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清末四大奇案

第46章 第十六章

清末四大奇案 张军 2810 2018-03-22
楊昌睿下決心收了銀子,卻把要反平楊乃武冤獄的心思,丟在九霄雲外。忙命刑幕下了公文,不再提審此案,只將案卷交到即可。 楊同瑞聽說本來要提審的楊乃武的案子又壓下來,暗想不好,楊昌睿是個軟耳根子。雖然自己的話能聽的進去,可謂言聽計從,但別人的話也能打動他。莫不是劉錫彤和陳魯託了門子來說項,那可就糟了。當下即來到巡撫衙門找到楊昌睿。楊昌睿見楊同瑞氣沖衝的走進來,故作不解問道:“先生,有什麼事情要商議啊?何故作此之態?” 楊同瑞一屁股坐到太師椅上道:“並沒有別的事情,就為了這件謀死親夫的案件。我細細想來,實在是冤枉的很。您也是老於公事的人,恐怕不會這般將人命當作兒戲吧。” 楊昌睿吃他一譏,臉色變了變,但二人終究處的慣了,又是堂兄弟,又變回臉色笑道:“似這般大事,當然要細細詳查。我已讓蒯賀蓀又詳問了一遍陳魯,又調看了案卷。結果是此案並非冤案。”接著把蒯賀蓀勸自己的話講了,又道:“蒯賀蓀也是老於公事的人,我看盡可放心。”

楊同瑞一聽,果然楊昌睿是個軟耳根子,急忙道:“蒯賀蓀並未過堂審案,甚至連人犯的面都沒有見過,只是在案卷文字上推敲一番就得出結論。這樣判案怎麼可以作得數?輕易下這樣的決斷?這不是將人命當兒戲,而是遊文戲字了。” 楊昌睿見楊同瑞堅持此案有冤,而且是面紅耳赤,急的不得了的樣子,笑嘻嘻掏出一張銀票勸道:“楊先生,這裡有五千兩銀子,乃是陳魯送給先生喝杯酒的,我已代你收下,如今你且收了吧。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這不過是個毫無疑問的小案子,再審也審不出什麼來。反倒丟了一注大財。不如就此交到刑部複審罷了。” 楊同瑞一聽,這才恍然大悟,劉錫彤和陳魯果然暗通了關節,把銀錢送到楊昌睿的手中了,立刻回道:“大人,似這般大事,理宜細細詳查。難道為了這幾兩銀子,就斷送了您為官多年的清名不成?依我看來,此案十分之八九是冤枉的。”

楊昌睿聽他沒完沒了的提這個案子,心中很是不耐煩,但又是平時用慣了的老人,不願意就此給他臉色看,說道:“先生,究竟事情是否冤枉,做官辦案,得將就處便將就,何必如此認真呢?這事我己定了主意,你就不必多管啦。這五千兩銀子我先替你保管,代風聲過了之後,你隨時都可從我這裡支取。” 楊同瑞冷笑道:“這種銀子我可沒臉拿得。便是東翁身為二品方面大員,也應當替百姓伸冤,不能被陳魯、劉錫彤等人蒙蔽一時,冤殺了人命,還請大人三思。” 這兩句話,把楊昌睿說得惱羞成怒起來,不禁把麵一沉:“清名留在你身上,銀子放在我這裡。你不要銀子也罷,這事也不用你管了。” 楊同瑞見楊昌睿端了茶,再不理他,只好悻悻離去。心道:“我同楊昌睿也是相處近十載的交情了,平時總言聽計從,互相商議。不想今天卻如此的忠言逆耳,將來少不得有他追悔的一天。自己一生正直,從未取過不義之財。楊昌睿既已變心,我也無顏再留此間,做一個屍位素餐的幕府。從今天起,我再也不願與他相見了。明天便動身回去,倒落一個清清白白、身心安泰咧。”

回去便寫了辭館的書信,著人交給楊昌睿。楊昌睿知道楊同瑞的性子,若是他不重新提審楊乃武的案子,是勸不回楊同瑞的。又想自己與他畢竟是兩類人,終究走不到一塊兒,也就沒有挽留他,只命人送了五百兩銀子的館酬。楊同瑞卻只拿了一百兩,說是一年的館酬也就這麼多,不能多拿一兩。然後收拾收拾行李回紹興老家了。 等楊同瑞走了,楊昌睿便依著原判結案,杭州府所擬判櫝盡皆批准,整理案卷之後,送刑部詳查。 楊詹氏聽說連巡撫都不管此案了,杭州知府陳魯所判之案一切照準。當時便哭得死去活來,直哭到雙目紅腫,覺的楊乃武一定沒有活路了,自己便找了根繩子要在客棧懸樑自盡。管家王廷南恰好走進門來,見楊詹氏已經打好了繩環,正踩著凳子往繩環裡伸脖子,也顧不得男女有別,一把抱住楊詹氏,將她救下來。

