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當代小說 作文雜談

第13章 一二精與博

作文雜談 张中行 2666 2018-03-19
這一節談談精與博的關係以及應如何對待。過去說精與博,一般是指治學。治學的目的是成家,雖然《漢書·藝文志》收“雜家者流”,可能因為不為大雅所重,或者“多方”更難,後來卻很少成家的雜家。專家總是精一門或兩三門,深入周遍,寫成藏之名山的著作,超過前人,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馬端臨《文獻通考》之類。一生以《說文》為主是精;但為《說文》作注,只念《說文》,即使熟到能背誦還是不成。為了精,反而不能不讀別的書。書很多,有些與《說文》關係近,如《廣雅》、《玉篇》之類,也要精。有些書與《說文》像是關係不大,如李後主詞、之類,推想段玉裁也一定讀過。也讀,主要原因不是惟恐注《說文》有時會用到,而是作為成家的學者,不能不具備深厚的學術根柢,這根柢只能由博來。昔人治學,都是以精為本(典籍也有本末,如經書和秦漢子史等是本,也要精),並以本為據點向外延伸,最終的目標是無書不讀。我們這裡是談作文,為取得作文的本領而讀書,其中也有精與博的關係問題。這與治學的情況不盡同,卻有相通之處。

相通,是也要以什麼什麼為本,精讀,並以本為據點(或說武器,即見文深知其意的本領)向外延伸,博覽。以什麼什麼為本,或說應該精讀什麼,前面已經談過,這裡再總說一下,是讀好的,可資取法的。讀的方法,上一節也已經談過,這裡再補充一點意思,是精的兩種更有效的過程。一是由喜愛而重複、由重複而純熟的過程。舉我自己的感受為例,當年第一次讀《史記·項羽本紀》,記事完結,來了“太史公曰”。可能有的讀者還沒讀過,或者讀過而印像已經模糊,所幸文字不多,這裡抄一遍: 吾聞之週生日,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諸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讀過之後,雖然講不清是什麼原因,總覺得文章氣味高妙,還想念。念了幾遍,稍微能體會文章的妙處,是氣勢雄偉,如黃河奔瀉,自天而下;變化多,任意迴轉,神出鬼沒;感情充沛,語盡而意有餘;有見識,評論一針見血。就這樣,又拿出來念幾遍,沒有硬記就背過,再想吟誦也不必翻書了。還有一種精的過程是由理解而感情滲入。也舉我自己的感受為例,那還是剛出版之後,買來,先讀《自序》,看到下面這樣的話: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為可惜。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獨有叫喊於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覺得意深刻而語沉重,也是愛不忍釋,於是反复念了幾遍。以後,偶爾也有寂寞甚至幻滅的悲傷,就找出這篇文章,一面沉思一面吟詠地念一兩遍,這時候,心情完全滲入文字的意境中,覺得理解和收穫比初讀的時候多多了。當然,值得精讀的作品不能篇篇要求像以上兩種情況那樣,處處要求像以上兩種情況那樣;但這種深入的意境總是值得企求的,因為讀而能深入吟味,以至於愛好、熟悉,使身外之文變為身內之物,並積少成多,這就成為寫作技能的資本,到自己有思想感情想表達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感到如何困難了。

以上是說精。還要博,就是不要求純熟的泛覽。還是就學習作文說,需要博的理由有下面幾種。 (1)作文,不只要能寫,還要有所寫,也就是要有內容。內容是思想、知識之類,這可以由自己的感知來,但主要是由接受前人的研究成果來。比如發表議論,經常要用到邏輯規律和邏輯術語,這些,可以說都是由讀書而來,不是由張目看外界、閉目審內心而來。所寫要包括多種內容,所以讀書不能不博覽。 (2)專就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說,也要靠博覽吸收大量的營養。這牽涉的面太廣,難得細說,只舉一例:只有多讀六朝的駢體文,才知道說話作文,原來在語句的平仄方面還可以用些功夫,求聲音美妙。 (3)精讀,有所得,這所得,有一部分可以稱之為筆法。種種筆法,博覽時也會遇到,這就對精讀起了鞏固作用。 (4)博覽,所知漸多,還會使精讀的理解更明晰,體會更深入。

博覽,觸及古今中外,有如何選定、如何安排的問題。適應自己的條件(理解能力、時間等)是個原則,理由用不著說。其次,以興趣為引線也無不可,反正開卷有益,興趣常常由此及彼,接觸面會越來越廣泛。但要注意,興趣最好與計畫攜手並行,因為許多知識,如哲學、邏輯、語法、修辭之類,很必要,卻未必能引起興趣,所以應該列入博覽計畫,即使捏著頭皮,還是要讀。 博覽的範圍問題比較容易解決,總的原則是大比小好,只要力所能及,無妨貪得無厭。但也不要輕視另一個原則,是必須有利無害。所謂有害,情況也要分析。有些作品內容不健康,比如用舊話說是誨淫誨盜,就不宜於讀。有的作品價值不高甚至毫無價值,卻不屬於敗壞心術一類,如思想不清或語言拙劣,如果自己已經學有根柢,不至於隨波逐流,我的意見,還是以看看為好,因為以之為反面教員,引為鑑戒,對作文的進益也許有不小的好處。

關於讀法,博覽自然與精讀不同,但也要有等級之分。有些作品,內容很重要或有相當的價值,雖然讀一遍可以放過,讀的時候卻也要字字咬準,確切體會其意義。次一等的無妨看快些。很差的,還可以大致翻翻,或者選看一部分就扔開。 最後還要知道,精與博不是可以截然分開的,遇到生疏作品,常常要憑自己的經驗和眼光靈活對待。有種種情況,這裡談一些顯著的,作為舉例。 (1)有不少作品,這樣看應該精讀,那樣看似乎入博覽也未嘗不可,這就可以取決於自己的興之所至。 (2)有些作品,總體看是好的,可資取法的,但是就內容的性質說或就表達的技巧說,卻並不處處宜於精讀,那就可以分而治之。 (3)有些作品,原來列入精讀或博覽範圍之內,及至讀一些,才覺得原來的看法並不對,那就可以改弦更張。 (4)同樣列入博覽範圍的相類作品,地位也會有高下的不同,地位高的,讀時要多用心思,那就近於精讀了。 (5)有時候,宜於博覽的,因為一時興致不同,精讀了,或相反,宜於精讀的博覽了,這也關係不大,只要能多讀,失之東隅可以收之桑榆。

總之,最重要的還是勤,養成讀書的習慣,提高讀書的興趣,然後用逐漸老練的目光,以精為本,由慢而快地向外延伸。這結果就是精與博的融合,許多人的經驗,文思的泉源主要是由此中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