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晉朝那些事兒3·十國爭霸

第15章 三、北方四國的滅亡

前文說過,前秦苻堅的女婿楊定在隴西建立後仇池,苻登的兒子苻崇和楊定在與西秦的戰爭中被殺死,楊定叔父的兒子楊盛繼位後自稱征西將軍、秦州刺史、仇池公。楊盛在位時曾向後秦稱藩。後秦滅亡後,楊盛又向東晉稱藩,被封為征西大將軍、仇池王。宋國代晉後,封楊盛為車騎將軍、武都王。但楊盛仍認為仇池國為已經滅亡的東晉的臣藩,仍沿用東晉的義熙年號,不受宋國之封。 公元425年,楊盛病死。臨終前他對兒子楊玄說:“我一生為晉朝之臣,所以不向宋稱臣;但我死後,你就可以向宋帝稱藩了。”楊玄繼位後,遂接受宋國的封號,並用宋國的年號紀年。楊玄在四年後病亡,他的兒子楊保宗繼位,弟弟楊難當為監國。楊難當不久將楊保宗廢去,自稱都督雍、涼、秦三州軍事,兼征西大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楊難當非但沒有殺害被自己廢掉的楊保宗,還重用楊保宗為將。西秦和胡夏滅亡後,楊難當趁機佔領上邽,由兒子楊順鎮守;佔領宕昌,任命楊保宗來鎮守。楊保宗當然不甘心就這麼被廢掉,他在宕昌密謀趁楊難當前來視察的時候發動政變,但計劃洩露,楊保宗被捕。不過楊難當仍然沒有殺他,只是把他關了起來。楊難當繼位後,轉向北魏稱藩,受封為征南大將軍、南秦王。楊難當隨著地盤的增大,野心也鼓脹起來,他下一步的計劃是先攻取宋國的漢中,再奪川蜀,與魏、宋成三足鼎立之勢。

宋國樑州刺史甄法護由於能力有限,不能治理好地方,被劉義隆撤換,改派蕭思話為刺史。楊難當趁勢起兵攻打梁州。蕭思話正在路上,甄法護本來是被撤職的官吏,無心守土,於是放棄梁州,逃到洋州(今陝西洋縣)。 這時蕭思話已經來到了襄陽,聽說梁州失守,便沿路招兵買馬,一共召集一千多人在磝頭(今陝西石泉東南漢水東岸)駐守。由於他的兵少,只能在磝頭據守繼續招兵,同時向朝廷求援。 楊難當佔領梁州後,留將軍趙溫據守在梁州。趙溫又令魏興太守薛健據守黃金山,副守姜寶據守鐵城。鐵城與黃金山相對一里多地,可互為接應。兩將又伐樹把所有的道路都用樹堵住了,以阻宋軍。 不久,宋國調動附近的軍隊在磝頭集結完畢,蕭思話擁有了大約七八千的軍隊。他先派司馬蕭承之進攻黃金山和鐵城。蕭承之是南朝齊國開國皇帝蕭道成的父親,為人很有謀略。他和陰平太守蕭坦把道路打通,然後先攻下鐵城,再攻下黃金山。薛健和姜寶大敗而逃。

趙溫帶兵反攻,但被宋軍殺敗退走。宋軍將領蕭坦也受了重傷,不能追擊。蕭承之派司馬錫文祖駐守黃金山,長史蕭汪之鎮守鐵城,以荊州援軍裴方明為後軍,參軍王靈濟為先鋒,繼續進攻南城。後仇池守將趙英守城數日後被王靈濟攻破城池,趙英被俘。因為南城中已經沒有糧食,王靈濟也軍糧不濟,遂帶兵後撤,與蕭承之合兵一處。 蕭承之帶主力軍隊北上至漢水渡口,正碰上楊難當親率後仇池主力軍南下來徵。楊難當已經先一步過了漢水,並在漢水上搭起浮橋,立起大營。後仇池的軍隊大多身穿犀甲,而宋軍多用短刀,根本就砍不動對方的盔甲。宋軍漸漸處於下風。蕭承之急忙命後軍在長矛上系上大斧衝上去橫砍,大斧子橫向一削,立刻就有四五個人倒下。仇池軍從來沒見過這種新式武器,很快敗退。楊難當率軍退到漢水北岸,燒毀浮橋,退守大桃(今陝西省略陽縣東)。

