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最漫長的抵抗

第60章 十一、日偽檔案中真假趙尚志的17次作戰

最漫長的抵抗 萨苏 7524 2018-03-04
在東北14年抗戰的過程中,日偽軍中有一句口頭禪,叫作“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這句話並非虛言。薩在閱讀保存在日本的《外務省警察檔案》時,曾經看到偽濱江省警視廳廳長寫出的年度治安報告,其中竟有“因趙尚志終於往三江省而去,全省治安可望大為好轉”之句。 實際上趙尚志將軍前往三江省對日偽來說絕非佳音,他是因為看到日偽在當地統治薄弱,故此率抗聯第三軍一部前往開闢新區,很快其部隊就發展到八千精兵,成為日偽在北滿地區更加頭疼的抵抗力量。然而,面對能征慣戰的趙尚志,這位日本廳長大人顯然顧不得以鄰為壑、唇亡齒寒之類的古話,反而在報告中隱約可見其暗中慶幸和幸災樂禍之感。由此可見,趙尚志將軍在日偽軍心目中的地位。

不過,所謂人的名,樹的影。趙尚志將軍的善戰出了名,也有不少部隊自稱“趙尚志”與敵人交戰,在日偽記錄當年的文檔中,經常可以看到趙尚志將軍與日軍交手的痕跡,至於這是真的趙尚志還是假的趙尚志,可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了。 薩曾見到一冊日本學者加藤豐隆1968年完成的《滿洲國警察小史》(日本原在外公務員援護會發行),其中有一張“日滿側討伐被害”的統計表,依據部分日偽“討伐作戰”請功檔案列出了1932—1940年間若干我國東北抵抗力量與日軍交戰的情況,其中至少有17次戰鬥,日方記載是趙尚志將軍指揮的。但是,仔細研究一下,這17次戰鬥中,也頗有張冠李戴者,否則很多相連的戰鬥相隔千里,趙尚志將軍若完成連續的指揮,恐怕需要一架飛機,還得是噴氣式的。

這張表格記載的戰鬥和戰損情況都來源於日偽請功檔案的殘存部分,但1945年日軍戰敗的時候曾銷毀大量檔案,此後殘存檔案也有很大一部分在此後的國共拉鋸戰中不知所終,因此其統計很不完整。比如,同一本書中記載1934年4月,繼秦文元部紅軍,趙尚志部也攻占延壽縣城,並在5月再攻克賓縣。 1935年趙尚志聯合謝文東、李華堂部攻克方正縣城,並曾佔據較長時間。對這些戰例,由於薩未見當時的詳細檔案,所以無法列出當時日偽方的損失和具體戰鬥經過。 《滿洲國警察小史》並記錄趙尚志還掌控了若干外圍部隊,與他們保持聯絡,協同作戰和交換情報,這些趙尚志的盟軍主要為義勇軍,包括報號“德林”、“西來好”和“創江南”(一說創紅南)的地方武裝等,在拉浜鐵路等處不斷襲擾日偽軍。其中“創江南”曾攻占五常,“西來好”曾攻占舒蘭,但也沒有詳細戰鬥經過的記錄。

除檔案不全以外,由於情報不准確,日軍在很多戰鬥中無法考證抗日部隊的指揮官。例如日方記載孫朝陽部1933年12月20日在雙陽與日軍交火,擊斃雙陽警察巡邏隊隊長古賀喜與一,實際上,指揮孫朝陽部的就是其參謀長趙尚志。所以,這些記錄肯定不能全面體現趙尚志將軍與日偽軍作戰的全貌。 但看一看這17次戰鬥的日方記載,查考一下這些戰鬥前後的相關事情,仍然可稱對當時東北抗戰一個側面的巡禮。故此,老薩特將這份資料整理出來,並略作考證,以備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第一戰 地點:偽奉天省海龍縣第二區 時間(此處時間為發生戰鬥與日偽軍針對這支抗日武裝前後討伐的總時間):1934年6月7日—8月9日 中方部隊:趙尚誌等指揮,兵力150

