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道光皇帝

第52章 第三節

道光皇帝 赵辉 7149 2018-03-13
王鼎應招進了皇宮,整了整衣冠,走上雕欄白石台階,雕欄外池水早已封凍,光滑潤結的冰如同一面鏡子,雪後初晴的陽光照射下來,池中的冰反射過來,令人目眩。乾枯的柳枝在寒冷的空氣中懶得扭動,枝叉上的白雪還未消融,飽嚐著和煦的陽光。 王鼎來到養心殿,從另一條石徑上走來兩個人。 一位是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另一位則是直隸總督琦善,他們二人如同王鼎一樣也是應召而來。 王鼎一見此二人,胸中一團火騰地一下竄到喉嚨,直恨不得一下把他二人撕得粉碎。自那次和穆彰阿在殿堂為林則徐賞賜之事爭論後,王鼎對穆彰阿一直恨之入骨,而他也知這琦善與姓穆的狼狽為奸,把他也恨上了。 穆彰阿一見王鼎,便假惺惺地想上去搭腔。王大人卻是不予理睬,鼻子裡重重地哼了一聲,拂袖而入養心門。

穆彰阿一時被弄得十分尷尬,滿臉脹得通紅,無奈回頭對琦善乾笑兩聲,也魚貫而入。 進了殿門,金光閃爍的寶座就在養心殿正中設置著,他們三人不敢抬頭,不知皇上是否在座。隨著太監向東一拐,他們被帶進了東暖閣。太監在前,到門前把簾子一掀,一團沁人心脾的花香就直向他們襲來。三人跨進門檻,頓覺寒氣全消,彷彿置身於溫柔富貴之鄉。王鼎還是第一次來此,略略抬頭一看,皇上正端坐於炕上。 穆、倚、王三位連忙跪安,口稱:“臣穆彰阿,琦善,王鼎恭請聖安。” 說罷起立,走到炕前,低頭跪在那厚厚的紅氈墊上,聽候皇上吩咐。 穆彰阿來得多,並不太拘謹,微微抬頭瞥了一眼,一看皇上穿戴,頓覺釋然。 皇上今天果然不同以前。頭上戴著貂皮紋花小帽,身上穿著黃紋夾根龍紋襖,腳下蹬著七寶三色朝靴。辮髮烏亮,雙眉漆黑,蒼老的臉龐上掛著溫和的微笑,一雙灼亮的眼睛發出慈祥的目光,如同這冬日的暖陽。

這樣的皇上,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在記憶中似乎從未見過。這位可親的皇上笑道:“列位請起,你們都是朕的愛卿,現在又不在殿堂之上,不要拘禮了。” 等到三人站起立在一旁,道光開口說:“朕方才得到消息,說是廣東林鄧二人已與洋人動手打了起來——” 那還得了,三人一聽,馬上緊張起來,大氣也不敢粗喘,靜等下文。 誰料,說到這兒,道光猛地打住,不說了。三人一愣:“怎麼不說了呢?難道後果不堪設想?” 可又一想:“不對呀!剛才聽皇上口氣似乎又……” 三人心裡迷亂,卻並不敢抬頭看,只得惴惴地呆站著。 道光看著他們那緊張的神情,猜到幾分,得意地笑了笑:“三位不用緊張,朕的話還未說完。朕現在就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林則徐等人雖與洋人動手打起來,其結果總是洋人失敗。三位說說,這難道不值得高興?”

穆、琦、王三人一度緊張的神經這時方才鬆弛下來。 穆彰阿急不可待地說:“這都是因為皇上英明,深謀遠略,否則又如何能夠取得如此戰績。” 機不可失,琦善也趕緊上去補充道:“皇上乃人傑地靈,宿星下凡,禦宇內而震六方,即使不打,恐怕那些洋鬼子們也已膽怯不已了。” “皇上英明灼見,用人得當,實為我大清之洪福。” 穆彰阿和琦善既然都開口了,王鼎也不能不說。 道光站起,下炕欣喜道:“三位大人說得極是。想我大清鐵騎何處不可踏平?只是朕一向以仁治國,不與那些洋人一般見識罷了。他們便以為我朝就好欺侮,這下讓他們知道了我大清的厲害。——以前朕聽說他們如何如何,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而已。從今以後朕還怕他作甚,英夷小丑,實乃不堪一擊。”

