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馮友蘭人生智慧書

第53章 怕失敗就不做,永遠與成功絕緣

馮友蘭人生智慧書 王艳 1392 2018-03-18
一切事都是可以成功,可以失敗,怕失敗就不要做。 ——《理想人生》“人生成功之因素”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拋向空中的硬幣,只有在落下的那一刻,才知道究竟哪面朝上。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亦是如此,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會知道結果到底如何。每個人都期望著成功的來臨,卻也無法避免失敗的造訪。 我們誰都不願意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以前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意味著一次機會的喪失。不過,一生平順,沒遇到失敗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為了避開失敗的挫折與打擊,人們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終於從神仙那裡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馮友蘭先生在他的《理想人生》中,講述了一個的故事:有一個棋迷,有時贏,有時輸。一天他遇到神仙,便問下棋有無必贏之法。神仙說是沒有必贏之法,卻有必不輸之法。棋迷覺得能有必不輸之法,倒也不錯,便請教此法。神仙回答說:“不下棋,就必不輸。”由此,馮友蘭得出的結論是:一切事情都是可以成功,可以失敗,怕失敗就不要做。

然而,馮老的人生,並不像他自己總結的那樣,新中國成立之際,面對好友的勸說,馮友蘭先生並未隨同他們一起南渡,而是選擇留下來,重新開始。其實,依馮老在南京政府中的地位與威望,只要緊緊追隨,他必然還能享受此前的種種優厚待遇。相反,於當時不太了解社會主義的學者們而言,留下來,在共產黨的天下生活,無疑是一個冒險之舉:成敗是無法預測的。但馮老毅然地選擇留下,選擇在一個新的社會中,開始新的生活,他相信在這個新的政府之下,同樣可以有所作為。 其實,“嘗試”才是馮老人生的準則。蕭伯納曾說:“一個嘗試錯誤的人生,不但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並且更有意義。”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躲避失敗,而在於勇於嘗試。只有在不斷的嘗試中,你才能一步一步地走近成功;只有通過艱難的嘗試,你才會看到事情的結果。如果因擔心失敗而放棄了嘗試的機會,也就意味著同時放棄了成功的可能,其實成功和人生一樣,就是一場冒險。

傑克住在波士頓的一個小鎮上,他一直嚮往著大海。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海邊,那裡正籠罩著霧,天氣寒冷。他想:這就是我嚮往已久的大海嗎?他的希望和失望落差很大,他想:我再也不喜歡海了。幸虧我沒有當一名水手,如果是一名水手,那真是太危險了。 在海岸上,他遇見一個水手,他們交談起來。 “海並不是經常這樣寒冷又有霧,有時,海是明亮而美麗的。但在任何天氣,我都愛海。”水手說。 “當一個水手不是很危險嗎?”傑克問。 “當一個人熱愛他的工作時,他不會想到什麼危險。我們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愛海。”水手說。 “你的父親現在何處呢?”傑克問。 “他死在海裡。”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裡。”

“你的哥哥呢?” “當他在印度的一條河裡游泳時,被一條鱷魚吞食了。” “既然如此,”傑克說,“如果我是你,我就永遠也不到海裡去。” 水手問道:“你願意告訴我你父親死在哪兒嗎?” “死在床上。” “你的祖父呢?” “也死在床上。” “這樣說來,如果我是你,”水手說,“我就永遠也不到床上去。” 水手和他的家人都是勇敢的,他們渴望成功,也願意為了成功而去冒險,明知有失敗的存在,仍然肯去嘗試,這與馮老的人生準則不謀而合。其實,人生需要的便是這種精神與魄力。人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而為了躲避失敗,就止步不前,就像神仙勸誡的“不下棋,就不必輸”,成功就會成為永遠無法實現的幻想。

丟開失敗的恐懼,堅定地邁出嘗試的第一步,才有可能看到成功的影子。不試過,永遠不知道結果如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