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道光皇帝

第31章 第二節

道光皇帝 赵辉 9097 2018-03-13
紫禁城翊坤宮內哭聲一片,一群身穿孝服的妃嬪們圍著一大一小兩隻梓棺呼天搶地,哀哀痛哭。 哭聲最大的是全妃,她邊哭邊訴:“詮兒啊,皇后姐姐呀,你們這樣去了,讓俺多難過啊,老天爺睜眼看看啊,好人不長壽啊。”哭得一旁的太監、宮女也不停地抽泣抹淚。剛滿兩周歲的小奕濘由一名宮女抱著哇哇直哭。 綺兒早已哭啞了嗓子,聽見奕濘的哭聲,站起身來,走到全妃跟前勸道:“全妃姐姐,你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快別哭了,四皇子要媽媽呢。” 全妃放低了哭聲,半晌才抽泣道:“姐姐實在吃不下,心裡只想哭。”抬起頭瞪了宮女一眼道:“把四皇子交給奶媽,我多陪詮兒和皇后姐姐一會兒。” 坐在全妃下首的是兩個懷有身孕、腆著大肚子的女人,靜妃和祥妃。她們沒有全妃的哭聲大,也沒有像全妃那樣邊哭邊訴。她們只是低聲抽泣,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難過。

綺兒勸不住全妃,便又過來勸靜妃:“靜妃姐姐,你是有身子的人了,要節哀保重身體,回宮歇息去吧。”靜妃止住悲聲,點點頭,由宮女扶著走出房去。 祥妃也由素娟勸著回宮去了。 “皇上駕到。”禮儀太監一聲高喊,人們往兩旁一閃,道光帝走進翊坤宮。 “慎兒,詮兒!朕來遲一步,你們就匆忙而去,叫朕情何以堪!”道光帝眼望皇后和長子的梓棺,一行熱淚潸然而下。伸手接過太監手中的香燭,往皇后棺拜上一拜。 “禧恩。”道光帝喊道。 “奴才在。”內務府大臣禧恩一甩馬蹄袖,跪倒在地。 “朕命你總理喪儀,務必隆重。” “臣遵旨。” 孝慎皇后和奕詮的喪事才畢,道光帝就接到漕運總督顏檢的奏摺:運河敗壞,清糧受阻。

“國家大計,莫過於漕,今運河淮安府清江浦水道泥沙積墊,堤壩崩塌、運糧敗壞,漕糧受阻。諸臣可有良策?”道光問計與眾臣。 和世泰道:“既是漕運不暢,可否考慮海運?”英和接著道:“江浙溪臨大海,商船由此裝載貨物,駛至北洋,在山東。直隸、奉天各岸卸貨售賣,每年乘風開放,往返數次,由此可見海運並非不可行。” 曹振鏞道:“海運須要謹慎,一是風高浪大,朝廷尚沒有太多的大船用以海運;二是須委派員並照料護押,以防海盜;三是何處起運,何處停泊,需勘察明白。” 道光帝道:“海運一說,歷代臣工曾經提出,有人說可行,有人說不可行,一直沒有定論,朕打算向各省督撫發出廷寄,交各督撫討論,具體到何處起行、何處停泊,其後朕再作定奪。”

散朝之後,道光帝回到養心殿批閱奏章。這時御前太監馬晴晴一陣小跑進來。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祥妃娘娘剛剛產下五皇子。” 道光帝聞言龍顏大悅:“快……帶朕去看看。” 馬晴晴前面帶路,道光帝興沖沖地疾走。剛到乾清宮轉過彎來,突然迎面跑來一個宮女,馬晴晴躲不及防,被那宮女撞個正著。道光帝怒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那宮女一看是皇上,慌得喘著氣道:“道……喜皇上,靜妃娘娘生了一皇子。” 道光帝瞬間得到兩個皇子,心花怒放,也不再計較宮女的莽撞,匆忙道:“快,先去靜妃宮中。” 靜妃所生二皇子奕綱、三皇子奕繼,先後在二歲、三歲時夭殤。靜妃精神上受到強烈的刺激,曾一度神智失常,後幾經醫治,更主要是道光帝的關切和寵愛,才恢復正常。所以道光帝先去靜妃宮中。

