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當代小說 笨花

第37章 第三十七節

笨花 铁凝 6378 2018-03-19
向喜在保定的住宅是雙彩五道廟街副四號。平時,副四號的街門緊閉著。從前有個看門的老楊住門房,有人按門鈴,老楊就去開門。前不久老楊請長假回了清苑老家,開門的就變成了秦嫂。向家自己人進門不按鈴,有鑰匙。 這天向喜正在後院,聽見開門聲,知道這是順容看電影回了家,也自不理會。進門來的果然是順容,她在前院邊走邊和一個男人說話,像是在說這院子的規模。那男人還問這片蘿蔔是誰種的,順容支吾著說,是門房老楊種的,這幾天老楊回了家。向喜尋思,這是誰的聲音呢,很生,也不像當塊兒的鄰居,也不像保定的友人。順容為什麼不打招呼就把生人領進家呢。向喜決定躲開客人,他出了客廳想回臥房,一出門卻正遇見客人迎頭走過來。向喜沒有躲及。原來客人並不是一位,而是兩位。兩人都是西服革履,一位頭髮烏黑,一位頭髮花白。那位黑頭髮的客人一邊走一邊和順容說話,看來剛才在前院問長問短的就是此人。

向喜見客人已經迎頭走來,就不再往臥房裡躲,但一時不知如何對待他們。兩位客人看見向喜也停住腳步,面露驚喜,似乎在說,總算找到了要找的人了。顯然,他們猜出了站在眼前的就是向喜。順容搶先一步走到向喜跟前說,她是在門口遇見這兩位客人的,當時他們正在打聽雙彩五道廟街副四號,說是專程來晉見向大人的。她就把他們領了進來。順容說話,突出了“晉見”兩個字,她願意聽這兩個字,她知道“晉見”是下等人求見上等人的一種最具禮節、最謙恭的用語,她自然也就顯出了幾分主人的“派頭”。順容在門前把來人打量一番,又見他們穿著不同一般,雖然沒坐汽車,只乘了兩輛洋車,她也依然能夠感覺出他們的身份。 被“拘”在當院的向喜只好把客人引入客廳,並吩咐秦嫂上茶。

三人來到客廳,還是那位黑髮客人說話。他說:“如果我沒猜錯,迎接我們的便是向大人了。” “我是向中和,敢問二位尊姓大名?”向喜說著,為客人指著座位。 “敝人姓陸,這是名片。”黑髮人說著,將一張名片遞給向喜。 向喜接過名片,仔細閱讀。細讀名片已經是向喜社交的習慣,但這張名片上的先生並不姓陸,而是姓高,名字又彷佛在哪兒見過:高凌。向喜又仔細閱讀了旁邊的小注:河北省省長,天津治安會會長。向喜有些明白了,便再次端詳起來人,可兩個人裡顯然沒有高凌。 就在向喜研究名片和來人的時候,來人也在觀察向喜。還是黑髮人說話,他說:“我知道向大人在想什麼:名片與來人不符。是有點不符,但名片是高省長親手交給敝人,托敝人呈給向大人的。”

向喜知道了。社交中常有代呈名片的事,其中往往暗含著緣由。向喜想著,不覺又把眼光移向那位白髮人。黑髮人發現了向喜眼光的轉移,又搶先說:“這位先生我忘了介紹,這是小坂先生,您一听就知道不是中國人。是的,小坂先生是位日本客人,您看,半天不說話,顯得失禮一般。小坂先生說話要靠我翻譯。” 向喜總算弄清了來人的身份:省長高凌加上日本人小坂,他想到了來者不善這句話。不過,既然順容把他們領進了家,他也只好應付下去。他請二位客人落座後,順容替秦嫂端茶上來,站在一旁故意磨蹭著不走,研究著客人的來意。直到向喜給她使了眼色,她才不情願地離開客廳。 現在是向喜先開口了,他說:“不知小坂先生現在何處任職。”向喜說話對著陸先生。

陸先生把向喜的話翻譯給小坂,小坂用日語回答了向喜的問話,陸先生作著翻譯說:“小坂先生說,以前他是個商人,東北事變後,很多日本商人都投身到建設大東亞新秩序運動中來了。目前他只為日本政府在中國作些聯絡工作,高省長也是他聯絡的對象。” 向喜想,果真是來者不善啊。他們果真是從高凌那裡來。小坂不等向喜說話,又說,那年孫傳芳在天津遇刺時他也在天津,悼念孫大帥時他也在場,他看見向將軍就站在其中。其實早先他就知道向將軍和孫大帥是莫逆之交,聽說還結拜過兄弟。而孫大帥早年留學日本學習軍事時,還和日本如岡村寧次這樣的名將有師生之誼。日本人都很懷念孫大帥。 向喜說:“不錯,我和馨遠是盟兄弟,我也想不到馨遠回天津後會遇到這樣的不測。”