蕭思話、裴方明繼續進攻,連戰連捷,不但复奪梁州,還把當年譙縱據蜀叛晉的時候,楊盛從譙縱手中奪去的魏興、上庸、新城三郡全部收復。楊難當擔心宋軍乘勝追擊,急忙向宋廷上表謝罪稱藩。劉義隆下詔停兵,赦免了楊難當,蕭思話、蕭承之等人各有封賞,那個棄梁州而逃的甄法護被賜令自盡。 楊難當攻宋不久,元嘉九年(432)七月,蜀人趙廣又舉兵起義反宋。益州刺史劉道濟大搞政績工程,禁止私鑄鐵器,官賣鐵器十分昂貴。鐵器是老百姓生產生活必需品,劉道濟這麼一搞民怨沸騰。流民許穆之趁此機會詐稱自己是晉朝宗室司馬飛龍,又得到楊難當的資助,招募了兩千多人在巴興起義,殺死巴興縣令,趕走陰平太守。 劉道濟派兵擊敗許穆之,並將其斬首。不久,趙廣假稱司馬飛龍仍在陽泉山中,以他的名義又聚眾得到五六千人,攻取廣漢。劉道濟派參軍程展和治中李抗之帶了五百多人去攻打趙廣。這點兒人基本上是送死去了,沒有一個人活著回來。接著又有唐頻聚眾響應,與趙廣合力攻陷涪城。江陽、遂寧兩郡的郡守則棄城而逃,一時間蜀地百姓紛紛投奔義軍。

九月,趙廣軍進攻到成都,劉道濟堅守不出,一直堅持了兩個多月。趙廣的手下攻城不下,又總是看不到傳說中的晉朝宗室司馬飛龍,大多喪失了信心,準備散去逃亡。趙廣趕緊在陽泉寺找了個叫程道養的道士冒充司馬飛龍,並擁立他為蜀王,以晉為國號,置百官,這才安定下軍心。人們都以為晉朝復國了,投奔者更多。趙廣的部隊一時多達十餘萬,繼續圍攻成都。劉道濟派中兵參軍裴方明和任浪之率五千人突圍都被打敗。 宋軍這時才明白對方並不是烏合之眾,幾百幾千的派兵突圍,這種添油戰術和送死差不了多少。十二月時,宋軍再次出兵。這一次劉道濟改變了戰術。他派裴方明焚燒了趙軍的物資儲備。同時,劉道濟勸降了趙廣的部將楊孟子。趙廣雖然提前知道了此事,將楊孟子殺死,但楊孟子的部下逃亡,使他受到了一定的損失。接著宋軍傾城出戰,終於打敗了趙廣的軍隊。司馬飛龍(程道養)收集了一萬多人敗軍,退守廣漢,趙廣另率五千多人退守涪城。成都雖然解了圍,但城內的糧食也吃得差不多了。裴方明率三千人出城找糧,又被趙廣襲擊,宋軍全軍覆沒,只有裴方明一個人逃了回來。趙廣在此戰後再一次興起,又收集部眾數万人,重新進攻成都。劉道濟則把所有家財拿出來和裴方明一齊招募士兵,竟然也募來數万人。

雙方一直僵持到第二年二月,劉道濟病死,裴方明為劉道濟秘密舉辦了葬禮,然後親率一支軍隊趁程道養祭天的時候,率三千人出城襲擊。程道養大敗,再一次退守廣漢。這時宋國的荊州刺史、臨川王劉義慶以及巴東太守週籍之督巴西等五郡諸軍事,都率兵來援成都。三月,趙廣與宋軍的數路兵馬在廣漢進行了一次大決戰,趙廣大敗,逃奔涪城。五月,宋軍進軍涪城,起義軍再敗,棄城而逃。九月,程道養所率的最後一支軍隊被擊敗。程道養率兩千餘戶百姓逃入廣漢山谷中隱居。歷時一年零兩個月的趙廣起義失敗。 北魏自攻滅胡夏后,一直沒有大的戰事。北魏皇帝拓跋燾把節約開支,減少浪費當做國家的重要措施。史載他“性清儉率素,服禦飲膳,取給而已,不好珍麗,食不二味,所幸昭儀、貴人,衣不兼彩”。凡“賞賜,皆是死事勳績之家,親戚愛寵未曾橫有所及”。他還重用人才,完善刑律,發展生產,嚴懲貪官污吏,愛惜民力、物力。拓跋燾的一系列政治行為,對保證軍國用費,減輕人民負擔起到了積極作用,可以說把魏國治理得很不錯。