道光帝來到儲秀宮門口,一聲宏亮的哭聲傳來。 靜妃產後體弱,躺在軟榻上,看見皇上進來,慘白的臉上露出笑容,低低的聲音叫道:“皇上!” “朕明白愛妃的心思,”道光帝也不去看哇哇大哭的小皇子,卻先到靜妃的榻前,握住靜妃的纖纖玉手道:“愛妃受苦了。”這才仔細去看奶媽懷中的孩子。 孩子看見道光帝,突然止住了哭聲,一雙大眼炯炯地瞪視著。道光帝一看,心中砰然一動,此子氣質不凡,將來必有大成。 道光帝正想著,就听房頂“喀嚓”傳來一聲瓦響,心中驚疑。忽聽宮外有人大叫:“房頂有人。” “抓刺客。” 馬晴晴嚇得臉色煞白,哆哆囉囉地道:“皇上,怎麼辦?” 這時大批侍衛聞聲趕到,將儲秀宮圍個嚴嚴實實。

道光帝強自鎮定,命道:“傳朕旨意,關閉宮門,嚴密搜捕,勿使刺客逃出宮去。” 第二天早朝,一夜驚魂甫定的道光皇帝又遇上了更令他心驚肉跳的事。 湖南、湖北、四川三省督撫同時發來告急文書,湖南永州府瑤人趙金龍聚集瑤民一千多人,舉旗造反,攻城奪寨、殺死官吏。四川彝人馬林率彝民二千多人,火燒清溪縣城,殺死守城官吏。官員屢剿屢敗,匪勢漫及川南。湖北崇陽人鐘人傑聚眾三千餘人向朝廷發難,用火藥炸開城牆,崇陽城破,知縣師長治被活捉,斬首示眾,並捕殺書吏二十餘人。 “王鼎剿捕白蓮教多日,至今尚無消息,今湖南、湖北。四川匪亂又起,眾卿有何對策?”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沒有一個人開口。 道光帝無可奈何地看著這群平時巧舌如簧的臣子們。

這時,皇門官奏稱:“東河河道總督林則徐發來奏摺。” 道光帝接過一看,只見奏摺寫道:“臣奉旨治河,欲乘雨歇間隙,別築新堤,改北堤為南堤,取中挑疏引河,導流入海。誠請戶部撥銀三百萬兩以資治河。” 道光帝沒等看完,就氣得將奏摺甩在一旁。忽然想起自己曾親口許諾林則徐,只要是治河用銀,保證隨時調撥。 “花良阿!”道光帝叫道。 “臣在。”靜妃的父親戶部尚書花良阿出班應道。 “朕命你速撥銀三百萬兩送往治河工地。” “臣遵旨。”花良阿奉旨而去。 道光帝隨手又抽出幾份奏摺,道:“這是廣西、貴州、雲南、湖南要求採礦的奏摺。廣西有鐵、貴州有銅、雲南有銀、湖南有金。若是開采出來,於國於民都有利。眾位愛卿有什麼看法?”

曹振鏞出班奏道:“臣以為萬萬不可。我大清自立國以來,歷朝從無開礦之先例。況且,我大清江山,得來非易,若是亂開亂挖,一旦傷了龍脈,觸犯神靈,我大清大禍將至矣。” “曹學士此言謬也,”道光帝反駁道。 “我朝雖無開礦之先例。但我皇祖康熙卻說過:'天地自然之利,當與民共之,不當棄之。'我大清發祥地在東北,與廣西、雲南等相去何止千里,恐傷龍脈,觸犯神靈,實為杞人憂天。” “皇上,”軍機大臣、工部尚書穆彰阿奏道。 “臣以為,現在開礦尚不合時宜。礦石藏於地下淺則七八丈,深則數十丈,開採極為危險,動輒傷人性命……” 穆彰阿正說得口吐白沫。忽然皇門官進來報:“戶部尚書花良阿求見皇上。”

