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卑鄙的聖人:曹操Ⅹ

第50章 其鳴亦哀

卑鄙的聖人:曹操Ⅹ 王晓磊 5206 2018-03-13
董昭再度勸進又遭拒絕,反被派往許都向天子報捷。誰人不知大權皆在曹氏之手?這純粹是個走形式的差事,他沒耽擱幾日便從許都歸來。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就只這三五天的工夫,洛陽已發生不少莫名其妙的變化。 諸部兵馬將近八萬,原本好好地屯駐在都亭,怎料曹操發下一令盡數遷移,如今都遷到洛陽城以南。董昭一頭霧水回來復命,險些找不著軍隊,糊里糊塗在連營裡轉了好幾圈才尋到中軍大寨,而且曹操還不在,中軍一應事務皆由曹真、夏侯尚暫時代理。問起移軍緣由,曹真說是大王在軍中無聊,到洛陽城裡散心勾起舊事回憶,故而搬至城裡暫住,隨行官員也進城理事,命三軍在城外拱衛。 董昭當年曾隨天子東歸,對故都再熟悉不過,洛陽幾乎就是一座廢城,平白無故住到那裡面做什麼?況且以曹操的身份,若暫住洛陽勢必下榻舊皇宮,這太容易遭人詬病了。那邊還向天子報捷呢,這邊卻住進皇室宮殿,完全不合道理!董昭連連追問,但曹真他們也不知內情——眾將已三天沒見到大王了。

董昭差事在身不敢耽擱,趕緊出營進城,卻又遭守門士兵盤查。原來守城兵卒已換成虎豹士,官員進出一律要有公文憑據,至於諸部將領一律不得進城滋擾。董昭這次是複命,也沒請得什麼天子詔書,硬是被擋了駕,耐著性子解釋半天,多虧遇見個相熟的將佐,這才容他進了城。 來到楊安殿一看——更熱鬧!隨軍官員和幕府掾屬都搬進來了。這座大殿當年就是為應付朝會在南宮遺址上蓋的,除了空曠的正殿,連配房都沒幾間。魏廷官員一股腦兒遷進來,還帶著大量公文書籍,根本容納不下;院裡都支起帳篷,幾位參與軍機的重要幕僚住在殿裡,白天一起批閱公文,晚上一塊打地舖,根本不成體統! 董昭左望右望,才見長史陳矯正坐在角落裡,旁邊的書簡堆得跟小山似的,忙湊過去一把拉住:“究竟出了何事?”

陳矯眼中閃過一絲焦急,卻稍縱即逝,只道:“也沒什麼,大王身體不佳,想在城裡住幾日。” 董昭何等精明,一聽便知病勢不輕,但陳矯不肯明告,想必已得主上之命不得外傳,便單刀直入道:“陳公既晦而不言,我只問一句話,可否容我見大王一面?” 陳矯有些為難,想了想道:“大王與王后、諸夫人在北宮後殿,我若無急務也見不到。你既要請見,我可以試著請奏,不過大王能否見你可就說不准了。” 董昭連連作揖:“這便承情。” 其實陳矯只去了一刻工夫,但滿心焦慮的董昭卻似等了一年。事情倒還順利,大王聽說他請見立刻就准允,還派來個小寺人,專門引他進去。 因為昔年天子東歸無處安歇,北宮曾略加修復,但也僅是勉強能居住,宮牆依舊破爛烏黑,復道青磚都挖走補城牆了,露著下面的光土地,多年無人打理已生滿雜草。董昭步步緊隨寺人,經兩次侍衛盤查,直至通過一道只剩門柱的儀門,這才到北宮正殿前。

此處原本是漢家帝王起居所在,如今卻淒涼敗落,漸成鳥雀野蟲棲息之所,牆根的荒草足有半人高。董昭也無暇顧及許多,連忙提袍上殿,但見空曠的殿內一排杌凳坐著四人——夏侯惇、許褚、孔桂、典滿。四人都滿面蒼白、神情委頓,看來這兩天他們一直守候在此,算是最心腹的護衛,已經很疲乏了。 夏侯惇臉色尤為難看,見董昭到此,只略一點頭:“大王在後殿休息,你去吧。”董昭也沒客氣,疾奔後面而去。 皇家大殿皆坐北朝南,設有御座、屏風,如今這些都沒了,後室之門就暴露在外,只是掛了一道黑色幔帳遮蔽室內情形。到這裡董昭便不敢再唐突了,提高聲音禀奏:“臣諫議大夫董昭告見。”話音剛落布幔掀起,卞王后攜環夫人、宋姬等女眷走出來,董昭忙大禮參見,她們卻無心理睬,只顧掩面而泣。

