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推背圖中的歷史

第13章 第十二象兒皇帝石敬瑭割幽州的預言

推背圖中的歷史 雾满拦江 4926 2018-03-18
象十二乙亥震下坎上屯 讖曰: 塊然一石,謂他人父。 統二八州,已非唐土。 頌曰: 反兆先多口,出入皆無主。 繫鈴自解鈴,父亡子亦死。
這一象又是一個很特別的玩意兒,“塊然一石”,一個“石”字,“已非唐土”,要說這東西寫在唐朝,實在讓人無法釋疑。 不管那麼多。 這一象實際上扯出來的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隱痛,石敬瑭自稱兒皇帝,將燕雲十六州拱手送給契丹,歷史上的漢奸雖然多,但姦到他這份兒上的,堪稱登峰造極,無出其右了。事實上正是這個幽州拖垮了北宋,為了奪回失去的國土,有多少大宋好兒郎埋骨他鄉?傳統評書中的楊家將,說的就是這段事;武俠小說中的蕭峰,就因為這件事搞得在雁門關外自殺。這兩個故事所掩藏的一個共同命題就是:

幽州之痛,活活搞死了兩個國家。 大宋和遼國。 有多少資源經得起這麼積年累月地在戰場上消耗? 但這是後面的事情了,這一像中,單說這件痛心事是怎麼形成的。 首先還是要從朱溫那個怪物說起,這個怪物淫遍諸將妻女,欺負沙陀軍事將領李克用,可是李克用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大名鼎鼎的黃巢就是被李克用逼得走投無路的,難道還怕一個怪物嗎?所以這哥倆就在歷史上對掐了起來。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單憑自己的實力跟敵人對掐,那是蠢人才會幹的事情。所以李克用斷然考慮:向兄弟部隊迭剌部落借兵。 迭剌部落為當時草原上契丹八部之一,八部的領袖又稱為可汗,迭剌部落的可汗叫耶律阿保機,他接到李克用與他共分天下的邀請之後,欣然從命,帶著人馬急匆匆地趕來了。

可是到了地頭上一看,朱溫的人馬鋪天蓋地,比李克用多出來不止一個數量級。耶律阿保機當時就火了:我靠,老李,你這不是坑我嗎?人家那麼多人咱們能打得過嗎?那什麼,要不我也過他們那邊幫他們打你得了。 耶律阿保機臨陣擺了李克用一道,活活地把李克用氣死了。臨死之前他告訴兒子李存勗:他一生中有三大恨事,耶律阿保機不夠意思,就是這最恨的恨事之一。所以李存勗接掌後唐政權之後,先百戰立威,打得朱溫不敢出門,後將契丹逐出關外,至此平定天下,曰:咱哥們儿用十根手指頭弄來的江山。 不知李存勗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不過人家已經回宮裡唱戲去了,懶得跟你解釋。這邊耶律阿保機灰溜溜地返回到草原,腳還沒落地就受到了另外七大部落的熱烈歡迎,歡迎他放下兵刃,交出指揮戰鬥的旗鼓,回去閉門思過,認真寫檢討。

合著這七大部落認為耶律阿保機的行為給同族人丟了臉,被人打得丟盔棄甲,知道的是打的耶律阿保機,不知道的認為挨打的是契丹人,人活一張臉啊,讓耶律阿保機這麼一搞,以後大家還怎麼混啊。 耶律阿保機當然知道自己的錯誤,他泣不成聲,交出軍隊和旗鼓,回去寫了幾份檢查,就請七大部落的可汗們來聽他念檢討。七部落的可汗都來了,進了帳篷後屁股還沒坐穩,身後突然伏出甲士——不是已經交出軍隊了嗎?哪裡又來的甲士?這事可真邪門——因為太過於邪門,七大部落的可汗們沒有任何防備,一傢伙全被幹掉了。 耶律阿保機自號天皇王,建國大契丹。 從此契丹人站起來了。 這時候老天又送了一個人給耶律阿保機,李克用手下的大將盧文進。

說起盧文進來,他自己倒沒什麼本事,不過他是領導,他的手下有許多能工巧匠。但更重要的是,盧文進精通軍事,不管他自己能否玩得明白,但是他比任何一個契丹人都懂這個。 這就足夠了。 由此大契丹的軍事藝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戰幽州。 耶律阿保機是個好學生,他把剛剛從盧文進那裡學到的軍事知識全部用上了,挖地道,挖得守將周德威滿頭是汗;築土山,築得周德威叫苦連天;城外打井抽乾城內的地下水,渴得周德威嗓子眼髮乾。 困守二百餘日。 直到李存勗親自領兵來援。但這二百天來,耶律阿保機已經學以致用,軍事才能不在李存勗之下了,逼得李存勗臨時發明了鹿角,就地用形如鹿角的柱子阻住契丹的騎兵,而自己的兄弟們則躲在鹿角後面不慌不忙地射箭。