道光帝一怔,花良阿不是去府庫撥銀子了嗎?怎麼回來了!立即命道:“宣他進來。” 花良阿疾步進來跪在御案前。 “皇上,庫銀只有二百萬兩。” 道光帝以為自己聽錯了,問道:“府庫有銀多少?” “只有銀二百萬兩。” “胡說!”道光帝勃然大怒:“我堂堂天朝府庫怎麼會只有二百萬兩銀子?” “千真萬確,臣親自清點了三遍。” “登記入庫賬簿可在?” “臣帶在身邊。”花良阿說著,從懷裡掏出賬簿,雙手呈上。 道光帝仔細一看,新收常捐各款均與應存之數相符,舊存各年正項虧空九百二十五萬二千兩。 堂堂大清國庫一下子缺了這麼多銀子,道光帝龍顏震怒,痛斥道:“眼下朝廷正缺錢料,庫吏膽敢通同作弊,任意所以擢取,喪心昧良,如同叛國盜賊。來人,將花良阿摘去頂戴,關押大牢。”

“啟禀皇上,”花良阿毫不慌張,似乎早將生死置之度外,“臣失察之罪,斷難推脫。但是此起府庫被盜,使國家受損失,個人榮辱,何足以道。臣懇請皇上再留臣任上十天,臣一定竭力核實查辦,追回竊銀,洗刷臣的清白。” “你……”道光帝一聽,花良阿說得句句在情在理,但他一時怒氣未消,便半晌沒說話。 這時,按察御史趙佩湘出班奏道:“聖上,臣以為府庫被盜的直接責任應在管庫司員、查庫御史及庫丁兵役身上。花良阿大人,乃一品大員,怎麼能具體管理到每一銀庫?花良阿大人失察有罪,但眼下追查竊銀要緊,皇上不如命他親查此案,戴罪立功。” “趙愛卿所言也是,”道光帝聽著,漸漸消了怒氣道,“朕准奏,著花良阿戴罪立功,追查竊銀。”

花良阿一拜倒地:“臣願以死報效皇恩。” “趙愛卿,”道光帝轉向趙佩湘道,“朕著你奉旨會同花良阿追查此案,不得懈怠。” “臣遵旨。”趙佩湘領旨退去。 漕糧北運受阻,府庫款銀被盜,京師官餉軍餉要糧要錢,剿捕逆匪要錢,治理水患也要錢。道光帝真是焦頭爛額,怨恨地看著大殿上呆呆站立的臣子們,他要指望這些臣子做成什麼事,真是難之又難。 “為充盈府庫,朕決定開源節流,詔諭廣西、貴州、雲南。湖南等省解除礦禁,准予開採。各地官員不得藉故推辭、阻撓或壓制勒索商民。因府庫銀兩虧短甚鉅,諭令京師各府、部、堂衙門及駐京官兵各項需用,一概從儉,京師所有大小工程及支領可裁則裁,可省就省。” “鑑於漕糧北運受阻,京師不可一日無糧,朕決意試行海運,敕諭江蘇、浙江、山東、直隸、奉天各地省撫實地查勘海運線路,提出具體意見,戶部應即派員赴江浙一帶辦理租借商船事宜。” “敕令湖南、湖北、四川及兩廣督撫,對肇事逆匪火速合力進剿,不分區域,不得使賊匪漫蔓、逃竄。” “退朝!” 回到養心殿,道光帝心緒煩亂,看著御案上撂得一尺多高的奏摺,那種登基伊始,銳意振興大清王朝的勃勃雄心,瞬間蕩然無存。他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和疲勞。 “朕時時以天下為念,苦心孤詣所為者何?”道光帝喃喃自語,“誰人憐朕?誰人理解朕?” “馬晴晴,擺駕坤寧宮。”道光帝叫道。 “綺兒恭迎聖駕。”坤寧宮門外,綺兒跪拜在道光面前。道光帝注視著綺兒,這眼神,這話語,多麼像她。一個曾令他魂牽夢縈的女人。道光帝心裡怦然一動,伸出寬大的手掌,輕輕摟住綺兒的纖纖細腰,相依相偎著走進宮去。 “綺兒,只有你關心朕,理解朕,朕要好好待你,朕要立你為皇后。”道光帝依偎在綺兒溫暖的懷抱中喃喃低語。 “皇上萬萬不可。”綺兒卻推開道光帝道。 “為什麼?” “綺兒並不企求名分,只要能跟皇上傾心相愛,就是綺兒最大的滿足。並且皇上也要為大清江山著想。全妃、靜妃、祥妃都生下太子,皇上應選其中之一立為皇后。