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曹操·魏武雄風

第93章 九十二、魏王的處境: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曹操·魏武雄風 子金山 2935 2018-03-13
曹操年輕時曾裝著中風奚落過叔父、騙過了老爸。難道是出於當時阿瞞早有預感?曹操倒還真落了個腦中風的病根,不定期的發作,病發時頭疼欲裂,唯有當時的名醫華佗能予與針灸緩解,不過卻不能根除。 曹操認為這是那華佗持醫術自重,欲長期要挾自己,便藉華佗詐說妻病請假不歸拖延召喚,拘押了華佗。後來乾脆不顧當時謀主荀彧的勸告刑斃了這一曠世名醫。 當時曹操殺人的理由牽強的很:“我不殺這小子,他也不會為我根除此病,沒什麼可憂煩的,權當世間沒生出此鼠輩來就是了!”——就這也該死罪? 素稱目光長遠的曹操偏沒預備自己將來需要華佗的時候,及至後來曹操自己的愛子倉舒得病臨危,曹操才嘆氣後悔:“我不該殺了華佗,是我把自己的兒子害死了!”

不時頭疼的魏王,情緒自然難穩,隨便殺個人舒解心中煩躁竟成了家常便飯。為什麼後人有句:伴君如拌虎?就是因為這個“君”具有超越法律的無上權力,天下的人能否殘喘求命,還要根據這個人的喜怒哀樂而定,身邊的人又哪來的安全感? 換了誰都一樣,禍源在於這個可惡的專制制度! 換句話說:皇帝制度禍害了中華兩千餘年啊!不受任何監督和製約!其可怕又哪裡是可憐的老虎能比得?聖人云:苛政猛於虎。豈知專政猛於苛政! 那麼,太祖晚年當真老糊塗了不成?也不盡如此,清醒時所做的決定還是相當英明的,例如對於國家變顏色的預言,例如對於官員趨於腐敗的警告,尤其是對於中國最大的弱勢群體農民的擔憂,日後無不兌現…… 曹操於西方、北方戰事紛起之時,發布中國百姓的養老制度:百姓女性年滿七十已上,無丈夫兒子供養者;兒童年齡十二以下無父母兄長撫養者;天下盲人、手、足殘疾者;無妻子父兄產業者,由國家供養終身。百姓貧窮不能自我贍養者,由國家按家庭人口提供給貸款。老耄九十已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由國家出護理一人照顧其起居。

——尤其是孤寡殘疾人,活在曹操時代挺幸運的! 說明一下:曹操沒有收公民的養老金,這是政府無償提供的福利。 內政清楚糊塗各半,對外戰爭幾乎也是如此——至少從戰果上顯示是這樣。 對平息北方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的反叛,曹操令自己尚武的兒子鄢陵侯曹彰督軍出征,自己則集結兵力、糧草準備親征漢中。那曹彰果不負老爸所望,一場遠征戰事打得比曹操當年還要漂亮! 實際上代郡烏桓的戰事並不是那麼簡單,表面上只不過是上谷、代郡區區兩郡的匈奴反叛,實際上還有一個更加危險的潛在敵人在等觀望中,這就是當時受命管理幽州北部的鮮卑大人軻比能,其時將已將自己的數万鐵騎開往了代郡邊境,是援助自己的匈奴兄弟?倒還沒有明說,但反正決不是來主動參加平叛的。

好一個曹彰!上得戰場,大有其父魏武風範,身先前敵,後隨鐵騎萬餘,軍動若風馳電閃,兵行猶利劍出鞘!蒼茫大漠當軍帳,塞北風霜作甘霖,怒扯雲霞拭日月,狂推霧靄淹乾坤。旌旗指處亡胡虜,弩箭響時泣鬼神。鐵蹄彈奏得勝曲,將軍譜就凱歌吟! 鮮卑大人軻比能親眼目睹曹彰戰場風範:盔甲上嵌數箭,猶自殺氣更濃,鐵騎橫掃烏丸,直如同風掃殘雲,一戰得勝,士氣愈勝,直追無臣氐至桑乾之北,竟不容無臣氐歇息片刻,鐵騎直搗中軍,外圍又有散騎追剿出逃殘敵,僅砍下人頭就達數千,俘獲生力無數,漠北幾乎像被颶風橫掃而過,立時一片寂靜! 鮮卑軻比能當然明智上表,表示臣服,從此永遠忠於大漢曹操。 北方至此平靖,西方的戰局卻日漸惡化。

