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弄權者·最後一個漢將

第3章 第一章無為而治書生論政

霍光輔政後遇上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夏侯勝他們要撥亂反正,糾正劉徹的治國方針。作為劉徹高度信賴和委以重託的首輔大臣霍光內心十分矛盾,一時難以決斷,決定召開一個大會,廣泛聽取意見,統一思想。這個大會歷史上稱為“鹽鐵論證會議”。大會有兩大特點:一是廣泛性。不僅官員參加,還邀請了地方上的文學、賢良參加。前來的文學、賢良都是底層知識分子,他們沒有官帽壓頂,可以毫無顧忌地發表意見。二是民主性。在言論上人人平等,都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霍光的這項舉措在兩千年前的封建社會可謂大膽而且難能可貴。 鹽鐵會議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召開的。 劉徹留下的是一個國貧民窮、騷動不安的國家。每天奏摺如雪片似的飄來,探馬急報連續不斷,江淮水澇災荒,中原饑民造反,西南異族叛亂,北方匈奴南侵……諫議大夫杜延年私下對霍光說這都是先帝對外窮兵黷武,對內橫徵暴斂的結果。 “國家承武帝奢侈軍旅之後……年歲比不登,流民未盡退,宜修孝文時政,示以儉約寬和,順天心,說民意,年歲宜應。”意思是,自漢武帝大肆擴疆拓土之後,國家就年年歉收,餓殍千里,哀鴻遍地,流民氾濫。當務之急是恢復文帝、景帝時的節儉寬和政策,這才上應天意、下順民心。霍光對此也深有體會,他在奉詔回京的路上,親眼看到了這幅悲慘景象,如果再不採取措施,天下就要大亂了。可是,這是改變國策的大事,朝內大部分都是老臣,曾極力支持過先帝的窮兵黷武政策(這裡說的窮兵黷武政策不僅僅是對外用兵,而是整個國策),要讓他們同意改變先帝的治國路線比登天還難,就連霍光自己也不敢明目張膽地這樣做。先帝剛走,他就越軌踰制、離經叛道,這怎能不招來千夫之指,萬人唾罵呢?但面對眼前的危機形勢,他必須得這樣做。他愚中有智,“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賢良是指有功名而無官職的人,文學統稱是讀書人)參加殿前會議,有點像今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他認為這些人無官一身輕,沒有那麼多顧慮,敢於直抒己見。京輔和地方一舉一薦就來了六十餘人。在霍光的支持下,於公元前81年二月(昭帝始元六年)召開了著名的“鹽鐵論政會議”。

劉弗陵被霍光硬拉死拽地到會當了主持人。霍光還特邀夏侯勝參加。夏侯勝是當時有名的大儒,又是劉弗陵的老師,資格老、名望大,又敢於直抒己見,霍光要藉他們的口說出他想說而不能說、不敢說但必須說的那些話。 前殿濟濟一堂,座無虛席。討論的內容非常廣泛。大從安邦治國的大政方針——王道和霸道之爭,小到鹽、鐵、酒的如何經營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因為討論會變成了辯論會,會議一再延長時日,竟然開了十五天,爭論相當激烈。 夏侯勝在第一天的發言中就抨擊劉徹:“昔秦皇不惜天下之力和胡、越開戰,竭天下之財消耗於戰爭之中,致使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疲,百姓疾苦不堪忍受,到處揭竿而起,烽煙遍及全國,導致了秦國的滅亡。先帝也是好大喜功,廢棄道德而濫用武力,連年發動戰爭,徵召天下百姓當兵,致使很多人外逃,田地荒蕪,糧食歉收,飢餓蔓延,到處出現動亂。如果不迅速改變國策,必蹈亡秦之轍。我建議恢復先皇文帝、景帝時代提倡儉約,獎勵農業的政策,與民生息,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