綺兒確實不想做皇后。” “綺兒不愧為朕知己。”道光帝更覺綺兒賢淑可敬,便又道。 “你看朕該立誰為皇后呢?” 綺兒嚇了一跳,連連搖頭道:“后宮干政,歷代先皇懸為禁例。皇上怎好拿此話問我。綺兒斷不敢言。還請皇上自己做主。” 道光帝微微一笑道:“朕倒偏愛那性行溫厚的靜妃。” “皇上,那素娟丫頭近來性情憂鬱,面色憔悴,恐怕是想念那個趙明飛了吧!”綺兒故意引開話題。 道光帝答道:“王鼎剿逆尚無音訊,只要他回來,素娟丫頭就可夫妻團聚。” 戶部尚書花良阿府邸。 “老爺,你這是何苦呢?”尚書夫人富察氏唉聲嘆氣地哆囉著,“皇上要定你個失察的罪,你就認了唄,反正過了這個風頭,讓靜兒丫頭跟皇上說個情,你就能官復原職。偏你逞英雄,非要去捅這個漏子。弄得這麼多天也不回府,瞧你這臟樣。” “你有完沒完?”花良阿氣惱地離開太師椅,扔掉長煙袋,站起身來,“你愛怎麼嘮叨就怎樣嘮叨去吧。”轉身離去。 花良阿下了狠心,一定要將失竊案查個水落石出。為此,他在府庫裡找了一處空房子,把府裡的廚子、奴僕也帶了去,吃住在庫裡。從嘉慶五年以後的賬簿逐一核實,光是核實賬簿非得三五天不可。 花良阿氣呼呼地乘轎來到府庫,看看時辰還早,便到自己的臨時住房小憩。家人永安怕打擾老爺,便去外面打掃房間。 這時按察御史趙佩湘走了進來,看見永安問道:“你們老爺呢?” 永安趕緊迎上前去答道:“老爺正在小睡。趙大人您稍等,奴才就去喊醒老爺。” “不,讓他多睡一會,”趙御史擺擺手道,“你們老爺這些天太累了。我就坐在這兒等他。” “是啊,我們老爺可是個大好人。”永安說著泡上一杯茶,端到趙御史跟前。 “趙大人,您請用茶。” “好、好。”趙御史呷了一口茶讚歎道,“好香。” 突然趙御史叫道:“不好。”雙手拼命抓住胸部,雙目圓睜,口中“啊,啊”連叫幾聲,“撲通”一聲栽倒在地,口鼻噴出烏血,氣絕而死。 這一切,只是瞬間的功夫,永安嚇得愣了半天,才驚叫道:“趙大人,趙……大人。” 在里間小憩的花良阿,被喊聲驚醒,走到外間一看,直驚得目瞪口呆。 紫禁城太和殿。 道光帝接過馬晴晴呈上的奏摺,展開一看,龍顏大悅。這第一份奏摺是兩淮鹽政總督陶澍打來的。陶澍到任後,大力整頓鹽務,改綱鹽法為票鹽法,在淮北試行,並訂章程十條。此法已初見成效,官府稅收日見增多。 第二份奏摺是王鼎發來的。王鼎已會同河南、安徽兩省督撫一舉剿滅了穎州地方的白蓮教逆匪,教匪首領朱麻子被擊斃,趙明飛下落不明,現正四處緝拿。 道光帝一看,奏摺裡還夾著一張緝拿趙明飛的圖像,暗道王鼎做事果真精細。便拿起趙明飛的圖像道:“傳朕旨意,交刑部將此人圖像多多印製,張貼京城內外,懸賞緝拿。” “喳。”馬晴晴雙手接過圖像,走下殿去。 這時皇門官進來禀奏:“戶部尚書花良阿人宮見聖。” 道光帝一聽,莫非庫銀案有眉目了,便道,“宣他進來。” 花良阿神色淒然,跪爬到殿前,聲音帶著哭腔道:“皇上,趙御史不幸中毒而亡。” “啊!”道光帝吃驚地半天說不出話來,“趙愛卿怎麼中的毒?” “皇上容奏,是這麼……這麼回事……” 道光帝不等聽完,勃然大怒,一拍御案斥道:“大膽花良阿,竟敢謀害朝廷命官,其罪難容!來人,摘去頂戴,扯下官袍,送交刑部議處。” 花良阿大驚,高呼:“臣冤枉,臣沒害趙大人。” 兩名內侍不容分說,上前扯去穿戴,拖下大殿。 道光帝餘怒未息,連聲叫道:“喪心昧良,天理難容。” 