契丹兵屍橫遍野,幽州之圍遂解。 雖然這一仗是漢族人取得了勝利,但這只不過是慘勝。最糟糕的是:耶律阿保機敗是敗了,可人家是新學乍練,而他的對手李存勗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這一進一退,就足以證明一件讓漢族人不開心的事情: 契丹兄弟在戰鬥中成長了起來。 這也同時表明:有人要倒霉了。 就在這個倒霉的節骨眼上,耶律阿保機死掉了,那邊的李存勗也被伶人郭從謙搞死了,世事如棋局局新,一群新手擁了上來。 他們是:大契丹耶律德光,後唐明宗李嗣源。 耶律德光遇到對手了。 李嗣源這人腦子極是冷靜,他甫一登基,就問起馮道這個人,並說道:此人一定是我的好宰相。 他說得一點也不錯。 歷史被《推背圖》推到這裡,就不能不提到這個馮道了,這個人在歷史上是有定論的,總之是名聲不太好。可是如果誰有心思翻一翻孔子的書本的話,你就會發現,或許馮道才是一個真正的聖人。

這樣說話會惹來立場堅定的史評者拍磚的,蓋因這個馮道是一個職業宰相,這傢伙也真能玩,他活到七十多歲,總共給十個皇帝做過宰相,也虧他有本事,能夠找到這麼多的皇帝用他。只能說他運氣好,出生在皇帝高產的年代裡。不管是誰只要佔據了一個城池,趴在城門樓上腦門一轉悠,我靠,我也登基過過皇帝癮算了,這就為馮道的宰相職業提供了廣泛的客戶基礎。 馮道侍奉的第一個皇帝是佔據幽州的劉守光,由於馮道反對劉守光稱帝,遂被打入大牢。按照修史者的觀點,一朝為臣,終身是奴,君辱臣死,主恥奴亡。而劉守光死後馮道卻居然敢不死,實在是讓奴才們咽不下這口氣。 馮道所侍奉的第二個皇帝是後唐的李存勗,李存勗稱帝后,先升馮道為郎中、翰林學士,滅了後梁又授戶部侍郎。不久馮道父親去世,按封建法律規定,要暫時辭官回鄉守孝。服孝期間,家鄉鬧飢荒,馮道便將自己家裡的財物全部拿出來周濟鄉親,自己住在茅草屋裡,當地的官吏送來的東西他都沒有接受。當時大契丹已素聞馮道大名,想將他搶走,由於邊境守軍嚴密防備,這才沒有得逞。

馮道在家鄉並沒有擺官架,而是親自下地勞動,也上山砍柴,對一些缺乏勞力的人家他也盡力幫助。 到了耶律德光橫空出世的時候,馮道正在替他的第三個皇帝老闆李嗣源打工。因為李嗣源的賞識,不久馮道便被升為宰相。在這期間馮道做了兩件事:一是把詩人聶夷中的詩《傷田農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穀。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讓李嗣源經常誦讀;二是曾藉李嗣源心愛的玉杯勸誡他修仁德之道。因而馮道贏得了李嗣源的敬重。 說起來這個歷史真是怪到家了,這麼多的皇帝,居然活不過馮道這麼一個糟老頭子。不久,乖乖聽話的李嗣源死翹翹了,馮道就又換了他的第四任皇帝老闆李從厚。李從厚是李嗣源的親生兒子,但是他很快丟了皇帝的寶座,馮道來不及指點他什麼。

馮道的第五個皇帝老闆是李從珂。李從珂這個皇位就是從李從厚手中奪過來的,他之所以能夠做成這件事,是因為他是李嗣源的養子。搶了皇帝寶座的當天,馮道率領百官迎接他登基。但是李從珂只喜歡對主子忠誠的奴才,不喜歡像馮道這樣特立獨行的怪人,就打發他出京城到外地去做官。 這件事李從珂做錯了。 錯在何處? 他也不想一想,馮道乃職業宰相,稱得上專業型的人才,他居然敢不用像馮道這樣的專家,那還能混得下去嗎? 混不下去的,這都在史書上寫著呢——《推背圖》上也有的。 連馮道都不用,這還像話嗎? 有人生氣了。 生氣的人一個叫石敬瑭,另一個叫趙德鈞。 石敬瑭,雄性,出產於李克用手下沙陀軍事將領臬捩雞的家中,落地就會啼哭,天才!後娶後唐明宗李嗣源女兒為妻,正式進入中央權力中心。

趙德鈞,雄性,家有養子一名,名趙延壽,娶了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另一個女兒,在李嗣源面前說話也是管用的。 石敬瑭和趙德鈞都認為李從珂不是個東西,但自家的兵力又不足,於是雙方求助於大契丹的耶律德光。 這樣耶律德光就可以挑挑揀揀了,看兩家誰開出的條件好。 趙德鈞在這一輪競標中隆重敗北。 他開不過石敬瑭。 因為石敬瑭敢整,一點也不臉紅的管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叫爹,這本事一般人學不來。雖然學不來,但趙德鈞卻仍是不服,又進行了最後的努力,努力的結果,是他們父子雙雙去了契丹,耶律德光明確地告訴他:我們契丹人最重承諾,我既然已經答應了石部,那麼除非石頭爛掉,我的主意才能改變。 趙德鈞很沒情緒,但他的養子趙延壽卻在大契丹幸福地做起了官。

