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約翰·克里斯朵夫

第68章 第二部(4)

約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 11119 2018-03-21
因為受著痛苦的磨練,活活的脫離了人生,遭著人類自私自利的蹂躪,他才看到了被人類迫害的犧牲者,看到了人類得意揚揚的屠殺別的生物的戰場,心中不由得又憐憫又厭惡。便是在幸福的時候,他也一向喜歡動物,不忍看到它們受虐待,對於打獵有種強烈的反感,只因為怕人笑話而不敢表示出來,或許對自己也不敢承認;但他不願意親近某些人,骨子裡的確是為了這個原因;他從來不能跟一個以殺害動物為樂的人做朋友。這倒不是為了溫情主義:他比誰都明白生活是建築在痛苦與殘忍上面的,一個人要活著就不能不使旁的生物受苦。那不是閉上眼睛,說說空話所能解決的。也不能因此而放平生活,像小孩子一般的抽抽搭搭。倘若今日還沒有旁的方法可以生活,就得為了生活而殺戮。但為殺戮而殺戮的人是個兇手。雖然是無意識的,可究竟是兇手。人類應當努力減少痛苦與殘忍: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

平時這些思想在克利斯朵夫心中是深深的埋著的。他不願意去想它。想有什麼用呢?有什麼辦法呢?他應當成為克利斯朵夫,完成他的事業,不惜任何代價的求生存,哪怕要犧牲一些弱者也得生存……世界不是他造的……別想罷,別想罷! 可是等到他也遭了禍害,打了敗仗,就非想到不可了!從前他責備奧里維,不該對於人家所受的和給旁人受的苦難抱著無謂的同情,自己為之而悔恨交集更加是多此一舉。如今他卻比奧里維更進一步:因為他元氣充足,所以沖動之下,對宇宙間的悲劇看得格外透徹。他體會到世界上所有的痛苦,彷彿自己的皮肉都被剝光了。一想到那些動物,他不由得渾身戰栗;悲憤到極點。他完全了解禽獸眼中的表情,看到它們有一顆和他的靈魂一樣的靈魂,一顆無法伸訴的靈魂。它們的眼睛在那裡嚷著:“我又沒侵犯你們,幹嗎要教我受罪呢?”

日常看慣了的最平淡的景象,此刻他都受不了:——或是一頭關在柵欄里哀鳴的小牛,大眼睛突在外面,眼白帶著藍色,粉紅的眼皮,白的眼睫毛,堆在腦門上的蜷毛,紫色的面部,向內拳曲的膝骨;——或是一頭羔羊被一個鄉下人縛著四腳倒提著,把腦袋拚命望上仰,像小孩子般的哼哼嘰嘰,伸著灰色的舌頭,咩咩的叫著;——或是擠在籠裡的母雞;——或是一頭被人屠殺的豬在遠處哀號;——或是在廚房桌上被人破了肚子的魚……人類加在這些無辜的動物身上的酷刑,都緊緊的牽著他的心。假定它們也有一點兒理性的話,世界對於它們該是一場多麼可怕的惡夢!那些麻木不仁,又盲又聾的人,割著它們的喉管,掐著它們的肚子,把它們腰斬,活活的燒著,看著它們痛苦的抽搐。便是在非洲吃人的種族裡頭,也沒有比這個更殘暴的事。對於一個沒有成見的人,看到動物的痛苦比人類的痛苦更難忍受。因為人的受苦至少被認為不應該的,而使人受苦的也被認為罪人。但每天都有成千累萬的動物受到不必要的屠殺,大家心上沒有一點兒疙瘩。誰要提到這一點,就會給人笑話。 ——然而這的確是不可赦免的罪惡。只要犯了這一樁罪,人類無論受什麼痛苦都是活該的了。這是他欠下的血債。如果真有一個上帝而竟容忍這種罪惡,那就是上帝欠的血債。倘若上帝是慈悲的,那末最卑微的生靈就應該得救。倘若上帝只對強者發慈悲,而對於弱者,對於給人類作犧牲的下等的生物沒有正義,那末壓根兒就沒有什麼慈悲,什麼正義……

可憐人類的屠殺在宇宙的大屠殺中還不算一回事呢。禽獸也在互相吞噬。和平的植物,無聲無息的樹木,在它們之間也等於兇暴的野獸。所謂森林的恬靜,只是文人學士的好聽的詞藻而已,因為他們只認識書木中的宇宙……克利斯朵夫屋子旁邊的森林中就有著可怕的鬥爭。殺人犯似的櫸樹撲在美麗的松樹身上,憑著象古希臘柱頭那樣苗條的腰肢,使它們窒息。同時它們也撲在橡樹身上,把它們拗得折臂斷腿。巨人式的百臂的櫸樹,一株抵得上十株的樹,把周圍的一切都毀滅了。沒有敵人的時候,它們便同類相殘,彼此扭做一團,好像洪荒時代的巨獸。斜坡下面的樹林裡還有皂角樹在林邊望裡頭鑽進來,攻擊小松樹,壓著敵人的根株,用樹膠把它們毒死。那是拚個你死我活的鬥爭,得勝的把敵人的地盤和殘骸一起併吞了。大妖魔沒收拾完的,還有小妖魔來收拾。長在根上的菌竭力吮吸病弱的樹,慢慢的消耗它的元氣。黑蟻侵蝕那些已經在腐爛的林木。幾千百萬看不見的蟲豸把一切蛀蝕,穿洞,把生命化為塵土……而這些戰鬥都是在靜默中搬演的! ……自然界的和豈不過是一個悲壯的面具,面具底下還不是生命的痛苦與慘酷的本相嗎?

