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馮友蘭人生智慧書

第14章 行平常事,且不被羈絆

馮友蘭人生智慧書 王艳 1544 2018-03-18
聖人雖然做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不執著於這些事,也不被這些事羈絆。 高明與平凡,人們總是鍾情於前者。遠離庸碌、擺脫平凡,幾乎是每個人的願望,但其實高明就深藏於平凡之中,正如人生的道德與天地境界源於自然與功利境界的昇華一樣。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極點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說過:“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極點時是非常平實的。然而,世間之人卻總是會被表面的耀眼與繁華所迷惑,不自覺地掉入“高明”的陷阱之中。 一位著名的教授曾在某高校做過一次深刻的演講。教授拿了兩杯水,一杯黃色的,一杯白色的,故作神秘地對學生說:“待一會兒,你們從這兩杯水中選擇其中的一杯嚐一下,不管是什麼味道,先不要說出來,等實驗完畢後我再向大家解釋。”隨後便先問甲乙兩位同學想喝哪杯水,甲乙二人都說要黃色的那杯,教授接著又去問丙丁兩位同學,丙丁二人也同樣要嘗試黃色的那杯。就這樣,總共有200多個同學做了嘗試,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學選擇了白色的那杯。

之後,教授問同學們,黃色的那杯是什麼水?三分之二的同學伸出舌頭回答:“是黃連水。”“那你們為什麼想要嘗試這一杯呢?”教授接著問道。那些同學又回答:“因為它看起來像果汁。”教授笑了笑,接著又問嚐過白色的水的同學,這些同學大聲答道:“是蜂蜜。”“那你們為什麼選擇嘗試白色的這杯呢?”“因為摻雜了色素的水雖然好喝、好看,但是並不能解渴呀!”這些喝過蜂蜜的同學笑著答道。 聽完同學們的回答,教授又笑了笑,說道:“絕大多數的同學選擇了很苦的黃連水,因為它看起來像果汁;只有極少數的同學嚐到了蜂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在我看來,人生的過程也就是選擇兩杯不同顏色的水,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有顏色的耀眼的那杯,只有極少數才會選擇不太起眼的、不招人喜歡的、很平常的那杯。要知道,浮華過後的樸素才是真正甘甜的。”

事實確是如此,所有的高明都是由平凡而來的。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哲學的貢獻,以及在哲學界的聲望與地位,都明顯地印證出:他是不平凡的。然而,就是這個不平凡的學者,仍然過著與平凡人無異的生活。他也會在面對事功之時,有不捨之心;他也需要如普通人般養家糊口;他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讚同;他也會如常人般,被病魔所困擾;他也如其他成功的人一樣,需要媽媽與妻子的照顧……馮老過得是與常人一樣的平凡生活。 但的不平凡,就是從這眾多的平凡中一點點地孕育出來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聖人雖然做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不執著於這些事,也不被這些事羈絆。”唯有那些能將平凡之事,做到高明的人,才能於平凡中逐漸凸顯出來。 有位剛剛退休的資深醫生,與自己的得力助手分開看診。一段時間後,專家發現指明掛號讓年輕醫生看診的病患者比例明顯增加。專家心想:“為什麼大家不找我看診?難道他們以為我的醫術不高明嗎?我剛剛才得到一項由醫學會頒發的'傑出成就獎',登在新聞報紙上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原來,年輕醫生的經驗雖然不夠豐富,但因為其有自知之明,所以問診時非常仔細,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溝通較多,也較深入,且為人親切、客氣,也常給病人加油打氣:“不用擔心啦!回去多喝開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類似的鼓勵話語,讓他開出的藥方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來看看專家這邊,情況正好相反。經驗豐富的他,看診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無須開口多說,他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資深加上專業,使得他的表情冷酷,彷彿對病人的苦痛已麻痺,缺少同情心。整個看診的過程,明明是很專業認真的,卻容易使病患產生“漫不經心、草草了事”的誤會。 年輕的醫生,正是用最平凡的“醫者父母心”收穫了高明。人生亦是如此,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發現平凡的珍貴,也才能超越平凡,走向高明。高明其實就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是如空氣、水、陽光一般最平常無奇又最最重要的生命養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