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真假慈禧2·東歸喋血記

第2章 第二章

王爺福晉臉色蒼白,一雙秀眼閃動著大顆的淚珠,叫道:“我……我實在受不住了……” 一個王爺上前朝福晉擺著手,跪蹲在轎前,說道:“老佛爺恕罪,我的愛妻就要臨產了。” 黃轎內傳出慈禧的聲音:“行了,瞧你們這份德性,不願隨我一起回去的,回西安當婊子去!” 王爺和福晉聽了,面面相覷,唬得不敢吱聲了,王爺看著福晉退縮而去。 李瑞東嘆息一聲,對尹福說:“這年月真是苦了婦人們。” 尹福望著大腹便便的福晉,說道:“這比西逃的情景好多了。” 下午三點多鐘,驪山宮已遙遙在望了。 這是一座秀麗的山峰,覆蓋著蓊鬱的綠樹,綠樹叢中透出金碧輝煌的殿宇,在陽光的照耀下,泛出一片金燦燦的光輝。它不像太行山那樣瘦骨嶙峋,不似華山峭拔險峻,也不像五台山那般平緩圓滑,更不似黃山肌膚豐腴,而像一幅嫻靜娟秀的工筆劃,透出富貴的氣息。

夾徑而上,皇家行列緩緩進了華清宮,大家爭先觀賞華清池的神韻。水波漣漪,雖是殘荷敗葉,卻顯得凝重。華清池作為歷代帝王行宮別墅和遊覽地,已有三千年曆史。遠在西周,週幽王即在此設離宮;秦代始皇帝又築驪山宮;漢武帝擴建離宮;隋文帝開皇三年重新潤色;唐太宗廣建宮閣,起名“湯泉宮”;唐玄宗天寶六年大興土木,沿山廣築宮宇,易名“華清宮”。當年華清宮富麗堂皇,有四門、十殿、四樓、二閣、五湯之盛,並有舞馬、踢毽、鬥雞諸場地。天寶年間,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華清宮遭受兵燹之難,清初又予重建。 此處屬臨潼縣管轄,負責打前站的吳永已找到臨潼縣令夏良材,夏良材將慈禧、光緒、隆裕、瑾妃等人安頓在瑤光樓,又將眾人安頓在觀風樓、四聖殿等處。吳永見夏良材安排草率,前腳來,後腳走,不由怒道:“從古到今,你這個縣官是小母雞撒尿——獨一份,雞毛掛在樹上——好大的膽子!”

“良材該死,不過死不瞑目。”夏良材哭喪著臉說,“王公大臣的護衛隨從,跟走馬燈一般,把預備的東西都抱走了,地方太苦,時間倉促,實在無能為力。” “你那些隨從呢?”吳永問。 “隨從頂個屁用!那些來人有的拿著洋槍,一開槍,腦袋留下碗大的疤,誰敢惹他們。” “你說的是實話?” “敢拿腦袋擔保!” 正說著,李蓮英走過來:“老佛爺叫縣令過去問話。” 鼠頭鼠腦的夏良材跟著李蓮英走進瑤光樓,慈禧正倚在太師椅上,貼身宮女榮子輕輕地給她捶著背。 夏良材慌忙跪地:“奴才夏良材給老佛爺請安!” “免了。”慈禧無精打采地睜開疲倦的雙眼,瞅著眼前這個土里土氣的地方官。 “坐吧。”慈禧懶洋洋地說。

夏良材坐在旁邊一個硬木凳上,心裡像浮著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 “我問你,依秦始皇這雄才大略,超凡的氣概,為何在名列五嶽之外的驪山建陵?” 夏良材眨巴眼睛,小心地回答:“奴才以為,秦始皇陵、唐太宗照陵以至歷代帝王陵墓,選穴時都要選蓮花穴。除武則天例外,她選的是女媧穴。驪山民間千古有話,說秦始皇睡的是蓮花寶穴,秦始皇陵園地形恰似一朵向陽蓮花,又稱向陽芙蓉。南從九龍頂入祖廟俯視,山梁峁相對曲拱,包裹秦陵,如同蓮花瓣兒包著蓮台花蕊,秦始皇陵正居蓮台之上。從北方南望,渭曲為蓮座,龍河以西,霸河之東,河溝渠川相向曲弧,對稱環抱,恰成蓮花形狀,秦始皇陵正居華蕊之上,因此唐人又稱這福穴寶地為九龍河護玉蓮房。”

慈禧聽了滿意地點點頭,又問:“驪山之名從何而來?” 夏良材振振有詞答道:“驪山,一名藍田,其陽多玉,其陰多金,秦置酈邑。驪山秀麗,甲於關中。峰高有路,西接終南,襟灞橋,其南側走藍田道也。玉山隱然在望,北俯渭水,凡帆如府而材木石炭之用燒焉。東控鴻門,星使塵埃積路,蓋西京以來稱衝要之地。” 慈禧又問:“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當初他們居住的長生殿現在何處?” “長生殿在昭陽門以北山腰,金沙洞之右。” “為何不讓我們在長生殿歇息?” “自從安史之亂,唐明皇攜楊貴妃西逃,楊貴妃被縊馬嵬坡,長生殿便時常鬧鬼,夜半時分常聽到鬼哭狼嚎,人們說是楊貴妃的幽魂不散。從此殿宇頹敗,荒草叢生,無人敢住。”

