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傻兒皇帝·阿斗回憶錄

第17章 拾陸章曹操之死

三國的正式鼎立,終於在二叔的輓歌聲中拉開了序幕。 建安二十五年,不尋常的一年。 這一年,二叔歸神,曹操歸天,歷四百餘年的大漢國祚也歸終了。 曹操,我唯一敬佩的敵人,自起兵以來,滅呂布、平二袁、收劉琮、降張魯,縱橫中原,直抵遼東,幾平天下。即使行走於人性的暗夜,依然期冀著創造太平盛世的光華。真不愧為當世巨梟! 然而,天下無敵鬥不過歲月滄桑。任你再叱吒風雲,也要無奈年華老去…… 以二叔升天為起始,老一輩的英雄梟雄奸雄、名將猛將健將們,在此後幾年裡陸續謝世。從此天下再非以前的天下,亂世的英傑們,開始奔向各自命運的歸宿。 身處怒濤奔流之世,三國的好男兒們拼搏奮鬥、打打殺殺,難免傷痕累累,渾身上下這症狀那毛病都不少。比如三叔因為睡覺不閉眼,得了“瞼部肌肉失調症”;魏延由於腦後多了一塊“反骨”,罹患“顱後骨質增生”;竹林七賢長期服用違禁藥物,所以有焦慮症和妄想症;而孔明軍師呢,無論上陣打仗,還是運籌帷幄,都坐在輪椅上,久而久之,下半身由於長期缺乏運動,使他得了個難言之隱——痔瘡。

不過最慘的還屬曹操,腦中生了個腫瘤,時有發作,到了晚年,更是發作得異常頻繁。這腦瘤痛起來,症狀和癲癇、中風差不多,胡言亂語、歇斯底里、頭炸欲裂,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這天曹操腦疾再度發作,痛得死去活來,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曹丕衣不解帶,圍著病榻通宵服侍。曹操迷迷糊糊間見到曹丕跪在榻前,一個深埋心底三十三年的疑問,忽地又湧上心頭。 曹丕,字子桓,是曹操妾侍卞氏所生的長子。曹操的結髮妻子丁夫人和側室劉夫人,一瘋一亡,於是曹操便將卞氏冊立為正室。卞氏可是個奇女子,雖然出身於娼家,卻有膽識有主見,而且淑雅儉樸、持家有道,堪稱曹操的賢內助。曹操對卞氏也甚為疼惜,兩人夫唱婦隨,琴瑟和諧。但有一件事,卻一直潛藏在曹操內心的最柔軟處,壓抑了許久許久,不願去想起。

原來曹操在洛陽任北部尉時,曾以獻刀為名行刺董卓,事敗後,曹操孤身一人倉惶出逃,拋下卞氏陷於董卓魔爪。後來十八鎮諸侯討董卓,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一片混亂中,卞氏才得以逃脫,回到曹操身邊。 卞氏歸返不久,就生下了曹丕。這曹丕長得:圓頭圓腦、圓嘴圓鼻、圓眼圓臉,整個造型都圓溜溜的。可曹操一照鏡子,嘿……頓時滿頭的問號:自己明明是長方臉、懸膽鼻,鴟目虎吻、曲眉豐頰,曹丕的相貌一點都不像自己啊!他就琢磨開了:這像誰哩?到底像誰哩?猛不丁一抬頭,看到了掛在帳上的七星寶刀,登時想起了獻刀刺董卓的往事。乖乖不得了,他倒抽一口涼氣,那胖董卓腦滿腸肥,可不正是圓頭圓臉,圓的跟個球一樣嗎! 又想起卞氏陷身洛陽,董卓好色之徒,見了卞氏貌美如花,能不見色起意?自己是被通緝的要犯,合當滿門株連,卞氏竟能安然無恙,全身而返,這其中難道沒有貓膩?曹操本就是多疑之人,聯想豐富,此時心中先入為主,已信了七八分。但即便如此,他卻沒脾氣發作。為啥,因為是他理虧在先,不顧妻子安危,只顧自己開溜跑路。一個弱女子,怎能抵得住暴戾強梁?再說卞氏賢淑溫良,頗得曹府上下人心。曹操東征西討,忙於事業,正需要這樣一位賢內助管理家事,絕不能讓後院起火。所以他只好把對曹丕身世的疑慮給強壓下來,盡量不去觸碰它。