南邊的宋國自與北魏打過一仗後也一直沒有大的戰事。雖然楊難當襲擾漢中,趙定在川蜀起義一年多,但宋國對這兩次戰爭的投入並不大,發生戰爭的地方也不是東晉賦稅的重要徵集地,所以並沒有對東晉的國力產生根本影響。而劉義隆在位期間,提倡文化,整頓吏治,清理戶籍,發展農業生產,減輕甚至免除農民積欠政府的“諸逋債”等負擔。於是,江左自東晉義熙十一年至文帝統治末年(415—453),“役寬務簡,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對安定,所以舊史常稱“元嘉之治”。 一個暫時不打算南征,一個也不願意北伐。時間長了,魏宋兩國也開始有使節往來,接著互通貿易,南北和好,十餘年沒有戰事。但北魏在北邊還有局部戰爭,即攻伐北燕。 前文講過,慕容寶的養子慕容雲滅後燕,改回到自己的原姓,又叫做高雲,繼天王位,史稱北燕。高雲是被馮跋和馮素弗兄弟倆組織了一幫人推上台的,他當上燕王后朝政也被馮氏兄弟所掌握。高雲擔心馮氏兄弟會對自己不利,便建立起一支禁軍。這支禁軍據說都是由身體高大的力士組成,但並不怎麼忠誠。禁軍首領離班和桃仁兩個人不但經常從高雲那裡得到數以萬計的賞賜,甚至連吃的穿的都和高雲相同。即使是這樣,這兩個人還是把高雲給刺殺了,然後帶領禁軍造反。手握兵權的馮跋立刻行動,動用自己部隊把這幫子黑社會一樣的烏合之眾給收拾了。馮跋當上了燕王,厚葬高雲,還給高雲上了個惠懿皇帝的諡號,也就是繼續承認燕王高雲的合法性;並任命弟弟馮素弗為車騎大將軍、錄尚書事。

北魏攻滅胡夏后,派使臣到燕國,讓燕國稱藩。馮跋不但不從,反而把魏國來使扣留不放,魏遂與燕國動起手來。馮跋在位時政治比較清明,對軍事也很在行,而魏軍也沒有打算動用大軍去對付小小的燕國軍,所以雙方互有勝負,燕國並沒有吃虧。到了429年,馮跋重病臥床不起,因為太子馮永於426年8月病逝,所以當時是次子馮翼為太子。馮跋的愛妃宋夫人的親生兒子馮愛居為老三。宋夫人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便不准馮翼入宮侍奉馮跋。馮翼生性懦弱,並沒有反抗,只是深居東宮。宋夫人又偽詔關閉宮門,禁絕內外,準備等馮跋一死就矯詔立自己的兒子為王。中給事胡福因為執掌禁衛,能自由進出王宮,他急忙把這件事告訴馮跋的二弟馮弘(馮跋的大弟馮素弗已經病死),馮弘遂率兵殺入宮中,馮跋受驚而死。馮弘見大哥死了,索性把大哥的所有兒子全部殺死,然後登上王位。登王位後的第二年,即公元431年,馮弘把自己的原配夫人王氏及所生之子馮崇廢掉,另立側室慕容氏為皇后,慕容氏所生之子馮王仁為太子。

北魏趁北燕發生內亂,大舉進攻北燕。這一次進攻很順利,首先被廢掉太子身份的馮崇和馮崇的同母弟馮朗獻城投降北燕,接著在兩個月內魏軍一連攻下燕國十多個郡。這時正好那個守城數月的將軍朱修之從魏國逃跑,逃到燕國。馮弘急忙派人把他送回宋國,並請他向宋國求援。劉義隆遂陳兵北疆,北魏這才罷兵回去,以防宋軍。 打完這次仗後,北魏歇了兩年,舉五萬兵再次攻燕。燕軍又連吃敗仗,馮弘再一次向宋國求援,並向宋國稱藩。宋國祇是封馮弘為燕王,同時派了幾萬兵在邊疆走了一圈,並沒有真正地出師相救。魏軍這次北征出兵不多,所以並不擔心宋軍北上,仍不撤軍。馮弘只好轉向北魏稱藩,並把自己的三個女兒獻給拓跋燾。北魏退兵後又提出一個要求,就是把燕國太子馮王仁送到魏國當人質。馮弘本打算這樣做,但他寵愛的慕容氏怎麼也不答應,於是馮弘便拒絕了北魏的要求。北魏多次派使臣來索人質不成,便於公元435年6月以四萬大軍討伐北燕,馮弘轉向高句麗求援。公元436年5月,由高句麗派兵護送馮弘帶龍城全城的人口東渡遼河,在高句麗國內定居,魏軍遂戰遼東。北燕滅亡。北燕自407年高雲開國至436馮弘投奔高句麗,共曆三主,三十年。

