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凋落的紅顏:中國歷代后妃往事

第342章 十、飛上枝頭的奇氏

奇氏終於登上了她夢寐以求的正後寶座,她同時還改姓為索隆噶氏,真正脫離了高麗籍,成為飛上枝頭的鳳凰。只是她不會想到,她這後半生里的所作所為,很快就會將自己變成一隻落架的雞。 伯顏死了,卜答失裡廢了,元順帝終於得到了他盼望已久的實權,而奇氏也等到了提高自己地位的機會。 奇氏最盼望得到的當然是正宮嫡後的寶座,然而伯顏忽都皇后循規蹈矩,元順帝和奇氏都找不到可用於廢後的把柄,於是便暗中示意大臣沙剌班,讓他援引元王朝數後並立的先例,提議冊立在前一年(至正五年冬)剛剛生下皇子愛猷識理達臘的奇氏為第二皇后。 沙剌班的上奏引來了很多大臣的反對,多數人都認為尊卑有別,何況一介高麗貢女,無論如何也不能封為皇后。這話當然進不了元順帝的耳朵,奇氏終於還是當上了第二皇后。

雖然名為第二皇后,但由於正宮皇后伯顏忽都老實本份一心只求自保,奇氏的實際地位與正後一般無二。元順帝多數時候也都是留宿在她住的興圣西宮,難得去一次正後所居的東內。順帝還將徽政院改稱資正院,專為奇氏理財取富。 然而奇氏並不以此為滿足,她毹視的是正後嫡位,如今又怎能甘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奇氏一面加緊注意正後的日常動向,一面大力栽培自己的親信勢力,一面還將自己塑造得賢明端莊,。 奇氏首先想到的自己人,就是舊日情侶樸不花。她將樸不花召到自己的宮中,並將自己名下財產集中的資正院也交給樸不花管理,任命他為資正院使,也就是皇后的財務總管,又讓他做了榮祿大夫。奇氏對樸不花寵愛非常,情意膠固,樸不花也對奇氏始終忠心不二,鞍前馬後竭盡全力效命。奇氏收徠人心,聯繫朝臣,很多事情都由樸不花出面辦理。除了樸不花,奇氏還大量任用高麗貢女,使得內宮中的女官大半都由高麗女子充任。她又把經過精心調教的高麗女送給朝臣,將一部分貴族大臣收為己用。

閒來無事的時候,奇氏又翻看《孝女經》及各色史書,時常向人詢問歷代賢德皇后的行止,說是自己要效法先賢。她也確實這麼做了:四方的貢品進獻到宮中,如果裡面有山珍海味稀罕的吃食,奇氏就一定要先派使者送一份到太廟去祭祀上供,然後才敢自己品嚐。由於手頭非常寬裕,奇氏還經常各處施捨。 至正十八年,元王朝發生了嚴重的天災人禍,蝗蟲、飢荒、瘟疫、戰亂紛紛不止,京城周圍行省的災民都避難京師,結果使得京城也不堪重負,食物奇缺鬧起了飢荒。奇氏便下令屬官施粥供應災民。由於病災四起,流民死者眾多,屍體遍地狼籍。奇氏聞訊後又命樸不花出面行善。樸不花遂向元順帝請命設立義塚。元順帝當即答允,從國庫拔出七千錠鈔,在京城十一門外及南北兩城抵盧溝橋一帶購地置塚。七千錠鈔肯定不夠用,於是奇皇后便帶頭捐款,樸不花也捐出玉帶、金帶、二錠銀、三十四斛米、六斛麥、青貂銀鼠裘各一襲為助。看見第二皇后做出這個榜樣,整個后宮妃嬪乃至皇太子、太子妃也跟著紛紛掏腰包,各省院官員也一齊跟進。這場浩浩蕩蕩的“善事”持續進行了兩年,前後貧無葬力者十餘萬。事後,奇氏又命僧人在大悲寺舉行三晝夜的水陸大會超度亡魂。處理了流民之事後,奇氏又向京城本地居民施捨醫藥棺木。