人生啊,就是這麼扯淡! 這句感嘆是皇帝李從珂抱著后宮的美女們發出的。 契丹大軍排山倒海一般擁來,讓李從珂鬧心不已,他在宮裡擺上酒宴,喝得迷迷糊糊之後,就放起了一把火,正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石敬瑭如願以償地做上了兒皇帝,建國號後晉,他是不會再犯李從珂的錯誤的,甫一登基,就命令職業宰相馮道做他的宰相。 馮道樂顛顛地趕來了,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出使契丹。 而契丹更是久聞馮道其名,早有心將他據為己有,於是趁機點名讓他出使契丹。石敬瑭捨不得放馮道離去,想另覓使者,不想其他人聽說是出使契丹,無不臉上變色,雙股顫抖,於是馮道鎮靜地在一張紙上寫了兩個字:“道去”,餘人見之,無不落淚——這才是貓哭耗子假慈悲,落淚你不替馮道去? 耶律德光聽說馮道要來了,就要親自迎接,有大臣勸阻他說:天子沒有迎接宰相的禮節。耶律德光這才沒有去。 為回到中原,馮道用心周旋。得到賞賜後,馮道便都換成薪炭,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北地太冷,我年老難以抵禦,所以早作準備。像要久留的意思。見馮道這樣,耶律德光很感動,就讓他回去,馮道卻再三請求留下來,耶律德光仍讓他走。馮道又在驛館住了一個月才啟程上路,路上也走得很慢,契丹的官員讓住就住,兩個月才走出契丹邊界。左右隨從不解地問:“從北邊能回來,我們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飛,您還要住宿停留,為什麼這樣啊?”馮道說:“縱使你急速返回,那契丹的良馬一夜就能追上,根本就逃不掉,慢慢走反倒能安全返回。”大家聽了,嘆服不已。 欲速則不達,欲達不可速。老頭兒馮道果然有兩把刷子。 出使契丹回來之後,馮道受到石敬瑭的進一步重用,國中政務,無論大小,非問馮道而不能決,甚至石敬瑭還就軍事問題請教過馮道。馮道曾經表示過請辭,石敬瑭勃然大怒,堅決不許,甚至連馮道的辭呈都不看一眼。 就這樣馮道替兒皇帝石敬瑭打了整整七年的工,然後又換了老闆。 石敬瑭死掉,他的兒子石重貴接班,他就是職業宰相馮道的第七個老闆了。石重貴這人向來以父親以兒皇帝自居為恥,即位之後先將馮道放逐,隨後廢除了石敬瑭與契丹的條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聞之大怒,驅兵而入,滅後晉。 沒辦法,馮道只能再換老闆。 大契丹! 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問過馮道如何治理中原:“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馮道順著他說:“現在的百姓即使佛陀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能救得!” 這話分明是在討好耶律德光,另一層意思則是勸他不要濫殺無辜。 勸耶律德光的不止馮道一個人,大契丹的吏部尚書張礪,就曾建議耶律德光取得中原之後,全部委任漢人治國。可是耶律德光生平頭一次不聽人勸,笑曰:你的,漢人的事情統統知道,但我們大契丹的事情,你的統統不知道。 那麼大契丹有什麼事情漢人不知道呢? 漢人馬上就清楚了。 打草谷。 打草谷好啊,打來草谷餵牲口,這沒什麼錯吧? 可是中原地帶哪來的什麼草谷可打? 只有黎民百姓。 於是黎民百姓遭殃的日子來臨了。 這下子漢人生氣了,幹什麼啊這是,你說說你這個耶律德光,大家讓你這個異族人當皇帝,那是給你面子,你自己也應該知道點好歹吧?既然你這麼不懂事,那大家也不跟你玩了。 天下遂反。 耶律德光看到這種情形,好大不樂意,生氣地道:漢人太不夠意思了,不好弄,咱們回家,不跟他們玩了。 走?你走得了嗎? 耶律德光身死欒城。 這就是《推背圖》中的預言故事了:繫鈴自解鈴,父亡子亦死。 耶律德光、石敬瑭這對寶貝父子都死翹翹了。 《推背圖》的這一象算是結束了,但歷史仍然緩慢向前發展著。 被耶律德光擄至鎮州的馮道獲得自由,造反的軍士推選他為統帥,馮道笑著拒絕了,說:“儒臣安能謀大事,這都是你們大家的功勞。”然後他看到軍中有被擄的中原婦女,就變賣私產將她們贖回,並安全送回家中。 接下來馮道又替他的第八個皇帝老闆——後漢劉知遠打工,然後是第九個皇帝老闆——後周郭威,然後是第十個皇帝老闆——後周世宗柴榮,他甚至替柴榮修好了郭威的陵墓,親手埋葬了這個時代。 歌舞昇平的大宋行將到來。 馮道這才幸福地嚥氣。 他的一生,是為了百姓的一生,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實踐了儒者無適無莫、義之與比的理想。但無論是在他的生前還是死後,始終是謗名隨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