克利斯朵夫筆直的往下沉了。但他不是一個束手待斃,讓自己淹死的人。他心裡想死,事實上卻是竭盡所能的求生存。莫扎特說過,“有一等人是始終要奮鬥的,除非到了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克利斯朵夫便是這樣的人。他覺得自己快消滅了,所以一邊往下掉一邊舞動手臂,東抓抓,西找找,想找一個依傍,讓自己吊著。他以為找到了。他才想起奧里維的孩子,立刻把所有的求生的意志寄託在他身上,拚命把他抓住了。對啦,他應當找這個孩子,要人家給他,讓他教養,讓他愛,代替父親的地位,——他要使奧里維在兒子身上再生。既然他因為痛苦而變得自私了,怎麼不早想到這一點呢?於是他寫信給撫養孩子的賽西爾,很焦心的等著回音。他全副精神想著這個念頭,教自己鎮靜:——啊,還有個希望呢。而且他很有把握,因為知道賽西爾的心是極好的。

回信來了。賽西爾告訴他,奧里維死後三個月,一位戴孝的太太跑到她家裡來對她說:“還我孩子!” 這便是當初丟下奧里維和孩子的女人,——雅葛麗納,可是已經面目全非。她那次瘋狂的愛情沒有多久就完了。情人還沒有對她厭倦的時候,她先對情人厭倦了,回到母家,喪氣之極,對一切都厭惡,人也老了許多。為了那樁鬧得沸沸揚揚的桃色事件,許多朋友跟她斷絕了。平時行為最不檢點的人並不是最寬容的。連她的母親都對她表示那樣的輕蔑,使她住不下去。她看破了社會上的虛偽。奧里維的死更是個重大的打擊。她那副失魂落魄的神氣,教賽西爾不忍拒絕她的要求。把一個視同己出的小娃娃退還給人家當然是極難受的,但對一個比你更有權利而且更不幸的人,骨肉分離豈不更痛苦嗎?她原來想寫信給克利斯朵夫,徵求他的意見。但克利斯朵夫從來沒答复她的信,她已經不知道他的通信處,甚至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還活著……人生的快樂得而復失,有什麼辦法?唯有隱忍而已。主要是孩子能夠幸福,能夠有人愛……

回信是傍晚到的。遲遲不去的冬天又下了雪,下了整整的一夜。已經長出新葉的樹林中,枝條又被積雪壓斷了,劈劈拍拍的響著,象戰場上的聲音。克利斯朵夫獨自待在屋裡,不點燈火,在白光閃爍的黑影裡每次聽到林中悲壯的聲響都嚇得直跳,他也像那些樹木一樣,給沉重的擔子壓得格格的響著。他想: “如今是什麼都完了。” 一夜過後,又是白天;樹木並沒有斷。整整那一天,整整那一夜,還有以後的幾天幾夜,樹木繼續受著壓迫,劈劈拍拍的響著,可始終沒斷下來。克利斯朵夫一點兒生存的意義都沒有了,可是照舊活著。他再沒有理由奮鬥了,可是他照舊奮鬥,一拳來一腳去,跟那腐蝕他脊骨的無形的敵人肉搏,好比雅各對天神的苦鬥。他對鬥爭並不存什麼希望,只等有個結束:他永遠在那裡苦鬥,嘴裡喊著:

“你儘管把我打倒罷!幹嗎不打倒我呢?” 幾天過去了。克利斯朵夫的苦鬥告了個段落,所有的生命力都消耗完了。可是他仍舊撐著身子,走出門去。唉,那些在生命的空白中有個堅強的種族支持的人,還是幸福的。祖父的跟父親的腿,把快要倒下來的兒子的身體撐住了;強壯的祖先們一舉手之間把那顆筋氣力盡的靈魂給托住了,好像戰士雖死,他的坐騎還是把他馱著。 他走在兩個土窪中間一條高坡的路上,又走下一條地上都是尖石頭的小徑,石頭中盤根錯節的長著些發育不全的橡樹根;他不知道自己往哪兒去,但腳步比神誌清楚的人更穩實。