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道光皇帝

第39章 第二節

道光皇帝 赵辉 9551 2018-03-13
皇太后平日很少去過問朝政之事,太后從小受儒家影響較重,深信女子無才便是德,一直都認為評論朝政,那些都是男子所問的事,女子不可介入。故而對近些日子裡所發生的一些事還不知道。 而現在皇太后這麼一問,就連道光也感到驚奇了,他哪裡想到皇太后不過是隨便問問,正文還在後面呢。 道光納悶:平時裡很少和我提及政事,怎麼今日倒主動提出來了。然而道光是孝子,見母后這樣問,也並沒有想得太多,就接住母后所問,說:“禁煙雖成效並不很大,但還是取得不少成績。關於鴉片一事,兒定能辦好,還請母后放心。”道光怕皇太后擔心,於是撒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謊,然而眼睛卻也不免閃爍不定。 “母后是從小看著你長大成人,對皇兒哪裡還有什麼不放心的,所以皇兒也就認為有些事也就不需要告訴我了,是不是?”皇太后板著臉說。

道光一聽皇太后的話中,明顯有責怪之意,又見太后板著臉,知道母后已生氣,就連忙改口說:“兒所說的並非那個意思,試想兒從小就受母后撫養教誨,成人後唯恐不能極盡孝道,哪敢總讓母后擔心呢?” “既然皇兒這麼說,那麼后宮有什麼事你總該和我商量商量吧!”皇太后不緊不慢地說。 道光聽太后一說,猛地一愣:難道朕打算立後的事太后已知道了?可是道光仍裝作不知道所指何事的樣子,說:“不知太后所指的是后宮的哪件事?” “你還以為我不知道哪件事,聽說你欲立全貴妃為後,不知可有此事?” 道光見皇太后已知此事,也就爽快地承認確有此事。 太后見道光已承認確有此事,就說:“皇兒可考慮清楚沒有?” 沉默了片刻,道光說:“兒已考慮清楚了,兒認為全貴妃做事非常穩重,對人也是威而不驕,再加之從小熟讀聖賢,懂得為天下之母之所任,想當初讓其執掌六宮之事務,母后不也是同意了嗎?”

一提這件事,皇太后總是後悔。當初,皇太后見全貴妃做事確實得體,並無不是之處,又加道光多次在太后面前說全貴妃的好處,太后也就勉勉強強地默認了。可到了全貴妃總攝六宮事務後,太后見全貴妃在好些事上對自己總是不卑不亢,一點也不顧及太后的顏面,靜妃又總在太后處說她的壞話,於是太后越來越對全貴妃的行事起反感,總是後悔當初不該讓其執掌六宮的事務。 太后現在聽道光這麼一說,知道道光心意已決,恐怕並沒有挽回的可能性,就長嘆一聲,沉默不語了。 皇太后不做聲,反倒不知該說什麼好了。沉默了一陣子,道光又說:“母后可有什麼異議?” “你已經成人了,有了自己的打算,現在未必肯聽額娘的話了。”平靜的語調掩不住淡淡的辛酸。多少年來,道光還很少見到母后流露出如此不滿的情緒。

道光垂下頭,不作聲。 於是皇太后接著緩緩地說:“皇后是天下之母,天子之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非貴人不足當此,而貴妃的父親不過是御前侍衛,且還是漢人,要是立貴妃為後,恐怕未必得當。”頓了頓口氣又說:“我大清皇后歷來多由滿人為之,現在要立漢人為後,難免滿人不會反對。” 皇太后所擔心的原來是這一點,道光說:“這一點母后可放心,我大清自建制以來就多用漢人為官,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滿漢並沒有多大分別,都可以一同在朝中任職,再說立漢人為後,兒並非先例,先祖已做了表率,想來到我朝也總該不會有人反對此事。母后也就不要太多顧忌了吧。” 皇太后想了想,實在也沒什麼可說的了,臉上帶著苦笑說:“既然皇兒這樣說了,看樣子皇后之位己非全貴妃莫屬,皇兒即已決定,我這做額娘的還有什麼話說呢?一切就由皇兒自己決定吧!額娘實在已經老了,有些事我已經力不從心了。”皇太后知道,以後全貴妃作了皇后,在這后宮可就由不得自己頤指氣使任意為之了。