這時,瑞親王綿忻出班道:“皇上,本王以為,花良阿必是與府庫被盜一案有關,毒死趙御史,是怕趙御史查出證據,所以就先發製人毒死趙御史。本王呈請皇上敕令刑部從嚴治罪,以震懾膽大妄為的不法之輩。” “瑞親王所言極是。”道光帝道,“朕即刻降旨責令刑部從嚴治罪。” “皇上,”道光帝正要降旨,軍機大臣禮部尚書賽尚阿喊道,“老臣以為此案尚未查明了,不宜重懲大臣。” 道光帝心裡不快,念他是兩朝遺老面上還得客氣點,便道:“老愛卿以為還有什麼不明了?” “皇上請想,花良阿若是盜竊府庫之人,他何必請命調查此案?他如果要毒死趙御史又何必非在自己房中?豈不是不打自招?趙御史尚未查到不利花良阿的證據,他為什麼毒死趙御史?此案真正的盜竊犯尚未查明,怎好治花良阿之罪?” 道光帝一聽,也是。眼下還確實沒有證據說明花良阿竊盜庫銀。這樣匆匆定罪,靜妃那裡也說不過去。於是說道:“到底老愛卿慮事周全,朕就將花良阿暫交刑部關押,查明之後,再作定奪。”道光帝把臉轉向群臣。 “哪位愛卿願意審理花良阿一案?” 大臣們面面相覷,沒人應聲。 道光帝一見,心中嘆了口氣。這些人個個謹小慎微,遇事先考慮個人得失。要他們去審理這樣大案,真是勉為其難了。只得道:“既是無人願意審理此案,朕只有調外官入京了。”便向馬晴晴道,“傳朕旨意調署河南巡撫王鼎入京。” “奴才遵旨。”馬晴晴應道。 散了早朝,道光帝在養心殿剛剛坐定,馬晴晴進來奏道:“主子,靜妃娘娘要見您。”道光帝一聽,心想,朕也正想見她,便道:“請她進來。” 靜妃走進殿內,臉色灰白,一雙烏黑的眸子含著淡淡的憂鬱,呆呆地看著道光帝。 “皇上,妾身聽說戶部尚書花良阿毒害按察御史趙佩湘,是真的嗎?”靜妃問道:“愛妃,朕也不希望這是事實。”道光帝字斟句酌,唯恐傷害這位兩次遭受失子之痛的愛妃的心,“但是府庫被盜,花良阿身為戶部尚書負有無可推卸的失察責任。趙御史又是在他房中,喝了他的家人獻上的茶,中毒而死。花良阿有謀害趙御史的最大嫌疑。堂堂的國庫被盜,朝廷命官被害,朕若不處置花良阿,將何以面對天下臣民。” “不,”靜妃哭叫道:“我阿爸不會害死人的。妾身最清楚,最了解阿爸,他為人謙和正直,溫厚慈愛,怎麼會盜竊府銀,怎麼會害死人命呢?” 道光帝只得安慰道:“愛妃先不要著急,花良阿的案子,朕正調軍機大臣王鼎進京審理,要查明罪證,才能定花良阿之罪。” 靜妃卻等不及,大聲道:“妾身要去問問阿爸,要他親口說,是不是竊了府庫的銀子,是不是毒死了趙御史。”說罷,也不等道光帝開口便轉身奔出。 靜妃哭泣著往自己宮中趕來,一心只想出宮找阿爹問個究竟,正低頭趕道兒,忽聽有人喊道:“靜妃妹妹。” 靜妃聞聲抬頭一看,不知何時已走到了翊坤宮,全妃正從宮口外走過來。 “靜妃妹妹,匆匆忙忙的,怎麼啦?”全妃走到近前,看著靜妃紅紅的眼睛問道。 靜妃忙掩飾道:“沒有什麼!” “好妹妹,到我宮中坐坐。”全妃哪里肯信,拉著靜妃進了翊坤宮。 “好妹妹,有什麼事值得哭鼻子抹眼淚的。”全妃勸慰道,“說出來姐姐也能幫你出個主意,要是這后宮哪個欺負了你,姐姐一定幫你出氣。” 一席話說得靜妃感激不盡,便把阿爸被關押的事詳細地說了一遍。 “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全妃驚訝地道,“花良阿一向官聲頗佳,怎能犯下這樣的大罪?