馮弘到達高句麗後,先被安置在平郭(今遼寧南部),不就又被遷到北豐(今吉林東遼縣)。馮弘雖然寄人籬下,但他把北豐當做了國中之國,不但車服禮制仍同自己稱王一樣,北豐的高句麗人還得遵從他的法令,接受他的領導。高句麗王感覺這個人太不識時務了,遂把馮弘的所有侍衛全部調走,並把他最心愛的不惜滅國也要留下來的那個寶貝兒子馮王仁強行要走當人質。馮弘沒了大批侍衛,再想在北豐稱王稱霸也就沒人理他了,而且兒子馮王仁被強扣作人質也讓他大失面子。於是他派人去向宋國投降。宋國派將軍王白駒率兵七千北上迎接馮弘。高句麗王擔心馮弘到了宋國給自己點眼藥,說壞話,便勸馮弘留下。馮弘一再拒絕。高句麗王便派將軍孫漱、高仇率兵到北豐將馮弘及其子孫十多人全部殺掉,包括他的視為珍寶的兒子馮王仁。時為437年3月。值得一提的是,馮弘的後人也有一個成為後世國主,而且是個女子。馮弘的第二個兒子馮朗的一個女兒後來便是執掌北魏大權三十八年的文明馮太后。王白駒來到高句麗沒接著馮弘,高句麗王告訴王白駒說馮弘已經病死了。宋國和馮弘本沒什麼交情,不過是略盡本分罷了,既然馮宏死了,宋國也不再問。

這段時間在宋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檀道濟因功高蓋主,心腹遍布朝廷,遭到劉義隆的猜忌。同時劉義隆突然患病,十分嚴重,執掌朝政的彭城王劉義康、尚書僕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等人擔心劉義隆死後檀道濟及檀氏家族作亂反叛,遂多次勸說劉義隆除掉檀道濟。劉義隆一開始被說動了,遂徵召檀道濟和他的兒子進京。檀道濟進京後,劉義隆病情好轉,他又不想殺掉檀道濟了。他和檀道濟長談了很久,慰勉鼓勵一番,然後讓他回去。但檀道濟正要啟程的時候,劉義隆病情突然惡化,危在旦夕。劉湛和殷景仁又請劉義隆除掉檀道濟,劉義康也非常害怕劉義隆有個三長兩短,自己不能控制檀道濟,便假託帝命,把檀道濟以及他的十一個兒子還有薛彤、高進之等心腹大將全部殺死,把檀道濟一派全部除掉了。檀道濟被捕時憤怒地把自己的頭巾扔在地上大喊道:“你們這是自毀長城啊。” 檀道濟冤死十四年後,元嘉二十七年(450),劉義隆北伐不成,反被魏軍殺到長江北岸,與建康隔江相望。面對一江之隔的勁敵,宋文帝長嘆一聲道:“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 北魏滅燕三年後,又驅兵向西,進攻北涼。 前文說到北魏得關中後,北涼王沮渠蒙遜為避免魏軍乘勝攻擊本國,主動向北魏納貢稱藩,被封為涼州刺史、河西王。三年後沮渠蒙遜病歿,世子牧犍繼任涼州刺史、河西王。北魏又加封他為安西將軍。 牧犍有妹興平公主,因為長得十分漂亮,拓跋燾便向蒙遜求婚。蒙遜雖然答應,但還沒有來得及送女兒出嫁就嚥氣了,牧犍按照父親的遺命,派右丞李繇把妹妹送入魏國。拓跋燾禮尚往來,也把親妹妹武威公主嫁給牧犍。兩國互相通婚,表面上十分和睦。但武威公主可能長相很一般,牧犍對她並不感興趣。牧犍有嫂子李氏,十分美艷動人,與牧犍兄弟三人都有通姦。在三兄弟中,李氏對牧犍最好,也奉承得最用心,所以很受牧犍寵愛。武威公主沒來之前,三兄弟共享一個女人,雖不是秘密,但底下人也不敢提這件事,三兄弟相處得也很和睦。武威公主拓跋氏嫁過來做了王后以後卻是十分看不過去,經常罵李氏不要臉,穢亂后宮。因為武威公主有在北魏當皇帝的哥哥做後盾,李氏只是敢怒不敢言。但時間長了,怨氣積得多了,便成了殺氣。李氏想辦法把毒藥下在武威公主的食物中,想毒死她。