夏侯勝是反戰的儒生代表。他慶幸霍光給了他這樣的一個好機會,多年積鬱的怨氣噴薄而出,慷慨激昂地說出了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那些話。 宰相田千秋也一反過去的中庸之道附和夏侯勝的觀點,點著頭說:“夏先生的建議很好。作為輔政大臣,我贊成糾正先帝沒有來得及糾正的過錯,停止對外戰爭,馬上恢復文景之治時期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 御史大夫桑弘羊極力反對他們攻擊誹謗先帝,他據理力爭:“先帝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興大學、定歷數、協音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即使征伐四夷,連年用兵,耗費點國財,卻拓土揚威,取得了四海寧靜,烽火不驚。尤其是他在晚年,自知悔過,憐念蒼生,我的《上輪台表》被先帝駁回就是佐證。他還頒發《輪台罪己詔》,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徒使天下愁苦,追悔莫及。從今以後,事有傷害百姓,悉當罷廢,不得再行。當務在禁苛暴,止擅賦、立本農、修馬复,令以補缺'。從三皇五帝至今,哪個皇帝有這樣的罪己胸懷?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只有我們的先帝胸納百川,心如滄海。可先帝屍骨未寒,你們就離經叛道,顛倒黑白,瘋狂攻擊先帝的不是,不知你們將來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他越說越激動,竟然泣不成聲。

劉弗陵問霍光:“大將軍怎麼不說話?” 爭論先帝的功過是霍光主政中沒法迴避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糾正,正如夏侯勝說的“必蹈亡秦之轍”。到那時,不僅對不起一切都依賴他的劉弗陵,更對不起九泉之下的先帝。他不是兩面三刀、文過飾非的佞臣,而是先帝信賴的忠厚之臣,面對先帝的過錯他不能有絲毫的責難,但又必須糾正,要糾正又不得不講清楚先帝的那些問題。霍光深知自己沒有那種勇氣,只能扮演一個配角,也就把那些文學、賢良推到了前台去唱主角。所以,當劉弗陵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只能以中庸之道,平衡雙方的激烈辯爭:“臣從玉門關回京,一路上的確見到老人餓死,小孩啼飢,烏鴉和惡狗搶食死屍的慘狀。不過,這不是先帝的罪過,是天災、是十年不遇的大旱災造成的……”話沒說完,就被一位賢良嘲笑起來:“大將軍一向忠厚,今天卻說了瞎話。”夏侯勝也抖著鬍鬚,狠狠地盯了霍光一眼,怪罪他這種怪異的狡辯。一個文學更是膽大包天,面對面質問霍光:“大將軍,現在國虛民窮,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造成的?先帝效法秦始皇,攘九夷,平百越,師旅數起,百姓空竭,萬民疲敝,導致了天下騷亂。大家說,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霍光自知剛才的話是欲蓋彌彰,寬厚地笑了笑,沒有回答。 御史府的官員害怕這樣辯論下去會使霍光更加難堪,有意轉換話題為霍光解圍。也就三句不離本行,提出以法治國這個論題。他們說:“武威郡騷亂,武都郡暴亂,益州郡刁民造反,原因是法律不健全,懲罰犯人的刑罰太輕,不能震懾惡民,致使他們膽子越來越大,才造成現在的動盪局面。” 一個賢良立即反駁說:“從前,秦朝的法律比茅草還多,法網比凝結的油脂還細密。然而,上下相互包庇,奸詐虛偽層出不窮,即使對官吏嚴加懲處,也像去救已經腐爛和燒焦的東西一樣不能製止。這不是法律鬆弛,而是廢棄禮儀,亂用刑罰的結果。現在的法律有一百多篇,章目繁多,罪名繁雜,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法官們乘機徇私枉法,重罪輕判,輕罪重判,造成冤假錯案甚多。”他進而推出了“王道治國”方針,“所以,治理百姓的方法,應該推行王道,進行禮儀教化,不能光靠法律。”

桑弘羊是御史大夫,管的是司法,極力反駁賢良對法律的攻擊:“有人公然犯法的確是法律懲罰太輕了。商鞅為了穩定農業的發展,把盜馬的人處死,偷牛的判枷刑,杜絕了毀壞耕畜的行為;秦朝的法律還規定路邊倒灰犯法,小偷和殺人同罪,使犯罪的人從內心感到恐懼,不敢妄為。輕罪重判,罪淺深究,使秦國出現路無遺物,夜不閉戶,家家平安的空前好局面。” 一個文學哈哈笑起來:“御史大夫別忘了,正是商鞅違反聖人之道,把秦國的法律改壞了,才使朝政混亂而不可治理,禮崩樂壞而無法恢復,致使陳勝、吳廣起義滅了秦朝。商湯、周武王以禮義治理國家,官以貪贓為恥,民以犯法為辱,商、週就治理得好。” “沒有法律和權力,雖是賢能的人也不能把國家治理好;沒有盔甲兵器,就是孫武、吳起也不能戰勝敵人……”堪稱法律專家的監獄長丙吉不贊成文學、賢良們提出的“重禮教、輕法律”的偏激言論讓桑弘羊精神一振,滿意地點著頭奉承丙吉:“還是我們的法學家高屋建瓴,一針見血!”