曹丕一天天長大,聰明伶俐,特招人喜愛,張嘴就會甜甜地叫“爹”。這一叫“爹”,把曹操滿頭的問號給叫沒了。他那叫一個樂喲,“呵呵呵,哈哈哈,兒子喲,會叫'爹'啦,爹真高興啊,哈哈哈。”能不高興嗎?還甭說曹操高興,諸位看官,比方您在大街上正溜達著,突然對面來一人,沖你喊聲“爹”!您不也是巴心巴肝地樂?誰招呼您叫“爹”,都得高興。 曹操親著曹丕胖嘟嘟的小臉蛋,一時間笑歪了嘴,心裡泛起陣陣為人父的溫情:“這是我親兒子,肯定是我親兒子。”從此他不存絲毫偏見,教文教武,認認真真地培養曹丕。 曹丕長到八歲,就寫的一手好文章,又善騎射、好擊劍,一時被目為天才兒童。曹操與劉氏所生的長子曹昂,在徵張繡時為救護曹操而戰死,曹丕順理成章地成為第一繼承人。司馬懿、吳質等人老奸巨猾,料到曹丕日後定然得勢,遂向曹丕積極靠攏,逐漸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網,在民間被戲稱為“坯子集團”。

曹丕還有三個弟弟,曹彰、曹植、曹熊。其中曹丕與曹植尚文,曹彰與曹熊尚武,一門文武雙全,本是一件和樂融融的人間美事。可惜“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善妒。他們天性敏感,周身酸腐,過度地自戀自憐自以為是,虛榮心時刻處於膨脹狀態,越是同行越是誰也不服誰,當然更不願意去陪襯誰,表面上客客氣氣,暗地裡互相較勁。即便貴為天子王勳,也不能免俗。 對於曹彰、曹熊這兩個“粗坯、糙貨”,曹丕倒也不放在心上,“不過一介武夫耳。”可曹植就沒那麼簡單了,聰明穎慧絕不下於曹丕。 “年十歲餘,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寵信。”曹操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世子。曹丕自打懂事起,便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來自三弟的威脅。

建安十五年,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於鄴城建銅雀台誌之。銅雀台落成後,曹操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作賦,為自己歌功頌德,並特意點名,曹丕和曹植一定要參加。他想藉此機會考察考察兩個兒子的文采高低。 曹丕和曹植對於父王的意圖自然洞悉明了,各自賣力苦思,援筆著文,分別寫就《登台賦》和《銅雀台賦》,交予評閱官。評閱官左一看《登台賦》,有“飛間崛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之句,不由擊掌叫好;右一看《銅雀台賦》,有“雲天垣其既立兮,家願得乎獲逞”之語,又是拍腿稱讚。細閱之下,但覺兩位王子均是文采斐然,自己實在委決不下,便拿著兩人的辭賦到魏王府向曹操禀報。 赶巧曹操那天吃壞了肚子,正蹲在廁溷上,肚裡“咕嘟咕嘟”直響,如山洪爆發,一瀉如注,根本聽不清隔簾外頭評閱官在問什麼。過了好一會兒,他清空完畢,一伸手,壞了,草紙用完了,慌忙衝著外頭喊道:“草紙,草紙!”

這時評閱官正好說道:“子桓與子建之賦,俱是慷慨任氣、恣意縱橫的佳構,臣才學有限,難以裁決,還請魏王定奪。”一聽曹操聲嘶力竭地連聲高呼:“草紙,草紙。”以為說的是“曹植”,便將紅筆一圈,把曹植的《銅雀台賦》評為了第一名。 曹丕後來得悉個中原委,啼笑皆非,那叫一個氣悶!其實《銅雀台賦》詞藻雅麗、清雋脫俗,列為第一名並不為過。但曹丕自負才學,又怎肯向弟弟服輸?就這麼著,曹丕曹植兩兄弟結下了梁子。再加上文人相輕的脾性,你說我是媚俗文學、沽名釣譽;我說你是三流詩人,譁眾取寵。從此水火不相容,兄弟倆愈發疏離淡漠了。 現如今曹操病體日沈,這接班人的問題又浮出了水面。有一句最俗的俗話說道:“老婆是別人的好,兒子是自己的親。”曹操終生貫徹執行了前半句,自然不容許後半句有所差池。往日自己體魄壯健,對曹丕也就不虞有變。此刻腦疾一日甚過一日,他心裡就糾結開了:這世子的位置,不如給曹植坐吧。好歹百分百是咱老曹家的種咧!不然拎不清倒給老董家揀了好去。 ”