日偽部隊:關東軍尾山部隊,日偽海龍警察隊 戰鬥情況:此前,1933年日軍曾以偽滿警察隊討伐海龍縣內的抵抗武裝(對手不詳),在海龍縣小楊樹河子、東豐等地發生激烈戰鬥,日軍記錄東興縣警察隊長橫山貞三(警佐)等14人戰死。此後,抗日聯軍在當地組織武裝(日軍稱為“集結”),對敵進行騷擾作戰(日軍稱為“不穩”),似因此日軍發動了這一次討伐作戰。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在討伐中至少陣亡八人,未發現我軍傷亡。 短評:很不幸,這一次日本人肯定搞錯了。奉天省屬於南滿,而趙尚志主要在北滿活動。 1934年5月,趙尚志剛剛率部在黑龍江攻破五常縣城,不大可能一個月內就跑到遼寧省來,和日軍作戰的應該是王仁齋的海龍游擊隊,隸屬於楊靖宇的獨立師。推測日軍發現抗聯活動,因此前來討伐,抗聯不斷以襲擾的方式打擊日軍,自己卻毫髮無傷,還順利完成了擴編部隊的任務。對於王仁齋,《滿洲國警察小史》中記載他1936年1月曾率部約150人在昌圖和鐵嶺、興京、梨樹等地活動,與日軍小田、高山、和田、木村各部隊發生戰鬥,斃敵至少25人,自己只損失了十名官兵。

第二戰 地點:偽奉天省昌圖縣第六區 時間:1935年8月25日—9月9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指揮,兵力700 日偽部隊:關東軍昌圖縣駐屯軍山本隊,日偽縣警察隊 戰鬥情況:日方記載昌圖是遼北遭到抵抗的重災區,早年在這里活動的是報號“老三省”的部隊,1932年有兩千之眾,1934年日軍曾在昌圖永樂村與抵抗軍爆發激戰,陣亡七人。 1935年此地有報號的抗日武裝還有“中占元”“青山”“福字”“交的寬”,曾與日軍鈴木、宮崎等部隊在楊家窩等地交戰,日軍記錄陣亡三人,抗日武裝方面陣亡者達130人,雖似有誇大,但也說明這些部隊戰鬥力不佳。本次討伐日方記載抗日聯軍在當地組織武裝(日軍稱為“集結”),日軍似接到報告故發起討伐。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在討伐中至少陣亡五人,未發現我軍傷亡。 短評:估計又搞錯了。昌圖屬於遼北,雖然和趙尚志活動區近了一點兒,還是有距離的,1935年秋趙尚志正在和李延祿的第四軍討論分合問題,不大可能跑到這裡來。昌圖似乎當時沒有抗日聯軍的隊伍,和日軍作戰的部隊不可考。 兩回,都不大靠譜,還有沒靠譜的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第三戰 地點:偽浜江省五常縣二道河子 時間:1935年1月1日—4月7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指揮,兵力300 日偽部隊:關東軍,日偽警察隊和偽滿軍混合部隊 戰鬥情況:此前一年五常的戰鬥不斷,日軍自報這一年在五常陣亡61人。抗日聯軍連續在五常、巴彥與日軍展開戰鬥。日方並記錄這次討伐後日軍關東軍野目崎部隊在五常、一面坡等趙尚志根據地地區繼續發動新的進攻,和使用“四海”“北東”“東洋”“滾地雷”“根山”等報號的部隊連續交火,戰鬥中日軍總指揮野目崎部隊長戰死,部下陣亡至少29人,被俘的偽政權人員(朝鮮人)超過150人。