“不,不不!”丙吉打斷桑弘羊的話,又說,“其實,我也不贊成秦朝'輕罪重判,淺罪深究'的嚴刑苛法。凡事要從實際出發,'重罪重判,輕罪輕判',這才是法律的公正。” 桑弘羊臉色一變,反駁說:“彎曲的木頭害怕直繩去檢驗,奸邪的人害怕嚴厲的法律。國家之所以製定嚴明的法律,就是要防止和懲治為非作歹的奸邪惡人。所以只有嚴刑苛法,才能杜絕邪惡,懲治犯罪。” 文學、賢良早就對桑弘羊支持劉徹窮兵黷武和嚴刑苛法的政策不滿,不約而同把矛頭指向了桑弘羊個人。他們說:“御史大夫注重儲存錢財,奉迎先帝,崇尚武力的目的不是保家衛國,而是從中撈取利益。你現在口口聲聲要嚴刑苛法,那就先從你兒子貪污鹽、鐵、酒官賣稅款查起。如果屬實,應該嚴刑典律。”

霍光能這樣廣開言路,為沒有官職、沒有權力的讀書人提供議論國事的講壇實屬不易。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那些文學、賢良膽子越來越大,竟然當面抨擊位居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他本想制止這種個人攻擊行為,但又想到鹽、鐵、酒買賣政策是一項國策,應該聽聽大家的意見,欲言又止。 桑弘羊沒有霍光那樣的大度,他一怒而起,氣呼呼地質問文學、賢良:“我兒子貪污鹽、鐵、酒官賣稅款,你們有證據嗎?” “無風不起浪。老百姓早就為你們把持鹽、鐵、酒官賣從中漁利吵得滿城風雨。” “只要調查,就能拿到證據。”文學、賢良們一哄而起,討伐桑弘羊。 “你們沒有調查就說我家貪贓,按法律應該先治你們的誣陷、誹謗罪。”桑弘羊氣得跳了起來。

幾天的辯論讓劉弗陵實在耐不住性子了,早想結束這個吵吵嚷嚷、紛紛擾擾的朝會,厭煩地說:“大家不要再吵了。散朝,散朝!”邊說邊離開御座。 “臣還有本奏。”桑弘羊認為自己委屈,有很多話需要辯白,所以要堅持說下去。劉弗陵不耐煩地揮著袖說:“有話和大將軍說,我出去玩了。”說著向殿後跑去。 大家看著霍光。霍光說:“繼續辯論。”霍光認為既然大家都有意見,索性讓他們說個夠。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鹽鐵論政會議”。大家暢所欲言、直抒己見,對全國的工業、農業、商業、軍事、法律……各方面的政策和策略進行了全面辯論。會議記錄分別歸類收在西漢桓寬編著的《鹽鐵論》這部古典名著裡。 休養生息霍光對鹽鐵論政會議上書生們要推行王道治國的意見“納其言”。昭帝始元二年三月,他派使節到各郡各封國賑濟,並貸款給沒有種子和糧食不繼的農民。八月,又發給農民種子和貸款,都不要償還,並減免當年的田賦。但對武都郡、武威郡、益州郡的民變和叛亂霍光沒有手軟,下令地方部隊進行鎮壓。可是一件攔道事件,讓他又收回了成命。

那天,他策馬剛出城門就被幾個斷腿少胳膊的乞丐攔住。前哨護兵江龍舉起馬鞭要為他開道,那些乞丐一齊喊起來:“大將軍,我們都是你的老部下啊!”霍光勒住馬細看,卻沒有他認識的,正想繞過去,那幾個人猛然撲過來抱住了馬腿。 “我是趙明!” “我是李勇!” “我是陳虎!”那幾個乞丐分別報了姓名。 趙明說:“當年我們追隨大將軍轉戰漠北,驅胡虜、安邊塞,立過累累戰功……” 霍光猛然想起這個趙明。那次在收復雁門關的激戰中,趙明手擎大纛,口銜寶劍,攀著雲梯第一個殺上關,連斬五個守兵,又揮動大旗,聲如虎吼。漢軍受到鼓舞,奮勇攀緣而上,殺得匈奴兵紛紛潰逃,使漢軍一舉奪下雁門關。就在那次戰鬥中趙明失去了一隻腿。當年那麼壯實的兵勇,現在怎麼瘦成了一根棍。霍光簡直不敢相信,他就是當年的趙明。