“哦,原來還有這等事。”慈禧聽了,有點毛髮悚然。 “那麼當年有名的貴妃池又在何處呢?” “在驪山山腰林陰深處,華清宮芙蓉湯舊址,昔日'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在此處'溫泉水清洗凝脂',屋頂有一飛霜閣又稱涼發台。楊貴妃沐浴完畢,便登台賞景涼發。驪山溫泉自古有名,它是自然之地主,天地之元醫,懷疾枕疴人,無不來此療養。溫泉對關節炎、風濕、消化不良、皮膚病等療效尤好。” 慈禧聽了,頓覺神清氣爽,耳畔彷彿聽到泉水淙淙之音,不覺來了興致:“驪山如此美景佳泉,我們可以多住幾日。”
李蓮英在一旁聽了,勸道:“老佛爺,北京城皇宮裡還等著您拿大主意呢,況且戰火方息,民間不寧,這一路上殺機四伏,在此處不能久留。”

晚上吃過飯,慈禧帶著光緒、隆裕、瑾妃等人,在五百兵丁護衛下,隨夏良材來到秦始皇陵。尹福、李瑞東等人也隨同護駕。 秦始皇陵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果然氣魄宏偉。慈禧下了黃轎與夏良材等人信步登階而上。西側蒿草搖曳,幡紙飄蕩。陵東有片窪地,傳來一片蛙聲。 夏良材說道:“據《史記》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相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葬禮隆重,秦二世下令,凡宮中未生子的宮女,全部殉葬,所有在墓內修造的工匠全部封埋。” 慈禧望著這黑黝黝的陵園,似乎感到一股氣正在升騰。想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橫戈躍馬,刀光劍影,氣吞萬里如虎。他又統一法律、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強化中央集權,重農抑商,如今僵驅驪山,但稱雄於世。想到大清王朝日薄西山,淒淒慘慘寂寂,內憂外患,日夜不寐,自己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的傳聞不脛而走,路人皆知。光緒與自己同床異夢,八旗子弟沉湎酒色,一蹶不振。洋人盛氣凌人,變本加厲,將無數魔爪壓來。

她感到一陣窒息,幾乎暈厥。 李蓮英慌忙將她扶住,關切地問道:“怎麼了?老佛爺。” “沒,沒什麼。”慈禧苦笑著,站穩了腳跟,任憑夜風吹拂著她的衣擺。 光緒望著陵區景色,倒增了幾分陽剛之氣,他舒展著自己的手臂,激動地踱來踱去。瑾妃小心地扯了扯他的衣襟,他沒有理會。他在長滿雜草的石階中小跑了幾步,抑揚頓挫地吟道:“秦皇按劍,視天下諸侯,幾抔糞土。駕馭神兵百萬,勢如雪崩疾雨。中原搖撼,六國頓首,神州歸一旗。堂堂皇皇,陽剛之氣高勒。可異氣沖霄漢,兩朝之久,便灰飛煙滅。阿房宮舊址何在?空有宮女花雨。重執干戈,頓蹄並轡,泉台旌旗立,但聽徵鼓,一時神龍復活!……” 慈禧瞟了光緒一眼,黯然進了黃轎,眾人見慈禧面有怒色,只好返回。

皇家行列剛走至陵下,忽見陵墓兩則出現兩簇鬼火。 尹福見了,不由高呼:“小心!” 兩團鬼火似兩條火龍,從兩側朝慈禧坐的黃轎撲來。 尹福、李瑞東連發數鏢,無濟於事。 黃轎著火了! 尹福終於看清,兩條火龍是兩輛推車,車上堆著麥秸,無人駕駛,分明是有人在遠處發動推來。 “鼻子李,你去追人,我來救人!”尹福推開李瑞東,撲向熊熊燃燒的大火,火舌翻捲著,像無數條火蛇朝他衝來,他難以撲進火海。 皇家行列慌成一團。 李蓮英大叫:“老佛爺還在轎裡呢!” 尹福急了,血紅的眼睛像是冒著火,他靈機一動,往地上一躺,大叫:“往我身上撒尿!” 眾人聽了一怔,無人上前。 尹福急得大叫:“快尿呀!大眼瞪小眼看什麼!”

李蓮英招呼著眾兵丁圍攏在尹福身邊,朝他身上撒尿。 黃轎的大火燃燒著…… 濕淋淋的尹福一躍而起,奮不顧身地衝進火海…… 眾人目瞪口呆地望著這驚心動魄的一幕。 尹福撲進黃轎,正見慈禧渾身著火,一動不動地倚在那裡。他抱起慈禧,滾下了黃轎,在地上打著滾兒,滾到窪地裡。 尹福撲滅慈禧身上的餘火,慈禧緩緩醒來,雙眼凝視著尹福。 “您受苦了……”尹福小聲地說。 “再大的罪,我也能忍著……”慈禧淡淡地說著,用手拉過破衣片遮擋著裸露著的前胸。 李瑞東飛快地跑到秦始皇陵左側,在搖曳的蒿草中正見一個人飛快地朝東竄去。李瑞東豈肯放過,大步流星般追去。追過摘椒亭、明星殿、按歌台、王母祠、李真人庵,上了驪山。那人輕功也不錯,三竄兩竄,李瑞東硬是追不上。他有點惱火,連發三鏢,都被那人接住。

李瑞東追了一程,來到綠樹掩映的一座宮殿,只見殿門洞開,宮牆傾頹,雜草叢生,殿內傳出“吱吱扭扭”的門聲。溶溶月下,李瑞東凝眸一瞧,門額上寫著三個朱紅斑駁的大字“長生殿”。兩側有一對聯,左聯是:星飛驪山封幽怨;右聯是:月落深宮鎖香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