穆彰阿說:“當然,當然!想在先朝之時,那俄羅斯不也是疆域廣大,屢犯我朝北師邊境,我朝不過只派幾萬軍隊便打得他們流水落花。且自此以後,俄羅斯嚇破了膽,再也沒了勇氣敢騷擾我朝。而這英吉利小國,無過尺寸之地,竟也想侵犯我朝,那豈不是無異於以卵擊石,想必今後再也不敢來騷擾了。” 琦善道:“我朝有恩於他們,讓他們來此通商貿易,已是天大恩賜。現在竟妄想侵犯我朝,真乃忘恩負義之人。” 道光道:“兩位所說,如同朕之所思。噫!王鼎為何不作言語,另有高見麼?” 道光只聽穆彰阿二人說話,而王鼎卻站立一旁不吭聲,感到有些好奇。 王鼎剛才聽穆、琦二人所說,心中已是非常氣惱,現在既然皇上問他,他就據實說了起來:“皇上,依微臣之見,穆、琦兩位大人所言差。試想那洋人在華販煙由來已久,現又進兵侵犯,雖然失敗,恐怕未必便會善罷甘休。皇上,微臣認為,一切還是小心謹慎些為妙呀!”

道光正沉醉在勝利喜悅裡,哪裡容得有人在這樣的時候來潑冷水。道光不悅地說:“王鼎,雖然你才識出眾,不過這句話可就讓你說錯了。那洋人失了鴉片,現又吃了敗仗,難道他們竟然還敢再為?那豈不是笑話!你呀!太多心了。” 王鼎接著又要進言。道光一擺手:“王鼎,你的話朕明白,朕回去後自然會考慮,你就不要再多說了。” 道光轉頭又問穆彰阿:“你學識淵博,朕問你一事,聽說那英夷的一國之主是一女子,不知可有此事?” 穆彰阿本對英國並不知曉,可又見皇上詢問,於是就把自己道聽途說的話講與道光聽:“皇上所說不錯。那英國女王乃是一位妙齡少女,體態婀娜,年方二十有二。” “那她何以為一國之主?” “這個……,微臣也道不明白。”

道光見他有些緊張,道:“這個無妨,對這些蠻夷們無須知道得多,以後不與他們來往便是。” 琦善一驚,忙問:“皇上的意思是……” 道光平靜地說:“朕決定中止中英貿易,省得那些洋人跳梁小丑一般,擾得人難以安寧。” 這可是關係著琦善切身利益的大事。琦善身為直隸總督,在眾總督當中列首位,特別是每年從中英貿易中撈取不少稅銀。如果停止中英貿易,那樣豈不就斷了他的一條財路? 琦善想了想,猶豫了一下,但是仍上諫道:“皇上,依微臣之見,那樣似乎有些不妥。我朝現在財政困難,而中英貿易仍可進些稅銀,臣認為還是不中止為妙。” 道光當然不知道琦善心裡的私事,雖然並不贊同他的看法,卻還是讚賞他:“琦善,你考慮問題很是全面。不過朕對英夷的鴉片問題,實在是反感得厲害。對那等無恥、沒有教化的人,還是不與之打交道的好。”

琦善見道光主意已定,當然也就不便再相勸阻,以防他起疑心,因此道:“皇上高瞻遠矚,臣自愧不如。” 道光氣宇軒昂地說:“對那等毛賊以後也無須多禮。為防萬一,可傳朕之諭旨給沿海督撫,多加巡查,仔細防堵,以防夷人在沿海近岸再行騷擾。” 穆彰阿進諫說:“微臣聽說,林則徐大人正在廣東增設砲台、訓練水勇,那樣一來恐怕又要花費許多銀兩。” “這點可無須管他,只要他不上奏要銀就行。而且現在既然林則徐有久住廣東之意,那就把鄧廷楨調任兩江總督吧。改林則徐為兩廣總督以御夷人的騷擾,有林則徐在廣東,朕也可放心了。” 道光接著又說:“傳朕御旨於林則徐。如若夷人再行武力,斷不可稍形畏惠,示以柔弱,可予以迎頭痛擊,朕決不怪卿等孟浪。此外,對所有夷人船隻,盡行驅逐出口,不必取具結。其毆打華民兇犯,亦不值令其交出,把夷館統統查封,夷人一律趕出大清國土,免得以後總擾朕之清夢。你等以為如何?”