趙明指著斷臂的李勇介紹說:“他就是在趙信城救過大將軍一命的那個李勇。”霍光清楚地記得那次趙信城之戰。他本來和趙信一起去攻匈奴的大營,趙信暗中叛變,霍光一直被蒙在鼓裡,是李勇得到這個消息向霍光報了信。可是已經晚了,趙信已經引來了匈奴的兵馬包圍了霍光的大帳。霍光命令突圍,幾個隨身將官保護著霍光且戰且退。等退出趙信城時,李勇斷了一隻臂膀,霍光親自派人送他回京治療。沒想到,在這裡遇上了他的這個救命恩人。他慌忙下馬攙起這幾個老兵問:“你們怎麼到這裡來了?” 大家都說我們是來向大將軍請罪的。 霍光誤認為他們是返鄉後居功自傲、目無國法,犯了什麼大罪。如果不是,他們來請什麼罪?趙明和李勇急忙解釋說:“我們都是漢朝的忠臣良民,沒幹什麼殺人越貨,糟蹋民女的壞事。”霍光問:“那你們犯了什麼罪?”李勇說:“我們都參加了造反,現在聽說大將軍要派兵鎮壓就主動來投案自首。我們情願受國法懲處,死不足惜,但有一句話必須在死前告訴大將軍。”霍光說:“你說吧!”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飢餓逼民反,大將軍萬萬不可派兵鎮壓老百姓!”說完,都看著霍光,等待霍光對他們的懲處。霍光沒有再問,因為他已經在眾多的奏摺中知道地方的災情十分嚴重,再也不忍心派兵去鎮壓那些“反民”了。霍光回頭對江龍說:“快去追回鎮壓命令。” 飢逼民反。霍光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又經劉弗陵批准,發布了減賦命令,兩年不徵收田賦,鼓勵農民返鄉歸田;暫不徵徭役,讓青壯勞力,安心農桑。這些應急措施,使西漢王朝很快走向局勢穩定、人民休養生息的和平年代。 安撫燕王封建王朝的皇帝承襲慣例是傳長不傳幼。劉徹出於無奈把帝位傳給了幼子劉弗陵,引起了老二——燕王劉旦的不滿。他遠在燕國(現在的北京一帶),收到父王晏駕通知已經是一個月後了。他氣得暴跳如雷,大喊著:“我是先帝的次長子,繼承帝位的應該是我。”當天他就派出六百里快馬把中山哀王的兒子劉長,齊孝王的孫子劉澤接到燕國,討論應對之策。 劉長說:“都是霍光在那裡弄權,把一個小娃娃扶上了皇位。”王宮禁衛官成軫煽動說:“大王現在是先帝的嫡親次長子,卻沒有繼位,天理不容。只要大王振臂一呼,全國的老百姓都會響應,就是婦女兒童也會追隨。” 劉旦就讓劉長撰寫討伐檄文。劉長嘿嘿笑著說:“檄文我早起草好了。”當即從包裹裡掏出一疊竹簡展開念起來:“大奸臣霍光私立幼主,上逆天意,下違人民。燕國大王是孝武皇帝的現長子,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清皇宮、保社稷的大任。今率天下勤王之師起兵討伐,殺霍光等奸臣,以清君側……” “好!好!”劉澤拍手叫好。 劉旦卻說:“好個屁!我要的是劉弗陵的皇位,不是霍光的人頭。” 劉澤解釋說:“王叔寫的這個討伐檄文好就好在不提劉弗陵繼承大統的事,把矛頭直指霍光。大家要記住,'清君側'就是我們這次起事的口號。只要有這個口號,就能召來勤王之兵,我們就能成功。”成軫拍手稱讚:“妙,妙極了!”劉旦不滿地說:“不把那小孩子從皇帝寶座上拉下來,我怎麼當皇帝。” “你呀!”劉長連連拍著劉旦的肩膀。劉旦還在愣怔著。 劉澤說:“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劉旦突然明白,拍著腦袋笑起來。 劉澤催促說:“事不宜遲,遲則有變。