他沒有睡覺,幾天以來差不多沒吃過東西,眼睛前面蒙著一層霧,向著下邊的山谷走去。 ——那時正是複活節的前幾日。天是陰的。冬季最後一個寒潮退下去了,和煦的春天正在醞釀中。下面許多小村子里傳來一陣陣的鐘聲。先是從山腳下土坳裡的一個鐘樓上來的;鐘樓頂上蓋著雜色的干草,有黑的,有黃的,長著一層蘚苔,象絲絨一樣。接著是另一山腹中看不見的那個鐘樓。隨後又是對河平原上的那些。還有在很遠的地方,霧靄蒼茫中的一個村子隱隱約約發出一片模糊的聲音……克利斯朵夫停住腳步,幾乎要昏過去了。那些聲音似乎對他說:

“到我們這兒來罷!這兒只有和平,沒有痛苦。不但痛苦消滅了,思想也消滅了。我們可以催眠你的靈魂,讓它在我們的臂抱中睡著。來罷,休息罷,你從此不會醒了……” 他覺得多麼疲倦!真想睡覺。可是他搖搖頭,回答: “我所找的不是和平,而是生命。” 他又往前走,不知不覺走了好幾里地。因為身體虛弱,頭昏目眩,最單純的感覺也有意想不到的反響。他的思想在天上地下反射出許多奇奇怪怪的微弱的光。在他前面,照著陽光的荒涼的路上閃過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影子,把他嚇了一跳。 到一個樹林出口的地方,他發覺近邊有個村子,因為怕見人,馬上回頭走,可是不能不走近村子高頭的一座孤零零的屋子:它靠著山腰,像一所療養院,四周是個向陽的大花園,寥寥落落的有幾個步子不大穩健的人在沙道上走著。克利斯朵夫沒有留意;但在小徑的拐角兒上,他劈面遇到一個眼睛慘白的人,軟綿綿的坐在兩株白楊底下的凳上,臉又胖又黃,眼睛直勾勾的瞪著前面。身後另外坐著一個人。兩人都不出一聲。克利斯朵夫已經在他們面前走過了,又忽然停下來,覺得那雙眼睛是他認識的,回過頭去瞧了瞧。那人始終不動,瞪著前面,彷彿有一個固定的目標。旁邊那個看見克利斯朵夫招手,便走過來。

“他是誰啊?”克利斯朵夫問。 “療養院裡的一個病人,”那人指著屋子回答。 “我好像認識他的。” “可能的。他是一個德國很出名的作家。” 克利斯朵夫說出一個姓名。 ——果然是的。克利斯朵夫從前在曼海姆雜誌上寫文章的時代跟他見過。那時他們處於敵對的地位。克利斯朵夫才露頭角,對方已經成名了。他性格很強,很有自信,不是他的作品他都瞧不起。他那些寫實的,刺激感官的小說,不像一般流行的作品那麼庸俗。克利斯朵夫雖然討厭他,對於他那種世俗的,真誠的,範圍狹小的,但很完美的藝術,也不由得暗暗欽佩。 “他這個病已經有一年了,”那個看守的人說。 “醫過一陣,大家以為他好了,送他回去了。不料又發了。一天晚上,他竟然從窗裡跳下去。初到這兒的時候,他又是騷動,又是叫嚷;現在可非常安靜,整天就這樣的坐著。”

“他在那裡瞧什麼呢?”克利斯朵夫問。 他走近凳子,不勝憐憫的瞅著這個被病魔打敗的人,臉上沒有一點血色,眼皮很厚,一隻眼睛差不多閉著。那瘋子似乎不知道克利斯朵夫在他旁邊。克利斯朵夫叫著他的姓名,握著他的手,——覺得又軟又潮,絲毫無力,像一樣死的東西;他不敢再把它拿在自己手裡。瘋子把望上翻起的眼睛向克利斯朵夫瞧了瞧,又瞪著前面,呆頭呆腦的笑著。 “你瞧什麼啊?” “我等著,”那人一動不動的低聲回答。 “等什麼?” “等複活。” 克利斯朵夫打了個寒噤,趕緊跑了。這句話象火箭一般的射到他的心裡。 他沒頭沒腦的望森林裡鑽,朝著回家的方向爬上山坡,因為心緒很亂,迷了路,走進一個大松林。