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獨立韓秋

第9章 遲到與禮數

獨立韓秋 孔庆东 1104 2018-03-18
朝鮮高宗時代樸在馨纂輯有一部《海東續小學》,裡面記載的金鶴峰出使一事,頗有意趣。金鶴峰在宣祖時曾任副提學,一次奉命出使日本。到對馬島時,島主宴請他卻自己遲到,而且“乘轎入門,至階方下。”金鶴峰大怒曰:“對馬島乃我國藩臣,使臣奉命至,豈敢慢侮如此。吾不可受此宴。”於是罷宴而去。嚇得對馬島主殺了轎夫,斬其首來謝罪。從此以後,“倭人敬憚,待之加禮,望見下馬。” 此事可以表現出那一特定時期的韓日關係,也可以表現出韓國人脾氣之一端。但是,金鶴峰對禮數的要求是建立在“宗藩”的基礎之上的,有點“以勢求禮”的味道。其實,即便對馬島不是藩臣,即便大家都是平等的甚至反過來宗藩易位,請人赴宴也不該遲到。否則,便不是“知禮”。而只是“識趣”而已。也許正因為這一點,韓國古代長期蔑視日本,認為他們是不知禮儀的夷狄。 《宣祖實錄》卷37記載朝鮮國王的話說:“中國父母也,我國與日本同是外國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於子,則我國孝子也,日本賊子也。”朝鮮中期的儒學大師李退溪在一篇《乞勿絕倭使疏》中勸告國王不要與日本一般見識,原因是“禽獸之不足與較。”李退溪的態度與金鶴峰是有些不同的。金鶴峰是與之較,示之威,李退溪則主張“以夷狄待夷狄,則夷安其分,故王者不治夷狄。”李退溪認為如果與夷狄“辯是非,爭曲直”,就好像“督禽獸以行禮樂之事”,除了逼迫禽獸咬人以外沒有好的結果。

我在韓國講學二載,韓國各界朋友請我吃飯無數次,主人遲到之事十有七八。有一次,某上司宴請全體中韓教師,大家枯坐許久,此公方到,既不解釋,也不問候,入坐便與韓國人用韓語商談某事甚久。其他中國教師皆有怒色,我只好大講笑話,代韓國上司化解危機。此類事件層出不窮。中國人一般認為,韓國菜餚清湯寡水,沒啥可吃,赴宴純粹是給韓國人面子,是為了“盡禮數”。而韓國朋友卻往往忽略了此中的善意,不知不覺導致了彼此感情的疏遠。有一位年輕的中國南方某著名大學的教師,甚至宣布拒絕一切韓國人的宴請,大發金鶴峰式的脾氣。我因為知道韓國人並無惡意,是疏慢而不是故意侮辱,所以也就習以為常,一般採取遲到15分鐘的做法,與主人差不多同時到達,這樣就免除了雙方的尷尬。由於我有很多這類油滑的竅門,而被一些中韓朋友戲稱為韓國通。

禮數之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其實要看你遇見什麼人了。遇見金鶴峰,則失禮之人會自取其辱,因小失大。遇見李退溪,則表面上相安無事,實際上被看不起。不計較,其實可能是更大的輕蔑。這些道理,耿直的人不一定會想到。因為韓國人脾氣火暴,中國人也大多不願意講。我把它講出來,不僅是想提醒同為禮儀之邦的韓國朋友,也更希望中國朋友戒之哉,戒之哉! (中國現在喜歡遲到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多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