妹妹放心,只要你阿爸是清白的,姐姐幫你在皇上面前說話。” “全妃姐姐,妹妹就是想出宮去問問阿爸,他是不是真的做下了傷天害理的事。” “你阿爸會跟你說真話嗎?” “會的,一定會的,阿爸從小就疼愛我,他一定不會騙我的。” “妹妹可以去問問,只要花良阿沒做傷天害理的事,姐姐一定幫你在皇上面前討回公道。必要時,姐姐幫你請太后出面。” 刑部大牢陰暗潮濕,散發著陣陣霉味的牢房裡,一個身材瘦長,髮捲不整的老人仰面躺在一張木板床上,他一動不動,兩隻混濁的眼睛呆呆地看著房頂。 “唉,也許還是老妻說得對,”他在心裡嘆息道,“當初皇上定自己失察之罪,自己要是認了,今天怎麼會呆在這種地方,那時女兒靜妃也能在皇上面前說個情,等過了風頭,就能官復原職。可是自己生性耿直,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非要請旨調查此案。如今那個陰險狠毒的盜賊又毒死了趙御史,栽贓陷害自己,弄得自己滿身是口也說不清楚,皇上自然會降罪。這叫女兒靜妃也無法為自己開脫。” “蒼天有眼啊!”老人喃喃自語,“但願哪位清正忠直的官員,能查明案情,為老夫申冤。” “花良阿,”獄卒開門進來喊道,“靜妃娘娘看你來了。” “靜兒。”花良阿驚喜地站了起來,往門口走去。 靜妃走進牢房,眼睛還不適應牢房內昏暗的光線,茫然無措地搜尋著。 “罪臣花良阿拜見靜妃娘娘。”花良阿跪倒在女兒面前。 “阿爸!”靜妃哭叫著跪倒在地,雙手抱住阿爸的雙肩,終於看清楚了,阿爸瘦削的臉頰,彷彿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 “阿爸,你受苦了!”靜妃扶起花良阿,到木板床邊坐下。 “阿爸就住這種地方?”靜妃看著簡易的木板床,床前連張凳子也沒有,“回頭,女兒讓他給您換個地方。” “孩子,不用了,”花良阿搖頭嘆息道,“阿爸是罪人,還講什麼條件。” “不,阿爸,你沒有罪。” “阿爸有罪。” “難道真是阿爸盜竊了庫銀,毒死趙御史?”靜妃吃驚地問道。 “不,”花良阿堅決地道,“阿爸沒有盜竊庫銀,也沒有毒死趙御史,阿爸只是犯了失察之罪。” “阿爸說的是真話?” “阿爸不騙你。阿爸要是做了傷天害理的事,可以騙別人,甚至可以騙皇上,唯獨不能夠騙女兒,阿爸哪裡有臉面騙女兒。” “只要阿爸沒做傷天害理的事,女兒一定要皇上還您一個公道。”靜妃語氣堅定地道。 “孩子,萬萬不可。”花良阿連忙勸阻道,“阿爸被人誣陷,沒有證據皇上是不會相信的,弄不好,皇上會遷怒女兒的。” “女兒不管。”靜妃激動地哭道,“阿爸被人誣陷,皇上為什麼治阿爸的罪。” 靜妃出了牢房,吩咐侍女春燕給獄卒賞錢。 “多謝娘娘。”獄卒們慌忙跪倒磕頭謝恩。 “給花良阿換一間上好的房子,好好侍候。” “啊……這……”獄卒啊了半天才道,“奴才們只能將房子收拾乾淨,好好侍候他老人家,至於換間房子,奴才們不敢,請娘娘恕罪。” “胡說!”靜妃惱怒起來,“快去換間上好的房子,要是有人問起,就說是娘娘的意思。” “扎,奴才遵命。” 靜妃這才乘上軟轎回宮。 乾清宮內,道光帝批閱完大臣們的奏摺,不禁長長地出了口氣。馬晴晴一見,慌忙上前道:“皇上日理萬機,太勞累了,奴才給您按摩幾下怎麼樣?” “好。”道光帝正黨勞乏,便起身盤腿坐在軟榻上。馬晴晴雙手輕輕揉著道光帝雙肩,然後用指頭揉著肩腫穴位。 “皇上,覺得怎麼樣?” “舒服極了。” 馬晴晴雙手漸漸下移到背部,雙手輕輕地捏著脊椎骨。 “真是太舒服了。”