說實話,將國家治成如此局面,使百姓流離失所,這所謂善事,也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舉。何況一介貢女出身的第二皇后何來如此多的財物?也不過是盤剝所得。但奇氏仍然靠此舉贏得了一片叫好之聲,事後還特地傳下懿旨,命翰林學士張翥撰寫頌文,刻“善惠之碑”為紀。 總之一來二去的,奇氏的聲望遠遠地超過了正宮皇后弘吉剌氏。 然而所謂的慈善之名並不能掩蓋奇氏弄權的狠毒自私與愚蠢的小聰明。她的高麗娘家也因此在她的縱容下,闖出了天大的禍。 高麗是元王朝的屬國,雖然這個身份無法改變,但高麗仍然一直都在盡可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時不時還有些驚人之舉。從元世祖忽必烈時開始,元王朝就開始以通婚的方式籠絡高麗王族。 第一個嫁入高麗王族的元王朝公主,是世祖忽必烈的女兒齊國大長公主。她嫁給了高麗王王愖,兩人所生的兒子王璋繼承了高麗國王位。

王璋成年後,與元顯宗甘麻剌之女薊國公主奇渥溫卜答失裡結婚。婚後不久,齊國大長公主去世,王愖退位為太上王,王璋與薊國公主成為高麗王及王后。 王璋與薊國公主的政治聯姻並不美滿,一直風波不斷。王璋剛即位時年輕氣盛,為了寵嬪而冷淡了元公主,元成宗聞訊震怒,派專使前往高麗,重新冊封王愖為王,將只做了八個月高麗王的王璋撤職查辦,夫婦倆一起召回大都居住管教。王愖眼見兒子因夫妻關係失去了元王朝的歡心,非常惶恐,以至於還曾經主動請求讓薊國公主改嫁自己的侄子,由侄子繼位高麗王。然而王璋畢竟是齊國大長公主之子,又自幼入侍元廷,元王朝還是給了他一次機會。八年後王愖去世,元王朝再次冊封王璋為高麗王並將夫妻倆由大都送回高麗即位。

事情在此時卻發生了令人哭笑不得的轉變:王璋從做高麗世子時便入侍元廷,婚後也只在高麗呆了八個月就又回了大都城。此時的他早已經在繁華大都富麗堂皇的宮殿裡住得慣了,對自己王國的冷清根本不適應。他在高麗只呆了半年,就又跑回了大都。不管元王朝如何催促、高麗臣民如何請求,他都賴著不走。拖了四年實在拖不過去了,他就乾脆請求將王位傳給世子王燾自己當太上王。此後,這位元朝駙馬偶爾也會在元朝皇帝的逼迫下回高麗略住一段,但絕大多數時候還是在大都城裡游戲人生,就這樣打發掉了他餘下的歲月。 此後的高麗世子們仍然不斷地陸續入侍元廷,也不斷地迎娶元朝公主。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1),元王朝的累世外孫王顓繼承了高麗王位,尚魯國公主。

王顓繼位時,奇氏已經當上了元王朝第二皇后,奇氏的兒子也成了元王朝的太子爺,奇氏甚至還給兒子娶了個高麗太子妃——福安院君權謙之女權氏。 這一切似乎都證明奇氏一直沒有忘記故鄉。隨著她地位的逐漸升高,高麗風情也在元廷盛行,以至於留下了這樣的宮詞:“宮衣新尚高麗樣,方領過肩半臂裁。連夜內家爭借看,為曾著過御前來。” 以常理推測,奇氏這麼念著高麗家鄉,怎麼也會照顧高麗王一點,王顓的日子應該會比從前的歷任高麗王要好過。然而事實恰恰相反。自從奇氏當上第二皇后之後,她的祖宗三代都被元王朝追封為王爵。奇氏家族子弟頓時平步青雲,目中無人,成了足尺加三的地道暴發戶。 高麗國王在元王朝所得的封號,其實不過就是一個郡王而已,而且一向以來都得聽元王朝的安排,元廷一個不滿意,隨便派個使臣就能把高麗王免爵拘押,歷代高麗王都因此對元廷非常小心。奇氏家族作為高麗土著,一向卑賤無比,別說見國王了,就算看見國王的使喚奴才也不敢抬頭,如今貧兒乍富,竟與國王同等尊榮,而且知道自家外孫要當未來元朝皇帝,那可是高麗王的主子。兩相比較,真是當時得令更有光彩,弄得奇氏家族沾沾自喜,一時間簡直不知道該如何擺放手腳,紛紛挺胸突肚地橫行霸道起來。別說奇氏的那些八桿子打得著的親戚朋友,就連她妹夫的家奴都敢於佔人妻女。