雙方傷亡情況:五常縣警佐隨田三次郎以下被擊斃至少15人,未發現我軍傷亡。 短評:這一記錄比較靠譜。 說這一仗比較靠譜,因為當時趙已擔任抗聯第三軍軍長,在哈東地區指揮第三軍開展反對日偽軍春季“大討伐”鬥爭,取得勝利。 6月中旬趙尚誌曾在二道河子南部主持召開義勇軍首領會議,研究部署作戰計劃。這裡的確是他的活動區域。不過實際上可能戰鬥最激烈的應該是珠河,這裡才是趙尚志的活動中心區。日軍儘管總指揮在戰鬥中被打死,畢竟兵力佔有絕對優勢,趙尚志遂率主力前去會合夏雲階,開闢松花江下游根據地。留守在哈東地區的部隊在年底損失殆盡,趙一曼就是在這一階段的戰鬥中被俘的。 第四戰 地點:偽浜江省賓縣大白石研

時間:1936年4月19日—4月25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和“九龍”“德勝”共同指揮,兵力100 日偽部隊:不明 戰鬥情況:交戰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陣亡至少兩人,未發現我軍傷亡 短評:當時趙已率部前往湯原一帶會合夏雲階,直接指揮的未必是趙尚志本人。或許是義勇軍“九龍”和“德勝”的部隊借趙尚志的威名來嚇唬鬼子。奇怪的是“九龍”和“德勝”都是虎林那邊的“桿子”,跑到賓縣來似乎距離有些遠,其中有何奧秘可就不得而知了。 第五戰 地點:偽浜江省阿城縣第三區 時間:1936年4月26日—5月11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指揮,兵力200 日偽部隊:阿城縣警察隊 戰鬥情況:抗日聯軍襲擊了該處的偽自警團

雙方傷亡情況:日偽軍陣亡人數不詳,警察被解除武裝釋放者20人,俘虜80人,我軍陣亡25人,日偽軍反撲中奪回俘虜15人和部分武器彈藥。 短評:當時趙已率部前往湯原會合夏雲階,有記載這段時間他曾在通河殲滅日偽軍一百餘人,但通河與阿城之間還隔著一個木蘭,趙尚志這個時候出現在阿城比較詭異。特別是阿城已經到了哈爾濱近郊,連繳械帶活捉一百多敵人,這個仗無論誰打的,都足以給日軍帶來巨大震動。從偽警察的表現看,這也可能這是抗聯策應偽警察的一次起義?無論怎樣,看來此戰抗聯起初進展順利,但在撤退途中被日軍追擊遭到了一定損失。 第六戰 地點:偽浜江省木蘭縣大平河屯附近 時間:1936年5月13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夏雲階指揮,兵力700

