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馮友蘭人生智慧書

第2章 序章品哲學大師的理想人生

馮友蘭人生智慧書 王艳 1390 2018-03-18
人生即是我們人之舉措設施。 “人生之真相,即是具體的人生。” ——《理想人生》“人生之真相” 什麼是人生?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像許多人所共知的事情一樣,難以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有人說,人生是一門藝術;有人說,人生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謎團;也有人說,人生就活著的過程…… 對於充滿酸甜苦辣、悲喜得失的人生,馮友蘭先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人生即是我們人之舉措設施。'吃飯'是人生,'生小孩'是人生,'招呼朋友'也是人生。藝術家'清風明月的嗜好'是人生,製造家'神工鬼斧的創作'是人生,宗教家'覆天載地的仁愛'也是人生。問人生是人生,講人生還是人生,這即是人生之真相。”

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直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為止,每時每刻、每一個思想、每一個行為舉動,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生,正如馮老所概括的那樣:人生之真相,即是具體的人生。一個至簡的答案,讓堅持探尋人生奧妙的人豁然開朗:人生就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可以用吃飯來形容。 有一位閱盡世事的老人,對前來向他請教人生問題的年輕人說:“人生其實很簡單,就跟吃飯一樣,把吃飯的問題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搞明白了。”年輕人困惑不已:漫長複雜的人生,如何能與再平常不過的吃飯相提並論? 老人看著他充滿疑惑的雙眼,淡然一笑,接著說:“事實就是如此,只不過用嘴吃飯是人自出生那一刻開始,便擁有的一項無師自通的技能。然而,真正用心吃飯則有一定的難度,即便是有名師指點,也未必有幾個能學得會。聰明者為自己吃飯,愚昧者為別人吃飯;聰明者把吃飯當吃飯,愚昧者把吃飯當表演;聰明者吃飯既不點得太多,也不點得太少,他知道適可而止,能吃多少就點多少,他能估計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則貪多求全、拼命點菜,什麼菜貴點什麼,什麼菜怪點什麼,等菜端上來時又忙著給人夾菜,自己卻剛吃幾口就放下了,他們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么就是為了給別人做個'吃相文雅'的姿態;聰明者付賬時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結賬時心驚肉跳,明明賬單上的數字讓他心裡割肉般疼痛,卻還裝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氣概,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聰明者只為吃飯而來,沒有別的動機,他既不想討好誰,也不會得罪誰;愚昧者卻思慮重重,既想拼酒量,又想交朋友,還想拉業務,他本來想獲得眾人的艷羨,最後卻南轅北轍、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別人的恥笑,就是引來別人的利用。吃飯本是一種享受,但是到了他這裡,卻成為一種酷刑。”

吃飯跟人生竟是如此的相似。人生中太多光怪陸離的東西,就像永遠無法嘗盡的食物一樣,誰也無法說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值得追求,哪些不值得追求,哪種模式算是成功,哪種模式算是失敗。 唯一確定的只有三點: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不要麻煩任何人為你代勞,也不要搶著為任何人代勞,就像吃飯無法讓別人代勞一樣;第二,要多照顧自己的情緒,少顧忌他人的眼色,太多地顧忌別人,把自己弄得像演員,實在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就像吃飯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而不是為了表演吃相;第三,凡事最好量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訂太高的目標,就像吃飯,自己的口袋裡有多少錢,胃口有多大,自己心知肚明,千萬不要貪多求全。

如此看來,人生就像是一個看似簡單,實際飽含深意的哲學命題。如果忽視其中的哲理、囫圇吞棗地過,人生可以簡單到如動物般只有吃喝拉撒;如果像美食家一樣,細細地品味其中的精髓,人生就必然會像馮老的哲學研究一樣,滋味無窮。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