“是啊,”小坂說,“死去的人已經走了,在世的英雄豪傑就要為日本和中國的共同繁榮做一點事情才是。” 向喜聽懂小坂的來意,也知道了他下一步要談的問題,但他還是假裝不明白地問小坂:“小坂先生來寒舍,不知有何差遣?” 小坂沉吟片刻,知道已是進入正題的時候了,便開門見山地說:“向將軍一定知道華北這個概念的。華北本是個地理概念,而現在這兩個字早已超出了地理概念範圍。為什麼?向將軍是個有見地、有卓識的中國人,《塘沽協定》的簽定和華北政務委員會①的建立就是個標誌,它的建立才使許多中國的優秀分子有了同我們合作的機會。比如像向將軍熟悉的齊燮元②,還有你的正定老鄉吳贊週③。當然,也有有識之士不願意與日本合作的,比如向先生熟悉的宋哲元、張自忠他們,還有直系元老吳佩孚,有的做事莽撞,有的顯得不合時宜。”

小坂的談話既然已經正式開始,向喜也就要正式作出回應。軍旅生涯使向喜懂得了談判是怎麼回事,有時你要懂得把簡單的問題談得複雜,有時你要懂得把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現在向喜準備簡單從事。他說:“可我還是願意從地理上談論華北。從地理上講,它是中國的北方,現時我就住在中國的北方。” “對呀,對呀,這真是一種不謀而合。”小坂說,“這也就是今天我們來保定拜訪向將軍的原因。向將軍願意從地理上談華北,好,我尊重向將軍的意見。來保定之前我就仔細研究過保定的地理位置,原來保定才是不折不扣的華北腹地。” 向喜精心斟酌著官場交往的談話句式說:“這是不言而喻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是不會忽視保定的。換句話說,保定也是應該得到我們保護的。”小坂說。

至此,小坂來保定的目的已經徹底明了。剛才,當“華北政務委員會”“優秀分子”“得到保護”……這些似新鮮又非新鮮的字眼湧入向喜的腦海之後,他本想站起身來,奉勸陸先生和小坂迅速離開雙彩五道廟的,有句話叫做怒不可遏,向喜一時間就有些怒不可遏了。他想,先前我領兵打仗,從北打到南,從南打到北,弟兄們恩恩怨怨幾十年,可那都是中國人自己家裡的事。那時我在軍中也一時清楚,一時糊塗,我的清楚和我的糊塗也算是天時地利的轉換所致吧。現在呢,坐在我眼前的是個日本人,是日本人要和我探討華北和保定……這就有些驢唇不對馬嘴了,並且讓人不寒而栗。向喜思想著,怒不可遏著,但他還是強壓住心頭的怒火,決定把小坂的話聽完。 小坂見向喜不語,以為向喜對他的話有所考慮,索性徹底亮了牌。他說,日本人佔領整個華北在即,但日本人絕不是簡單的佔領,中國人的地盤還是要中國人治理。這就急需一個過渡性的組織,中日雙方給它起了個中立的名字叫維持會。日本人所到之處都要建立這個過渡性的組織。主持它的人都是經過日本軍方精選出來的一方名士。那麼,保定呢,正在天津的高省長就推薦了向大人。高省長還專門介紹了向將軍的經歷和為人。

小坂喝茶,向喜也喝茶。陸先生抽煙,向喜不抽煙。客廳裡一時很安靜。順容又走進來續水,看看向喜又看看陸先生和小坂,已猜出這並不是一場愉快的談話,就打圓場似的說:“二位先生怎麼不抽煙?”她把茶几上的一筒“白砲台”推給客人,再次退了出去。 向喜想,看來小坂是死等他開口表態了。這態他是要表的,他說:“小坂先生的話我已經聽明白了。可這件事事關重大,我是個解甲歸田的軍人,早年又沒有念過什麼書,當兵以後就知道軍旅裡那點事。你說的那個差事,其中盡是政治,我哪有膽量應承。再說,回到保定後,身體又一天不如一天,還是請小坂先生另請高明為對。” 小坂聽完向喜的話,遲疑一陣說:“我不把向將軍的話當真話聽。我和許多中國人打交道,開始得到的差不多都是這樣一席話。謹慎處事,這是中國人所遵循的原則。假如就在今天,向將軍聽了我的話便說:好吧,我同意。在我聽來也許反倒覺得將軍是個輕薄之人了。現在向將軍一推辭,我們一告辭,我以為這才是我們之間一個完美交往的開始。我們幾天后再見吧。”