一片陰影,萬籟無聲。不知從哪兒來的幾點火黃的陽光透入濃厚的陰影。克利斯朵夫被這幾道光催眠了,覺得周圍漆黑一團。他踏著厚厚的針氈,象脈管般隆起的樹根常常絆他的腳。樹下沒有一株植物,沒有一片鮮苔。枝頭上也沒有鳥聲。樹身下部的枝條已經枯了,所有的生機全躲在上面有陽光的地方。再望前去,連這點兒生意也熄滅了。那是樹林中間被某種神秘的病侵蝕的部分。各種細長的地衣象蜘蛛網似的包裹著紅紅的松枝,把它們從頭到腳捆縛著,從這一株樹蔓延到那一株樹,把森林窒息了。它們像水底下的海藻,到處伸著觸角。四下里也如同海洋深處一樣的靜寂。高頭的陽光暗淡了。死氣沉沉的林中不知怎麼溜進了一片霧,包圍著克利斯朵夫。一切消滅了;什麼都沒有了。他亂竄了半小時;白茫茫的霧越來越濃,變得黑沉沉的,刺他的喉嚨;他自以為望前直走,其實在那裡繞圈子,松樹上掛著奇大無比的蜘蛛網,霧氣經過的時候在網上留下搖搖欲墜的水珠。臨了,天羅地網似的迷陣漏出一個空隙,讓克利斯朵夫走出了海底森林,又看到些生氣蓬勃的樹木,松樹跟櫸樹的無聲的鬥爭。但周圍還是沒有一點兒動靜。醞釀了幾小時的靜默,騷動起來了。克利斯朵夫停下來聽著。 突然之間遠遠的來了一陣波濤。樹林深處先捲起一陣風,象奔馬似的到了樹頂上,樹尖都像水浪一般的波動。那陣風好比彌蓋朗琪羅畫上的上帝在百丈巨濤中洶湧而來,在克利斯朵夫頭頂上滾過。森林為之戰栗,克利斯朵夫的心也為之戰栗了。那是大地回春的先兆…… 然後一切又靜下來。克利斯朵夫懍懍然趕回家,兩腿索索的抖個不住,走到屋門口,像被人追逐似的望後回顧了一下。天地彷彿死了。山坡上的樹林都死氣沉沉的睡著了。靜止不動的空氣顯得異樣的透明。萬籟無聲。唯有一道剝蝕岩石的泉水,嗚嗚咽咽的替大地唱著哀歌。克利斯朵夫渾身滾熱的睡下。和他一樣煩躁不安的牲口在隔壁的牛棚裡騷動…… 夜裡,他迷迷忽忽的似睡非睡。遠遠的又起了一陣波濤:風又來了,這一回卻是飆風,——是春天的季候風,它吐出灼熱的呼吸,使酣睡未醒,打著寒噤的土地感到一點兒溫暖;它把冰溶解了,把一路上的甘霖都給帶來了。土窪那邊的樹林中,風像打雷一般咆哮怒吼,越來越近,越來越膨大,以千軍萬馬之勢衝上山坡;整個山林都是一片呼嘯聲。屋子裡有騎馬嘶鳴不已,幾頭母牛也跟著叫。克利斯朵夫坐在床上聽著,連頭髮也豎了起來。狂風吹到了,呼呀呼呀的直叫,定風針格格的響著,屋瓦亂飛,屋子也搖搖欲動。一個花盆給吹在地下,打破了。克利斯朵夫沒有關嚴的窗嘩啦啦的打開了,一陣熱風直衝進來,劈面吹著克利斯朵夫,也吹到了他裸露的胸部。他跳下床,張著嘴,連氣都透不過來。似乎有個活的上帝衝進了他空虛的靈魂。這就是複活! ……空氣進入他的喉管,新生命的波浪灌飽了他的髒腑。他覺得自己要爆裂了,想要叫喊,叫出他又痛苦又快樂的情緒,但他只能吐出幾個沒意義的聲音。紙張被狂風吹得滿屋亂飛;他搖搖晃晃的用手臂敲著牆,在房間里手舞足蹈的嚷著: “噢!你,你,你終於回來了!” “你回來了,你回來了!噢,你,我不是找不到你了嗎?…… 幹嗎把我丟了呢? ” “為了要完成我的使命,完成你所放棄的使命。” “什麼使命?” “戰鬥啊。” “你為什麼還要戰鬥?你不是萬物的主宰嗎?” “不是的。” “你不就是萬物嗎?” “我不是萬物。我是征服虛無的生命。我不是虛無。我是在黑夜中燒毀虛無的火。我不是黑夜。我是永久的戰鬥。我是永遠在奮鬥的自由意志。