武都至平陽,一路險山,處處易守難攻,曹洪、曹休、曹真部費盡心力卻難使秦嶺山道暢通無阻,漢中夏侯淵部還是處於孤立無援的困守態勢。 如此長耗下去,漢中前景堪憂,曹操終於再難穩坐鄴城了。 建安二十三年七月,魏王曹操在理順了內患北憂之後,終於親自出馬對付劉備了;九月大軍來到長安,曹操決定,部隊這次不再繞行陳倉,直接由長安南下子午谷,尋覓谷中險路,盡快增援漢中。 哪知就在大軍即將出動的關頭,襄陽前線軍報傳來:那荊州關羽即將開始北犯,曹仁於樊城已處於險境! 這還難以乾擾曹操兵出漢中的決心,要命的是還有急報:曹仁的後方出了大事:南陽宛城守將侯音公開易幟造反,響應關羽,這下不僅許都立處險境,連樊城前線的曹仁也頓時處於兩面受敵的危難境地。

這下疾援漢中的曹操猶豫了:宛城有變,將是遠大於漢中前線的緊迫之事!一旦有失,樊城曹仁必然立處絕境,許都也將震動!已經把大軍集結到了長安的曹操此時不知該先把主力投向何方了。 大軍一旦東歸平叛亂,拒關羽,那漢中戰事必然堪憂;但如果不顧荊襄危局,徑直出動漢中,一旦荊豫有失,開拓些邊遠境土又有何用? 部隊西進還是東歸?曹操兩難之際,還是恢復了賭徒本性:將賭注壓在了樊城的曹仁身上!傳令曹仁,暫且不要理睬南部的關羽威脅,全力平復宛城叛亂! 曹軍主力則在長安引弓待發,視東西兩方的戰勢,再決定把利箭射向何方。 應該說,這也是曹操的最佳方案,因為平陽、荊州兩方的局勢還都處於撲朔迷離狀態中,到底應該孤注一擲於哪邊?是誰也說不准的事。

平陽前線,劉備的蜀軍雖處於攻勢,但戰事已膠著近一年,夏侯淵、張郃不但能堅守平陽不棄,其實還留有後備兵力,已用做一旦到來的蜀軍退軍之時,也就是說,戰況還沒到最危機的狀態。 荊州前線,關羽大軍北出,絕不是能輕易出動的,襄陽、樊城已處於敵前七年,一直安如泰山,那關羽身負一代名將之名,若無必勝把握,怎肯草率出兵犯境? 這次曹操又賭贏了! 宛城守將侯音就是關羽策反成功的曹軍將領。其時見南方關羽軍勢大振,而北方許都空虛,曹操率主力已西進長安,割據南陽正逢其時,由此配合關羽北進許都,豈不為劉備立下了蓋世功勳? 起事開始挺順利,因為南陽郡數年來供應襄陽前線軍需,已被搜刮的官煩民怨,老百姓再對比往日劉備軍駐紮此地之時,一股念舊心理當然油然而生,所以侯音振臂之時,幾乎八方響應,南陽不隨同起事的官吏、將領被幾乎一網打盡,皆盡被捕。唯有時任南陽太守的東里袞見事不妙,僅與功曹應餘十餘騎得以竄出亡命,宛城被侯音順利佔領。

不僅如此,侯音並未放過東里太守,在席捲南陽的同時派出了專職搜捕騎兵來追逃太守東里袞與功曹應餘,兩人逃得雖快,但追兵更快,終於沒能逃過宛城新佔領軍的搜捕,東里袞被一根麻繩栓了回來,應餘喪命於亂箭。 這時被侯音信任的功曹宗子卿聞知曹仁征討在即,內心暗自突然明白:這侯音成事的可能性不大,關羽在戰線的南邊,急切救不得宛城,還是觀風轉舵吧! 便向侯音進苦口之良藥:“足下順民心,舉大事,遠近莫不望風響應;然而拘押這些地方將領卻大是不妥,對我們能有什麼益處呢?還不如予與遣散,更能獲得軍心民意!” 侯音也是被成功給樂暈頭了,竟然採納的這宗功曹的建議,把已經逮住的南陽諸將以及太守東里袞給一併無條件釋放了。誰知就在當天夜裡,那忠誠的宗子卿即逾城而逃,這還不算,索性聯絡的剛被釋放的東里袞,集結了各縣未叛的兵丁、餘民,反而把宛城給圍了個水洩不通。

關羽的部隊畢竟隔著襄陽、樊城,還是那曹仁的部隊來得迅速,剛起義的部隊最怕被剿,侯音部軍無戰心,民無守意,宛城被曹仁輕鬆攻破,侯音被曹仁部將、原馬超的部下勇將龐德砍走了腦袋。 曹仁怒恨宛城軍民支持叛軍,竟破天荒的也學了一回魏武風範:破城後儘屠全城! 而南郡的關羽連出動救援都沒來得及,宛城的反曹火焰便被撲滅了。但家裡失火易滅,外來海水難堵,漢中的戰事竟然一轉直下,如同洶湧的海潮,一個巨浪淹沒了漢中的曹軍,竟使曹操最為欣賞的一代將才夏侯淵命喪黃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