上關係,那就有趣了。可惜鄉下的警察不會有那麼大的好奇心。” “任誰來看,都會覺得是惡作劇。城裡的警察也不會關心的。那張用片假名寫給警察的明信片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看來您很失望。” “但我還是要忠實地將這些情況寫進稿子裡。結果真的很令人掃興。要不,我們把這部分內容刪掉吧,現在還來得及。” “算了,還是留著吧。文章要有看點才好。如果只有浦島和羽衣傳說,那就太無聊了。”浜中邊穿鞋子邊回頭說,“老師,那說定了,下個月月初,咱們就去三保松原。之前還希望您同主編見一面。” “當然,榮幸之至。我正想跟他好好談談呢。” “那到時候我再聯繫您。再見。”浜中沒有用鞋拔,趿著鞋徑直就出去了。 一直迴避一旁的妻子走了出來,接過伊瀨遞過來的支票看了一眼:“發得真早啊。”隨後她瞪圓了眼睛,“這是迄今為止最多的一筆稿費了。雜誌社真的會讓你寫連載嗎?” “他們連下次采風的地點都安排好了。看來,至少可以連載半年。” “太好了!”妻子鬆了口氣。 五天后,浜中意氣風發地來見伊瀨:“老師,我是來問您什麼時候方便見一見我們主編的。” “什麼時候都可以。” “那後天在銀座的這個地方怎麼樣?”浜中說的地點是一家名為“鳥鍋”的小飯館。 “可以。請告訴主編,我屆時定會赴約。”伊瀨將地點、時間記在筆記本上。 “老師,樣刊剛到手,我也帶來了。所謂樣刊,是在正式印刷之前先試印的樣品,墨色還沒有調整。” “快給我看看。”這是伊瀨第一次寫連載,於是迫不及待地打開看。浜中只拿來了印有伊瀨的稿子的那幾頁。 伊瀨細緻地查看著樣刊上的文字。雖然是自己寫的東西,但印出來之後,他又發現了許多不完善之處。這個地方這樣寫就好了,那個地方再簡略點就好了——遣詞造句方面的問題一一浮現。不過整體而言不算太糟。 看到最後,伊瀨的視線落在一段小字上,那是“編輯部注”: 伊瀨大驚失色:“這是你寫的?”他的語氣十分不滿。 “是的。”浜中平靜地說。 “不行啊,加上這段話,文章營造的懸疑氛圍就全破壞了。” “我料到老師可能會不同意,而且馬上就要截稿了,所以自作主張了一回。既然兇殺案會勾起讀者的興趣,那我認為只要時間來得及,最好將最新進展也一併加進去。” “你好好看看,你自己也認為,把兇殺案加進去會勾起讀者的興趣,對吧?與其畫蛇添足掃讀者的興,不如像之前說的那樣,乾脆連兇殺案都不寫,不是更好?” “不會有問題的,責任全部由編輯部承擔。如果拿掉兇殺案,整篇文章就沒有點睛之筆了。”浜中毫不退讓地反駁道。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伊瀨又從頭到尾略讀了一遍文章。他發現,自己在描述乘渡船從淡路的洲本到紀州的過程時,提到了對友島的印象。 見伊瀨謹小慎微的模樣,浜中在一旁冷笑。 “老師。”他開口道。 伊瀨聞言,發現浜中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在打量一名初出茅廬的作家。 “字好像印得太深了。”伊瀨遮羞道。 “這是樣刊,等正式印刷時會糾正。對了,主編說,您曾在文中寫到在人丸神社里碰到的一位女性,如果對此再多寫幾筆,就會更出彩。” “那個地方啊。”伊瀨瞇起了眼。在人丸神社的社務所,一群女子在舉辦歌會。他邊走邊觀望那裡的情形時,眼前突然出現一名二十七八歲、身材苗條的女子,又很快就消失在一旁建築物的陰影中,那裡也在舉行歌會。伊瀨對那名女子記憶猶新。 “不過,如果對那個情節描述過多,就會顯得太刻意。” “我同意。我覺得現在這麼寫恰到好處,反而能給讀者留下想像空間。不過真不可思議啊,我對此完全沒有記憶。老師的觀察真敏銳。” “哪裡。你當時在漫無目的地轉悠,所以沒注意到罷了。” “是美女嗎?” “嗯,很漂亮。說不定,她是住在蘆屋附近的年輕主婦。可惜沒跟她說上話。” “在以三十六歌仙聞名的人丸神社,這一幕真有點浪漫呢。將來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到時請您也在文中添上一筆。” “別開玩笑了,不可能每去一個地方旅行都會碰到有魅力的女性。如果次次都寫,那就是瞎編了。這一招那麼管用的話,我早就是流行作家了。” “鄙社的主編目光獨到,能發現有潛力的作家。他之前擔任文藝雜誌主編的時候,就發掘了不少人才……” 接著,浜中列舉了兩三位二戰後聲名顯赫的作家,說他們都受到了武田主編的提攜。