跟我一同戰鬥,一同燃燒罷。” “我打敗了。不中用了。” “你打敗了?你覺得完了?那末別人會打勝的。別想著你自己,得想著你的隊伍。” “我是孤獨的,只有我一個人;我沒有隊伍。” “你不是孤獨的,你不是屬於你的。你是我的許多聲音中間的一個,是我的許多手臂之中的一條。得替我說話,替我作戰。倘若手臂斷了,聲音嗄了,我還是站著;我可以用別的聲音,別的手臂來鬥爭。你即使打敗了,還是屬於一個永不打敗的隊伍。別忘了我的話,你便是死了還是會勝利的。” “主啊,我多痛苦!” “你以為我不痛苦嗎?千百年來,死亡追著我,虛無等著我。只靠了一次又一次的勝仗,我才打出路來。生命的大河被我的血染紅了。” “戰鬥,永遠要戰鬥嗎?” “是的。上帝也在那裡戰鬥。上帝是一個征服者,是一頭吞噬一切的獅子。虛無包圍上帝,上帝把虛無降服。戰鬥的節奏才是最高妙的和聲。這和聲可不是為你那些人間的耳朵聽的。只要知道它存在就行了。安安靜靜的盡你的本分,讓神明去安排一切。” “我沒有氣力了。” “替那些強者歌唱罷。” “我的嗓子破裂了。” “那末祈禱罷。” “我的心已經不干淨了。” “把它扔掉,拿我的去。” “主啊,要忘掉自己,把自己死了的靈魂丟掉,倒還罷了。可是怎麼能丟棄我的死者,怎麼能忘掉我所愛的人呢?” “把他們跟你自己死了的靈魂一起丟掉罷。只要找到了我的活生生的靈魂,你就會發覺你的死者並沒死了。” “噢,你曾經把我遺棄,將來還會遺棄我嗎?” “會的。一定的。可是你決不能把我丟下。” “要是我的生命熄滅了呢?” “那末把別的生命點起來。” “倘若我連心都死了呢?” “那末生命是在別的地方了。打開你的窗戶迎接它罷。你這糊塗蟲,屋子坍了,你還把自己關在裡頭!快快出來罷。還有別的地方可以住呢。” “噢!生命,噢!生命!我明白了……過去我在自己心中,在我的空虛而閉塞的靈魂中找你。我的靈魂破碎了;不料我的傷口等於一扇窗子,從那裡透進了空氣;我又能夠呼吸了;噢,生命!我又把你找到了!……” “是我把你找回來的……別說話,你聽著。” 克利斯朵夫便聽見生命的歌聲像泉水喁語一般在胸中響亮。憑窗遠眺,昨天還是奄奄一息的樹林,今天卻在春風春日之下洶湧澎湃。陣陣的風濤,歡樂的顫抖,在樹幹中間飄過;屈曲的枝條向著明朗的天空欣欣然伸著手臂。急流奔瀉,有如歡笑的鐘聲。同樣的景色昨天還埋在墳墓裡,今天可複活了;生命回來了,而克利斯朵夫心中的愛也醒過來了。得到上帝恩寵的靈魂簡直是一樁奇蹟!靈魂從惡夢中覺醒,一切都在它周圍再生。心又跳動了。枯涸的泉水又開始流了。 克利斯朵夫重新加入神聖的戰鬥……他自己的戰鬥,人類的戰鬥,一到這個陽光象雪片般亂舞的大混戰中就顯得太渺小了! ……他把自己的靈魂剝光了。好比一個人在夢裡常常會吊在空中似的,他從高處看自己,從大千世界中看自己;那時他的痛苦的意義立刻顯出來了。他的鬥爭是眾生萬物的大斗爭中的一部分。他的失敗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而且馬上得到補救的。他為大家鬥爭,大家也為他鬥爭。他們分擔他的憂苦,他也分享他們的光榮。 “同伴們,敵人們,向前罷,踏在我的身上罷,砲車儘管在我身上輾過罷!我根本不想到那個傷我皮肉的鐵輪,不想那些踩著我腦袋的腳,我只想著替我報復的人,想著主宰,想著成千累萬的隊伍的領袖。