動手掀幔帳的並非宦官,而是一位個子不高、花白頭髮的士人。董昭一見也趕緊施禮——此人乃國舅卞秉。 卞秉陰沉著臉道:“進來吧。說話輕聲些,大王剛醒轉。”董昭低眉而入,才見裡面情形。後殿並不甚大,卻點了六隻炭盆,比外面暖和許多;曹操仰面躺在榻上,瞧不清氣色;李璫之正跪在榻邊為他診療。 這時曹操開了口:“公仁來了,寡人有話對他說,快扶我起身。”那聲音有氣無力甚是微弱,而且口齒似乎還不太清楚。 說是起身,但此時曹操已不可能離榻,他左半邊身子完全癱瘓。李璫之與卞秉一個抱腰、一個塞靠背,這才勉強使他坐起來。董昭早揣摩到他病勢不輕,但抬眼觀瞧仍禁不住心頭一顫——曹操頭纏幅巾,臉上白得沒一絲血色,最為駭人的是他眼睛極不自然地向左乜斜著,左邊嘴角也近乎扭曲地向下耷拉!

“大王!您、您……”董昭撲倒在地,淚水簌簌而下——從建安二十一年稱王起,日蝕乾旱、瘟疫肆虐、嚴才叛亂、許都叛亂、烏丸叛亂、宛城叛亂、漢中兵敗、水淹七軍、魏諷作亂,四年間無一件好事。如今總算風平浪靜撥雲見日了,大王卻病重至此。老天何故如此作弄人啊! 卞秉忙勸:“董公莫泣,大王見你如此心裡更難受。”李璫之畢竟只是一介醫官,不敢旁聽他們說話,悄悄退了出去。 曹操雖口眼歪斜不能動彈,神誌卻還清楚,故作輕鬆道:“寡人這般模樣,把你嚇壞了吧?” 董昭強拭淚水,跪爬到他身前:“臣若不能面君,心內終不得安。” “唉……寡人快不行了。” 董昭親眼見到此強橫一世之人說自己“不行了”,簡直有些身在夢中的感覺,忙叩頭道:“天路維艱,真人多難,大王福祚非尋常人可比。此不過小恙,用心調養一定會好的。”

“不必再說寬心話,寡人心裡有數……”曹操本就氣息艱難,嘴唇又並不攏,說話模糊不清,“這次連李璫之都沒把握,恐怕熬不了幾天了。” 卞秉見他講話實在艱難,索性代為講述——原來前日曹操在城內忽然中風,孔桂喚他不醒慌了手腳,只得派人快馬回營召來李璫之和夏侯惇等幾位重臣。李璫之幾針下去,人是醒了,卻已口眼歪斜半身癱瘓,再探脈象更是可怖,乃大限將至之兆!大駕在外,兵馬屯聚,太子又不在,此事若傳揚開來必軍心騷動,況且營中尚有江東使者,絕不能將病情洩露。在夏侯惇、陳矯建議下,曹操強打精神傳令,命眾后妃、官員一律遷至城內,對外封鎖消息;諸部兵馬一律遷至城邊落寨,由中軍諸將代為管轄;又冊封孫權為驃騎將軍、領荊州牧,晉南昌侯,命其使者梁寓速攜印綬回江東復命。都安排完畢,曹操昏昏沉沉暈厥,被侍衛抬進北宮。

