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人生若只如初見

第27章 潘岳悼亡猶費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 安意如 3848 2018-03-18
說魏晉風骨,我想提金庸筆下黃藥師。其人非湯武、薄孔週,視世俗禮教為糞土,任情縱性,我行我素,一派魏晉名士風範。青袍玉簫客,孑然江湖行。電視裡,他面具揭下的那一霎,鬢如刀削,雙目瞻瞻,我承認,自己被他的絕世姿容攝住了。 古詞裡說沈腰潘鬢消磨,黃老邪便是活脫脫的樣板。他不應在南宋,實在應該潛身千年前,與阮籍劉伶並一醉,和著嵇康的,琴簫和奏,再共王衍衛玠清談,或者同潘岳賦詞悼亡;卻竟然,守著亡妻的孤墳,流落南宋,舉世無雙,孤零零的一個人。 魏晉自有和黃藥師深情一路的人,都是這樣心意沉沉。潘岳十年風霜老了華髮,再入洛陽時,已是蒼蒼中年,不復年少時“擲果盈車”的嘩然。 潘岳是西晉著名的美男子,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千百年來,男人值得一夸的最高褒贊就是“才過宋玉,貌賽潘安”,就像那個丫鬟叫梅香春香,妓院叫怡紅院一樣濫俗。幸好潘岳本人並不俗,無論環肥燕瘦的時代審美觀如何變化,他一直是中國理想美男子的標準。

對於潘岳的“檀郎玉貌”,歷代都有稱頌。唐朝就有無名氏《菩薩蠻》曲:“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庭前過,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一面發嬌嗔,搦碎花打人。 “ 《晉書》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他年少時挾彈弓除外行獵,無數的少女少婦為之癲狂,忘卻禮教矜持,大庭廣眾之下,手拉手地把俊俏少年圍於中間,向他拋擲新鮮水果。潘安仁出行一次,竟也能滿載一小車花果而歸。 我讀到《晉書》另一段就笑得打跌:“左太衝(左思,字太衝)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前一句最妙是加了一個“絕”字,後面一句“齊共亂唾之”更讓人噴飯絕倒。想那婦女同志們一起向左思吐唾沫的情形,何其壯觀也哉。那可是左思啊,寫《三都賦》的文豪,居然被這樣對待,可見孔子說得不錯,“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左思也是個妙人,是魏晉人特有的天真率直,坐個車去遊街。結果搞得跟罪犯遊街示眾似的,叫人莞爾。人比人氣死人,這回打擊忒大了!我要是左思,再寫個《三都賦》,搞得洛陽紙貴也高興不起來,太傷自尊了,起碼半年不出門。 還有個和左思一樣的倒霉蛋是張載。他也是名重一時的文學家,不過很醜。 《晉書》記載:“時張載甚醜,每行,小兒以瓦石擲之,委頓而返。” 左思是自己不厚道,男版的“東施效顰”,怨不得被廣大婦女同胞唾棄。但是張載被小兒拋擲石塊,委頓而返,卻實在有點無奈和傷心。 在《晉書》和中,左、張都壯烈獻身,只為了襯托出潘安的灼灼其華。與美男子潘岳一比,再好的文才,也不免黯然失色。 怪只怪他們生在一個極度看重色相的時代。魏晉的名士標準,才德還在其次,首先人要長得俊逸有風儀。正像潘岳“有姿容,好神情”,謝安“神識沉敏,風宇條暢”,論長相,參加“超男”毫無問題。

其二,“魏晉風度”更講究精神、品格、氣度。就像那嵇康,風資特秀,爽朗清舉,其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連醉了酒,也要像玉山之將崩,醉得瀟灑。 其三,有好口才,口若懸河,擅於清談是最好。張載不知道,反正左思是著名的大口吃,在口才上又吃大虧。 魏晉的絕代風流人物,順過來、倒過去數,憑你用什麼標準,潘安總不出前五之列。這是個叫人過目不忘的男人。 潘岳不僅貌美,且文采斐然。 《晉書》稱“潘岳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神童”,“總角辯惠,文藻清艷”,在當時就有“岳藻如江,濯美錦而增絢”的美譽。 潘岳的詩文我看的不多,卻知道他的哀文寫得極好,是元稹的前輩。妻子楊氏死後,他曾做悼亡詩三首——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 黽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 幃屏無芳菲,翰墨有餘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萋一朝只。 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晨溜承簷滴。 寢息何時忘,深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尤可擊。 ——《其一》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凜凜涼風起,始覺夏衾單。 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 歲寒無與同,明月何朧朧。 展轉眄枕席,長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 獨無李氏靈,髣髴睹爾容。 撫衿長嘆息,不覺淚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 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 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 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其二》 曜靈運天機,四節代遷逝。 淒淒朝露凝,烈烈夕風厲。 奈何悼淑儷,儀容永潛翳。 念此如昨日,誰知已卒歲。 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製。 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 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复盡。 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引。 亹亹朞月週,戚戚彌相愍。 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 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 徘徊墟墓間,欲去複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 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 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 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

