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第3章 燦爛的背後是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木木 1374 2018-03-18
王國維在裡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含義是,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這也是人生寂寞迷茫、獨自尋找目標的階段。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這也是人生的孤獨追求階段。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者,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复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也就自然能夠從寂寞王國進入自由王國。這也是人生的實現目標階段。 由此可見,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獨而執著的。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思想靈魂修養的體現,是難能可貴的一種風範。 人生中,寂寞是難以擺脫的,它如同喜怒哀樂一樣,時刻伴隨著我們。要正確對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其實很簡單,關鍵就取決於我們對寂寞的認識和追求成功的動機。 一個胸無大志、目光短淺的人,是斷然耐不住寂寞的;假如你有著高尚的思想境界,有著追求事業的良好心態,就能夠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告別“聲色犬馬”,走出浮躁喧囂的世界,真正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干好工作,認認真真地做好事業。

耐得住寂寞的考驗,你就會對生活中的痛苦和快樂有所感悟,精神靈魂就會得到昇華,自然也學會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創出自己的一番成績。 然而,在現在這樣一個“浮躁”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夠耐得住寂寞呢?許多人有了學銜後還要追求官銜,有了名還要有利,名韁利鎖,怎麼能做出大學問? 當前,學術界確有一個現像很普遍,就是誰發表的文章多,誰的曝光率高,誰就成為學術明星、學術名流、學界泰斗。學問做得好,文章發表得多,必然相應地產生一定的名氣。但名氣、知名度和學問本身並不是一回事。實際上,大學問家往往是沉寂的,沒有一個成功的學者沒有經歷過學術上的沉寂時期。 王國維就經歷過這樣的時期,1912年,他與羅振玉一起去了日本,住在京都的鄉下,幾乎用了六七年的時間,王國維繫統地閱讀了羅振玉大雲書庫的藏書,那段時間,他幾乎與世隔絕。此外,郭沫若在甲骨文、金文方面的成就,也是得益於他1927年至1937年在日本的十年苦讀。

安靜的準備和漫長的等候是寂寞的。多少次,我們尚未了解寂寞的真諦就急於拋棄它,以至於同時把成功拋棄!多少次,我們“耐不住寂寞”,我們要自己選擇一條熱鬧的旅途,以至於最終失敗又失敗!這是多麼可悲! 《聖經》上說:“人哪!你為什麼躍躍欲試?你為什麼這樣急於求成?你要耐得住寂寞,因為成功的輝煌就隱藏在它的背後。”耐得住寂寞是一種心境,一種智慧,一種精神內涵,蓄積的驚人的力量。也許與寂寞為伴是痛苦的,但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條向前的大河,在迂迴曲折中孕育出的快樂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 人生感悟: 一切的光彩照人的景象背後都隱藏著無盡的寂寞。就如劃破黑夜的煙花張揚地綻放,如此明艷動人,但曇花一現之後,留下的卻還是無盡的黑夜。其實,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究都是要用寂寞去償還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