董昭聽得心驚肉跳,倉皇道:“今大駕在外軍心仰望,病勢固然能隱瞞一時,可若有一差二錯又該如何決斷?”他話說得委婉,意思卻很清楚——您想好後事了嗎? 曹操慢吞吞道:“昨晚已派人迴轉許都,召太子前來……孫權那邊早晚瞞不住,孤今晨已派張遼率部出屯陳郡以防不測,不過現今他與劉備反目,應該不敢此時發難……”他只說了幾句,口水便順著嘴角滴下來,卞秉趕忙為他擦拭;他緩口氣又道,“西涼近來有異動,遷徙的胡人與豪族不睦,所幸曹洪、張郃他們在,應該不會出大亂。至於此間屯駐的兵馬……唉!大戰方歇眾心疲憊,初春之際各地糧食也沒籌好,不便將他們遣散。我現在這樣子,也沒法率他們回河北,只能維持現狀……倘若寡人熬不到丕兒趕來,恐怕要勞煩諸公安撫軍心了……我曹魏以北方之大敵吳蜀偏僻之地,積威日久必成大業;若孫、劉尚有能臣勇將,未得朝夕而定,切記——東守合肥、西據陳倉,中固襄樊,此三邑不破,便可立於不敗之地。”看來曹操思忖良久,不但對後事有所準備,而且對日後天下大勢揣摩得也很清楚。

事既至此董昭也無可奈何,只能說好話:“大王不必憂慮,國有賢臣、軍有勇將,一切都會好的。” 曹操掙扎著搖搖頭:“智者千慮,總有一失。你素來心思縝密,替寡人想想,還有何不妥。” 董昭低頭凝思,突然想起一樁要緊事:“有句話本非臣下該講,但大王既然相問,臣敢不進言?” “說。” “鄢陵侯乃大王愛子,驍勇善戰頗有雄心,如今尚在長安駐守,倘若……倘若……”董昭終是不敢挑明——倘若你一死,你那二兒子不服兄長,在長安擁兵自重,甚至提兵前來奪位,那可怎麼辦? 家事常比國事更難,曹操如此精明,卻始終拿捏不好與幾個兒子的關係,千算萬算還是失了一招。曹彰的隱患其實他自己造就的,聽董昭提起,心中甚是傷痛,縱然有些愛惜曹彰之勇,為了保全大局也只能割捨:“速速派人去長安宣命,叫彰兒將兵權移交杜襲,也到洛陽來待命。”

董昭反复思量仍覺不妥:“臣冒死妄言。若太子能火速趕來自是最好,若事有差失,不如……”他跪爬兩步,把嘴伏到曹操耳邊悄悄把那應急之策說了。 “嗯,還是你想得周到。”曹操點頭應允,“那你就回許都吧。” 卞秉在旁聽得詫異——董昭剛從許都回來,為何又奔許都?但這是他倆隱蔽之言,也不敢插嘴詢問。 一切都安排妥了,曹操似是心力交瘁,艱難嘆息一聲,望著滿面關切的董昭,不免心生憐意:“公仁,寡人對不住你啊……” 董昭愣住了,趕緊強笑道:“臣得遇明主乃平生之幸,大王何出此言?”其實他心裡明白曹操的意思——荀彧、毛玠皆死,程昱告老隱退,論資歷如今沒人能與董昭比,可他至今無緣公卿,不過是無甚權力的諫議大夫,而且常在許都遠離魏廷,曹操待他確實薄了點兒。