小坂說完起身就要告辭,向喜自然不作挽留。他送小坂到門口,看見門口停著兩輛半新的洋車。小坂和陸先生上車後,不知從哪裡閃出幾個便衣隨從,小跑著跟車而去。 小坂不說幾天后再見,向喜也知道這才剛是開始。他想,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眼前這場禍橫豎是要他對付的。晚上他躺在床上,預測著事情的發展和他應付的辦法。順容看他翻來覆去地不睡覺,就說,沒見過他這樣死不開竅的人,人生下來就是混事的,不在這頭混就在那頭混。眼前的世道,保住性命,保住家室就好。向喜氣得叫著順容的小名說:“二丫頭,你知道你這種說法要是上了報,你這叫什麼言論嗎,叫漢奸言論!” 二丫頭自知言語有失,沒趣地扭過臉就裝睡。 果然,幾天之後,小坂和陸先生又幾次光臨雙彩五道廟街副四號,他們的態度一次比一次強硬。他們說,向喜一再支吾應付,已經是對日本人乃至日本國的戲弄。又過了些天,小坂再次來到雙彩五道廟街,就是伴著隆隆的砲聲而來的了。向家窗戶上的窗紙和玻璃被炮聲震得顫抖著,小坂臉上掛著難耐的笑容問向喜:“聽見炮聲了嗎?這可不是中國人過年,這是真正的戰爭。宛平的事④是中國軍人的疏忽大意,以為抓一個日本兵就會得多大便宜。實際錯了,這件事驚動了日本天皇,陸軍部還敢怠慢?我說的還是保定的前途。向將軍是個職業軍人,聽炮聲比我內行。你聽這是高碑店?徐水?滿城?”