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餘。 ——《其三》 三首悼亡詩比較為人所知的是前二首。潘安對結髮妻子一往情深,楊氏是晉代名儒楊肇的女兒,十歲就許配給潘家。楊氏一家門第清高,男女都有真才實學。潘安與楊氏伉儷和諧,始終如一。不料楊氏早逝。 李商隱詩“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說的就是楊氏死後潘岳做的三首悼亡詩,情深意切,顯然比宋玉招魂要靠譜多了。 我讀潘岳的悼亡詩,與其說是愛他的詩句,不如說是稱許他對愛的節操。美男子難得,癡情美男更是難得。潘岳的《悼亡三首》上承了《詩經·邶風·綠衣》,下開了元稹的悼亡詩。自他之後,悼亡竟成了夫悼妻的代言。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詩經·綠衣》 《綠衣》是中國最早的一首悼亡詩。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詩說一男子手撫妻子遺物衣裳,悲戚不已,追憶舊時情誼,感念妻子對自己的照顧和耐心規勸,感傷著再也沒有另一個人如此的賢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 後世的悼亡詩,在表現手法上明顯受《綠衣》影響。如潘岳的第一首“幃屏無彷彿,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寢興何時忘,沉憂日盈積”等句,其實是取《綠衣》第一、二章意;第二首“凜凜涼風起,始覺夏衾單。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等,則是《綠衣》第三、四章意。

再如元稹的《遣悲懷》,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雲:“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亦全由《綠衣》化出。 潘岳的悼亡詩,我不甚喜歡。除了上面列出的幾句尚讀得真切,其他的,多在絮叨春夏秋冬、人世變換之類,讓人看得很累。元稹說“潘岳悼亡猶費詞”,是真的。 我讀元稹的詩,有“唯將永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之句;又讀容若詞,有“背燈和月就花陰,十年踪跡十年心”之語,心總是在一剎時暗滅,感覺鈍重無比,得慢慢去磨折其中情意。 哀是醞釀。傷是釋放。 讀潘岳的悼亡詩卻沒有這樣深刻的感受,因為他濃烈的思念已被過度氾濫的辭賦沖淡。若讀悼亡,我仍是愛元稹的《遣悲懷》和蘇軾的《江城子》,還有容若的《飲水詞》。

堅信,一個人懷念另一個人的時候,應該是安靜的念想。這種力量往往瞬間可抵達白髮蒼蒼的彼岸。悼亡愛情不是比辭賦,不是把玩在手裡的錦繡文章。因此潘岳沒有元稹的耿切,沒有蘇軾的悲辛,亦沒有容若的纏綿。 然而這怪不得他。是六朝文風使然,綺麗空洞,徒飾增華。潘郎又是著名地辭藻鋪陳,長於陳設。初入仕途時就因作《藉田賦》稱頌晉武帝,馬屁拍得太精彩而遭老臣嫉恨,以致滯官不遷達十年之久。大凡有才能者,肯定會見嫉於當時。潘岳風采妙絕,眉目如畫,又能以時文感動當今聖上,司馬炎周圍那些容貌醜陋、心地齷齪的大臣們心中嫉恨也是尋常。 很多年後,他再入洛陽,一身傲骨已折。他已經學會了見風使舵,因和賈南風的外甥賈謐交好,加入二十四友,成為賈氏外戚集團的御用文人。史說他望塵而拜,我多是存疑。賈謐本就與他交好,他犯不著如此。若是說拜賈南風的母親我還相信,可是也沒那個必要。況且一個人再跌拓,基本的風骨還是在的。這多半是不喜潘岳的後人附會的。因為他曾替賈后作書陷害太子,致被滅族,這卻是真切的事情。

賈后無子。太子司馬遹是晉惠帝與宮女謝玫生的,或者直接就是晉武帝的兒子。不管是誰的種,賈后都不能容他。 某天晚上,賈后派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一篇草書。這篇狂草,就出自潘岳的手筆。太子醉得七倒八歪,根本分辨不出寫的是什麼,只是迫於賈后淫威,照著筆劃胡亂抄了一遍。 然後,太子的墨寶經過一番幕後處理,筆劃該添的添,該模仿的模仿,總之是把它弄成一份謀反的罪證。而這位技術處理的“高人”,正是潘岳。他擅於模仿筆跡。 這是他一生幹過的最驚天動地的事。可惜賈后很快就敗亡了。時局變幻莫測,太子被廢後,“八王”中的第三位——趙王司馬倫發動兵變入宮,盡誅賈后黨羽。潘岳本是賈氏一黨,勢難倖免。更何況,他年少時曾數次折辱趙王親信的孫秀,如此,更是在劫難逃。 “以前的事,你還記得嗎?”他試探著問孫秀。 “藏在心中,沒有一刻忘記過。”孫秀冷笑著說。 潘岳黯然,自知難逃一死。不久他被“夷三族”,連累老母。臨刑前,他泣曰:“負阿母!” 我憐他這樣純孝的人。西晉的“八王之亂”本就是一筆糊塗爛賬,時局陰晴翻覆,士人只是政客手中的棋子。他是才子,更是掙扎在旋渦裡微不足道的籌碼,十年宦海沉浮,不得救贖。 魏晉雖好,卻是不屬於平民小吏的。不如當年在河陽縣安做縣令,也許生活會更簡單快樂一點。當年他在河陽縣種的桃花,現在也將開了吧?只是當年的檀郎,再也回不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