“並非寡人故意薄待你,實有難言之隱。”曹操嘆息道,“你的功勞我全記得,結好張楊助我逢迎天子、河內之戰單騎入城說降敵將、遠征幽州時修漕運糧、協助寡人稱公稱王……你的苦楚我也清楚,一次次力主勸進,旁人不理解,反落得諂諛之名……其實天下人行天下事,欲使世道亂者總要攪動乾坤,欲使世道安者也總要擁立一強主,方能統馭吏民、早熄狼煙……你並非諂媚之人,而是急功近利,欲使天下早日一統……”曹操肯定了董昭的作為,但這也等於進一步肯定自己。 董昭被他戳中傷心處,眼淚又湧上來,斗膽握住他手:“大王別說了,臣明白您苦衷。” 曹操卻偏偏要掙扎著把話說完:“我沒用你為列卿,一者是無奈世情風語,二來也是看你精於保養身體強健,想留著你給後世效力。你一定保重,將來好好輔佐孤的兒孫……” “臣明白,臣全都明白……”董昭咬破嘴唇,卻還是止不住眼淚滑落。卞秉只得再三勸慰。 “走吧。”曹操已淚光盈盈,“天下無不散筵席,許都的事就託付你了。” 董昭踉蹌起身,擦著眼淚退至門邊,卻忍不住再望曹操一眼。他明白這就是最後一面,從此生死相隔,於是撩袍跪倒:“容臣再向大王見上一禮。”說罷納頭便拜。三個頭重重磕罷,略一起身卻又再度跪倒——他連起連拜,竟給曹操施了個三跪九叩大禮,即便抱拳拱手,“臣辭別萬歲!”這一聲“萬歲”無比響亮,卻又無比沉重。曹操今生無緣至尊,就把這私下的呼喚當做最後的安慰吧…… 董昭拭淚而去,曹操也大傷精神,倚在那裡出神良久,才慢吞吞道:“阿秉,你還在身邊嗎?寡人怎瞧不見你?” 卞秉苦笑:“大王眼睛偏向那邊,又怎看得到我?” “嘿嘿……”曹操竟自嘲地笑了兩聲。 卞秉忙繞到左邊伺候:“唉!大王對我偏見一輩子了,我也早就習以為常。”這雖是玩笑話,卻透著埋怨——卞秉是國舅,又是曹營元勳,可至今仍居小小的別部司馬,爵位也甚低。曹操有鑑於漢室因外戚而衰,故意壓制卞家,他空負才智難以施展,如今也將將六十歲了,這輩子還有何指望?但不忿歸不忿,終究曹操是他姐丈,他嘴上雖埋怨,伺候得卻很殷勤,不住地為其按摩。 曹操愧然望著舅爺,卻發覺他袖中有突兀之物:“你揣著什麼?” “唉!您都這樣了眼力還這麼尖,我算服了。”說著他從袖中掏出支黝黑的紫竹笛子——卞氏姐弟乃歌伎賣唱出身,卞秉小時候全憑吹笛討營生。 “你還能吹嗎?” 卞秉淒然道:“多年不曾演奏了,帶它在身上不過是把玩把玩。為人不可忘本,好歹這是當年一起混飯吃的老伙計。” “唉!”曹操越發苦笑,“聽你一言寡人慚愧,看來這輩子我全是瞎操心,你根本不會成為竇憲、梁冀之徒。吹一曲吧,我想听。” “既然大王想听,容我思之。”卞秉蹙眉思忖,回憶舊時曾吹奏的曲目,想了好一會兒才開始;不過笛聲清亮悅耳、演技純熟精湛,猶可見當年神韻。 曹操閉目傾聽,竟覺舒服了些,那悠揚的笛聲似清泉流水注入他的心田,每處起承轉合無不搔得他愜意,彷彿驟然回到年輕時。那時候天是藍的、樹是綠的、父親的話永遠是對的、書上之言永遠是真的、朋友是親密無間的,曹阿瞞是率性灑脫的!那時沒有軍隊沒有戰爭,更沒有曹魏王國,卻有一個純真少年…… “咳、咳、咳……”悠揚的笛聲戛然而止,卞秉不住咳嗽。 “怎麼了?”曹操緩緩睜眼。 卞秉扶著胸脯,喘了兩口大氣:“老了,吹不動了。” “唉……你這張嘴當年最精明伶俐,會吹笛,又能言善辯,罵起人來厲聲得很。” “大王還拿我取笑。”卞秉邊說邊探過衣袖,拭去曹操嘴角流下的口水。 “不是取笑。”曹操乜斜的眼瞅向他,“治國之道貴在用人,世人形形色色,卻皆有所用。笛子你吹不得了,罵人可還能行?” 卞秉一怔:“大王何意?” 曹操疲憊地合上眼,定了半晌才吞吞吐吐道:“我叫你罵一人。” “什麼?”卞秉莫名其妙。 “你給我狠狠罵一個人。” “罵誰?” “此乃寡人身後之後,需絕對隱秘。若我熬過這幾日,一切安安穩穩,你就把此事忘掉;若我實在熬不過,你……”曹操緊閉雙眼,說話已越來越吃力,越來越不清楚。 卞秉忙將耳朵湊到他唇邊努力聆聽,這才明白姐丈叫他做什麼,立時驚得瞠目結舌:“我、我豈能……” 曹操卻不容他推託,喃喃道:“此為曹氏安,更為天下安。況且這件事只有你能為之。你不是埋怨我不升你的官麼,此事若成你富貴無憂、兒孫不愁……”話到最後已細不可聞,混混沌沌又昏睡過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