道光帝高興地道,“馬晴晴,你從哪兒學的這幾手?” “奴才這是跟全妃娘娘學的。娘娘說您最喜歡她按摩,奴才就向娘娘討教,全妃娘娘就教了奴才。” “嗯。”道光帝不覺笑了。這全妃不光會侍候人,而且頗有些妖媚手段,在后妃當中,孝慎皇后、靜妃素來貞靜,道光帝每在她們房中過夜,都是按部就班,匆匆了事。綺兒雖是甜甜可人,柔情似水,但缺乏主動,只是一任皇上自由耕耘。只有全妃,不僅妖媚迷人,而且極力主動迎合,使皇上感到最為快活。道光帝每次臨幸全妃,那種快感總是好幾天不能忘記。只因他日理萬機,無暇顧及。又兼道光帝素來喜歡溫厚賢淑的女人,對全妃的精明乖巧很是不以為然。 道光帝正被馬晴晴侍候得愜意,內監進來奏道:“太后懿旨,請皇上去慈寧宮。” 道光帝忙起身道:“朕就去。”馬晴晴慌忙侍候皇上穿戴整齊,內監們趕緊準備轎子。 “朕步行去。”道光帝說完,疾步出了乾清宮。 “母后晚上召見皇兒有什麼事?”道光帝禮畢問道。 “沒有什麼事,母后只是覺得你白天太忙,才叫你晚上來的。”孝和太后溫和地道:“最近朝廷上可好?” 道光帝嘆口氣道:“還好。” 孝和太后看出道光帝的心情,只得道:“這朝廷上是好是歹,你都要擔著,母后沒辦法,大清的江山全指望你了。” “是,母后。皇兒一定盡力而為。” “皇兒,這后宮的事,母后倒想問一問。” “母后要問什麼事?”道光帝問道。 “這冊立皇后的事,皇兒也該考慮一下了。” “皇后,詮兒去後,皇兒心裡難過,沒考慮過,一切請母后作主。” “母后不愛聽這話,也懶得管太多的事,你要是喜歡誰,就立她為皇后好了,母后只要大清有位皇后就成。” 道光帝一聽,心裡對太后又添了幾分敬仰,於是道:“母后放心,皇兒會慎重考慮的。” 孝和太后問道:“皇兒打算立誰為皇后?” “皇兒想立一向溫厚嫻靜的靜妃為後。” “好,就由著你吧!” 這時,屏簾後一個宮女輕輕走出宮去,消失在夜色中。 翊坤富中,燈光明亮,全妃正坐在香榻上陪著燕太妃敘話,燕大妃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歲月在她姣美的臉上無情地刻下了兩道皺紋。 “想當年,先皇在時,我也是倍受思寵,風光一時,哪裡想到如今人老珠黃,門庭冷落。”燕太妃感嘆道。 “不管怎樣,先皇對太妃還是恩寵有加,哪裡像俺,只怕今生今世也討不著皇上的歡心。”全妃很善於聯想,其實是在安慰燕太妃。 “你這丫頭,好運就要來了,還在這兒糊弄太妃。”燕太妃神秘兮兮地道。 “什麼好運?”全妃不解地問。 “這皇后的位子早晚還不是你的嗎?”燕太妃道。 “皇上寵愛的妃子多著呢,哪裡輪到俺?俺不敢有此奢望。” “你這鬼丫頭,裝什麼糊塗,那綺兒沒有生龍子,皇上斷不會立她做皇后,那靜妃呢,她老子出了事,牽連著那麼大的案子,皇上會立她做皇后嗎?” “那也未必,靜妃要是不管她老子的事,皇上也不會遷怒於她……” “你這丫頭,想當皇后,就不會加把勁兒?” “俺又沒有親近的王公大臣向皇上保薦,怎麼加把勁兒?” “這個包在太妃身上,只要太妃開口,那瑞親王,惇郡王,內務府大臣和世泰、禧恩都會聽的。” 全妃喜出望外,一下子跪倒在燕太妃跟前。 “先別忙著謝恩,太妃還有事要你做。” “太妃放心,奴婢一定盡力而為。” “給皇上吹吹枕邊風,催他快點解決花良阿的案子。”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