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觀音

第22章 卷五

觀音 安意如 1018 2018-03-18
望著遺像,高力士想起楊妃死前對他的囑咐:“聖上春秋已高,我死之後,只有你是舊人,能體聖意,須索小心奉侍。再為我轉奏聖上,今後休要念我了。” 追憶當年的好風光,眼見上皇現今的淒惶,忠心的老臣伏地痛哭。他在宮中一生,見慣了人事離散,見慣了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從未感受過如此刻骨地悲哀,如萬箭攢心的淒涼。他為皇帝無法解脫的痛苦難過,為楊妃對皇帝深沉的愛而動泣。他想,他們待彼此都是特出的。只可惜大難當前,愛,被人的自私摧毀了! 秋雨淒淒。貴妃死後,上皇的生命裡,再也沒有春天了,再也沒有了。 他將纏綿於對她的思憶當中,如蠱附骨。他知道自己不得好死! 在某個月夜,他懷著與她再續前緣的妄想,抱恨終天了。

戲中。洪昇還不惜筆墨的寫了楊玉環的悔悟,遠沒有寫李隆基的悔恨這麼深刻,直抵人心。懺悔人為地拔高了楊玉環。自省確實是符合東方人精神軌蹟的回歸,但它這麼深刻,這麼嚴肅,不適合楊玉環。 我沒想明白楊玉環有什麼好懺悔的。一個女人,愛吃幾口荔枝。她老公幫她弄來,即使她知道荔枝難得,她也只需感激她的男人。我們不能以一個政治家的敏感來要求一個女人,要她在吃荔枝時聯想起國計民生,每吃一口就生出懺悔之心,自責:“我吃這一顆荔枝,會害死多少人啊!” 她又沒心機,不涉政治,只愛玩樂,三十多歲還像小女孩一般天真爛漫。這是李隆基長寵她的地方。族人因她而飛揚跋扈,不是她背後指使的。 我非常不贊成洪昇寫她悔罪是為了安排她登仙,在天上等李三郎團聚,絕大的敗筆啊!

土地老兒(洪昇)顛顛地跑出來安慰楊玉環說:“這一悔能叫萬孽清,管感動天庭,感動天庭,有日重圓舊盟。” 純粹鬼扯蛋!悔悟能這麼廉價麼?悔悟是為了悔悟後的好處? 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幹嗎? 雖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這不代表曾經的罪孽會煙消雲散,它只意味著你從過錯中走出來,重新審視自己,掙脫了惡緣,再結一個善緣。但緣生緣滅,善惡如影徘徊交錯。人的一生像坐在蓮舟中,左右傾側,時時花葉交映——美滿的開始並不意味著結局同樣美滿。 我不喜歡那些狗尾續貂的結局,說他們死後成仙又在一起了,又或是說楊玉環沒死,輾轉去了日本,白居易詩中的仙山,島國就是指日本,後來上皇知悉,還和她有通信。 我堅決地相信,楊玉環在白練繞頸時就死了!她的生命終結在三十八歲那年。這是悲劇的價值所在。那千秋萬世的一瞬間——她拽住他的大唐盛世一起隕落了!這之後世間的一切傳說,附會,只能說她有關,卻不能肯定是她。

情天長恨,惟愛永絕!這樣的不可挽回,才有動人心魄的力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