皇上都這樣說了,做臣子哪裡還敢有什麼主意。穆彰阿、琦善、王鼎三人齊聲應道:“臣等這就去辦理此事。” 道光正在品嚐廣東方面送去的勝利戰果時,英國方面卻已在為入侵大清王朝做著精心的準備。 當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時,鴉片販子和對華利益集團立刻掀起戰爭的喧囂,要求英國政府對華開戰,英國政府也很快做著戰爭的準備。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1840年1月16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國會發表演說,指責中國禁煙使英商蒙受巨大的損失,同時也損害了英王的尊嚴,宣稱“我已經並將繼續對此深為影響我國臣民利益和我的榮譽尊嚴的事件,予以嚴重的注意。” 接著,英國政府任命海軍少將喬治·懿律和駐華商務監督查理·義律為侵華正副全權公使。

四月十日,英國國會召開會議,內閣將一份侵略戰爭的擬議以“軍費協助案”的含蓄名義提交討論,以利益為目標的那些西方文明養育的紳士們,言詞激烈地為此進行了整整三天的辯論。 辯論後舉手錶決,主戰派以二百七十一票對二百六十二票的九票優勢取得勝利,並為將要進行的戰爭通過了一份決議:“對於中國人之侵害行為,必須得到滿足與賠償,以此目的,捕獲中國船舶及貨物,自屬正當。如中國政府承認賠償,並行讓步,則英政府亦不為複仇而戰爭。” 道光二十年六月,一支龐大的英國艦隊出現在澳門海面上。 旗艦“威里土厘”號,載炮七十四:“麥爾威厘”號,載炮七十四門; “布朗底”號,載炮四十四門; “鱷魚”號,載炮二十八門;

