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馮友蘭人生智慧書

第69章 孑然獨立,就是合理的幸福

馮友蘭人生智慧書 王艳 1399 2018-03-18
獨立自足的生活,即是合理的幸福。 ——《三松堂自序》“20年代” 曾經年幼的我們,必須在父母的幫助下,才能蹣跚行走;必須有父母的照看,才會衣食無憂;必須有父母的建議,才知如何面對外界的人事物。我們就這樣,在父母的注視下,一天天地長大了。突然有一天,我們開始想要自己做決定,為自己想做的事、為自己將來的人生、為自己面對世界的方式。父母說我們長大了,於我們而言,則是希望有屬於自己獨立生活的開始。 不可否認,在父母庇佑之下的生活是幸福的,然而,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幸福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獨立自主。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獨立自足的生活,即是合理的幸福。” 在獨立自主這一點上,馮友蘭先生無疑是成功的。自幼時起,他的生活主要由母親吳夫人照顧,思想開明的吳夫人從來沒有過多地干預他的生活。無論是在國內任職,還是到國外遊歷,吳夫人都讓馮友蘭先生自己做決定。馮友蘭先生的哲學之路,是他自己的選擇,是他自己走出來的,這便是獨立自主中蘊含的幸福。

人生是屬於自己的,應該沿著自己設定的道路去前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獨立自主地完成人生的樂章。這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即便是養育我們的父母,也不能剝奪我們的這種權利,讓我們按照他們畫好的軌跡前行。身為父母,更應做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培養獨立自主的品行。 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從小就注意對兒子獨立性格的培養。有一次他趕著馬車帶兒子出去遊玩。在一個拐彎處,因為馬車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當馬車停住時,兒子以為父親會下來把他扶起來,但父親卻坐在車上悠閒地掏出煙吸起來。 兒子叫道:“爸爸,快來扶我。” “你摔疼了嗎?” “是的,我自己感覺已站不起來了。”兒子帶著哭腔說。

“那也要堅持站起來,重新爬上馬車。” 兒子掙扎著自己站了起來,搖搖晃晃地走近馬車,艱難地爬了上來。 父親搖動著鞭子問:“你知道為什麼讓你這麼做嗎?” 兒子搖了搖頭。 父親接著說:“人生就是這樣,跌倒、爬起來、奔跑,再跌倒、再爬起來、再奔跑。在任何時候都要全靠自己,沒人會去扶你的。” 從那時起,父親就更加註重對兒子的培養,經常帶他參加一些大的社交活動,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別,與不同身份的客人應該怎樣交談,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風貌、氣質和風度,如何堅定自己的信仰,等等。有人問他:“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麼多,怎麼有耐心教孩子做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誰料約翰·肯尼迪的父親一語驚人:“我是在訓練他做總統。”

每個人都曾經歷過被父母寵愛的歲月,心中總是會留下些依賴的影子。就是這種依賴他人來保障自己的心理,會成為人生中最大的危險。當準備赤膊努力一番時,它會對你說:“不用了,你根本不需要。看看,這麼多的金錢,這麼多好玩、好吃的東西,你享受都來不及呢……”這些話,足以抹殺一個人意欲前進的雄心和勇氣,阻止一個人利用自身的資本去換取成功的快樂,讓你日復一日原地踏步,止水一般停滯不前,以至於你到了垂暮之年,終日為一生無為悔恨不已。 如果不想人生就在依賴別人的日子裡,渾渾噩噩地過,那就趕快拋開身邊的“拐杖”,站立起來,親自去迎接世間風雨的考驗。雨果曾經寫道:“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的垂青。”只要一個人是活著的,他的前途就永遠取決於自己,成功與失敗,都只係於他自己身上。

“天助自助者”,沒有誰能永遠做你的救星,除了你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風雨、邁過荊棘,自會有一片碧水長空在前方等著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