日偽部隊:賓縣治安隊 戰鬥情況:就在13日前一天,“九紅”部隊一百人馬襲擊了木蘭縣西部的偽警察署,活捉五名警察。 13日的後一天,“九江”和“東來”部隊四百人在木蘭縣東楊河與日偽混合部隊爆發激戰。而13日這一天,抗聯襲擊了大平河的日占村屯,切斷電信線路,炸毀橋樑,進行宣傳活動。 雙方傷亡情況:不詳 短評:大平河屯應為太平河,這一戰沒有問題,的確是趙尚志指揮的。趙尚志的年譜中記載“5月13日襲擊木蘭縣太平河屯'集團部落'破壞附近的通訊線路和橋樑”。而根據趙在各路抗日武裝中的威望和作戰習慣,九江、九紅、東來等部隊,應該是與其結盟,配合行動的山林隊或義勇軍,這是趙尚志打開新區局面的一系列戰鬥中一場。 第七戰 地點:偽浜江省東興縣西河鎮附近 時間:1936年5月16日—5月25日 中方部隊:趙尚誌等指揮,兵力600 日偽部隊:關東軍,偽滿軍日偽警察隊,還有一部分自衛團 戰鬥情況:5月14日日軍結束了在木蘭縣東楊河和“九江”“東來”的戰鬥後,抗日聯軍以攜帶機槍的部隊襲擊了西河鎮的日占村屯。 5月26日又襲擊了下鄉視察的日軍木蘭縣參事官一行。 雙方傷亡情況:不詳 短評:東興即今天木蘭縣東興鎮,其東部青峰嶺為抗聯重要據點,也是趙尚誌第三軍的活動區域,1936年李兆麟將軍曾率部從青峰嶺向西進攻木蘭、東興、巴彥等。西河鎮這一戰鬥是趙尚志指揮,其年譜中提到“5月20日左右襲擊東興西河鎮偽警察與自衛團武裝”。 第八戰 地點:偽浜江省賓縣以東地區 時間:1936年6月2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占山好”,張連科,兵力100 日偽部隊:日偽賓縣警察隊 戰鬥情況:抵抗武裝攻擊了一個有警察隊駐防的村鎮(集團部落),並帶走九名俘虜(其中之一是當地的日本小學校長)。 雙方傷亡情況:不詳 短評:趙尚志年譜中有“聯合義勇軍襲擊了大河沿偽警察署”,時間為6月1日,考慮到日軍可能第二天才得到消息,趙尚志襲擊的村鎮應該就是大河沿。這一戰,可能是為了報復日軍5月29日的一次攻擊。那次,賓縣警察隊在賓縣朝陽河與報號“九勝”、“四海”和“告文”的義勇軍發生戰鬥,“九勝”和“四海”在戰鬥中陣亡。奇怪的是“九勝”和“四海”都應該是遼寧的義勇軍,怎麼會戰死在吉林呢?另外,此處的“長連科”,推測實際是後來的東北抗聯三軍三師師長張連科。 第九戰 地點:偽浜江省木蘭縣太平橋附近 時間:1936年6月5日—6月13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兵力250 日偽部隊:不詳 戰鬥情況:攻擊了一個有警察隊駐防的村鎮(集團部落),佔領後將其燒毀。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死三人,我軍無傷亡記錄。 短評:趙尚志年譜中有“6月12日,攻襲木蘭縣太平橋'集團部落',解除自衛團武裝”的記錄,因此這次戰鬥應該是趙尚志指揮無疑。值得一提的是從《滿洲國警察小史》來看,很可能隨後趙尚志部隊遭到了日軍針對性的討伐,時間在6月14日到27日之間,並在木蘭縣擺渡河和日軍發生激戰。日軍不但出動了陸軍,而且出動了海軍的砲艦廣寧號、砲艇小鷹號,以及偽滿江防艦隊的江平號及其陸戰隊。戰鬥中日方統計我軍損失20人,而日軍僅有兩人陣亡。有趣的是,日方的記錄顯示,戰鬥中偽滿砲艦江平號似乎和趙尚志部隊有默契或合作關係,有反正跡象!而有資料記載,抗聯和義勇軍合作,1936年曾在木蘭奪取艦炮兩門,機槍兩挺,與江平艦有沒有關係就不得而知了。 第十戰 地點:偽浜江省木蘭縣三軒屯附近 時間:1936年7月30日—8月2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兵力400 日偽部隊:澀谷部隊小谷隊 戰鬥情況:雙方發生戰鬥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死一人,我軍無傷亡記錄。 