奇氏家族沒用多少年功夫,就成功地在高麗鬧得天怨人怒,高麗國王雖然心中不滿,也不得不忍讓三分。即使如此,奇氏家族仍然覺得不夠過癮,竟然密議要謀朝篡位,正式弄個高麗王來幹幹。高麗王巴顏貼木兒(即恭愍王王顓)的耐心終於達到爆發點,趕在奇氏家族動手之前先前他們一網打盡,統統殺光。就連元順帝皇太子老丈人福安院君一家都沒有逃過此劫,也被一鍋燴了。 奇氏得知消息,頓時哭天喊地。她向元順帝控訴高麗國王意圖不軌,又向皇太子痛訴家族慘史說:“你是我的兒子,為什麼不替外祖家報仇雪恨?”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元順帝下旨廢高麗王,冊封入侍元廷的高麗皇族塔思特木兒為新高麗王,並立奇氏族人三寶奴為高麗世子。隨後派知樞密院事崔貼木兒率一支萬人軍將兩人送去高麗即位。孰不知高麗王早有準備,在鴨綠江邊埋伏了一支精兵,將元軍打得潰不成軍,僅有十七騎逃回大都。狠狠地在奇氏大擺威風的嘴臉上打了一記耳光。

蒙古開國之初,軍隊以驍勇善戰著稱,一萬多精兵竟會被打得如此慘敗,別說奇氏自己沒想到,就是高麗王自己,恐怕當初也沒想到能如此順利。 其實原因很簡單,並不是高麗軍隊變得勇猛了,而是蒙古軍隊完全蛻化變質了。高麗王此番所打的蒙古兵,已經不是當年兩支萬人隊橫掃歐亞大陸時的蒙古兵了。 蒙古軍隊戰鬥力的下降,固然有多種因素,但奇氏在其中也有相當影響。 助元順帝掌權的脫脫在伯顏死後成為元王朝丞相。他在丞相任上施行“更化”新政,興國子監,复科舉,開馬禁,減鹽額,施行了一系列較為仁厚清明、盡量減小民族矛盾的政策,還主持修編了《宋史》、《遼史》、《金史》,成為後世公認的賢相。 然而奇氏卻對脫脫心懷恨怨。只因為在冊立奇氏之子為皇太子時,脫脫曾經出於公心,表示不宜操之過急,以免尚在育齡的嫡後一旦有子不好處置。這使得奇氏的兒子一直拖到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六月才正式成為儲君。奇氏就此記恨上了脫脫。她不顧元王朝的大局需要,想方設法地要把脫脫搞垮。

至正十四年,脫脫奉命統兵出征張士誠的“大周”,臨出發前,奇氏仍然聯絡太子指使朝臣彈劾脫脫。當脫脫終於領兵出征,並成功地圍困了張士誠三個多月,使“大周”政權瀕於崩潰之際,奇氏仍然不管不顧地在京城里為排擠脫脫而上下活動。終於,就在兩軍將要議和的節骨眼上,奇氏活動成功,脫脫被臨陣罷職,貶放雲南並死在流放地。 奇氏終於報了她的一箭之仇,卻給張士誠製造了一個絕佳的重生機會,元軍的優勢不但盡失,反而被張士誠打得四散奔逃。元王朝的軍心從此渙散,在對內對外的所有戰事中都盡失優勢。 然而奇氏能夠幹掉脫脫丞相,卻沒法將正後弘吉剌氏給擠下後位去。她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弘吉剌氏一日不死,自己正位中宮的夢想就休想達成。

