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楚漢爭霸啟示錄

第35章 鴻門宴前夕,項伯洩密

楚漢爭霸啟示錄 潇水 4733 2018-03-13
七月份時,在河北漳河沿岸一再遭受項羽重創的章邯,帶著自己的二十萬殘餘主力,哭著投降了楚上將軍、諸侯縱長項羽。項羽時年二十六歲,沒有計較章邯的殺叔之仇,拜章邯為雍王,留在自己楚軍中質押。而於次月八月開始,項羽以章邯的副手,自己信任的舊交司馬欣,督領二十萬秦降卒,在前邊開道,略地西行。 十一月,劉邦在關中召開地主政治協商會議,約法三章的時候,項羽這由降卒開道的六十萬東方軍隊,走到了豫西走廊中段的河南澠池地區的新安城。二十萬降卒也在城外駐下。 從前,六國諸侯之地的官吏士卒往西北方向去服兵役,或者服徭役,經過陝西關中,關中秦國的官吏士卒特別霸道,淨在他們身上盤剝、訛詐,役使他們。現在,六國吏卒終於有了報復的機會了,於是所有屎尿罐子都由這些降卒來端,把他們當奴虜來對待,動不動還拿小鞭子教訓牲口似的教訓一番。

秦國吏卒於是一邊揉著身上的傷,端著屎尿的罐子,一邊互相偷偷地說:“章邯將軍騙著我們降了楚人和諸侯,如今如果能夠攻入函谷關破秦,那是大好事。如果不能,我聽說六國軍隊就要擄著我們東去,我們東去受罪不要緊,家裡的老婆孩子一定都被地方官給殺了!” 降卒心中又懼又怨。而且從這些話也可以看出,章邯的軍隊組成早有了本質的變化,早已經不是驪山的六國刑徒,而是關中子弟兵了。 這些秦本土子弟兵不免要密謀自救脫身的策略,而這策略不外乎就是譁變或者逃亡,這些計劃被聯軍諸將的順風耳收聽到了之後,報給了上將軍項羽。 項羽眉頭緊皺,招來了自己的鷹派人物——英布、蒲將軍兩個人,三人互相商議說:“秦國的降卒人數甚多,其心不服,到了關中不聽我們的話,我們就危險了呢。不如把他們全都擊殺了,以免後患。只把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留下。”

英布臉上刻著字,滿臉都是書法,曾經派在驪山當刑徒,想來也是受過秦人罪的,而且據說身上受過刑罰的人心理也會變態,喜歡虐害人,英布大約就是這樣。蒲將軍連個名字都沒有,也是不憚於乾壞事的,兩人當即允諾。 當月亮已上升到群星的高度,英布、蒲將軍兩位劊子手帶著部隊,在城南向秦卒二十萬的駐地,摸黑切瓜削菜一樣地殺過去了。面臨大屠殺,秦降吏卒也做了殊死抵抗,但是被全副武裝有秩序突襲而來的諸侯軍隊殺得血流成河,鮮血肥沃了城南的丘壑。 最後,二十萬屍首,全部被坑在新安城南。 天空中降下了冷雪,冷風吹得,如寡婦悲吟,鶡雞哀傷。 殺這些降卒,短期來講,有其積極意義,殲滅了秦本土的有生力量。 須知,秦國是個有著優良戰爭傳統的國家,秦軍在二三百年的戰爭中留下了輝煌的印記,如今這二十萬秦卒如果留著,未來在西方政治突變的情況下,又可能成為強秦征服六國的基本武裝,六國又會重新淪為秦的殖民地。只有徹底殺滅秦國武裝的有生力量,削弱秦本土的武裝力量,才有可能把這一地區平定為一個普通的郡縣。從一個大一統國家的安全格局考慮,它要求的是各地的力量平衡,而不是某一地區在某一方面的絕對優勢。

不管怎麼樣,十一月,幹完了壞事的諸侯聯軍,這時候又剩純的四十萬諸侯聯軍了,繼續整隊向西略地而行。漸走漸有進入黃土高坡的感覺。豫西走廊,以北是山西的黃土高原,走廊以南是東西綿長的熊耳山、伏牛山群山。終於在月中,他們走到了豫西走廊西頭的函谷關。函谷關是“關中”秦人的東大門,戰國時期這裡已修了一座雄關,大號函谷關。所謂關,就是堵在山口和要道上的城池,既嚮往來商旅徵收“關稅”,也是駐兵防守要道的軍事依托點。 諸侯聯軍但見關上旌旗明亮,守關的劉邦部將把關門緊閉,聯軍跑去交涉,對方就是不開,向下面吆喝:“不給開門,關中已經是沛公的地盤了,一兵一狗也不許入內!” 項羽聞報之後,當即挑著眼睛眉毛大怒,說道:“劉豎子現在閉關自據,這是什麼意思?到底他是為天下滅秦,還是為自己謀私!若不是我在河北與秦兵主力鏖戰,他哪能抄後道攻入秦國?”