我的血是給他未來的勝利鋪路的……” 如今他覺得上帝不是一個麻木不仁的創造者,不是一個尼羅在鐵塔上眺望他自己放下的大火。上帝也在受苦。上帝①也在戰鬥,跟戰鬥的人一塊兒戰鬥,援助受苦的人。因為它是生命,是黑夜裡的一點光明,它慢慢的展佈開去,要吞沒黑夜。可是黑夜無邊,神的戰鬥永遠沒有休止;而誰也不知道結果。那是英雄的交響樂,連那些互相衝突,互相混雜的不協和音也會化作清明恬靜的音樂。象櫸樹林無聲無息的作著猛烈的戰鬥一樣,生命就在永恆的和其中作著戰鬥。 ------------ ①尼羅為羅馬帝國的大帝,以荒淫無道著稱於史。相傳公元六十四年時羅馬城中的大火為其所縱。 這些戰鬥,這種和平,在克利斯朵夫心中都有迴響。他是一個貝殼,其中可以聽到海洋的波濤。小號的呼號,各種聲響的巨風,英勇的吶喊,在威鎮一切的節奏上面飛過。因為在這顆有聲的靈魂中,一切都變了聲音。它為光明歌唱,為黑夜歌唱,為生命歌唱,為死亡歌唱,為戰勝的人歌唱,也為他自己,——戰敗的人歌唱。它唱著。一切都唱著。它只是歌唱。 滔滔汩汩的音樂,象春雨一般滲進那片在冬天龜裂的泥土。羞恥,哀傷,悲苦,如今都顯出了它們神秘的使命:它們使泥土分解,給它肥料;痛苦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田野又開滿了花,可不是上一個春天的花。一顆新的靈魂誕生了。 它時時刻刻都在誕生。因為它的骨骼還沒固定,不像那些發育到頂點而快要老死的靈魂。它不是一座雕像,而是在溶液狀態中的金屬。它身上每秒鐘都顯出一個新的宇宙。克利斯朵夫不想固定它的界限。他好像把自己的過去統統丟開了,出發作一次長途旅行:憑著年輕人的熱血,無掛無礙的心胸,呼吸著海洋的空氣,以為這旅行是沒有完的,他覺得快樂極了。在世界上到處奔流的那股創造力又把他抓住了,世界的財富使他看得出神了。他愛著,他能夠化身,化身為他的同胞。而一切都是他的同胞,從他踩在腳下的草到他握著的人家的手。或是一株樹,或是映在山上的雲影,或是草坪的氣息,或是嗡嗡作響的夜晚的天空,其中有的是蜂群一般數不清的太陽……那簡直是熱血的漩渦。他不想說話,不想思索,只是笑著,哭著,在這生氣洋溢的幻境中化掉了……寫作,為什麼寫作?難道你能寫出不可言說的境界嗎? ……然而不管可能與否,他非寫不可。那是他避不掉的。到處都有種種的思想一閃一閃的照射他。怎麼能等待呢?所以他就寫了,不管用什麼寫,也不管寫在什麼上面;往往他還說不出胸中飛湧的那些句子是什麼意思;而一個樂思還沒寫完,另外一個又來了。他寫著,寫著,寫在襯衣的袖口上,寫在帽子的皮帶上;不管他寫得多快,思想總是來得更快,簡直需要一種速記術才好…… 可是這不過是些不成形的斷片。等到他要把這些思想放進一般的音樂形式,困難就來了;他發覺從前的模子沒有一個再適用;如果要把自己的意境忠實的保留下來,就得先把至此為止所聽到的,所寫過的,統統忘掉,把所有學得來的公式和傳統的技術一起推翻,——那隻能給萎靡不振的精神做拐杖,給那些懶於用自己的腦子去思想,襲取他人的見解的人做一張現成的床鋪。從前,在他自以為生命與藝術已經成熟的時期,——(其實只到了他許多生命中一個生命的終點),——他用來表白的是一般的語言,不是跟自己的思想同時產生的新語言;他的感情是隨著現成的邏輯發展的,那邏輯提供他一部分公式化的句子,帶他走著前人的老路,到一個早先定妥而且是群眾所等待的結局。