說著,抬起頭默默地望著窗外。秋意已漸漸濃了,掛在樹上的衰老變黃的葉子,隨風扭動了幾下肢體,不情願地落下來,飄零在這秋意濃濃的季節裡。 光陰似箭,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許球等所奏的折子批到廣東的時候,已到十一月了。 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府第在廣州城內繁華的街市鬧區,門外穿梭往來,行人眾多,而在府內後花園內,卻飛鳥絕跡,只剩一座孤零零的雕花小亭。 “將!”只聽穿藍色拷綢的那人猛喝一聲,兩廣總督鄧廷楨一愣,細心一看棋面,自己所執的老“帥”已在對方的緊逼之下無路可逃了。 “哎,又輸了,鴻墀兄棋技果然高明,老朽佩服。”鄧廷楨雙手一拱,微笑著說。 “嶰筠兄過獎了,我雖然算不得高明,但比起嶰筠兄來,那還是贏多負少的。”穿拷綢的那人說。

鄧廷楨看著園內蒼茫的景色,聽那人這樣一說,卻不作答,只是微微地露出一絲笑容。 那人見鄧廷楨並不答話,似有心事,就詢問道:“嶰筠兄又在想什麼心事,莫非嫌端坐公堂時還沒有用盡心思麼?”微微拂弄了一下鬍鬚,開玩笑地說。 鄧廷楨收回目光,看了看那人,含笑地說:“你呀!這麼大年紀了,有時候還是這樣為老不尊。”說到這兒,他停了一下,臉色也變得嚴肅了,接著又往下說:“其實也並沒什麼事,只是這些日子皇上為了鴉片一事經常派人來詢問事宜,兵科給事中許球等人不久又上奏反對實行弛禁鴉片,不知鴻墀兄可知此事?” 那人哈哈一笑:“這等事哪有我不知道的,我雖蟄居越華書院,閒時鼓琴下棋,但對朝中政事卻還不至於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地步。”

鄧廷楨苦笑的說:“老兄你難道現在還不滿意麼?在越華書院裡談書論字有什麼不好,我羨慕還來不及呢。唉,若真能夠只讀聖賢書,又何苦管什麼窗外之事呢!” “嶰筠兄,你這話可就說錯了,我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何嘗願呆在這書院?若是能像你一樣一展雄才,我這一生也就不算是白活了。” 鄧廷楨靜靜地看了看坐在對面的那人,方臉堂,大腦門,八字須,這些無不是鄧廷楨所熟悉的,儘管十年了,他已比往年顯得心寬體胖,臉膛也比往年顯得紅潤了許多,但雙眼依然有著往年剛見到他時的那股銳氣,所變的只是他的歲數罷了。 其實那人並非別人,他就是越華書院陳鴻墀,而這越華書院也是和廣州城“學海堂”並駕齊驅的學術重地之一。 這陳鴻墀雖是越華書院的人,整日多泡在書堆裡,和官府少有往來。以往歷任巡撫一到廣州之地,慕其聲名總是前來越華書院希望能向他請教一二,他卻總是閉門謝客一概不見。官府裡的人又有幾位能像三國劉備那樣願三顧茅廬?因此吃了閉口羹後也就不屑再來了。他雖與官府交往甚少,但對朝廷政事卻很關心,分析也頗有見地,而且和兩廣總督鄧廷楨關係甚密。