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如果你也能得到主編賞識,就會出人頭地。這是極其誘人的鼓動。 “貴社的社長到底是何方神聖?”伊瀨問。 “社長名叫奈良林保,六十三四歲,但三年前還完全沒有出版經驗。”浜中答道。 “就是說,基本是個門外漢?” “唔,可以這麼說。” “既然是門外漢,為何會來挑戰不熟悉的領域?” “因為有錢吧。人如果有了錢,就會到處找點樂子。” “那這位奈良林社長以前是做什么生意的?” “他之前做股票,在不景氣的行情到來前抽身,買入了大量土地。現在還經營一家名叫'奈良林產業'的地產公司。他之前購買的土地有一部分在青山,因為道路建設賣了相當高的價錢,他賺了個盆滿缽滿。” “我也聽說青山那邊的土地很值錢。這麼看,他肯定有一大片土地吧?” “好像有兩千坪。他是從股票市場高位抽身後,拿錢去投資地產的,所以才能一口氣買那麼多地。人走起運來真是擋也擋不住呀。沒過多久,那塊地就由於東京奧運會的緣故改建公路了。” “這麼說,他是為了把賺來的錢花出去才來做旅行雜誌的咯?這世上真是無奇不有啊。不過,做雜誌倒是比某些無聊的愛好高級多了……” “奈良林先生在做股票時就十分嚮往出版行業。他本人在古典美術方面有比較深的鑽研,起先打算做美術雜誌,但那很可能虧損——成本高,發行數量也有限。而旅行雜誌很受歡迎,即使在裡面加入與古典美術相關的內容也無可厚非,所以他才下定決心出版這本雜誌。” “原來如此。”伊瀨終於明白,為什麼《草枕》上會有那麼多文章講述奈良和京都附近寺廟裡的古藝術品。在冰冷的商業戰場摸爬滾打太久的人,會被藝術的世界所吸引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社長同武田主編是怎麼認識的呢?” “奈良林先生的朋友中有人認識武田,於是將武田推薦給他。” “貴社的員工不多吧?” “社長之下,包括我在內共有五人。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作為剛成立不久的出版社,稿費給得倒是很慷慨。” “可能是因為社長有錢吧,所以待遇優厚。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跟其他很多公司比還差得遠。區區幾人要做一本雜誌,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工作量相當大。如果把這點考慮進去,我們的錢掙得就沒那麼開心了。” “你們至少不用為銷量操勞吧。反正是為興趣而出版的雜誌,社長也沒指望它能賺錢。” “社長並不急於盈利。他的主業是地產公司,出版雜誌則是為了滿足他的榮譽感。” “我真的很想見見你們社長。雖然主編也應該見,但我對社長更感興趣。”伊瀨說。 “可以啊。社長畢竟是外行,肯定非常樂意會見撰稿人。那我再找社長談談,看他什麼時候有空,也帶上主編一起來見您。確認日期後我再通知您。”浜中承諾道。 第二天,浜中又來了。 “我把老師的意思轉告給社長和主編,他們想請您明天傍晚駕臨銀座,共進晚餐。我特地前來問您是否同意。”浜中問。 “嗯,可以。”伊瀨連忙答應下來。 浜中離開後,伊瀨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妻子。 “社長說想親自見你,可見他對你的稿子非常滿意。”妻子喜形於色。伊瀨本想回答說,對方只是不懂行的小出版社社長,跟有名的大出版社不可相提並論,但他不想破壞妻子的美夢,於是緘口不言。 好不容易才讓妻子對自己刮目相看,他可不願重歸潦倒的形象。不可否認的是,伊瀨的自信被鼓動了起來,甚至有點飄飄然了。 第二天傍晚,浜中如約開車來接伊瀨。 “見面地點有變,但還是在銀座的另一家飯館。社長必須在晚上八點之前回家,隨後就由我和主編陪您去酒吧之類的地方好好娛樂一下。” “社長是不是無論參加什麼宴會,都會在八點之前回家?” “社長是一位非常注重身體健康的人。這是他的習慣,從做股票的時期開始就一直如此。那種生意動不動就會折騰到很晚才回家,對健康極其有害。於是他克服了這個不良習慣,給自己定下了這個規矩。”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