當下把經常做先鋒的英布又找來了,說:“函谷關正面堅固險峻,所以你現在就帶一部分兵走小道,繞到它的側身,猛攻側面關下的守軍,我們從正面會攻!” 英布也覺得劉邦太不講理了,當即率領少數部隊從側面迂擊,攻破側面關下守軍營圍。項羽主力部隊,趁機一湧破關門而入。 過了函谷關後再行一百五十公里就是鹹陽了,到了十二月,項羽諸侯四十萬大軍,抵達咸陽以東五十公里處驪山腳下的戲水,渡過戲水,分營陳列於戲水西岸不遠的鴻門下,準備與背叛革命的劉邦決戰。 劉邦的部卒共有十萬,大部分還是進入關中以後收編和新徵發的,一旦開戰,必為齏(ji)粉。劉邦屬下的左司馬曹無傷,覺得劉氏這回要完蛋了,於是就想了一個從階下囚轉為可受封的堂上客的辦法,那就是向項羽表忠心。曹無傷偷偷地派人跑去對項羽說:“項王(雖然還沒有被封王,但大家都很自覺地已經這麼叫了),劉氏營中的情況我知道。劉縣長打算稱王關中,讓子嬰當自己的相國,咸陽的珍寶全都擄到他的營中了,珍寶們閃得太陽都暗淡了,您可是來晚了一步。”

有這樣高級別的官員作證,項羽覺得絕不會是冤枉了劉邦了,項羽傳令:“傳我的命令,明日早晨飽餐戰飯,各部全員出動,攻破霸上劉叛軍!” 命令傳達以後,諸軍開始準備。 這時候,項氏家族的智囊老頭子范增也跑來找項羽,說道:“從前,劉邦在山東的時候(這裡的山東指崤山函谷關以東,指六國地區),貪財好色,喜歡大姑娘。現在入了關中,聽說他卻財貨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我派人夜觀天象,發現霸上上方都是龍虎之氣,氣分五彩,這是天子之氣啊。所以,趕緊打他,千萬別放了他。” 項羽於是更堅定了攻擊劉邦的決心。 聯軍之中,楚國的左尹項伯,職位頗高,低於令尹,同時又是項羽的叔叔。從前他曾經跟人打架,不小心打死了人,於是亡命江湖,逃到了下邳城中,被當時正在下邳城里當遊俠的張良收留,庇護起來,於是甚是感激張良。項伯心想:“張良跟在劉邦那裡,如今劉邦就要被攻成碎片了,張良不能跟著倒霉,我得去救他,叫他離開劉邦。”

於是項伯連夜乘馬,從鴻門跑了四十里夜路到了霸上,說找張良,被引著進入張良的營帳。 張良正在帷幄裡看黃帝、老子他們關於修仙的書和《黃石公三略》呢,正研究著辟穀,一見灰鬍子的項伯進來了,忙放下書說:“不想今日復見項伯,怎麼半夜趕來啊。” 項伯說:“明天早晨這裡就要開戰,項王已經發出攻擊令了,你趕緊跟著我走吧,明天劉邦全軍就完蛋啦!” 張良大驚:“這事不至於啊,沛公沒有什麼惹著項王的地方啊。” 項伯說:“是沛公先動手的,他把函谷關都布防了軍隊,擋著我們想獨霸關中一方。項羽將軍氣急了,一路過來就想找他動手呢!你快走吧,不然就真升天了!” 張良說:“當初韓王總是不能略定韓國,所以我保著沛公攻入關中來,以破滅秦人。現在終於滅了秦國了,韓王也得以安然,沛公對韓王算是有功的,現在人家遇上危難,我獨自跑了,這不是個男人啊!”

說完,一摸自己光滑的下巴,站起來,就出帳找劉邦去了。項伯拿著馬鞭子,望著張良纖細的身子,心說:你驚動劉邦,這事情就複雜了。 劉邦正在自己的帳裡邊歪著呢,張良一進來,說了情況,劉邦大驚:“這這……為之奈何?” “請問,是誰為沛公您想的這個餿主意啊?”張良說。 “唉呀,都是鯫生那個嘴上沒毛的渾小子,對不起(他一看張良的下巴),這個瘟書生勸我拒關自守,可以盡得秦地為王!所以我就听他的了。” 張良說:“您自料您的霸上士卒足以抵擋項王嗎?” 劉邦捏著擦腳布,在嘴上擦了一下,沉默了好一會兒,從牙縫裡擠出幾個無力的字:“固然不如他了,那眼下為之奈何啊?” 張良說:“我看我還是去跟項伯說說,讓他給兩家講解講解,就一口咬定說您不敢背叛項王吧。”