“卑拉底士”號,載炮十八門; “摩底士號”號,載炮十八門; “巡洋”號,載炮十六門; “哥倫拜恩”號,載炮十六; “阿勒琴”號,載炮十門; 武裝汽輪船“阿打蘭打”號,“皇后”號,“馬打牙士加”號,“青春女神”號; 已在廣州海面的“窩拉疑”號,“海阿新”號,“都魯壹”號以及隨後到達的載炮七十四門的“伯蘭奴”號,載炮十八門的“進取”號。 此外,還有數十艘的運輸艦和補給艦。 夜不知何時已經降臨了,總督府衙後院,林則徐獨自一人站在庭院裡。 林則徐這時已卸下了戎裝,穿著灰布夾衫,一條烏黑髮亮的長辮垂在腦後。 這幾日以來,林則徐疲憊極了。整日的軍務繁重而又瑣細,本來完全可以放下去讓別人去做,可是他又不放心。每一個細節不處理好,那都是他的責任,萬一出現紙漏,洋鬼子攻了過來,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後果。林則徐了解皇上,特別是近來的一些事,使林則徐更加感覺到皇上做事有些優柔寡斷,那樣做臣子的不能不處處小心謹慎。 銷菸後,林則徐就下令整頓吏治,發現水師總兵韓肇慶等人有賄縱報功欺矇朝廷的醜行,可結果林則徐只是把原擬處以死罪的韓肇慶奏革總兵職銜了事。 其原因就是鄧廷楨曾奏保其人節節升官,數次上奏章為其開脫,如果林則徐毫不容情地奏辦韓肇慶,鄧廷楨至少也會弄個“失察之罪”職務不保。基於鄧廷楨助他煙禁功成,他也不能不對鄧廷楨以患難之助。 從那以後,鄧廷楨才更加竭力輔助他。鄧廷楨一被調任兩江總督,林則徐確是感到清冷了許多。以往有些必要的事,他總放心地交與鄧廷楨去辦,現在交與誰去辦,他總是不大放心。 皎潔的月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篩下來,落下斑駁的黑影,更有著一種淒清,微風拂過,樹影婆娑。 今日上午,英國艦隊就已宣布封鎖廣州海口,這個消息林則徐是從英軍插在海灘上的木牌上得知的,他還看到木牌上寫著:“英國軍隊是來與中國政府交涉的,與百姓無關。漁船白天出入將不受阻攔,民間商船仍可往英國商船停泊處貿易。” 看到木牌後,林則徐狠狠地罵著:“這群沒有教化的野蠻人,竟然想討好大清百姓,真是無恥之極。” 看來皇上下令停止中英貿易是正確的,這些洋鬼子確實不值和他們進行商業貿易。 道光下令中止中英貿易,林則徐本來並不贊同。一來正處在財政困難的大清王朝少了一大筆稅銀,二來隔斷了中英以後的交往,那並不是他所希望的。現在對皇上的這道諭旨,林則徐是心悅誠服了。 林則徐這時有些焦急了,煩躁地在庭院中央鵝卵石鋪成的石條徑上來回走著,已經走了十幾趟了。 “怎麼到現在還未來呢?難道中途出了事?” 林則徐正在等人。 今日上午林則徐一聽到英艦到來的消息就匆忙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廣東巡撫怡良來到了虎門外砲台。 廣東眾多官員們也急匆匆地跟在他們的後面。林則徐在砲台上站定,瞻望碧波如洗的洋面,果然在遠處影影綽綽停著許多英國艦船。手下遞過去一個瞭望鏡,那是在上次戰役中收繳的。林則徐拿來朝遠處一看,就見那義律正站在船頭。 林則徐氣得直發抖,悔不該當初放他回去,而現在這個忘恩負義的傢伙竟帶兵來騷擾。 然而林則徐並沒主動出擊,只能自嘆炮力不濟,而與英艦遙遙相對…… 林則徐正踱著步,參將李大綱奔進了後院。 “大人,好消息!那些英艦嚇跑了。” 林則徐雖然有些奇怪,但仍然非常驚喜。 “快說說,英艦往什麼方向去了?” “剛才大人派我出去查看,我到了虎門後,立即帶著一條快船去打探消息,到了洋面靠近英艦不遠的地方一看,只有極少的幾艘英艦停留在原地,其他英艦都不在。” “其餘的那些英艦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你可打聽清楚了?”林則徐聽後疑惑仍不能消除,接著又向參將李大綱詢問。 “卑職已打聽清楚,請大人聽我慢慢說。”林則徐點點頭,“卑職見洋面沒了其餘的船也感到很奇怪,這是怎麼回事,難道他們都隱藏起來了,抑或是準備偷襲大清砲台?於是卑職又馬不停蹄乘著快船到了澳門,卑職想那些英艦是從澳門出海的,當地人也許知道那些英艦的踪跡。卑職在澳門費了些力氣,終於打探到,原來那些英艦都向北駛去了,也不知是去做什麼?也許是知道林大人您在這兒,於是他們就嚇跑到別處去了。” “原來如此,好一個李大綱,果然不同一般,本大人沒看錯人,回頭定會重重賞你。” “大人客氣了,卑職能在大人手下辦事,就已經滿足了,不敢再渴求其它。” 林則徐想了想,問:“關大人和怡大人現今如何?” “卑職從砲台回來的時候見兩位大人還在認真巡查,特別是關大人年紀這麼大了,還那樣日夜操勞,卑職看了真是敬佩。” “不止你一人敬佩,就連本大人也佩服他呢!”林則徐長嘆一聲,“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啊!” “大人說得不錯,剛才在砲台上聽人議論,都在誇獎關大人呢!” “那是自然的。” “不過依卑職之見,虎門等十幾處砲台仍需加緊加固設防。” “這個當然,本大人正要問你,上次分發下去募集資金的事如何?” “已經辦理得差不多,只待大人一句話,就可以投入使用,只是卑職恐怕募金還是不足。” “沒辦法啊!