你道這是什麼原因?原來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 鄧廷楨,字嶰筠,江蘇江寧人氏。二十六歲那年中了進士,後來仕途也一帆風順,到了道光六年始做安徽巡撫,雖然當時年已五十但意氣猶存,幾年下來政績顯著,百姓也多拍手稱讚。然而卻有一條沒有做好,那就是在禁止鴉片一條上沒有搞好,鄧廷楨開始也曾試圖從各個方面來實施對鴉片的禁絕,但沒有成效。時間長了,對此也實在無能為力,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販賣吸食鴉片放鬆,專心去忙別的民事了,並取得了不少成績。鄧廷楨自己也怡然自得起來。就這樣幾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然而不知何時,巡撫衙門外多了一個乞丐模樣衣衫襤褸的人,這人卻又不同於乞丐,他不要飯,卻喜歡唱蓮花落,且改了詞,不只在眾人面前唱,且喜好在巡撫大人出衙時唱。起初鄧廷楨並沒在意,他要唱就隨便他唱,並不理會他。時間長了鄧廷楨也記住了幾句詞,記得最清楚的莫過於這句:“窮了酒家富了誰”,鄧廷楨無事,便琢磨起這句來,琢磨著這句似乎很有深意,但總是有疑惑,且他記得那人每次唱到這句時總是有意無意地加重口氣,眼睛也總是有意無意朝他瞟去。

一日,鄧廷楨剛出衙門,就見那人又在外面,眾人也不像往日那樣圍著他瞅,鄧廷楨就走上前去,問道:“你經常這樣唱,眾人都不願聽了。”那衣衫襤褸的人並不回答,只是好像自言自語地說:“有心人聽了自然有用,無心人聽了自用。”說完揚長而去。這夜,鄧廷楨正看著關於禁鴉片的一份禁令,又想到白天那人所說的話,似有所悟,就連忙派人把那人找來,待之如上賓,向他討教此事。以往皇上雖屢下詔書,通令全國嚴禁鴉片,鄧廷楨只是認為禁鴉片目的只在於不使民贏士弱,至於白銀流失也不多,無足輕重。然而請教那人以後才知道,白銀流失過重,照此下去幾年以後國庫必然空虛,財政必然危機。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過後鄧廷楨感慨不已,於是勵精圖治整治鴉片,雖沒取得多大成效,但已是盡心盡力了。此後深信人不可貌相,待那人更加殷勤,而且後來還知道那人是陳鴻墀,本來也是進士出身做過幾年官,但是由於性情隨便,不喜受約束,就辭了官職,過起浪蕩的生活。鄧廷楨聽後,更加客氣,以禮相待,並要招為慕僚,被拒絕了,鄧廷楨見他比自己小不了幾歲,就對他以弟相稱,結為知己。

道光十五年,鄧廷楨因政績頗佳,皇上下詔升為兩廣總督。而這時陳鴻墀也已在越華書院了,他鄉遇故知是人生一大樂事,因此陳鴻墀總是三五日就來探望他的這位老朋友,兩人交往甚密。 鄧廷楨聽陳鴻墀這樣一說,接著就勸道:“那你卻為何不願幫我,來做幕僚呢?” “嶰筠兄,你莫再勸了,我這人生性並非走仕途這塊料,就不要為難我了。” 鄧廷楨嘆了口氣說:“你不來助我,我這一攤子又該怎麼辦呢?” 陳鴻墀一聽,忙問:“嶰筠兄,難道又出什麼事了麼?” 鄧廷楨於是就把昨日的事大致向這位老弟敘述了一遍。 原來就在昨日鄧廷楨接到皇上所批下來的奏摺。原本以為皇上已同意弛禁,這次或許是來詢問如何弛禁的事宜,沒料到打開奏摺一看卻是許球等人的奏摺,北京城距離廣州幾千餘里,交通不便,所以雖事隔近一個月,但廣東方面對許球等人上奏一事並不知道,所以這次下詔要廣東協議。鄧廷楨疑惑起來:上次皇上把許乃濟的奏摺批來協議,這次又把許球等人反對弛禁的奏摺批來,這可不是簡單的事宜,說錯半句話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辛苦大半輩才坐上兩廣總督這個位子,況且現在也已經六十多歲,可不能在餘生出什麼差錯才是。想雖這樣想,鄧廷楨這時卻猜不透皇上的心思了,皇上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這次又把許球等人的奏摺批來協議,那麼是該贊同還是應該反對呢?贊同吧,說實在的並非我等所願,不贊同吧,誰又能知道皇上是否贊同。該怎麼辦呢?真是左右為難呀!