向喜萬沒有料到事態發展會這麼快。幾個月前日軍在宛平城外挑釁似的演習,向喜憑著一個軍人的敏感,已經知道其中必定潛藏著更大的禍端。軍事演習有許多種,早年他在河間的會操就是演習。那是新軍建立後,袁世凱對新軍作戰能力的展示;後來的河南的彰德會操是新軍出師前的預演。時至今日,日本人在宛平城外的演習純粹是對中國人肆無忌憚的挑釁。他記起小坂在和他談話時,無意透露出日本有個“大陸政策”,要完成這個政策,日本人就勢必要製造出一個個事端。他想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句話,宛平的事,不就是一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麼。 向喜聽著炮聲,知道哪一炮是在高碑店,哪一炮是在徐水,哪一炮是在滿城。有歇後語說“保定府到北河——一百一”。高碑店和北河店緊挨著,而徐水、滿城和保定僅有幾十華里之遙。向喜必須思量自己今後的去向了。 這時,文麒和文麟相繼回到保定家中。他們從北平回來,文麒是中國大學的學生,文麟是香山中學的學生。他們這次回家,實際上是回來和父母告別的,他們要到一個進步青年都在嚮往著的地方去。這時他們還不知道,他們有個侄子向武備在不久前已經去了那裡。他們一路想的是怎樣掙脫家庭的阻力,而這種掙脫將會怎樣艱難和曲折。不過他們堅信,就像有些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樣,經過一番鬥爭後,末了,他們的結果一定會是偷偷地出走。他們回到家裡,伴著越來越近的砲聲,開始和父親談論保定的前途,卻遲遲不把他們的行動計劃告訴向喜。後來他們沒想到,還是父親向喜催促他們了,向喜對文麒和文麟說:“你們哥兒倆就打算在保定這麼呆下去?” 文麒和文麟互相看看,文麟就說:“以父親大人之見呢?”文麟說時故意不動聲色,翻弄著手裡的一本書。 向喜說:“從報紙上看,滿城方向的砲是劉峙⑤和日本的坂垣徵四郎⑥對打的。劉峙雖然也作了頑強抵抗,可坂垣徵四郎的最終目的是要奪取保定。” 文麟又說:“那下一步呢?” 向喜說:“下一步是保定失守。我預計這是五天以後的事,最多七天。” 文麟說:“我們去笨花吧,到笨花找取燈去。我們想取燈了。” 向喜說:“回笨花我不是沒想過,可坂垣下一個目標是石家莊。石家莊不起眼,不城不鄉的,但是日本人肯定要看重它——它能控制冀中、冀南和山西。如此,笨花對一個年輕人來說,也不是久留之地。” 文麟又問:“依父親之見呢?” 向喜並不直接回答文麟,只拿眼睛盯著文麟手裡的那本舊書,他知道那是一本名叫《西行漫記》的書。書是取燈留在家裡的,向喜閒暇時還翻過幾頁。他覺得其中的故事雖不奇妙,但也讓他了解了黃河以西陝甘一帶人們常說的西北之事。書中的一些人名他並不陌生,有的甚至還有過接觸,比如朱德和劉伯承。那是護國戰爭時在四川,當時他在這邊,朱德和劉伯承在那邊,他親自領教過他們的作戰才能。從前向喜對他們北上抗日的主張總是半信半疑,但是現在,自從“雙十二事變”後,他們的言論和行動卻一次次吸引著向喜的注意。在中國軍隊的正面抵抗節節敗退時,他們的隊伍卻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這不能不使向喜從內心裡感到崇敬。 文麟見父親注意他手中的書,下意識地把書往身後藏。向喜說:“別藏了,那本書我看過,那是取燈的書。” 文麟和文麒驚訝不已,也才揣測起他們和父親的“攤牌”也許並不比預想得那麼困難。於是文麟就讓哥哥文麒把他們的計劃一五一十地講給了向喜。向喜仔細聽著,聽完他竟然直截了當地問兩個兒子:“你們的路線怎麼走呢?那位美國記者走的路線是條遠路,他不熟悉中國,更不會判斷地形,走了不少彎路。你們不要走他的路線,要是走曲陽、五台山就近多了。你們哥兒倆對著地圖研究一下。” 文麒和文麟聽了向喜的話,對視良久。無論如何,父親的話是出乎他們預料的。 但二丫頭——順容得知兩個兒子要離家時,立即大鬧起來。雖然她知道她的鬧不礙大局,她還是鬧了起來。她不和兒子鬧,只和向喜鬧,這鬧裡也包含了這些天來她心中的所有怨憤。小坂的幾次登門驅使她不斷湧起無名的衝動,而向喜卻一次又一次對她發出斥責。一個時期以來,她和向喜的關係可說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向喜不理睬順容的吵鬧和阻攔,還是給足了兩個兒子盤纏,囑咐他們趁平漢鐵路未斷,趕快乘車南下。 文麒和文麟乘火車在定縣下車,按照向喜為他們謀劃的路線向西步行而去。 兒子們走後,向喜很快就對順容宣布了他的計劃:他要順容同他一起回笨花。順容堅決不同意,還勸他繼續等小坂。向喜忍不住拿笨花話罵了順容,他罵她是“混賬娘兒們!”順容嫌向喜罵了她,上去就和向喜“撕扒”,她把向喜從屋裡撕扯到院裡。院裡正站著秦嫂,向喜忍無可忍,當著秦嫂狠打了順容兩個耳光,並且又罵了她“混賬娘兒們!”這是他第一次打順容,他打的就是這個沒有骨氣、滿肚子苟且偷安打小算盤的女人。秦嫂知道向喜為什麼打二太太,也不去真勸,女人最懂女人的生性。秦嫂只是輕描淡寫地無人稱地說著:“看氣的,看氣的……” 一陣激烈的打鬧過後,向喜鄭重其事地叫過秦嫂,交給她兩個月的薪水說,今後保定家裡不再用人了,請她儘早回清苑老家。打發完秦嫂,向喜壓住躁亂的情緒,又叫過順容,仍然勸她和他一起回笨花。他說,如若不然,你就一個人留在保定等小坂吧。 這時順容看出向喜回笨花是主意已定,自己就選擇了留在保定。她也知道向喜允許她留在保定是真,讓她等小坂是氣話。她決定留在保定。 向喜想,事不宜遲,當晚他就收拾了簡單的行李。第二天天剛亮,秦嫂為他雇了輛洋車,把向喜送上火車,秦嫂自己沒有再回雙彩五道廟,直接回了清苑老家。向喜趕上了平漢線最後一趟南行列車,炮聲震盪著大地,火車似在顫抖著前進。 順容不等小坂,可小坂真的又來了。小坂是隨著進城的日軍而來,這次他是一襲軍服在身,坐著汽車,在雙彩五道廟街副四號門前下車,衛兵緊跟身後。當他在院門口得知向喜已經不在時,和順容這個婦道也沒多說什麼。 沒過多久,已經身在兆州的向喜接到順容一封信,順容粗識文字,不得已時也提筆寫字。信是門房老楊親自送來的,信上說:“他爹,你不回來就先不回來吧。你走後沒幾天,小坂就來了。他知道你不在就走了。後來,咱們的西鄰陸宅變成了憲兵隊部,憲兵隊部要擴建停車場,需要咱家的院子。現在牆被推倒了,你種的燈籠紅蘿蔔也給鏟了。前院剷平了,後院給拆了一半。眼下我一個人住在小東屋裡,廚房也沒有了,屋裡只生了一個煤球爐子……” ①.華北政務委員會:1940年在汪(精衛)偽政府領導下的華北最高行政機構。 ②.齊燮元:原直系軍人,後為日偽治安總署督辦。 ③.吳贊週:原直系軍人,後為日偽河北省長。 ④.即1937年日本挑起的盧溝橋事件。 ⑤.劉峙:時為中國軍隊第二集團軍司令,守保定。 ⑥.坂垣徵四郎:日軍侵占河北重要將領之一,時為華北方面第五師團師團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