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靈魂的歸來
靈魂的歸來

靈魂的歸來

叶灵凤

  • 雜文隨筆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55265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前言

靈魂的歸來 叶灵凤 2280 2018-03-18
三四十年代有些作家的面目,緣於時空關係,或模模糊糊,甚或怪陋猙獰,使人不敢趨前,葉靈鳳先生大約就是很“慘”的一個。初則是正在“唇紅齒白”時,與魯迅先生相“罵”,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其實何嘗是對手,倒被“罵”個“流氓文人”,“臭”名昭著;繼則又在《魯迅全集》中被“注”為“漢奸”,遺“臭”萬年。後此註雖然“註銷”,卻也並無聲聞遐邇的“平反昭雪”,何況斯人已去,身後寂寞,真面目如何,也難得一辨。識者每念及此,殊為感慨! 葉靈鳳系江蘇南京人,生於1904年,1925年加入“創造社”,乃“創造社”名副其實的“小伙計”,文壇上堪稱資深。列名“左聯”最早的成員,卻又因“放棄”工作而被除名。抗戰時期,也屬於揮筆上陣的一員,擔任由夏衍主持的上海《救亡日報》編輯,並隨報社南遷,廣州淪陷後,遂移居香港,曾是中華文協香港分會理事。他與郭沫若、夏衍、潘漢年、喬冠華等一直過從甚密,不避被人以“左派”目之。建國後多次參加國慶觀禮,在港接待大陸來訪文化界要人,此種姿態亦曾為其時“注”他為“漢奸”者所瞠目!後來有資料證明,葉氏實乃從事掩人耳目的地下工作,“漢奸”云云,“皮相”而已。其實作家其人如何,自有文字俱在,也做假不得。遍觀大陸解放之前、之初遷港作家,一直矢志不渝地讚頌新中國,愛國之情溢於筆端,葉靈鳳實是最突出之一人。居港數十載,他撰寫大量歷史知識小品,縷陳香港被英國殖民主義者霸占經過,揭露殖民主義者的罪惡與醜行,駁斥殖民主義辯護士的種種讕言,並以一藏書家之熱誠與毅力,搜求各種有關香港史料、圖籍,藉以參證歷史,垂示後人。他所收藏的《新安縣志》(含今寶安、深圳、香港等地),為罕有之善本,外人曾有意以重金購求,不許,意在以之獻諸國家(身後由家人交廣州中山圖書館收藏)。

名聲此物,常常是名實不副,亦無可如何之事,智者便以達觀處之。如葉先生者,終其一生幾乎都立於“流氓文人”、“漢奸”陰影之下,不辯,亦不必辯;澹然,恬然,一本知識分子醇然本色,隻身體力行自己應做之事。為三十年代女作家蕭紅尋墳、遷葬而奔走,即一廣泛流傳於香港文化人中之佳話:故土、故人之情,他是決不輕棄的,他相信自己,這就足夠了。 葉靈鳳在現代文學史上不是小說大家,但他的一篇準中篇《女媧氏之遺孽》,入選鄭伯奇主編之《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赫然引人注目。借主人公情書自白,將一陷於婚外戀女子“東窗事發”後所經受身心磨難和盤托出,其表現之繾綣、深切令人震撼。當時的這位青年作家於此展露了“新星”的光輝。葉氏小說創作以短篇為主,亦有若干中篇或準長篇,其作品數量不可謂少,在創造社後期與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學之間,他是一位銜接性作家,此種角色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值得治文學史者看重。雖然蝸居於狹仄的“聽車樓”上,年輕的作家卻飽染異域文學新風潮,男女情事是其主要視景,痴恨恩怨,離合悲歡,委曲、感傷、情懷無限。恰弗洛伊德理論東來之時,沿波討源,自然別現一種見地。他又鍾情於斯蒂芬孫、普洛斯特、喬伊斯、帕索斯、紀德諸西方名家、親炙原作,心得殊深,創作手法亦綜錯多變,或亦真亦幻,詭奇迷離,或切換角度,多音交響,其《鳩綠媚》、《菊子夫人》、《落雁》等作品當時都能予人別開生面新奇之感。三四十年代文壇上“洋”風鼓動,海派中興,葉靈鳳的作用不可忽視。今日之論者,往往論及今日青年作家時,回護有加,“年輕”二字,概可諒矣。獨於昔日之作家,常忘其當時亦正年輕,幼稚、動盪、浮躁,自不可免,而春秋褒貶,激切、苛嚴。此種不公,也不獨對葉靈鳳一人而已。

葉氏於1934年曾出版《靈鳳小品集》,散文、小品亦為其創作之主要文學樣式。早期散文、小品多低迴、傷感氣息,其時適與鬱達夫等過從甚密,作文亦頗具創造社諸君子之風。文筆委婉,自抒情懷,取材大抵不脫自己身邊範圍,形象、情感均較為真切。留居香港後,因從業報紙副刊編輯,遂大量寫作小品、散文,而文風亦大變。有關香港歷史、風物、掌故的諸多篇章,或痛陳香港被英帝國主義霸占的詳細經過以及殖民者種種罪行、劣跡,或指點港島百年滄桑變遷,或狀繪香港形形色色珍異風物。知聞博洽,言之鑿鑿,筆法嚴飭,平易自然間挾帶“學術性”,就中更寄寓無限家國情懷,令人肅然。葉氏平生喜好英國作家淮德融風物知識於摯友傾談式的《塞爾彭自然史》,其、《花木蟲魚叢談》等集俱見效法之意,而其《能不憶江南》集中各文,追憶故鄉風物,尤其兒時吃過的各色美味食品,於美食家津津有味之言談中,或有幾許懷鄉的惆悵,使人不能不想起另一位“美食家”梁實秋,直有“北梁南葉”之感。

葉靈鳳嗜書。他不是“大款”,自年輕時代起,便以微薄薪金與稿費所得,銖積寸累購求中外圖書,藏書甚富(尤以西書為多),卻一朝盡喪於戰火,真正痛何如之。而後在香港,又東山再起,重建個人收藏,成為香港“文化沙漠”時期名重一時的藏書家。他卻不願稱自己是藏書家,而願稱“愛書家”。正是出於對書的至愛,他寫作了大量讀書筆記,古今中外,書苑菁英,收於筆端,复盡傳播之責。此類筆記文章出淺入深,且常與個人興會、經驗交融,亦是其散文、小品致力之作。 葉靈鳳1975年病逝於香港,國內曾有三聯書店出過他的三集(絲韋編,內中收有他在四十年代印行過的,六七十年代印行的《文藝隨筆》、《北窗讀書錄》和《晚晴雜記》,另有尚未結集的、《香港書錄》、《書魚閒話》等),此外還有《能不憶江南》(江蘇古籍版)等印行。葉先生嘗自稱“在外面流浪”的“遊子”,初回祖國大陸時,欣欣然而至熱淚盈眶,今年恰逢香港回歸祖國,編輯這套文集,懷念並告慰這位愛國情重的老作家,正其時也。

讀者諸君掩卷之時,當可想見他的笑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