於是,鄧廷楨又把廣東巡撫祁貢等人找來徵詢他們的主意,可他們聽過此事也都避重就輕,“一切願唯鄧大人馬首是瞻。” 無奈,鄧廷楨就想到他的這位老友。他深知他的朋友見多識廣,考慮問題也很周全,就把他找來,表面說下棋,實際上是想向他請教此事。 陳鴻墀聽完,沉默了片刻,緩緩地說:“此事千萬不能等閒視之,還須從長計議才好。想當初,在許乃濟大人上奏前,皇上是一直支持弛禁的。幾年前,前任總督盧坤大人等人不也是曾偷偷奏請弛禁一事麼?然而當初皇上並未加以理會,自那以後盧坤大人也就沒再敢議此事。皇上卻是在這幾年內一連下詔六次要求嚴禁鴉片,禁止販賣。只是兩年後禁鴉片沒取得多大成效,可白銀的流失卻愈來愈重,於是許乃濟大人奏請皇上。皇上也許是在萬般無奈下才接受此議,卻沒有同意,只是批來廣東協議罷了,然而皇上的心思卻未必就同意弛禁。我猜,可能許球等人的奏清又挑起皇上禁鴉片的念頭,所以這次嶰筠兄你可要小心從事才好!” 鄧廷楨假裝溫色地說:“既然這樣說,那麼早在上次皇上把許乃濟的奏摺批來協議,我曾去詢問你此事,你卻為何不說?” 陳鴻墀含笑著說:“嶰筠兄,這你可錯怪我了,一來奏摺批到這以後,你們都同仇敵愾反對嚴禁,贊同許乃濟所奏,在那時候我總不能潑冷水吧;二來當時我又怎麼能知道皇上到底怎麼想的,更何況現在我也只是推測而已,不可全信的。” “我不相信你,還會相信誰呢?”鄧廷楨微笑著說,話中明顯恭維他的這位老朋友。陳鴻墀爽朗地笑了笑,並沒反對。 鄧廷楨接著又問:“那麼依老兄你的意思,我該如何呢?” 陳鴻墀莊重地說:“事情關係重大,遠則於國於民有害,近則於嶰筠兄也脫不了乾系。如若你支持弛禁,上奏朝廷後,皇上不同意,這可不光是身家性命的問題,累及吾兄聲名。百世後,青史所書鴉片弛禁為老兄你所請,那又怎生是好?要依我說莫如支持嚴禁為好,但也不可不為自己留條後路,以防不測才行。” 鄧廷楨自然不能不顧身後名,性命倒還在其次。聽陳鴻墀這麼一說,立即醒悟了其中的利害,馬上站了起來,雙手一揖,說:“鴻墀兄,果然高人也,實令鄧某佩服,請受鄧某一拜。”說著就是身子一拱著地,深深地一拜。陳鴻墀也不客氣,受了他一拜。 送走陳鴻墀後,鄧廷楨立即回到書房,在備好的奏摺上一揮而就,道:“……從此再努力支持嚴禁三年,如果到時候沒有效果,再考慮其它方法也為時不晚。” 道光十七年十二月,正值北京城白雪紛飛,下到廣東的奏摺又送回到京城。 道光自從把許球等人所奏批到廣東後,不免惴惴不安,收到回奏後,大為歡喜,把廣東所奏立即交給九卿科道會議處。另一方面又趕緊籌備立後事宜,一來道光知道雖然皇太后勉強答應立全貴妃為後,但心裡定不情願,道光又是孝子,見到此景也不舒坦,惟恐夜長夢多再生變故;二來道光心想還是先把后宮料理清楚,省得忙著政務分心。 到了十二月初八,正逢吉日,道光下詔冊封全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追封皇后父為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頤齡為一等承恩侯諡榮禧,由其孫瑚圖哩襲爵。雖然道光力主節儉,冊後典禮依然盛大。 這一天,京城和全國各地都奉到喜詔,人人須穿紅戴綠,家家要張燈結彩,以示萬民同慶。偌大一座北京城,登時打扮得花團錦簇。熱鬧喧雜的聲音,白雪飄搖的季節,全都給喜洋洋的氣氛增色不少。 這一天,是皇家的喜慶,皇城另是一番天家氣派:宮內各處御道鋪上了厚厚的紅氈毯;門神、對聯煥然一新;午門以內各宮門殿門高懸大紅燈籠;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和坤寧宮掛喜字彩綢,中和韻樂設在太和殿前廊下的東西兩側,餘音繞樑。 