青州知府雋不疑是我的老朋友,我馬上回去動員他發動兵變,你們等著響應,咱們在潼關會師。” 劉澤自以為和雋不疑是鐵桿朋友,只要他親自出馬動員,雋不疑一定會鼎力相助和他們一起起兵討伐霍光的。沒想到雋不疑雖然哥們義氣很重,但在這樣的大事上還是清醒的。他表面上答應起兵,暗中卻派人進京報告霍光。 在擁立劉弗陵時,霍光就分析過,武帝的其他兩個兒子,老四廣陵王劉胥沒有遠大志向,只知道花天酒地的享樂,唯有這個老二燕王有覬覦皇位的野心。霍光想籠絡他,賞賜錢三千,增加封戶一萬三千家。沒想到劉旦不領情,反而說:“皇帝本來就應該是我,用不著誰對我賞賜。”他果然要叛亂了。霍光接到雋不疑的急報後密令雋不疑處死劉澤,並嚴密封鎖消息。對此劉旦一無所知,還在打開監獄,收容犯人,招募各封國的地痞流氓擴充軍隊,日夜操練,秣馬厲兵。 燕王宮白天平平靜靜,一到晚上,後院就火光熊熊,鐵鎚叮噹,趕著打造兵械。劉旦每晚都來視察督促。這天夜裡,他一邊視察一邊滿意地點著頭。他的禁衛官韓義卻憂心忡忡,不斷地搖頭嘆氣。劉旦問他:“你怎麼了,是不是對這次起兵信心不足。”韓義提醒劉旦說:“朝廷大局已定。各封國都在祝賀新主登基,大王卻反其道而行之,臣擔心不會有好結果的。” 劉旦回到王宮痛罵韓義:“你包藏禍心,竟然在大庭廣眾中動搖我的軍心。”韓義撲跪在地,哭諫道:“大王犯的是圖謀不軌大逆不道之罪,請大王停止陰謀,速派人進京朝賀新主,俯首稱臣。”劉旦懷疑韓義早就和朝廷私通,如不果斷處治韓義,內部還會出現更多的奸細。劉旦起兵謀反決心已定,立即傳令:“把韓義拉出去砍了!” 霍光對劉旦恩威兼施。派使臣到燕國宣布了劉澤被處死的消息,嚇得劉旦目瞪口呆,俯首在地,等待著處決自己的命令。使臣又宣讀了霍光的訓示:“當今皇帝寬厚仁德,只要你以劉澤為戒,停止叛亂行為,不再追究你的謀反之罪。” 劉旦面對造反事情的敗露和劉澤的被殺,只得停止了行動,使西漢王朝得到了暫時的平靜。 召回蘇武對匈奴實行和平共處政策後,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得到緩和。霍光派人去匈奴接蘇武,並給李陵捎去一封信,讓他和蘇武一起回來。 朝廷要以隆重的儀式歡迎蘇武歸來,這個消息極大地振奮了京城內外的老百姓。他們一大早就從四面八方湧來,把十里長街圍得水洩不通。他們在這裡不僅僅是在等待著蘇武的榮歸,還在等待著親眼看一看迎接蘇武的威武大將軍霍光。 幾年來邊境烽火不驚給漢朝的老百姓帶來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農業開始發展,工商業繁榮,純樸愛國的民風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豪情。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歡迎民族英雄的歸來,以發自內心的熱愛來頌揚皇帝的英明和霍光的輔政功業。當白髮蒼蒼的蘇武看到歡聲雷動的人群,聽到鑼鼓、鞭炮、笙樂的熱烈爆響和鳴奏之聲時,激動得抓住霍光的手連連感嘆說:“邊境平靜,中原祥和,全賴大將軍的輔佐之功。”“不,不,你說錯了!”霍光慌忙糾正蘇武的話:“霍某無才無德,全是陛下的聖明。”蘇武也覺得這話說得不妥,連忙糾正:“對對對!是皇帝的英明。” 劉弗陵站在未央宮外的台階上迎接蘇武。當他看見衣衫襤褸、老態龍鍾的蘇武手擎著脫毛的漢節遠遠跪在地上三呼“萬歲”時跑了過去親手攙扶起蘇武。