楊詹氏被扶到床上,哭道:“廷南,你家二爺的命已經是完了,又何苦救我?讓我們一齊到陰間做個夫妻吧。” 王廷南道:“二奶奶快別如此,這時二爺的性命,全靠咱們奔波救取,你倘是死了,還有誰去伸冤呢?” 楊詹氏道:“我想杭州城內的官,一個個的不是糊塗的昏官就是枉法的貪官,還能有什麼法子?” “就算是杭州城裡無好官,還有京官管著他們哪。大姑奶奶已經上京里去了,又有二爺的族叔在京中照應,想來也會有點得救的希望。現在您若是先走了,萬一將來二爺得以雪冤,豈不鑄成了大錯?” 楊詹氏聽了此話,才點點頭道:“方才是一時急糊塗了,想的不甚周全。”雖是不去自盡了,仍是忍不住的哭。 到了東方發白,楊詹氏早早的就起來催王廷南上路。王廷南奇道:“昨日還見二奶奶懨懨的不想動,今天一大早倒有了恁大精神。這又是要到哪裡去?”

“我來的時候聽說杭州城隍山城隍廟裡的城隍是極靈驗的。今天去那裡求個簽,看看乃武的官司究竟如何?” 王廷南想若是求個好簽尚可,若是求出個下籤來,二奶奶不是又要尋死覓活?於是勸道:“生死天命,是不能預知的。若都能知道,這世道也不會這麼亂了。二奶奶還是和我一同回到餘杭,等北京的消息才好。” 楊詹氏道:“我若不去求籤,睡也睡不著,吃也吃不下,說不定等不到楊乃武雪冤的那一天就不行了。是好是歹,總歸是要去蔔一卦的。” 王廷南無法,只得陪她去了城隍山。這山倒也不大,山勢平緩,但景奇石秀。又依著西子湖,登上山頂北眺,只見波平如天鏡,輕舟似浮雲;向東看去,杭州的繁華街市,盡收眼底,房屋瓦舍,櫛比鱗次;南觀錢塘江,波濤滾滾,向東而去,直消失在東海雲水之間;西覽群山,松聲竹韻山峰沉浸在煙雲霧靄之中。

王廷南平時跟著楊乃武學了些文墨,此時見了此景不禁暗讚一聲。都說此地是“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台”。現在見了果然不差。 山頂上城隍廟高有七層,斗拱飛簷,修的十分有氣勢。進得廟來,是杭州的城隍老爺週新的塑像坐在上面。週新是明朝的浙江按察使,為人剛正不阿,執法如山,人稱“冷面寒鐵”,後來受奸臣誣陷,被明成祖殺害,引起朝野不滿,百姓憤怒,明成祖為平民憤,假說夢見周新做了杭州的城隍,於是立廟吳山,從此吳山又被叫做城隍山。凡是遭了冤屈的百姓,都願意來這裡求籤。 楊詹氏向周新拜了幾拜,請了一簽。拿出籤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四句詩: “荷花開處事方明,春葉春花最有情。 觀人觀我觀自在,金風到處桂邊生。 ”

楊詹氏也識得幾個字,見上面說的都是好詞,心中略略寬些,忙把求來的簽送給廟中解籤的先生。那先生看了看笑道:“你這個案子還有救,到了荷花開時冤情就可以明白,再等到桂花開時人就可以平安歸來了。” 楊詹氏聽了大喜,還是有些不放心,又去扶乩,乩壇上批下來兩句詩: “若問歸期在何日,待到孤山梅綻時。” 雖然籤上是說八月桂花遍地香的時候,乩詩上又說是十月梅花初綻時。時間有些不同,但終究都是好簽。楊詹氏這才將心都放下了,辭別了姚士法回到餘杭縣倉前鎮等待消息。卻把王廷南留在杭州,一邊照顧楊乃武,一邊打探消息。 沒想到第一個籤的前兩句詩後來真的靈驗了,而且來的還要早些。到了當年九月的時候,北京都察院下咨文到省,著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發回重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