皇太后高坐在坤寧宮正殿的寶座之上,等候著給皇后行冊封之儀,她因為穿了全套禮服而顯得莊重,由於面色不變,加重了肅穆的氣氛。 午門上鐘聲響了。一派管笛悠起,導引樂隊吹打著典雅的樂曲,在御杖的前導下,出隆宗門緩緩而來。接著全貴妃在幾百名宮女導引下出來,步往慈寧宮向皇太后行禮,只見全貴妃穿著隆重的全套皇后衣飾:三重寶石冠頂上,珍貴的東珠圍繞著一塊碩大的紅寶石,九隻鑲了珍珠的金鳳環集在皇冠的四周,金鳳嘴裡各銜著五串珍珠垂掛,前面的垂向前額,側後面的垂至耳下肩頭;馬蹄袖的深紫色朝袍外,罩著石青色繡行龍朝褂和披肩,上有山海日月龍鳳圖案,顯示著母儀天下的尊嚴。 走在全貴妃後面的是各宮主位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人,隨著全貴妃魚貫而入進了慈寧宮,行了跪禮。皇太后默默地接受了她們跪禮,知道有些事已無法挽回,默認了這一切。 冊封典禮過後,皇太后在眾多太妃和宮女的伴隨下回慈寧宮去,見到靜妃時少不得安慰她幾句,靜妃也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 皇太后和太妃們走以後,按禮儀慣例,各宮的答應、常在、貴人、嬪妃等也都向皇后道賀,誇耀幾句,皇后含笑著點了點頭。忙忙碌碌直到下午。 九卿科道會議閱過廣東上奏的折子後,又呈給道光。道光見並無議處,傳令軍機大臣穆彰阿進見,命軍機處草擬聖意,傳命下去,再一次下詔嚴禁鴉片。至此才算長舒一口氣。 道光十八年正月十五,家家元宵之日,北京城內的居民們從清晨就開始忙碌了,加上前不久冊封皇后,皇上大赦天下,城內外更顯得一片喜慶的氣氛。 猛然間,猶如海面上刮過一陣烈風,人潮如流紛紛湧向城門前。瘋魔了似的觀眾你推我擁,拼命朝前擠,擠到門前,才看清楚了剛張貼在前的告示,不識字的還在愣愣地瞅著,識字的卻已在小聲念著:“天朝聖諭,長期以來,深受鴉片之亂……因鴉片惑亂天朝,自今日起如若發現有私自販賣鴉片者,定當從重議處決不輕恕……皇上手諭,謹此。十八年正月十五。” 念過後,嘆了口氣似自言自語地嘟噥幾句,然後心猶不甘地轉身擠出圍觀的人群,那些沒能擠進去看個究竟的外層人群還在使足勁往前擠,伸長脖子朝前張望。 “子序兄,去看看皇上又出了什麼新花樣。”人群外一個身著紫紅漳絨披風的文士聽到有人小聲嘟噥後,對同伴大聲說。他的同伴看他一眼,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著紫紅披風的文士轉身擠入了人群,片刻出來哈哈一笑:“我還道出了何事呢,原來皇上又下詔禁鴉片了。” “再下詔又有何用,長期以來只是詳內而略外,重興販而輕買食,這樣下去又如何可塞漏銀之路,祖宗基業恐怕遲早要敗落下來。”他的同伴似乎已猜到告示內容,小聲地說。 穿著紫紅披風的文士似乎並不贊同他的同伴的看法:“子序兄言之差矣,有道是危難出英才,難保在這時候不會有敢言者。” “自古來,若戰事百戰不殆,還須精兵配良將,若要在朝廷上博得聲名,那還要明臣對賢君,否則多好的才華也要被湮沒。” “子序兄所指莫不是許乃濟一案吧?”穿著紫紅披風的文士帶著詢問的口氣小聲問道。 “不是那一案又能是什麼,雖然自開朝以來,朝廷例法已逐漸緩松,但卻還不至於到言者無罪的地步。這次若不是德成老弟仗義執言,恐怕許乃濟早就被斬了。” 