短評:地點有錯誤,三軒屯應為三千吊屯,趙尚志年譜中有“7月30日指揮遠征部隊在木蘭縣三千吊屯與日軍澀谷部隊小谷隊交戰”的記錄,這次戰鬥也是趙尚志指揮無疑。這次戰鬥推測是雙方周旋中一次遭遇戰。 第十一戰 地點:偽浜江省木蘭縣廣利屯附近 時間:1936年8月3日—8月13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李化民,兵力500 日偽部隊:日軍、偽滿軍各一部 戰鬥情況:雙方發生戰鬥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死一人,我軍無傷亡記錄。 短評:李化民(史義軍先生懷疑他就是經常在趙尚志身邊報號“一抹臉”的首領),義勇軍出身的抗聯將領,曾擔任道北聯軍副總指揮(總指揮為許亨植)。 《滿洲國警察小史》提到7月26日到7月29日李化民率部200人在木蘭、巴彥等地活動,29日襲擊了日軍的一座集團部落,擊斃日偽軍警8人,擊傷8人,活捉15人。史料記載“8月3日,東北抗聯趙尚志與李化民部500餘人在黑龍江木蘭縣南利馬屯(或為廣利屯之誤)與日偽軍激戰”。趙尚志年表中也有“8月上旬率隊在木蘭縣廣利屯與日偽軍交戰”。此戰為趙尚志指揮無疑。推測,趙尚志是在接應李化民的時候和日軍發生了小規模戰鬥。 第十二戰 地點:偽浜江省巴彥縣張家崗 時間:1936年8月14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兵力200 日偽部隊:澀谷部隊桑原隊 戰鬥情況:雙方發生戰鬥,8月17日,浜江省警務廳警官常磐嘉三郎被擊斃。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不詳,我軍犧牲23人。 短評:趙尚志年譜中有記載“8月14日—17日率遠征部隊西向巴彥前進,在張家崗與日軍澀谷部隊桑原隊激戰,擊斃偽濱江省警務廳長常磐嘉三郎”。此戰是趙尚志指揮,但常磐的職位沒有廳長那樣高,他是神奈川縣出身,級別是警長,不過,因為常磐屬於警務廳派來督戰的直轄官員,屬於上面派來的欽差大臣,所以他被擊斃肯定給日偽軍士氣帶來較大打擊。 第十三戰 地點:偽浜江省慶城縣東方和東興縣新民鎮 時間:1936年10月1日—10月27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兵力200 日偽部隊:日軍山田部隊,偽軍一部 戰鬥情況:在新民鎮發生戰鬥。日軍看準時機,襲擊了正在慶城附近擴充隊伍的趙尚志部隊,造成較大損失。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自稱陣亡一人,我軍犧牲42人,損失馬匹10匹,另有10名被俘敵軍逃脫。 短評:此前的一個星期,日軍也是以奇襲的方式奔襲了五常哈蟥塘、賓縣王姑站、賓縣白圈溝等抵抗力量據守的營地,給“雙龍”(即後來的抗聯第十軍軍長汪雅臣)、“金德”(懷疑為金策)、“占山紅”、“吉奉”、“四海”等部隊帶來較大損失,共造成抵抗部隊46人陣亡。這一次連趙尚志也著了道,看來是日軍在實驗新戰法,而抵抗部隊在適應的過程中難免付出代價。 第十四戰 地點:偽三江省湯原縣亮子河等地 時間:1935年1月1日—12月31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夏雲階,張殿福,兵力400 日偽部隊:日軍蒲田部隊、佐藤工作隊等 戰鬥情況:在通化、方正、湯原、撫遠、綏濱等地各縣發生激戰。比如12月1日敵通化縣討伐隊遭到抗聯打擊,通化縣警佐岩本章,警長鐮田佐市以下五名警察官戰死。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不詳,我軍犧牲10人,有若干負傷者。 短評:這不是一次戰鬥,而是日軍把一年的拉鋸作戰都放在了一起,說明當時抗日武裝在湯原十分活躍,無法連篇累牘報導其作戰情況。不過趙尚志要到10月中旬才抵達湯原,因此這些戰鬥很可能主要以後來的第六軍夏雲階部為主,但是12月1日的戰鬥很可能是他或三軍其他指揮員指揮的。 