此刻可沒有現成的路了,應當由情操去開闢出來,思想只有跟從的分兒。他的任務已經不是描寫熱情,而是要和熱情合為一體,使他跟內心的規律交融。 同時,克利斯朵夫掙扎了好久而不願意承認的矛盾居然消滅了。因為他雖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也常常為一些與藝術無關的問題操心,認為藝術有一種社會的使命。他沒覺得自己原來有兩種人的性格:一個是創造的藝術家,完全不問道德後果的;一個是行動者,喜歡推理的,希望他的藝術有道德的與社會的作用,他們倆有時使彼此非常為難。現在他一心一意的想著創造,等於受著自然律支配的時候,就把實用的念頭丟開了。當然他照舊瞧不平時下那種卑鄙的不道德的風氣,始終認為淫猥的藝術是最低級的藝術,是藝術的一種病,長在腐爛的樹幹上的毒菌。但即使以享樂為目標的藝術等於把藝術送入妓寮,克利斯朵夫也不至於矯枉過正,提倡庸俗的實用主義,提倡以道德為目標的藝術,把天馬閹割了教它去犁田。最高的藝術,名副其實的藝術,決不受一朝一夕的規則限制;它是一顆向無垠的太空飛射出去的彗星。不管在實用方面這股力是有用的,無用的,或者是危險的,它總是力,總是火,是天上閃出來的電光;因為這一點,它是聖潔的,是善的。它的善,可能在實用世界中也成為善;但它真正的,神聖的善,跟信仰一樣是超乎自然的。它和它的來源——太陽——相同。太陽既非道德的,亦非不道德的。 ①它是生命。它戰勝黑夜。藝術亦然如此。 -------- ①希臘神話以阿波羅為駕馭太陽的光明之神,同時亦為藝術之神,象徵藝術與太陽同源。 所以完全浸在藝術中間的克利斯朵夫不勝驚愕的發覺,心中湧起許多陌生的,意想不到的力量;既不是他的情慾,也不是他的悲哀,也不是他有意識的靈魂……——而是一顆陌生的,對他的所愛所苦,對他的整個生涯全不關心的靈魂,一顆歡樂的,神妙的,獷野的,不可解的靈魂!它把克利斯朵夫當做馬一樣的驅策,老是用踢馬刺踢著他。偶爾能歇下來喘口氣的時候,他一邊看著所寫的東西,一邊問自己: “怎麼,怎麼這個會從我身上出來的?” 他那時被精神的狂亂降服了,那是所有的天才都領教過的、不受意志拘束的、獨立的意志,是“世界與生命的謎”,為歐德稱為“妖魔一般的”;他自己雖有武裝保護,也被它制服了。 克利斯朵夫寫著,寫著,成天成月的寫著。有些時期,豐滿的精神不需要任何養料,繼續在那裡無窮無盡的生產。只要輕輕的撩撥一下,微風送來一些花粉,就能使千千萬萬的內心的萌芽長發起來……克利斯朵夫沒有時間思索,也沒有時間生活。忙於創造的靈魂威鎮著生命的廢墟。 隨後,一切都停止了。克利斯朵夫筋氣力盡,老了十歲,——可是得救了。他離開了克利斯朵夫,託生到了上帝身上。 頭上突然出現了星星白髮,好似秋天的花在九月裡一夜之間開遍了草原。腮幫上有了新的皺紋。可是恬靜的眼神恢復了,嘴巴的神氣表示隱忍了。他心平氣和。如今他明白了。他明白:一朝面對著震撼世界的力量,他的驕傲,人類的驕傲,都是沒用的。沒有一個人能完全自主。非警惕不可。要是你睡著了,那股力就會溜進我們胸中把我們帶走……帶到哪樣的深淵裡去呢?帶到泉源枯竭的地方,把我們丟在乾涸的河床裡面。單是願意戰鬥還不夠。應當向不可知的神明低頭!他興之所至,會隨時隨地給你愛情,死亡,或是生命。沒有上帝的意志,單是人的意志是一無所用的。上帝在一剎那間就能毀滅我們多少年的勞作與努力。