原來道光把廣東回奏交與九卿科道討論時,本來贊同許乃濟“弛禁”的一些滿漢官員個個都默不作聲,不敢有任何微辭。可此事卻正中許球、朱樽、袁玉麟三人下懷,也樂得默許廣東所奏。 然而許球三人卻另有打算,皇上雖把廣東所奏交與九卿科道會議,顯然皇上已有意於嚴禁鴉片,這樣雖好,但畢竟還沒走下來。再說許乃濟上奏弛禁後,皇上也是對弛禁動了心,現在我等三人一上奏,皇上又對我等所奏感興趣,照此看來,皇上還沒拿定主意。萬一許乃濟再反戈一擊,我等三人豈不是處於不利之地? 三人考慮再三,拿定主意,許球對朱袁兩位大人說:“許乃濟力主弛禁定然是與廣東方面情同意合。廣東歷來是鴉片進入內地的必經之路,受鴉片之害最為嚴重,想必是多年來整治鴉片無效,無奈要求弛禁。此外廣東巡撫有位幕僚,原來是儀克中,儀克中原本在學海堂治學,許乃濟與學海堂交往甚密,又與廣東巡撫祁貢有些交情。許乃濟上奏弛禁定與廣東治煙無效,卻與學海堂的'弛禁'之論有關。” “我等三人不如聯合參他一本,以免後顧之憂。”許球接著說。 朱袁二位大人認為這樣也好,就草擬題本,呈給了皇上。道光看過後,大怒,立命召許乃濟進見。 許乃濟應召而來,跪在紅地毯上,大氣也不敢喘。道光板著臉,擲下一件題本。 許乃濟展開一看,頓時面無人色,額頭上沁出黃豆大的汗珠。題本的第一句,“為特參太常寺卿許乃濟結黨懷姦,情事叵測事”,而許乃濟的首項罪狀便是:“許乃濟私結廣東學海堂,受其蠱惑,力主弛禁鴉片,妄圖壞我朝社稷……” 道光虎著臉,說:“大膽許乃濟,看你今日還有何話說。” “為臣實在冤枉,為臣認為,嚴禁鴉片實為不當,故而力主弛禁,正是為我朝社稷著想。此外為臣與廣東學海堂的人及廣東巡撫是有往來,但並非受其蠱惑。”許乃濟辯白。 道光本來就很生氣,怪不得幾任總督都治煙無效,原來都是受弛禁思想的影響。現在許乃濟再一辯白,道光更加生氣:“即已承認與他們有交往,諒你也別無話說。題本發下,從重議處!” 第二日早朝,吏、禮、刑三部會審後題本上奏,最後擬出的處理意見是:許乃濟理當處斬,查封學海堂,兩廣總督因上任不久不知實情,摘下花翎,廣東巡撫治煙無效,免職後再經議處。後來鴻臚寺卿黃爵滋上書皇上,力勸之下,才取消斬刑,官降六品。 “想不到此人也落得如此下場,聽說當年他不受漕運私惠,一再上折要求清理運河漕運積弊。不知可有此事?”穿紫紅披風的文士問他的同伴。 “正有此事,許乃濟我還略知一二。此人處世忠誠,為人正直,也還不失為良臣,只是做錯這一件事卻也足夠他後悔半生的了。牧庵兄,我勸你還是不要再試圖去搏功名,仕途風險很大,身世沉浮,實在是朝雲暮雨,非久留之地啊!”他的同伴緩緩地勸著。 穿紫紅披風的文士張狂一笑:“子序兄,真想不到你自入翰林院後竟有如此多的感慨。當初你未人仕途前不也是如我一樣麼?”接著又說:“你就莫再勸我了,走走走,我別只顧說話卻忘了找人了。” 他的同伴看了看他,無奈地笑了笑,知道再勸也是白費心機,想當年自己年輕時不也是渴望在仕途一展身手,從而發奮苦讀,終於選入翰林院的新進士,可那又怎麼樣呢。官場險惡,爾虞我詐,不知何時就可能身陷鋃擋。我過去的一些事豈是你所能知,那次若不是林則徐大人暗中相救,我早就形骸無存了。只是不知恩公現在湖廣如何?想到這兒,沉沉地嘆了口氣。 兩人邊走邊說,就見一個人騎著高頭大馬迎面而來,那人頭戴貂皮氈帽,身上披著灰白色的大披風,裡面穿著貂皮鑲邊淺藍色花紋的紫色夾很馬褂,左手牽著馬韁,右手抖著紫紅色的馬鞭,雙腿踏在馬鐙上,隨著駿馬往前緩緩地邁步,一盪悠,一盪悠。系在胸前的披風帶子也隨風飄起,好一副閒散優雅之態。 