劉邦說:“項伯能聽您的嗎?您跟他有舊交情?” 張良說:“是的,我曾經救過他一命,他於是跑來救我,他這人很講哥們義氣,也許為了救我,就願意說服項王也不打您了。” 劉邦的腦子確實很快,這時候迅速做出了權衡決定,不要逃跑,而是指望這一個自己素未謀面的敵方陣營裡項氏家族的人,能夠幫助自己轉危為安,兩下講和。劉邦當即說:“你和項伯誰大?” “項伯比我大好幾歲。” “那好,你把他叫來,我待之以兄長之禮。” 張良回到自己帳房,邀請項伯過去。項伯說:“我救你一個就可以了,再多救,我可沒那麼博愛啊!” 張良說:“您此言差矣,您需要放長眼光。這未來的天下,諸侯王各得本國舊土,那天子的位子,不出楚懷王、項羽將軍和劉邦先生三人之中。您若是今日救了劉縣長,沛公感德於您,又有楚國左尹之重,項羽叔伯之親,則被三方所重,古人云狡兔三窟,你現在有這樣的好機會,何必不取呢!”

項伯於是不猶豫了,決定也買一些劉邦的股票,當即跟著張良,進到劉邦的帳中。劉邦已經嚴裝整肅,擺下酒席,空著貴客的高位等待了。三人互相施禮坐下,劉邦舉起一卮(zhi)酒,給項伯上壽祝酒:“祝您身體健康,萬壽無疆,您隨意,我乾了!”說完,舉起銅罐子——這種卮就是青銅的酒杯,裝酒量很大,可裝四升,合現在八百毫升,相當於一瓶可口可樂還多一半——給自己灌下去了。 劉邦瞪著龍睛,體會著胃裡的動盪,等平靜了,就搶著時間說:“咱們老家都是淮北,這兩年身在行伍,也不知老家的父母孩子們都怎樣了。我有幾個犬子和雞女,對象的事也沒有管,兄膝下可有尚未訂婚的虎子和鷹女嗎?不知我的雞犬有沒有幸跟您的虎或者鷹結為婚姻啊?”(不好苛禮,話也說不太文雅。)

項伯轉頭看了一下張良,又轉回來說:“這固然是好,呵呵。” 於是倆人就把兒女婚姻的事說定了,劉邦因為是下級官吏出身的,所以剛中練出了柔性,於是趁熱打鐵,接著說:“我這次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什麼珍寶也沒動,登記吏民,封存府庫,全是等待項王上將軍而來。之所以派人守戍關口,完全是出於治安的考慮,防盜以及防患於非常啊。我日夜盼望上將軍你們到來,借我個膽子也不敢造反啊。願兄把這意思盡數對項王講講,劉季我不敢背忘項氏的恩德啊。” 項伯說:“那好,這事我回去會替你好好講解的,但是明日一早你不可不親自來我們營中謝罪,求得項王寬解。可別我都替你講解好了,你卻不來。” 劉邦拜謝,允諾說道:“這個自然,明早我就去。” 於是三人慌忙又飲了三杯兩盞,夜路還遠,時間不多,項伯起立告辭,打馬而去。 到了鴻門營中,項伯連夜請見項羽,項羽正睡著呢,只得起來,問道:“季父,這麼晚來,可有什麼要事相教啊?”項羽長著重瞳子,就是一個眼睛有兩個瞳孔。 項伯說:“還是關於明天攻沛公的事,恐怕需要你三思而行。沛公若不先破了關中,你豈能輕易至此啊?如今他有大功你去擊之,也是不義啊,不如順而善遇之。” 項羽也躊躇了。項伯說的話亦有道理,當時的人也是要講義的,並不唯利與力是從。項羽能當上將軍、諸侯縱長,不是靠著高貴的血統和某某的任命,而是憑藉著救趙之義舉,誅秦之義行,以及戰功最著。劉邦畢竟也是功臣,殺功臣是不義的,對自己的威望會有傷害。方此之時,齊、楚、趙、燕等各地都有王,自己雖然挾著各諸侯王的外遣軍隊,但是並沒有控制各王所轄的郡縣。換句話說,天下未定,諸侯事務尚未盡在自己的掌握,自己先跟劉邦激戰,恐怕會激起諸侯的驚懼,不利於未來。劉邦雖然行動曖昧,但楚懷王有先入咸陽者王之的約定,劉邦在關中以王者自居並且發兵守關,也不能盡說是謀反。抓住劉邦的一點把柄就攻滅他,誰是功臣誰不是功臣全不管了,只看對自己有利與否,這將引發諸侯對自己的疑懼,就不怕諸侯功臣們因此叛離了自己嗎? 項羽很快權衡了一下利害輕重和緩急,終於決定現在先善待劉邦,等自己慢慢確定掌控天下了,劉邦若多行不義再收拾他。項羽穿著睡衣,唇上兩撇小黑胡,眼睛放著冷靜得穿人的光,終於對項伯說:“我將有大志於天下,還是先不要動劉邦,所以你的想法,很好,明日我見劉邦,看他如何說。” 項伯從帳內退出來,心才略略沉定下來。他抬望天空,但見明月一輪,時明時暗。他不知道未來的天下該當如何,但他知道自己終於踩實了兩條船,他覺得自己今夜的選擇是可以打一百分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