正思忖著,內侍趨前道:“啟禀魏王,曹彰、曹植、曹熊三位王子前來探視,現在知客堂候見。” 曹操揮揮手,道:“讓他們先等著,待孤疼痛稍息,便喚他們覲見。”微睜雙眼,見曹丕還在榻前服侍,便道:“丕兒,你也下去吧,孤想一個人清靜清靜。”曹丕應了一聲,躬身退了出來。 他卻並不回自己府邸,存了個心眼兒,想听聽三個兄弟聚在一起,對自己有何議論。當下躡手躡腳輕踱到知客堂的樑柱背後,側耳傾聽堂內聲響。只聽曹彰嘆氣道:“唉,父王這頑疾怕是難治了。三弟,世子之位到今日尚未確立,你要盡力爭取啊!” 曹植急忙擺手道:“二哥千萬不可如此說,長幼有序,世子之位當然是大哥的,我豈能亂了綱常名份?” 曹熊平日里屢受曹丕欺壓,與他極為不合,忿然道:“什麼長幼有序?其實論起排行,二哥才是咱們真正的大哥,他曹丕算個屁啊!世子之位輪也輪不到他。”

曹植道:“四弟不可胡言,子桓與我們三人是一母同胞,怎麼不是大哥?又哪來什麼真的假的?” 曹彰是個粗人,向來不識避諱,高聲道:“三弟,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四弟所言不假,曹丕的確算個屁。這可是有真憑實據的,並非胡言亂語。” 曹植問道:“什麼真憑實據?二哥說來聽聽。” 曹彰笑道:“那說起來就有點對母親大人不敬了。不過咱們是親兄弟,自家人說說不妨,但你切切不可在母親面前提起。話說那年董卓火焚洛陽,母親大人趁亂逃回許都,不久後就生了曹丕這廝。可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曹丕出生的時間對不上呀。所以父王有苦說不出,鬱悶得緊。某天母親抱著襁褓裡的曹丕去見父王,想請父王給孩子取個名字。父王一瞧曹丕那圓腦袋,怨從中來,隨口道:'起個屁。'母親聽岔了,以為是起個'丕'字,歡喜道:'丕字好,《說文》曰:丕者,大也,有尊奉、敬重之意,寓意偉業宏圖,甚好甚好。這孩子就叫曹丕吧!'哈哈哈,一字之誤,'屁'變成'丕',屁一樣的玩意兒,還真抖擻起來,以為自己'丕業不凡'了。”

曹丕在樑柱後面將三兄弟的議論聽得清清楚楚,不禁咬牙切齒,暗暗發誓他日若手握大權,定要整死這三個逆弟。當下不動聲色,悄悄離開了知客堂。 曹丕回到宅邸後,立即召來心腹司馬懿、吳質,將適才所見所聞向二人講了一遍,末了氣惱道:“此等流言蜚語,就好似暗箭一般,冷不丁哪天父王聽信讒言,對我起了提防之心,那便大勢不妙了。更可氣的是,流言彷彿只衝著我一人而來,曹彰曹熊他們從沒被人中傷過。” 司馬懿不動聲色,道:“子桓,我說一則寓言與你聽。話說長安郊外有片密林,林中盡多百靈鳥,善鳴囀,嬌音如鈴,世人愛慕其音色,多願出高價購買,因此獵人們時常深入林中,獵捕百靈販賣。其中有一獵人名叫曹大,綽號'射鳥英雄',百發百中,箭下從不曾逃得一隻飛禽。