那人騎著大馬一晃一晃地朝那穿著紫紅披風的人和同伴緩緩而來。到了跟前,那兩個人並不躲避反倒迎了上去,上前一步,一把扯住馬籠頭。 “德成兄,你可真讓我二人好一頓找啊。剛才我和子序兄前往你府中去,管家說你一早就出城去了,到現在才回來,害得我二人到處找你。” 那人看到他們後,連忙跳下馬,雙手握拳朝二人一拱:“真是抱歉,本來事先約定,還害得兩個賢弟來回奔波,兄長在這裡給兩位賠不是了。”說著就是一拱著地。 那二人連忙攙扶,說道:“我二人豈敢受德成兄的大拜,看德成見兩眼發紅的樣子,莫非又去送佳人了不成?” 剛才騎馬的那人微微含笑:“讓兩位見笑了。” 接著穿紫紅披風的那人問道:“喜蘭姑娘今日為何沒來?以往幾日在一起飲酒賦詩,有喜蘭姑娘在,我等也可多暢飲幾杯,多做幾首好詩,也多了幾分喜慶。今日德成兄沒把喜蘭姑娘帶來,實在是我等不幸,到時定要罰你多飲幾杯。”他的同伴也跟著說:“德成兄,你沒把喜蘭姑娘帶上,實在不該啊!”話中有著深深的惋惜。 “兩位賢弟莫要再開為兄的玩笑了,喜蘭姑娘已回老家了。”騎馬那人緩緩地說。 那紫紅色披風的文士雖聽了此話卻仍似意猶未盡,和騎馬那人開著玩笑:“真想不到以風流倜儻聞名於宣南詩社的黃爵滋竟然沒能把喜蘭姑娘迷住,那真是我們宣南詩社的一大趣事。” 他的同伴要忠厚些,接著就問:“喜蘭姑娘為何走得如此匆忙,也沒招呼我們一聲,想必你剛才是送她去了,為何德成兄不讓她多住些時日?” 騎馬的那人無奈地嘆了口氣:“我等似閒雲野鶴一般,孤身一人,過慣了閒散的生活,這兒實非久留之地;再者她老家也已來信了要她回去。”說到這兒,長噓了一口氣,一轉口,又說:“既然走了那就走了吧,如若兩位賢弟來了酒興,在這正月十五節日里可不能虛度這大好時光,我們還是趕快回宣南詩社喝酒去,我可不敢再勞累龔魏兩位賢弟再跑一趟尋我。” 說完,爽朗一笑,牽著高頭大馬和穿紫紅披風的文士及同伴進城去了。 他們三人都是宣南詩社的人。在廣東一省有學海堂和越華書院聞名於江南一帶,而北京城內也有一個京城知名文士組成的小圈子。那個圈子,叫宣南詩社,知名文士多在裡面進行交遊唱酬活動,少不了也要議論時政。湖廣總督林則徐也是成員之一。林則徐就職湖廣總督後,黃爵滋就成為這群文士的領頭人。此外較知名的還有龔自珍、魏源、張際亮、翰林吳子序。公車臧牧庵、江開等人,在北京城內悉為路人皆知的人物。方才那披著紫紅披風的自然就是臧牧庵了。他的同伴就是吳子序,在宣南詩社里兩人交情甚好。他們本為同鄉,吳子序早臧牧庵一步來到京城。等到臧牧庵到京城後,兩人方始相識,異地相逢故鄉人,因此兩人交往甚密。臧牧庵比吳子序整小十歲,又晚到京城,吳子序在某些方面多願指點他一二。吳子序在翰林院雖才幾年,但對官場卻已看膩了,非常厭惡那裡面污穢的東西,也就經常勸他莫要再圖走仕途之路。可臧牧庵對仕途卻心儀已久,一往情深,雖經吳子序多次勸告卻都被他婉言辭絕了。吳子序對他的這位同鄉的想法也無可奈何。 這日正值正月十五,喜遇佳日,哪有不賦詩慶賀之理,所以早在一日以前就已互相約定。誰知到了此日,別的人都到齊了,唯獨黃爵滋還不見人。別人或許可以缺少,但作為主要人物的黃爵滋如何可以少得。於是就讓吳子序前去尋找,終於在城門口撞見到他。那個騎著高頭大馬一副灑脫樣子的文士正是黃爵滋,現任正四品的鴻臚寺卿一職,由於他敢言能幹且有才華,深受道光賞識。此人處事精明,卻又素來風流,最好打抱不平,前不久許乃濟一案,若不是此人上奏皇上,恐怕許乃濟早已身首異處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