但拓跋氏只吃了幾口就覺得味道不對,便不吃了,不久覺得腹痛難忍,嘔吐不止。因為吃得不多,經太醫治療後病癒。拓跋氏很快查到是李氏下的毒,便向哥哥告狀。拓跋燾命令牧犍交出李氏。牧犍和李氏感情極深,當然不肯交人。他把李氏送到酒泉,對魏國來使說,我已經把李氏關押到酒泉了,你們不要管了。事實上他還和李氏暗中往來。 其實北魏因為西域的關係早就對北涼不滿。西域曾經被前秦和後涼所控制,西涼從北涼中分裂出來後,又被北涼所控制。但到北涼再收復西涼的時候,北魏的勢力也達到了西域。兩者在對西域的控制權上發生了矛盾。雖然西域有不少國家向北魏稱藩,但由於北涼隔在北魏和西域的中間,對西域的實際控制權還是掌握在北涼的手中。只是由於北涼表面上還比較聽話,並沒有阻斷西域向北魏納貢的路,同時北魏也專注於攻滅北燕,才沒有立即對北涼動手。現在北邊的柔然稱藩,南邊的宋國交好,東邊的北燕滅亡,正是西攻的最好時機,而李氏下毒又是最好的藉口。於是北魏列數了沮渠牧犍的十二條罪狀,然後出兵北涼。 在拓跋燾出兵前,曾經出使北涼十二次的尚書李順因為受北涼重賄,力稱姑臧附近一帶全部是沒有土壤的枯石,當地人民全靠夏天儲蓄消融的雪水生活。出兵攻占北涼後,如果北涼把積蓄的雪水全部放走,那時馬無草,人無糧,吃水困難,即使攻占姑臧,也沒有任何戰略意義。 丞相崔浩則拿出《漢書地理志》說:“書上說涼州有豐富的畜產。如果沒有水草,哪裡來的豐富畜產?而且人們造城設郡,總是尋找容易生活的地方,如果自然環境如此惡劣,怎麼會把都城定在那裡?” 李順說自己是親眼所見,崔浩拿本破書根本不能為憑。拓跋燾認為崔浩說得對,一個國家不可能連都城都是不毛之地,如果是那樣根本沒辦法養活那麼多的人口和畜產,於是決定進軍。 公元439年8月,拓跋燾親自率兵一路勢如破竹,直攻到姑臧城下。拓跋燾見姑臧附近水草豐饒,不由罵道:“可恨李順欺朕!”遂命令沮渠牧犍投降。牧犍向柔然求救,但柔然這個時候已經不比當年了,魏軍只另外派了一支兩萬人的部隊就將其牽制,使柔然不能分兵。沮渠牧犍派弟弟沮渠董來領一萬騎兵出城迎戰,但涼軍與魏軍剛一接觸便潰敗回城。沮渠牧犍拒守城池不出。魏軍連攻十幾日後,牧犍大哥的兒子沮渠萬年率部投降,魏軍趁勢入城。沮渠牧犍不得已只好率文武百官投降。 拓跋燾還是比較給這個妹夫面子,並沒有為難他。拓跋燾入城後,又派軍隊攻掠其餘州郡,所到之處紛紛投降。北魏鎮南將軍奚眷進攻到酒泉。酒泉的守吏,沙州刺史、酒泉太守、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棄城逃到高昌(故城坐落在火焰山腳下,木頭溝畔的哈拉和卓鄉,西距吐魯番市八十里)。北魏班師回朝後,拓跋燾論功封賞。尚書李順則被拓跋燾雙規,很快查出李順的確收受過沮渠牧犍的大量賄賂,同時還有其他收受賄賂和貪污罪行,李順被賜自盡。 沮渠無諱在魏軍主力撤兵後,於第二年年初又攻取酒泉。北魏派了一支小部隊去討伐,沮渠無諱遂向北魏請降稱藩。北魏對酒泉這個地方不是很重視,於是罷兵,封沮渠無諱為酒泉王。但是,沮渠無諱依托酒泉,屢次東攻,欲收復涼州失地。拓跋燾遂於公元441年4月派奚眷進攻酒泉。沮渠無諱早有準備,堅守酒泉不出。奚眷表現出極大的耐心,他帶著兵一直把酒泉城圍困了七個多月。沮渠無諱做夢也沒想到奚眷竟會在這裡待這麼長時間,結果糧食不濟,一萬多名百姓被活活餓死,軍隊雖然有取糧的優先權,但最後也被餓得要死,酒泉終破。沮渠無諱趁亂逃出,投奔在鄯善(天山東部南麓的吐魯番盆地東側)據守的弟弟沮渠安週。