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推背圖中的歷史

第34章 第三十三象清朝入主中原的預言

推背圖中的歷史 雾满拦江 3518 2018-03-18
像三十三丙申巽下兌上大過 讖曰: 黃河水清,氣順則治, 主客不分,地無支子。 頌曰: 天長白瀑來,胡人氣不衰。 藩籬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這一像說的是滿清入關的事情。 清朝開基在瀋陽以東的一個小村落,這個村落小到了不能再小,山里的獵戶聚群而居,壘土為城。傳說這個地方的歷史要上溯到唐虞時代,那可有點太遠了,但早在舜做帝王的時候,這個叫肅慎國的地方就曾進貢過弓箭——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弓箭是個什麼樣子,想想也蠻有趣的。 這個部落的人口越來越多,分化出許多不同的部族,但都是好勇鬥狠之輩。趙宋時代出來一個完顏阿骨打,把可憐的宋朝欺負得叫苦連天。再後來三折騰兩折騰,不知怎麼搞的折騰出來一個努爾哈赤,自從這老兄跑到這個世界上來之後,大明朝的麻煩就降臨了。

沒有他老兄大明朝就夠麻煩的了,光那些太監就能把大明朝活活折騰殘了。所以努爾哈赤一看這情形:我靠,你們哪懂得怎麼折騰啊,還是我來吧,我比你們會折騰…… 努爾哈赤正式提出折騰要求的時候,還是在明神宗的時候,神宗就派了熊廷弼跟努爾哈赤折騰。但是老熊這哥們儿命好苦啊,他在邊關折騰了三年,折騰得努爾哈赤暈頭轉向,可是神宗死得太快,繼位的光宗也不甘示弱,飛奔著就衝到了他生命的終點,然後是木匠皇帝熹宗繼位。 大權落到了魏忠賢手裡。 於是魏忠賢就派了人來找熊廷弼:我靠,老熊,這些年你沒少撈吧?別吃獨食了,吐出來大家分一分。 老熊是個傻帽,只顧上跟努爾哈赤較勁,沒顧上撈錢。魏忠賢很生氣,於是老熊就為這事下了大獄,隨後腦袋被剁了下來,傳首九邊。意思是說:誰再他媽的跟努爾哈赤過不去,我魏忠賢就跟他過不去。

努爾哈赤真誠地向老魏表示了謝意,就驅兵奔著關內跑來,不承想路上又遇到了一位袁崇煥。 這位袁崇煥比老熊還能折騰,搞得努爾哈赤特別地鬱悶,最後竟然鬱悶死了。幸好又換了一位崇禎皇帝,崇禎替努爾哈赤兄弟報仇,將袁崇煥搞死了。 袁崇煥死得極慘,據說當時的京師百姓堅信袁崇煥是漢奸——真要是漢奸還輪得到他們來咬袁崇煥嗎? ——生生地把袁崇煥給咬死了。這件事發生後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就投降了清軍。你罵我漢奸就罵吧,總比活活地讓你們咬死強。 接下來清兵就在山海關外折騰啊折騰,卻總是折騰不出來個眉目,正在這關鍵時刻,闖王李自成踏破京城,搶先一步把崇禎逼死在煤山。這個缺德皇帝一心為國,心眼兒還沒個針眼兒大,跟著他幹活的兄弟們都被他給折騰得頭暈眼花,所以他死的時候,身邊只有一個老太監。眾叛親離到了這種程度,他卻從不知道反省自己的過失,一味地責怪別人: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事實上崇禎到底是不是一個亡國之君呢? 瞧瞧他幹的好事吧! 崇禎在位十七年,任命過五十位內閣大學士,史上戲稱崇禎五十相。 崇禎宰了兩個內閣大學士。 崇禎還宰了七個總督,十一個巡撫。 有十分之一的大臣被崇禎關進了監獄裡。 崇禎到死也沒明白過來,連漢代篡位的王莽死的時候,身邊都跟著上千號的大臣死也不離開,歷史上混到崇禎這種標準的孤家寡人的,就他老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個人的性格上——他跟任何人也處不來,小人之心,對人求全責備。 這就是答案了。 崇禎是死了,但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還是投降了李自成,要不然他能怎麼辦呢?接下來就是眾所周知的陳圓圓事件,這件事情的責任在李自成,他的手下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時候吳三桂就已經註定了挨八百輩子的臭罵,沒辦法,誰讓他倒霉呢?

最離奇的是李自成居然親率兵將去打吳三桂,真不明白李自成打他幹什麼,就算你把吳三桂殺了,難道你李自成替他守邊關嗎? 李自成他老人家肯定不會幹這種倒霉活,這就無法理解他非要欺負吳三桂的目的了。 這時候吳三桂只剩下最後兩條路: 一條是一頭撞死,不過撞死也少不了挨罵,你撞死了誰來守護邊關呢?說死就死你未免也太不負責任了吧? 另一條是做漢奸。 眾所周知,吳三桂選擇了後一條。 一個人被弄到當漢奸要挨罵,不當漢奸也要挨罵的份兒上,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肯定是出了問題。 不說問題,說問題太累,還是罵漢奸省心。 大漢奸吳三桂敞開門戶,帶著清人衝進了關內。 於是順治登基,多爾袞攝政,滿人的兄弟們打算就要在這花花江山長住了。