此時的奇氏當然不可能預料到比自己年輕的弘吉剌氏會死得比自己早,就算她樂觀地這樣想過,但眼看著自己年華老去,元順帝對自己已經情意薄淡,她也實在等不下去了。 元順帝少年時也曾經是一個善良單純的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變成一個精於權術、沉湎於玩嬉淫戲的帝王。元順帝無疑是一個昏君,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能量一直都被低估了。他是元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在他的帝王生涯中,發生了多次政變,有過許多擅權之臣,但是他這個皇帝都當得巋然不動,所有不把他看在眼裡的王公大臣,幾乎都被他以藉刀殺人之法處理掉,死在他手裡的一品官員達數百人之多,然而大多數人卻直到死都認為元順帝這個幕後黑手是清白無知的。若不是明王朝興起,元順帝還真能成為中國帝王史上的一個異數。 元順帝后宮充盈,有大量嬪妃夫人,他仍然不滿足,還迷戀於“演揲兒法”等等,跟著西天僧、珈璘真等荒唐喇嘛通宵達旦地胡天胡地。珈璘真還為元順帝編演了一套“十六天魔舞”,選了十六名宮人為舞者,十一名宮人為樂者,名義是為佛事伴舞奏樂而製,實際上在元順帝這裡是掛羊頭賣狗肉,他弄了一個“事事無礙”的密宮,和自己的同道中人十餘輩,在密宮中不分君臣男女地廝混淫亂。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自幼習儒,修習正教佛法,對父親的這些作法非常反感,元順帝為了規避皇太子的勸諫,居然派同黨也去引誘自己的兒子做這些污穢之事。成功地把愛猷識理達臘也拖下了水。 元順帝倒也不是只知肉慾權術的,他是一個天才的木匠、建築技師。他熱衷於為近臣設計房屋圖紙,並親自製造極其逼真的房屋樣模。他還曾經設計製造過精美的龍船,上面裝飾的龍,眼口爪尾都能隨船行活動。元順帝還製造過非常精確的宮漏,宮漏旁列著鐘鉦,還對應著兩名金甲小人,入夜後這兩個小人便會按更敲擊鐘鉦,時間絲毫不差。元順帝出類拔萃的木匠手藝使他榮獲了“魯班天子”的美名,與後世的明朝天啟皇帝遙遙一對。 奇氏眼見元順帝沉湎於享樂遊嬉,對自己日漸疏遠,心中十分擔憂,同時她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光是正位中宮已經不是她的目標,她想要提前當上皇太后,真正掌控王朝軍政。當然,她還沒有謀殺元順帝的膽量,她的主意是勾通朝臣,脅迫元順帝提前“禪位”。 奇氏先是派出自己的貼心貼意的親信樸不花找丞相太平遊說,太平卻不願趟這渾水。奇氏聞訊便親自出馬,設宴款待太平。太平仍然不願參與其中。奇氏過於急切明顯的舉動很快傳入元順帝耳中,元順帝得知次後居然要逼自己禪位,氣憤之極,很久都不願搭理她。奇氏不思己過,反倒又將太平恨之入骨。 此後,奇氏用各種方法殺害罷免了好幾個由太平任命的官員,並在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和皇太子一起設計陷害誣告太平。太平落入陷阱無法抽身,最終被流配吐蕃,在半路上被矯詔逼令自裁。 這已經是被奇氏幹掉的第二名丞相了。 但是乾掉兩名丞相在奇氏的“成就”中,還算不得是第一流的本事。太平丞相死後,圍繞著逼禪而發生的一系列內戰,才是她本領的全面展示。 奇氏不但自己為所欲為,還包庇樸不花和搠思監這兩個寵臣。這兩人終於惹惱了朝中官員紛紛上書彈劾。結果所有上書的人都被奇氏母子貶放,就連元順帝的親信老的沙都被流放東勝州。 可憐順帝多年怠政,這時才發現自己的老婆兒子已經成為與自己抗衡的又一股勢力,只得暗中安排老的沙逃往大同鎮帥孛羅貼木兒處藏身。 奇氏母子仍然不肯罷手,先是讓搠思監與朴不花誣告孛羅貼木兒謀反,竟要削去這名順帝親信的兵權。