公元442年9月他回到高昌,以高昌為都,向宋稱臣,宋文帝封其為涼州刺史、河西王,繼續北涼政權。但沮渠安周雖稱涼州刺史,但他的勢力再也沒能夠進入到涼州。 北魏的勢力到此已經統一了傳統意義上的整個北方,十六國時代從此結束。 這時除了北方的魏國和南方的宋國外,還有一些在兩晉十六國時興起仍然頑強生存下來的小國家。 後仇池,今中國甘肅南部一帶。公元435年,楊難當將侄子楊保宗釋放,派遣他鎮守董亭(今甘肅武山南)。公元436年,楊難當自稱大秦王,立妻子為王后,其餘都仿效天子的製度。這時候楊難當分別向宋、魏兩國稱藩。 439年,楊保宗與兄楊保顯投奔北魏,魏主以楊保宗為都督隴西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鎮守上邽,把公主嫁給了他。 公元440年,楊難當複稱武都王。公元441年,楊難當和宋國翻臉,帶兵侵漢中入四川,第二年被宋軍擊敗。楊難當逃奔北魏,建節將軍楊保熾被俘。宋人立楊保熾為仇池王,命管理仇池。公元443年,魏軍打敗了據守仇池的宋軍,取得仇池,楊保熾逃走後又被魏軍誘降殺死。同一年,楊保宗也被拓跋燾以叛魏的罪名殺死。 後仇池國滅亡後,前仇池國的楊氏後人又在隴南相繼建立了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到了南朝陳宣帝陳頊太建十二年(北周靜帝宇文衍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陰平國君主楊法琛執政,結果因幫助北周益州總管王謙反對楊堅,被楊堅派兵徹底滅亡。其部眾遂散落各地,逐漸融合於各個民族中。 北涼,高昌和鄯善一帶。沮渠無諱於公元442年9月在高昌重建北涼後,於兩年後病亡,他的弟弟沮渠安周繼位,劉宋封其為西域戎己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公元460年,柔然攻滅北涼,沮渠安週被殺。 原北涼的首領沮渠牧犍於公元439年被俘後一直在平城居住,因為他是武威公主的丈夫,仍然享受較高的待遇。沮渠牧犍向武威公主請求原諒,最終與武威公主和好。夫妻兩個的平安日子一直過到公元447年1月,有人告發沮渠牧犍和北涼的遺臣遺民來往密切,同時還在他家搜出了毒藥。因為沮渠牧犍父子過去曾經用毒藥毒死過不少人,拓跋燾認為沮渠牧犍有謀反之心,賜其自盡。崔浩宣讀完賜死詔書後,沮渠牧犍緊握武威公主的手,二人相對無言。過了許久,沮渠牧犍猛地一轉身,走進一間房子自殺了。拓跋燾以王禮將沮渠牧犍葬於平城郊外。 吐谷渾,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公元431年吐谷渾首領慕被魏國封為西秦王,436年慕病逝,他的弟弟慕利延繼位。公元444年,慕利延與北魏發生矛盾。魏軍進攻吐谷渾,次年攻占吐谷渾首都鄯善,慕利延敗退到于闐(今新疆和田市約特干古城遺址),佔領于闐國,殺死于闐王和數万于闐士兵。公元446年慕利延又帶領部眾離開于闐回到故土,以伏羅川為都。公元452年,慕利延死,其子慕拾寅繼位。慕拾寅既向宋國稱藩被封為河南王,又向魏國稱藩被封為西平王。 其後吐谷部一直向西遷移,一直遷到伏俟城(位於青海湖西十五里,遺址在今天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石乃亥鄉鐵卜加村的鐵卜加古城),這一時期的首領為誇呂,不稱王而稱可汗。