皇上一直不願籌撥資金,當然那也是有原因的,財政不足是顯而易見的。” “既然如此,那隻好再設法募集一些。” “不錯,對那些行商們仍要施些壓力,他們平日作威作福欺壓百姓,應該狠狠地整治他們。對了,還有一件事要你去辦。那些英艦如今雖然離開卻也不可馬虎大意,仍要加防,以防止那些洋人施以詭計。” 李大綱點了點頭:“大人言之有理,這樣看來卑職倒有一個主意。” “你說。” “卑職認為民心可用。此地百姓對大人您敬若神明,卑職建議大人可對沿海居民頒佈告示,懸賞捕殺英賊,俘獲英船一艘賞銀十萬元,毀破一艘三萬元,生擒義律、伯麥(侵略軍陸軍司令,準將)、馬禮遜(隨軍翻譯官)賞銀五萬元,獻上三人首級者賞銀三萬元,其他俘殺英賊者各賞五百、三百不等,大人,您意下如何?” 林則徐驚奇地看著他的這位參將:“好你個李大綱,本大人真沒想到你有如此想法,你可當本大人的軍師謀士了。” “大人過獎了,卑職不過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罷了。” “好,就照你說的辦,我派人把它張貼出去,諒那些洋鬼子們也不敢再來騷擾本地。” “那些北去的英艦,大人你看該……” 林貝徐說:“這點也不可馬虎大意,那些洋鬼子們此番北去,未必就存什麼好念頭。你可以立即派人火速把它們北上的消息通告沿海各省,早日做些防禦措施,防止被攻個措手不及。如若那些洋鬼子不敢動武,我大清也可以撫治之,這樣也可免動干戈。” 李大綱聽著,連連點頭,“大人說了,卑職這就去辦理此事。” 英國政府沒有令義律失望。道光二十年二月初,義律收到英國政府發來的信件,信上任命喬治·懿律為英國政府侵華全權代表,義律為英國政府侵華副代表。 儘管義律為英國政府沒把他任命為全權代表而有些遺憾,但是他仍然感到非常興奮。 道光二十年六月十五日,義律見到侵華全權代表喬治·懿律及其一干人等。 對喬治·懿律其人,義律是太熟悉不過了,簡直可以一絲不漏地把他的生平背出來。 他出身於英國貴族,是查理·義律的堂兄。其父做過印度總督,他本人1834至1835年任英國海軍部秘書,海軍委員會委員;1837年任好望角艦隊總司令。為了發大財,現在又被任為英國侵華軍總司令全權代表來到了中國。 喬治·懿律剛踏入大廳,義律立刻就認出他的這位堂兄。他們的面容有點相似,以至在英國曾有傳聞說他二人乃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懿律身材細長削瘦,只有肚子微微凸起,如同螳螂一般。他雙眉緊皺,表情嚴肅,再加上一身筆挺的軍裝,一雙又黑又大的皮靴,看上去頗有些將軍的氣概。 剛一進門,迎面看見在大廳內已等候多時的堂弟義律,懿律就不緊不慢氣宇軒昂地邁著方步走了過去。 “義律堂弟,多年不見真是久違了。” “不錯,堂兄,想不到如今在這塊富足的東方土地上又見面了。” 接著懿律又把一同來的人一一作了介紹。伯麥,英國海軍司令,義律早在英國時就听說過其人,是一個性格倔強而且冷酷的傢伙。同來的英方官員還有小馬禮遜等人。 懿律和義律擁抱過後,都坐了下來,義律首先打開話題:“這次遠征東來,堂兄辛苦了。” 懿律多年戎馬生涯,立過赫赫戰功,這時態度有些傲慢。 “這算不得什麼,只要有財富可撈,我們哪兒都可以去。更何況在英國領土上,我就已經看見這東方正在閃爍道道金光了。” 說完哈哈一笑。義律這時用有些勸慰的口吻說:“堂兄,所說不錯,這東方幾乎全部都是富庶之地,步步有黃金,可是也並不是可以任由自己撈取的,弄不好那是要踩地雷的。” 義律指著地圖說:“據我探測得知,在這沿海一帶,他們軍備鬆弛,武器非常陳舊,雖然人多勢眾卻也不值顧慮。不過有一處除外,那就是這廣東和福建沿海一帶。廣東有林則徐,福建現有鄧廷楨,就是他二人毀了我們的鴉片。早在銷毀鴉片的同時,他們就已經在整頓軍備,沿海守衛比較森嚴,況且民心所向不可動搖。依我的看法,可以暫時避過,先去進攻別的領域。” “堂弟,在這兒你比我熟悉,應該由你來安排。不過在廣東福建沿海卻也不可一掠而過,可以留下幾艘艦船守候在那兒,與之相向,一則吸引他們注意力,二則示以軍威,三則也可防止他們的兵力去支援外省,影響我們的進攻計劃。” “言之有理。”義律指著地圖又對懿律和伯麥說:“浙江定海軍事戰略地位很重要,我們可以先行佔領,然後再直抵白河河口要挾他們的皇帝……” 秘書小馬禮遜插進話來:“據說定海守衛也較嚴,總兵張朝發,縣令姚懷祥以及典史全福等人都是相當厲害,一群亡命之徒。” 懿律擺擺手說:“小馬禮遜先生,你多心了,他們那些人不值顧慮。我大英帝國一炮就可把它那小小的縣城掀一個個來。” 定海是浙江舟山群島中最大的島嶼。 定海縣城東、北、西三面環山。城南二三里即道頭港,其吉祥、竹山、大渠三口,為外洋人港門戶。道頭港以南有大小五奎山,大小盤崎山等羅列海中,是個戰略要地。奪取了定海,就有了進一步擴張侵略的基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