孛羅貼木兒自然知道剝奪自己兵權的旨意絕不可能出自順帝手筆,拒不聽命。奇氏母子便派太原鎮帥擴廓貼木兒出兵大同與孛羅貼木兒打內戰。聞訊大怒的孛羅貼木兒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也不管大同了,徑自派兵直闖大都,將皇太子打得東逃古北口。 元順帝為了平息孛羅貼木兒的怒氣,便將樸不花和搠思監交給孛羅貼木兒的軍隊帶回去處治。樸搠二人的快活日子就此到頭,一起被殺掉。出逃的皇太子終於得以回京,樸不花也算是為奇氏盡了最後一份力了,這一段只有宮廷才製造得出來的畸形戀情就此宣告終結。 對於樸搠二人的死,奇氏搥胸頓足,皇太子也不肯罷休,又派擴廓貼木兒攻打孛羅貼木兒的老巢大同。誰知孛羅故技重施,再次殺入京城,皇太子聽說老對頭又來了,逃也逃得格外熟練,迳奔太原去了。而孛羅則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留在京城不走,給自己弄了個左丞相當上,又把部屬安插在各個要害部門,把持起了朝政。 皇太子哪里甘心就這樣認輸,他在太原徵召各路諸王駙馬及行省所屬兵馬,連同擴廓貼木兒原有的太原駐軍,打算討伐孛羅。 孛羅貼木兒聽說消息,怒火中燒,遷怒於奇氏,立馬闖入皇宮將她抓了起來,囚禁在宮外諸色總管府。 奇氏身陷險境,立即著手自救,傳令親信到宮裡去挑選多名美女贈與孛羅貼木兒。美人計果然其效如神,被囚才剛百日,奇氏便返回了皇宮。 與此同時,孛羅貼木兒的驕橫也讓順帝開始受不了了。夫妻倆人總算同心協力,於是奇氏設計將孛羅貼木兒左丞相騙入宮中殺掉,元順帝便召皇太子還宮。 然而奇氏才出生天,就立即忘乎所以。她派人給護送皇太子進京途中的擴廓貼木兒發去密信,要他擁重兵入城,逼元順帝禪位。擴廓貼木兒不願攪進這一團糊塗裡面,離京三十里就將自己的軍隊遣返,只帶少量侍衛護送皇太子進城。 奇氏眼見自己的圖謀再次失敗,又惡狠狠地恨上了擴廓貼木兒。前頭擴廓貼木兒對她母子的好處,她從此統統都不理會了。 擴廓貼木兒當然知道奇氏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儘管元順帝封他為太尉、左丞相等等重職,他還是不願在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多呆,僅過了兩個月就自請出京了。 由於許多資歷厚的老將對後生小子竟當上丞相心懷不滿,出京後的擴廓貼木兒很快就捲進了內戰。 這時江淮一帶的農民起義已經成為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元順帝眼看擴廓貼木兒陷身內戰指望不上,便命皇太子領兵征討起義軍。 然而元順帝沒有料到,自己的寶貝兒子挾天下總兵馬的權勢,竟在他老娘奇氏的教育下,將擴廓貼木兒當成了頭號大敵,根本不管起義軍,而是專心致志地直奔擴廓貼木兒而去。 如此一來,元王朝的各路兵馬同心同德地將內戰越打越大,毫不在意朱元璋的實力在他們的眼皮子底子如雪球般迅速滾起的事實。事實上,如果元王朝的軍隊不是一直都陶醉於內鬥的話,朱元璋能否最後成功,也很難說。 就在朝政軍事都亂成一鍋粥的同時,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八月,弘吉剌氏伯顏忽都皇后去世了。同年十二月,奇氏終於登上了她夢寐以求的正後寶座,她同時還改姓為索隆噶氏,真正脫離了高麗籍,成為飛上枝頭的鳳凰。只是她不會想到,她這後半生里的所作所為,很快就會將自己變成一隻落架的雞。 一個數度逼宮,威脅皇帝禪位的次後,居然正位中宮。元順帝與奇氏之間的夫妻關係,也因此成了中國宮廷史中的一件咄咄怪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