第十五戰 地點:偽三江省佳木斯市西南高麗帽子—寶清閣一線,依蘭縣西方等地 時間:1936年1月1日—3月31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夏雲階,張殿福,閣重新,李化(華)堂兵力800 日偽部隊:日軍北島討伐隊、佐藤工作隊、澤野部隊等,偽滿軍,寶清警察隊、鳳山警察隊等 戰鬥情況:2月12日,抗日聯軍襲擊長野運輸公司的大型汽車,活捉兩名偽官員;3月19日森林警察隊遭到襲擊,3月6日勃利縣警察隊被襲擊,警佐千葉孝陣亡,3月20日,湯原縣警察隊被襲擊,警佐森山德治郎,警長近藤忠二、老後三郎等陣亡。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死亡33人,我軍犧牲35人。短評:這也不是一次戰鬥,而是一系列抗聯對日軍的攻擊。毫無疑問趙尚志的部隊在此期間十分活躍,但他本人這一期間正忙著部署在小興安嶺建立後方軍事基地和開闢湯原抗日根據地,並在伊春河谷創建東北抗日聯軍政治軍事學校。估計不會有時間直接指揮戰鬥。不過,這段日偽檔案卻為抗聯戰史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史料——李兆麟將軍的得意之作老錢櫃戰鬥,以前一直沒有清晰的時間,現在可以斷定了——此戰發生在1936年3月20日,因為森山德治郎就是被李兆麟和戴鴻斌擊斃於老錢櫃的一個日本指導官——近藤和老後兩個警長的名字也可以補充老錢櫃戰鬥的戰績了。 第十六戰 地點:偽三江省湯原韓嵐屯、錦樂鎮、依蘭縣土龍山等 時間:1936年4月1日—12月31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李學萬,張團中,太山,海紅等,兵力1750(其中趙尚志部1000人) 日偽部隊:清穀、永田等部隊,偽滿第二軍管區國境地區討伐隊,偽滿國軍游擊隊,湯原縣錦樂鎮警察署、治安隊、自衛團等 戰鬥情況:抗聯襲擊韓嵐屯集團部落,錦樂鎮警察署,三江省內到處發生戰鬥。 7月4日,日軍聯合討伐隊中伏,勃利縣警長富永光雄、富錦縣警長長村上清等戰死,8月15日,樺川縣警長杉元富雄陣亡。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至少死亡37人,日本警察官3人,我軍犧牲74人。 短評:這依然是一系列抗聯對日軍的攻擊和日軍的反攻擊。顯示趙尚志的部隊在湯原已經站住腳,而且成為當地抗戰的主力軍。這一階段趙尚志實際負責著湯原根據地的建設和戰鬥指揮,把這些戰鬥歸於他的領導應該不算過分。但是,錦樂、韓嵐這些地方都無從考證,所以也無法得知日軍舉的戰例具體是哪裡發生的。 第十七戰 地點:偽北安省通北縣老道店等地 時間:1937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中方部隊:趙尚志兵力不詳 日偽部隊:竹內部隊,偽滿軍警若干 戰鬥情況:抗聯部隊在通北、北安、慶城、海林、綏化各地和日軍發生連續戰鬥。 3月20日,通北縣警佐福田正雄陣亡,8月3日,德都警佐本多利秋陣亡,11月6日,通北縣警佐鈴木末一,警長宮田房男、岩崎博愛等陣亡。 雙方傷亡情況:日軍至少死亡2人,日本警察官5人,我軍無傷亡記錄。 短評:從這一系列地名可以看出趙尚志西征部隊的路線。這支部隊為趙尚志親自指揮的騎兵,在老道店曾消滅偽軍一個山林隊。但是,日軍在這裡放上趙尚志的名字,我推測既不是他們所記錄的陣亡幾人的原因,也不是因為趙尚志打了偽軍的山林隊,實在是因為趙尚志在這裡打了讓日軍聞風喪膽的一仗——發生在1937年初的冰趟子戰鬥(顯然《滿洲國警察小史》沒有記入這次戰鬥日軍傷亡),給日軍竹內部隊帶來重大損失,成為趙尚志的經典一仗。 17場戰鬥整理完畢,一個威震敵膽、勇名赫赫的趙尚志的形象,也許,就在這一次次戰鬥中,銘刻在了東北抗戰史冊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