“這日又有人找曹大要買百靈鳥,曹大提著弓箭進了森林。林裡的百靈鳥見獵人來了,都嚇得驚散飛逃。有一隻小百靈飛呀飛,飛進了密林深處,見一棵大樹的樹枝上棲著一隻烏鴉,忙飛過去問道:'烏鴉烏鴉,有獵人在追我,我該怎麼辦?'烏鴉道:'你飛到樹上來吧,這棵樹又高又大,你站在樹枝上,獵人的箭射不到你的。'小百靈正要依言飛上枝頭,忽然傳來清鳴聲,一隻鳳凰飛過來,急急勸道:'小百靈,不可以不可以,曹大箭法厲害,非一般獵人可比,你僅僅飛到大樹上,依然有危險。'小百靈道:'那該如何是好?'鳳凰道:'看,那裡有座高山,你和我一起飛上去,到了山頂就沒人能傷害到你了。' “小百靈極力望去,只見高山直插入雲、聳峰天外,彷彿高不可攀,不禁猶豫道:'那山實在太高了,我能力有限,怕飛不上去。'這時烏鴉在旁邊道:'就是就是,要飛那麼高,多累啊!你看我天天都站在這樹枝上,獵人來來去去,我依然毫髮無傷。安全得很,安全得很。'小百靈聽了認為有理,便不理會鳳凰,飛到大樹的樹枝上藏匿起來。 “不一會兒,曹大追到大樹下。他從小用銅錢的孔眼練箭,目力極好,張目搜尋片時,便發現了藏在葉叢裡的烏鴉和百靈。他一言不發,彎弓搭箭,'颼'一下就把百靈射了下來,卻對烏鴉理也不理。那箭頭是削平後再用棉布裹起來,因此不會傷著百靈。小百靈心中懊悔不已,見曹大目不轉睛地仰望高處,便順眼望去,原來曹大發現了高山上的鳳凰,連珠箭破空而出,直取鳳凰。無奈鳳凰所處地位極高,曹大膂力再強、箭法再準,箭矢到了半途,總是由於力道用盡而跌落塵埃。曹大長嘆一口氣,將小百靈關進鳥籠,大步離去。” 曹丕眨眨眼,道:“仲達,我懂你的意思了。這個寓言的寓意是說,曹彰、曹熊等人,就如同烏鴉,並無射獵的價值,自然沒有暗箭朝向他們。而我只要能飛到最高的山巔上,那麼任何暗箭、冷箭,就統統射不到我了。” 司馬懿笑道:“子桓聰慧,孺子可教也。” 曹丕皺眉道:“要飛到高山之巔,談何容易?子建之才,絲毫不亞於我。運氣也一向比我好,只怕飛到最高處的鳳凰,是子建而不是我。” 吳質呵呵一笑,道:“子桓,我也來給你講個寓言吧!有一天,一隻雞向一條狗抱怨說:'雖然我也有翅膀,卻從來沒有高飛過。我很想飛到那棵大樹的樹頂上去,體驗下俯視眾生的感覺是怎樣的?可是……'雞嘆氣道:'可是我沒那本事。' “狗聽了很同情雞,便說道:'我告訴你一個秘密,你別洩露出去。其實,你只要吃點我的屎,就能如願以償,因為那裡面充滿了養分。'雞半信半疑,第一天先吃了少量的狗屎,果然力量大增,竟可以飛到大樹樹枝的第一個分叉處。雞驚喜異常,第二天吃了一大坨狗屎,飛到了樹的腰幹處。第三天,自信滿滿的雞將附近狗窩裡的狗屎全吃了,'呼'地一飛沖天,飛到了大樹的最頂端。正當它得意洋洋地俯視大地時,經過此地的獵人望見樹上有一隻奇怪的大鳥,驚奇萬分,只一箭就射死了飛到樹頂的雞。哈哈。” 吳質拈鬚微笑,道:“子桓,這個故事的寓意是:狗屎運雖然能使某些人到達頂峰,但絕不會使他們永遠呆在那兒。” 曹丕聽完左膀右臂講的兩個寓言,若有所悟,陷入了沉思中…… 又過了旬日,曹操的腦疾已嚴重到睡臥難安、崩決欲裂的地步,傳旨遍求良醫診治,不能濟事。曹丕心腹華歆入奏道:“大王知有神醫華佗否?”曹操道:“久聞其名,未知其術。”華歆道:“說起華佗,實在不得了。他兼通數經,通曉養性之術,醫術更是極其高明,近乎於神。只要請得他出手,頭痛醫頭,腳疼醫腳,治哪哪靈!” 曹操大喜,急切道:“如此神醫,怎不早說?華卿家速速替我請來。” 華歆道:“華神醫早已在微臣府中等候宣召。” 曹操心道:“嘿,華佗姓華,華歆也姓華,難不成他們兩個有親?不然怎麼這麼巧,早就候在那了?” 不一時,華佗披星戴月來到王府。曹操見他鶴髮童顏、身輕體健,心中愈發多信了幾分,懇切道:“華大夫,素聞你妙手回春,藥到病除。曹某這頑疾,今日也要請你好好治治,最好能徹底斷根!” 