蘇武跪趴在地上向劉弗陵請罪:“臣沒有完成先帝交付的使命,應該罪加一等。”劉弗陵說:“卿無罪有功,朕擢升你為典屬國,賞錢兩百萬,公田兩頃,住宅一座,好好休養身體!朕就不陪老將軍了,委託大將軍設宴為典屬國洗塵。” 在宴席上,朝臣們無不為蘇武在匈奴二十年受盡的苦難唏噓感嘆。 蘇武的確是大漢的民族英雄。漢武帝天漢元年,劉徹委派他為正使去給匈奴送俘虜,卻被匈奴扣押了。單于勸他投降,他寧死不降。匈奴單于就把他放逐到北海牧羊,同時也斷絕了對他的伙食供應。蘇武在冰天雪地的北國挖掘草根充飢、捕野鼠填肚,度過了漫漫的二十年。二十年來,他一直保存著大漢皇帝賜給他的符節,儘管符節上的毛纓全部脫落,他也一天到晚隨身不離。投降到匈奴的漢朝叛將衛律受單于之託去勸降他。他說:“我常想肝腦塗地,去報答皇帝的恩情。而今幸得有了效命的機會,縱然用斧頭把我剁死,用油鍋把我烹熟,我也毫無遺憾。” 宴會後,霍光又約蘇武到天祿閣私會,他要問蘇武,李陵怎麼沒有和他一起回來這件事。 李陵是老將軍李廣的孫子,也是漢武帝時代的一員名將。公元前99年秋天,他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在一次戰役中,他獨率一支人馬在浚稽山與匈奴的一支強大騎兵相遇,以弱敵強,以少勝多,擊潰了這支騎兵,初戰告捷,殲敵三千三百多人。他又乘勝追擊,直入匈奴腹地。匈奴單于正要撤兵,聽說李陵只有一千五百人,且弓矢已盡,傷殘過半,就集中兵力再振旗鼓,包圍了漢家這支隊伍。終因寡不敵眾,李陵身負重傷被俘。漢武帝聽說李陵兵敗大怒,下旨屠殺了李陵的全家。司馬遷氣憤不過,與漢武帝面折廷爭,說李陵以一千兵抵禦匈奴八萬大軍,苦戰八晝夜,兵矢糧盡,在突圍中又中了埋伏,才被匈奴擒獲。他認為,論責論罪,不在李陵,而在身擁重兵的李廣利坐視不救。李廣利是漢武帝的妻兄,那時漢武帝正寵幸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自然不會降罪李廣利,反而把司馬遷下了獄。李陵聽說全家被殺悲痛欲絕,眼見無家可歸,無奈降了匈奴。 蘇武臉色悲淒地說:“他經常來看我,一直是臉色陰沉,言少語寡,滿腹的委屈卻不願傾訴。我倆常常面對面地默默坐著,一直坐到天明。現在,我和你坐在這水榭亭台之中,而李陵卻在千里之外的蠻荒之地與漠風相伴,聽胡笳之音。儘管這樣,他也不想回來。他說,他不願以將軍之身受那些小人之辱。”霍光和李陵、蘇武是老朋友。他一直同情李陵,他慨然長嘆:“我們和李陵都是好友,他走錯了這步路,也是另有情由。我還是想讓他回來,總不能背一輩子投敵叛國的罪名,讓國人千秋萬代地罵下去!” 蘇武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送給霍光說:“這是臨別時他給我的一封信。你看看吧。” 霍光接過信讀起來:“……你回國享受尊榮,我留在匈奴蒙受恥辱,我們的命為什麼這樣的不同。我出身在講究禮義的國度,卻背棄君主和父母的恩情,永遠流落在蠻夷之邦,讓自己的後代變成戎狄之族……讓我傷心,讓我悲痛,讓我痛不欲生。”霍光看信後說:“此一時彼一時也!只要李陵能回來,皇上會既往不咎的。”蘇武感嘆說:“皇上和大將軍有這樣的胸懷,李陵如果知道了會被感動得號啕大哭的。” 在那時,霍光敢給一個叛將私下寫信,勸其回國,並保證其安全,這不僅僅是朋友關係,還需要一種實事求是的巨大勇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