誇呂在位時間為公元535年到591年。後來,隋朝曾經兩次攻伐吐谷渾,並在吐谷渾地區設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吐谷渾又收復故地。誇呂的兒子世伏(591—603)繼位後娶隋朝光化公主為妻。 唐朝初年,吐谷渾與唐戰爭不斷,成為唐朝嚴重的邊患。唐貞觀九年(635)伏允兵敗,逃到鄯善後自殺。從此吐谷渾分成東西二部。西部由伏允的兒子達延芒結波率領,以鄯善為都,後來被吐蕃吞併,吐蕃稱作“阿柴”或“阿轄”。東部由伏允長子慕容順率領,居住在伏俟城,被唐朝封為西平郡王。其後一直與唐朝的關係不錯,貞觀十四年(640),唐朝將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首領諾曷缽,加封他為青海國王。 吐蕃興起以後,長期向甘青地區擴張。唐龍朔三年(663),吐谷渾被吐蕃所滅。吐谷渾最後的首領諾曷缽逃奔涼州,率數千戶人民逃奔到唐朝。唐朝把這批人遷徙到靈州,置安樂州(今甘肅中衛縣境內),任命諾曷缽為安樂州刺史。吐谷渾作為一個國家遂滅亡。但其子孫仍世襲青海國王的封號,一直到貞元(785—804)時為止。最後一個青海國王叫做慕容复。 鄧至(白水羌),今亭街以東,平武以西,汶嶺以北,宕昌以南,相當於今四川省北部,都城鄧至城(今四川省九寨溝縣西)。像舒治本來世代為白水酋帥,於公元430年稱王自立。鄧至雖然名為王國,但獨立性並不強。鄧至國的王位繼承需要得到北魏准許,西魏恭帝元年(554),鄧至國的國君像簷桁在一次政變中失去政權,他投奔西魏後,西魏太師宇文泰派兵護送他回去複位。像簷桁在這一年病亡,西魏改鄧至國為鄧州。鄧至國遂滅。 宕昌,今位於甘肅省隴南地區西北部。宕昌是一個集族名、國名、地名為一體的稱呼,後來被吐蕃佔領,與藏族融合,但現在居住在宕昌的藏人的服飾、民俗、民居仍保留著羌人的風格。晉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吐谷渾向洮河發展,與羌人發生直接衝突,促使羌人部落之間加強聯合。公元417年,羌人首領梁勤自立宕昌王。 梁勤死後,他的孫子梁彌忽繼王位,並向北魏稱藩。拓跋燾即拜梁彌忽為宕昌王,封梁彌忽的兒子梁彌黃為甘松侯。宕昌國後來一直依附北魏,直到梁屳定(525—541)和梁彌定(541—564)兄弟倆的時候,先後向北魏、西魏和北周挑釁,招致滅國。梁屳定在位時為北魏末年,他見北魏內部紛爭,到處起義,軍閥割據,一片混亂,也打算擴大地盤,頻頻侵襲北魏地盤。西魏建立後,於公元538年大敗梁屳定。梁屳定請罪投降後被任命為撫軍將軍。公元541年,梁屳定趁著東西魏互相攻伐的時機再一次舉兵進犯西魏。西魏討伐的軍隊剛剛出發,梁屳定便被部下所殺。梁屳定的弟弟梁彌定被西魏立為宕昌王。 梁彌定和被宇文家族控制的西魏以及後來的北周關係密切。公元550年,同族的酋長梁獠甘發動兵變趕走梁彌定後,西魏發兵將梁獠甘擊敗斬首,重立梁彌定為王。但梁彌定同樣是一個不自量力的有野心的傢伙。他趁北周伐北齊兩次失敗的機會,於公元564年先後兩次聯合吐谷渾進攻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命大將田弘征討,當年即滅掉宕昌國,在原地設立宕州。梁彌定不知所終。 兩晉十六國所有國家的興滅,至此講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