華佗望聞問切一番,道:“不妨事,大王頭腦疼痛,係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只要讓在下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便能除根。” 曹操大驚失色,道:“腦袋豈能像砍西瓜般亂砍?一砍開哪裡還合得上?華大夫,你可有其它法子,無須破腦即可消除風涎?” 華佗呵呵一笑,道:“當然有,當然有。現如今講究人性關懷,在下也與時俱進,專門開發了一款'黑黑黑'牌祛風散,無須開刀、無痛治療,只需服用三個療程,管保頭痛除根,永不復發。”說著從藥箱裡取出一包包裝精美的藥散,遞給曹操。 曹操接過'黑黑黑'牌祛風散仔細察看。站在曹操身旁負責警衛的許褚,忽然問道:“華大夫,我怎麼瞧你有些面善,咱們以前在哪兒見過面嗎?” 華佗忙道:“沒有沒有,華某與將軍素昧平生,從未有過一面之緣,將軍定是記錯了。” 許褚“哦”了一聲,皺起眉頭,想著心事。 曹操翻來覆去地看那祛風散,道:“華大夫,這玩意兒真的管用?” 華佗不答,反問道:“大王知道這藥散為何叫'黑黑黑'牌麼?”曹操搖搖頭。 華佗取過一隻酒杯,撕開祛風散的外包裝,將藥粉倒入杯中,道:“大王且看,這藥粉黑不黑?” 曹操探眼一張,見那藥粉漆黑如炭,黑中還透著一股油亮,驚嘆道:“黑,真黑,極黑!” 華佗又問道:“大王知道這藥粉為何如此之黑嗎?” 曹操又搖搖頭,道:“這藥粉黑不黑,難道還關係到藥效好不好?” 華佗使勁點了點頭,突然像打了雞血一般,以極度亢奮的腔調喊道:“對!對!各位讀者朋友們,我現在隆重向大家介紹'黑黑黑'牌祛風散。這個藥的療效啊,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好!如果一定要三個字的話,那就是:好好好! “它為什麼那麼好哩?它怎麼就那麼好哩?它到底好在哪裡哩?現在,就讓我——絕世神醫華佗來告訴你原因! “這個'黑黑黑'牌祛風散,別看它外表和普通的藥粉沒什麼兩樣,可實際上它的來頭一點都不簡單。它是我結合祖傳秘方,又融會數十年行醫經驗,用上等黑芝麻、深山黑螞蟻、天山黑雪蓮、漢中烏骨雞、非洲黑泥巴等百餘種藥材混合提煉,經過上萬次的調配,上千次的臨床實踐,才終於研製成功的新一代黑色靈藥。已通過國際藥品質量檢查,擁有大漢國藥監局核發的生產證號。保證貨真價實,要多黑有多黑,要多好有多好。一吃見效,一吃就靈。 “有讀者要問了,你還跑去非洲找黑泥巴當藥材?事實的確如此。我華佗是什麼人?是一個以人民的疾苦為自己的疾苦,以人民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為了讓祛風散盡善盡美,我不遠萬里去到非洲,千辛萬苦才找到了黑泥巴。” 曹操聽得瞪大了眼,摩挲著祛風散,道:“原來這藥的配製如此不易,藥材如此珍貴啊!”須知關心則亂,曹操雖然生性多疑,但祛風散關係到己身病痛的治療,內心深處實盼著它能更珍奇、更靈驗些。這是每個病人皆有的普遍心理。 華佗趁勢道:“大王明鑑,這副祛風散裡,還有一味更珍貴的材料呢。正當我高高興興地乘坐一艘油輪迴國時,哪知迎頭卻撞上了索馬里海盜。索馬里海盜本來專劫貨輪商船,可是這次他們一躍上船,一不去俘虜船員,二不去掠奪船上的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而是直接沖我奔來。他們為什麼眼睜睜地放過超級油輪,卻只來打劫我呢?就因為我擁有'黑黑黑'牌祛風散的配方,鳳毛麟角、價值連城。 “那些海盜衝到我面前,嘰里呱啦說了一大通,我也不知他們講些什麼,但看那架勢,就是想硬搶我的無價之寶。在那一瞬間,我心裡轉過無數個念頭,面對毫無人性的海盜,倘若不答允,我極有可能客死異鄉。可是,如果我屈服了,我對得起祖國人民嗎?他們正殷殷期盼,翹首等待著我攜藥歸來,救民於病痛、拯難於危亡。我怎麼忍心辜負人民的重託呢?不,我絕不能讓這寶貴的藥方落入海盜手裡。 “於是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聳身一躍,跳入萬丈洪波。哎喲,真應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老話。大家猜我在海底遇到了什麼?一艘沉船! “泰坦尼克號! “我游啊遊,游進船艙一瞅,船長的屍體竟然面目如生,好似還活著一般。用手一摸,觸手尚有彈性。我就琢磨開了,興許是有啥寶貝加持吧?不然哪能陳屍不腐?我就憋著一口氣細細搜尋起來。果然,在船長的口袋裡找到了一顆拳頭大的黑珍珠! “大家都知道,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那個浪漫的夜晚,傑克為露絲畫了一幅畫,露絲戴的寶石叫作'海洋之心'。而這顆名貴的黑珍珠,叫'黑海之心',其功用相當神奇,能保證靠近它的一切物品不褪色、不變質。我把它磨成粉末後,加到了'黑黑黑'牌祛風散中。終於使得這副藥集四海珍奇於一體,達到了'天地幽玄,舍我其誰'的完美境界。 “由此可見,這祛風散是多麼地寶貴、多麼地稀有!就是如此寶貴、如此稀有的絕世靈藥,現在,您只要花五百九十九個銅錢就能立刻擁有它。保證全國最低價,只要五百九十九個銅錢,五百九十九個銅錢! “即使您自己用不著,也可以送爸爸、送媽媽,送爺爺、送姥姥。送禮送健康,送禮送福氣。請記住,只要五百九十九個銅錢,您就能買到這麼好、這麼棒、這麼強、這麼靈、這麼神的良藥,您還等什麼?趕快提起您的筆,放飛您的信鴿,向我們訂購吧! “前一百名放出信鴿訂購的朋友,還可以成為我們的幸運消費者,免費獲得一劑狗血保健茶,專治崩漏帶下,氣血兩虛。真是太超值了、太划算了、太實惠了!您還在猶豫什麼?您還要考慮什麼?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把握這一刻,改變您的一生!” 許褚斜睨著華佗,見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模樣,猛地一個抖索,想起來了!他一把抓住華佗,喝道:“我認出你了。你是做電視購物的,去年說自己是糖尿病專家,半年前吹自己是婦科聖手,現在又成了治頭痛的,身份沒一個是真的。哼,你這人有鬼,主公,這藥吃不得,小心是'三無'產品。”許褚說著,扭頭想要製止曹操服藥,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曹操架不住華佗一番海吹,一仰脖,將那包'黑黑黑'牌祛風散全吞進了肚裡。 華佗怪叫一聲,驚道:“大王,一次不能吃這麼多啊,要吃出人命來的。” 曹操驚覺已晚,大叫一聲,雙手抱著頭顱,只感到腦袋有千斤重,拖著自己直向下沉、向下沉……眼前一黑,昏厥了過去。 許褚緊緊抓住華佗,不讓他逃走,怒道:“哼!黑藥、黑醫、黑心,難怪叫'黑黑黑'牌。” 華佗苦苦哀求,道:“許將軍,華某也是為了糊口,才扮專家、充神醫的,你就放過小人吧!” 過了半晌,曹操幽幽醒轉,強忍劇痛,低喝一聲:“人來。將騙子華佗推出去斬了!” 曹丕、曹植此時正在王寢外請安,聞得寢室內吵鬧喧嘩,慌忙一溜小跑奔進來,見虎賁武士正把華佗拖下去,兩人急急跪到曹操榻前,問道:“父王,為何弄得如此狼籍?難道華神醫徒有虛名嗎?”曹操身受假藥之禍,已然奄奄一息,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對二曹叮嚀道:“孩子們,記住……神醫不可信……電視購物不能信!” 公元220年,久經考驗的革命家、文學家、軍事家,一代奸雄曹孟德,因腦疾醫治無效,於洛陽逝世,終年六十六歲。 萬里長空風雲變,天下英傑今屬誰?歷史的恢宏篇章翻開了新的一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