黃河水清,氣順則治, 主客不分,地無支子。 但民族英雄史可法不同意,死守揚州,最終力盡城破,清人大肆屠城,史稱揚州十日。後又有嘉定三屠,其血腥之氣,瀰漫中原。 揚州失守,南明小朝廷舉旗投降,清人繼續南下。 明朝宗室一一被除,這時候還剩下一個唐王和魯王,可是這二位正自相殘殺得歡實,為什麼都這節骨眼兒上了他們還要自相殘殺呢?那你問他倆去吧。 總之是清兵一路向前推進,始終沒遇到什麼大麻煩。 很快大局已定,滿人已經坐穩了江山,雖然偶爾有點小小的不愉快,但總的形勢還是好的。於是攝政王多爾袞開始亂來一氣,居然和太后搞到了一起,小皇帝順治在一邊看著,那是相當地上火。 沒多久,多爾袞就舒服死了。

十五歲的小皇帝親政,先狠狠地修理了一番多爾袞的幾個親信,算是出了一口悶氣。然後順治東看西看,琢磨著找點什麼事情來做,這個找事情來做也是相當麻煩的,順治皇帝找了好幾年,終於找到了一位董鄂妃。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吳三桂又要搗蛋。 大漢奸吳老頭上疏,要求剪滅明宗,這個上奏還有個名堂,叫做“三患二難疏”,說得跟真的一樣。其實吳老頭上疏的原因就一個,他被罵得實在有點太慘了。 這時候明宗室桂王逃到了緬甸,由李定國、白文選擁戴,論打那是不成的,論罵還可以較量較量,罵別人不好罵,罵吳三桂就太容易了。先不要說吳三桂開門揖盜,引清人入關葬送了大好河山,現在吳三桂佔據的地盤,就是當年桂王撒歡的地方。倒霉的桂王過著寄人籬下的流亡生活,不想家倒也罷了,一想家就罵吳三桂,吳三桂拼了老命地堵住耳朵,那罵聲還是源源不斷絡繹不絕而來。

吳三桂不愛聽罵啊,所以他比順治更急於剿滅明宗室。 順治倒是無可無不可,吳三桂卻有這個積極性,好啊,那就讓他幹吧。 於是吳三桂狂追桂王入緬甸,逮住白文選,逼迫緬甸交出桂王,緬王不得已,就於驛館門外設伏,誘殺桂王的從人,一共殺死四十二人。最後剩下一個桂王朱由榔,他正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突然衝進來一群人,不由分說抬著椅子就走,嚇得桂王號啕大哭,等晃晃悠悠感覺到椅子被放到地面上,朱由榔揩淨臉上的鼻涕,睜眼就看到了吳三桂那一張親切的老臉。 早上好,吃了嗎?吳三桂關心地問候道。 朱由榔被殺,徹底掃清了明室對清朝的影響。 這邊順治安下心來和董鄂妃展開生死戀情,可是董鄂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迅速地死掉了,讓順治好長時間醒不過神來。等他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他也死掉了。

康熙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繼位那年,小康熙剛剛八歲。 現在輪到了鰲拜老兄說話。 但鰲拜正說得眉飛色舞的時候,突然跑上來一群小太監,摟腰抱腿把鰲拜放翻在地。 這一次鰲拜倒下後就再也沒能爬起來。 然後小康熙將笑瞇瞇的眼神轉向西南:吳老頭,你也該舒服夠了吧? 削藩! 藩籬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推背圖》上的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時代——康熙的時代。 吳三桂還真沒想到小皇帝竟然敢拿他開刀,先試探性地上疏,表示自己希望削藩,然後等著小皇帝拒絕,這個拒絕就是表示朝廷仍然信任他的意思了。但是這個意思他沒有等到,小皇帝順水推舟地批准了他的要求和建議。 吳三桂也有招,就回房換了身蟒袍玉帶的明朝服裝,看得大家眼睛都直了,然後老吳帶著大家去祭祀被他殺死的朱由榔:小朱啊小朱,別怪我當年殺你,你也不想想你們一家子都乾了些什麼事兒?天底下人攤上你們這家人做皇帝,真是倒盡了血黴。今天我老吳就不跟你客氣了,你在地下趴著你的,讓我老吳先過過皇帝癮吧。

吳三桂反了。 清有三藩,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聽到老吳已經鬧起來了,耿精忠也不甘寂寞,也跟著折騰了起來。尚可喜這人卻很沒勁,他不光不跟著折騰,還把吳三桂的使節都給押送到小皇帝康熙那裡去了。 吳三桂這一鬧騰就是整整五年。折騰得大清朝天翻地覆,人仰馬翻。各地的官府也省心,吳三桂打來了,就出城迎接: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等吳三桂撤了,清兵回來了,大家再出城迎接: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玩得開心得不得了。只是苦了老百姓,納賦繳稅,這回得備足了兩份,清廷一份,吳三桂一份。 到了第五個年頭上,吳三桂身體不支,倒在床上,這才回味過來上了康熙這個小兔崽子的惡當。 敢情康熙壓根兒就不跟他比誰的武藝高,誰的人馬多,比的是誰活得命更長。老吳都折騰這麼多年了,還能再活得過康熙嗎?真要是活過了康熙那他豈不成了老王八了嗎?

氣人啊,罵人哪有這麼一個罵法的。 吳三桂氣恨交加,吐血而亡。 他死了,也徹底地終結了一個時代。 一個不堪回首的時代。 然後大清迎來了更加不堪回首的新時代。 一個更加愚昧透頂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裡,人的思想竟然倒退回了遠比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更要落後的程度。正是這些東西讓這個偉大的民族付出了更為沈重的代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