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曹操·魏武雄風

第87章 八十六、王冠的誘惑

曹操·魏武雄風 子金山 2269 2018-03-13
曹操於建安二十一年二月方才回到了鄴城,現在的曹操已經六十二歲了,要是在現代,早過了離退休年齡——當然,曹操這個級別的肯定不受此限制,是鐵官終身製的,這個年齡階段的領導們大多心思琢磨的是什麼?兒孫後代呀! 古時人們的平均壽命低的可憐,自古就有“人到七十古來稀”之說,還有這麼個喪氣的說法:“六十不保年,七十不保月,八十不保天,人過九十,會會該死”,不保,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死亡是極為正常的現象,可以用上一個“壽”字了。 曹操對這點從不糊塗:不認為自己能萬壽無疆,當然也不會鼓勵人民要對自己“萬歲不離口”,更不會發動什麼“三祝愿”之類的鬧劇來欺騙娛樂自己,他在自己的詩文中明白告訴大家:“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並且發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但是魏公曹操有時也免不了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在實際行動上曹操其實早在五年前的建安十六年就開始了安排自己的後事。 那時曹操讓皇帝任命自己的兒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並領副丞相職銜,可單獨設置自己的屬官,有點確定自己的接班人的意味了。對其餘的兒子曹操也開始了重點照顧:分讓出自己的封地三縣,共一萬五千戶,封給了三個兒子,曹植為平原侯,曹據為范陽侯,曹豹為饒陽侯,食邑各五千戶。 但對接班人的最後敲定,曹操卻一直在猶豫不決,因為三子曹植才冠當時,聰明絕倫;十餘歲時便能夠背誦詩、論、辭、賦十餘萬言,其文采愛好都與曹操本人相近,曹操對其特寵。 曹操在銅雀台落成的次年曾召集自己的兒子們登台,使眾子作賦以現場考試各自的文采,唯有曹植援筆一揮而就,且文辭華美,曹操甚愛其智,甚至曾於建安十九年征討孫權時委曹植監國重任,但上面又有一個年長於他的哥哥曹丕,所以曹操對把自己的衣缽交給哪位,還在觀望中。

為了後代子孫,曹操對自己的魏公爵位又開始不能滿足了,他決定晉位自己為魏王。因為魏王屬爵位,與司空、丞相什麼的行政職務不同,魏王是可以世襲的,後輩就是不巧生出個先天弱智來,那也是可以稱王稱霸的。 不對,稱霸是憑本事,稱王沒問題。當然,還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政治體制不能改革,只要保住這條基本原則,太子黨們便能永遠幸福萬年長樂。 還有一條:事實上的太上皇魏公曹操感覺形式上與皇帝還有差距,那就再要求進步吧,王冠與皇冠雖然錯了一個字,但畢竟只差一頂白帽子了,至於其它禮儀上的瑣事,都可以與皇帝一樣的,除了人身自由——這點現任的皇帝沒有。 三月,魏公曹操效天子親自入農田耕作——也就是後世由皇帝每年在地壇那地方象徵性的掘下土而已,表示重視農業,直到今天,咱們每年的“一號文件”也都是專給調整農業政策留著的,一個意思。

五月,曹操“無奈”的被天子進公爵為魏王。魏王曹操再三推辭謙虛拒接,“囚犯”皇帝當然要三詔硬賜給,表演程序一絲不苟,那是軟件裡早設置好的,沒人可以化身“熊貓燒香”之類的病毒予與更改。 天子又特命:魏王的女兒以後也要稱公主。至於世子?因為還沒被曹操選舉出來,暫時不議,事實是:後來繼承人確定後,也是稱呼的太子,就差一步與皇帝無二了。 這關鍵的一步曹操敢邁嗎?不敢,至少現在不敢:外部還有孫、劉兩家大敵未靖,內部自認為是大漢忠臣的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天下萬民,還都只認識一個“漢”字,要讓他們再認識那個“魏”字,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掃盲運動;將姓了四百多年的“劉”,改為那個“曹”字,難啊! 其實曹操也可能認為沒有必要:只要把自身魏國做大做強,還怕漢國不自行消亡?何必內外樹敵呢?最起碼目前這杆漢旗還是有用處的,有這杆旗在,孫、劉兩家就不敢搶先稱皇帝。

尤其是,一旦日後對兩名不服管教的逆賊招撫,那這個“漢”字可就派上了大用場,最起碼給他們預留了個台階下。 收天下就靠“兩杆子”:槍桿子與筆桿子;勝利依賴於革命的兩手:軟硬兼施;為了宣傳上的需要,這大漢皇統最後一個堅持還是必要的,實在解釋不過去了,加上四個字不就是了:魏國特色;要么就稱為:末期階段的大漢王朝。 登上了王位、戴上了王冠的曹操遇到了一個不小的難題:按古制,被封王的臣子受封後要先去皇家的太廟叩謝諸代先皇,可是從沒有帶劍著履進太廟的道理呀?但現在的曹操還就是不願再給老劉家下跪磕頭了,哪怕是已經死了多年的皇帝,更別說解除武裝、光著腳丫去做戲了,這個程序堅決要破壞了它! 曹操還當真帶劍不解履上殿去轉了一圈,也就算拜祭過太廟了,對這種無理的舉止,魏王有自己的理論:“我早就被現任皇帝詔賜帶劍著履見駕了,要是解劍、履去拜先皇,那不是重死的輕活的嗎?敬父祖而簡慢君主的事情,孤王可不敢去做,那就只有帶劍著履上廟堂了。”

官大神鬼畏懼三分,從來不變;真理永遠屬於強權,自古皆然! 目前天下大勢已定:中原已盡屬曹操,孫、劉兩家偏據中國南方、西南兩隅,只要軟硬兼施分而治之,降服不過是時間問題。 北方匈奴已經被徹底威服: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與其侯王來朝獻貢;匈奴南單于呼廚泉來朝後乾脆留居鄴城不走了,委託其右賢王回國代理單于工作,自己留下長期享受大漢文化及美食、美女。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實際威風早已遠超太上皇的魏王曹操登上了自己人生的頂峰,可是人生的規律恰就是最怕頂峰二字,那裡絕不是什麼無限風光,而是墜落的起點! 道理極為簡單:到了最高處還能去哪兒?兩條道:要么開始走下坡路;要么唯有升天!問題是誰又具備張天師那白日飛升的本事?哪位能成仙?成仙無望,那就只有做鬼了。

還有一種唯有真正的偉人才能創造的結局:戰勝自我,敢於面對人生之路的起伏,再去攀登另一座頂峰,至於能走到終點還是中途?偉人或聖人們不會在意——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點曹操能做到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