而他高興的時候,也能使朽腐化為神奇。一個能創造的藝術家,特別感覺到自己逃不過神的掌握;因為真正偉大的藝術家是只說神靈啟示他的話的。 克利斯朵夫這才懂得海頓老人的明哲,——他每天早上執筆之前先要跪著……戰戰兢兢的提防,誠惶誠恐的祈禱。所以你得祈禱上帝,求他和你同在。你得抱著虔誠與熱愛的心和生命之神溝通。 夏天將盡,一個巴黎朋友經過瑞士,發見了克利斯朵夫的隱居,特意登門拜訪。他是音樂批評家,一向最賞識他的作品。和他同來的還有一個知名的畫家,也是崇拜克利斯朵夫的。他們告訴他,歐洲各地都在演奏他的作品,極表歡迎。克利斯朵夫對這個消息並不感到興趣,認為過去的他已經死了,早已不把那些作品放在心上。因為客人要求,他拿出最近作的曲子。但對方完全不懂,以為克利斯朵夫瘋了。 “沒有旋律,沒有節奏,沒有主題的經營;只是一種流汁,沒有冷卻的液體,它可能適應任何形式而自己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它什麼都不像;只是一片混沌中的幾點微光。” 克利斯朵夫笑了笑回答:“差不多是這麼回事。混沌的眼睛在世界的幕後發光……” 但來客不懂得諾瓦利斯①的這句名言,只暗暗的想:“他才氣盡了。” 克利斯朵夫並不希望他了解。 客人告別的時候,他陪著他們走一程,有心帶他們看看山上的風光。但他也沒有走多少路。看到一片草原,音樂批評家便提起巴黎戲院的裝飾;那位畫家又認為色調配合得很不高明,完全是瑞士風味,象又酸又無味的大黃餅,霍特婁②一派的東西;並且他對自然界也表示很冷淡。 ----- ①諾瓦利斯為十八世紀德國詩人。 ②霍特婁為十九世紀瑞士歷史畫家。 “自然界?什麼叫做自然界?我就不認識!有了光和色,不就行了嗎?我才不理會什麼自然呢……” 克利斯朵夫跟他們握了手,讓他們走了。他對這些情形都不動心了。他們都是在土窪那一邊的。這樣倒更好。他不想對人家說:“要到我這裡來,應當走同樣的路。” 幾個月來把他燒著的火低下去了。但克利斯朵夫心中依舊保持著那股暖氣,知道火一定還會燒起來,要不是在他身上,就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不管它在哪兒,他總是一樣的愛它:火總是同樣的火。在這個九月的傍晚,他覺得那道火蔓延著整個的自然界。 他望回家的路上走。一陣暴雨過了,又是陽光遍地。草原上冒著煙。蘋果樹上成熟的果子掉在潮濕的草里。張在松樹上的蜘蛛網還有雨點閃閃發光,好比古式的車輛。濕漉漉的林邊,啄木鳥格格的笑著。成千成萬的小黃蜂在陽光中飛舞,連續而深沉的嗡嗡聲充塞著古木成蔭的穹窿。 克利斯朵夫站在林中一平空地上:那是土坳中間一片橢圓形的盆地,滿照著夕陽;泥土赫紅,中間有一小方田,長著晚熟的麥與深黃的燈芯草。周圍是一帶秋色燦爛的樹林:紅銅色的櫸樹,淡黃的栗樹,清涼茶樹上的果實象珊瑚一般,櫻桃樹伸著火紅的小舌頭,葉子橘黃的苔桃,佛手柑,褐色的火絨……整個兒像一堆燃燒的荊棘。在這個如火如荼的樹林中,飛出一隻吃飽了果實,被陽光熏醉的雲雀。 而克利斯朵夫的心就像雲雀一樣。它知道等會要掉下來的,而且還要掉下無數次。但它也知道永遠能夠望火焰中飛升,唱出嚦嚦流轉的歌聲,向那些留在地下的同伴描寫天國的光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