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潛伏在辦公室·第二季

第15章 第十五章你還在與上司磨合嗎

潛伏在辦公室·第二季 陆琪 6479 2018-03-18
沒有哪個上司,會帶著你一輩子。進入職場後,你總會遇到上司更迭的事情。而這種事情,往往發生在你剛習慣了某個上司之後,於是當新上司出現,重新進入磨合期的人便苦不堪言。 還有一些人,在自己的職場氛圍里呆久了,自以為非常專業,換了新上司後,發覺上司與職場習慣格格不入,便職責上司不夠專業。 如此種種的例子,在職場中屢見不鮮。 通常我們與上司互相不適應的時候,總是怪上司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不是說上司性格乖僻,就是說上司不專業,或者乾脆說與自己犯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麼? 其實,職場中互相不適應的事情是正常的,沒有誰在一起可以迅速合拍,都要有一段磨合期。 但問題是,當一個新上司進入早就磨合好的團體時,這個上司就變成了外來者,顯得很突兀。所以,不少人覺得,上司應該做出改變,來適應原來的團隊。

現實往往相反,上司是不會改變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法高壓管理,把從前磨合好的一切都打亂,重新洗牌來過。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些人覺得很鬱悶,自己從前是上司的得力下屬,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可為什麼換了一個人就不重視自己呢?難道工作能力變了麼? 其實關於你的一切都沒有改變,但關於上司的一切都改變了,站在你的角度來看,似乎上司是外來者,可站在上司角度考慮問題,你才會明白其中的緣由。 新的上司,通常意味著改變。因為新上司的出現,是代表舊上司的離開,這其中可能有權力鬥爭,可能有新老更迭。總而言之,只要是空降新上司,那就代表著巨大的地震。 因為對上司而言,空降兵不是那麼好當的。在一個新部門裡,沒有自己的班底,沒有親信,也沒有熟悉的職場文化。

新上司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管不好下屬,沒有辦法開展工作,甚至是被下屬徹底架空。所以有權術的上司,到達新部門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和整頓。 如果從前穩定的部門是一缸紋絲不動的水,那麼新上司來了,就是要把這缸水攪亂,徹底的攪渾。讓所有的下屬都人人自危,感到恐懼。 只有在混亂中,才需要管理。也只有人們感到恐懼,才會巴結討好上司。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新上司到來,立刻引發職場騷動,甚至是人人自危,千萬別以為上司不適應職場,恰恰相反,這是上司的權術。 而另一個特點是,所有的新上司,都喜歡小人。 當他初來乍到後,最先提拔,或者最親近的,往往是那些喜歡打小報告,動不動就拍上司馬屁的人。 這又是為什麼?

原因其實是相同的,只要站在上司的角度去考慮,就能看清楚一切。 一個剛上任的領導,最需要的是什麼? 不是做好工作,也不是能幹的下屬,而是聽話的自己人。 在一個部門裡,沒有自己人的話,上司是沒辦法掌控全局的,所以他們只有先找到自己人,通過這些人摸清情況,站穩腳跟,這才可能開始工作。 而什麼樣的人算自己人呢? 上司是全新的,他對環境一摸黑,所有人在他的眼裡,都是陌生人。要找自己人,當然不可能隨便揪一個出來。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專程湊上來,給上司講講單位的情況,職員的問題,說一點私下里發生的事情,也就是大家所謂的“打小報告”。那麼這個人就會被上司信任,並迅速的引為自己人。 事實就這麼簡單。上司需要一個自己人,而打小報告的人湊了上去,兩面一拍即合,一個緊密的聯繫就這麼形成了。

所以,當你們看到小人容易上位時,很可能實情並非小人有多壞,而在於上司有多需要。新上司出現的時候,往往是小人能鑽空子,迅速上位,而從前能幹的人卻被排擠了。 因為能幹是需要時間證明的,而要成為上司的自己人,卻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 很多人不適應新上司,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在舊上司的管理下,很多事情都磨合的很好,下屬們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工作能力,一切都成了習慣。 而新上司來後,習慣被打破,人事關係重組,以前深受信任的會做事的人被排擠,而不會做事的小人反而上位。 於是人們就說:“新上司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問句的意思是,新上司不應該這樣,而應該如從前那樣做,應該適應以前的職場模式,不該搞自己的一套。

但只有庸人才會這麼問,因為這是個無解且無聊的問題。 新上司當然要這麼做,只有這種做法才能保障他的利益,而且他也有足夠的權力這樣做。 上司是不會去適應職場的,他只會用權力改變。而上司是更加不會來適應你,因為他有權力,你卻沒有。 任何當權者都是既得利益者,他們的權力是用來享受的,而享受的一部分內容就是自己無需改變,卻可以令別人改變。 他可以獎勵你,也可以懲罰你。如果你為上司改變,他就獎勵。如果你不改變,他就懲罰。擁有這種權柄,又為什麼要來迎合你呢? 其實,這種錯誤新人往往不會犯,倒是老職員們倚老賣老,容易得罪新上司。 所以新上司的出現,對新人是喜訊,對老人是災難。 做為一個老職員,該怎麼去應對新局面呢?

這並不復雜,關鍵在於定位的改變。 當一個新的領導出現時,千萬別把對方當作新人,而要當自己是進入一個新部門,需要迅速的去適應上司。 因為上司是擁有權力的,他是主導者,簡單暴力的來說,上司就代表了部門,就代表部門的行事風格和文化。 上司更迭,自然是文化更迭,相當於你進入了新部門、新職場。 而一旦你把自己當做新人,那麼所有事情都迎刃而解了,你不會再倚老賣老,不會再拘泥於舊的流程舊的模式,也不會再琢磨上司有多不專業。 這是唯一的方法。當上司不會改變時,你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去適應上司,甚至是迎合上司。 新上司寵信小人,不是小人有多能幹,而是其他人沒抓住這個機會。如果你們趕在小人之前去迎合上司,配合他的一切需求,那就不會有小人甚麼事情了。

新上司到來會攪亂一切規則,那是因為你們拘泥於規則,如果可以趁早放棄陳規,都按照新上司說的辦,那也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應。 總而言之,一切與新上司的衝突,都是由於你們守著舊有的東西,而不肯改變。而擁有不改變資格的人,只有上司而已。你不擁有權力,就只有去適應他。 為什麼有的人不管換到哪個部門都能迅速適應?為什麼有的人稍有改變就生不如死? 這和職場的變化沒有關係,和上司的做事風格更沒有關係。唯一的原因都存在於自身。 冷靜分析一下,你是屬於哪一類人。 在職場中,有一類叫守舊之臣。他們是遵守規則的,按照制度和約定俗成辦事。長期用同種模式來處理人際關係,不會因為外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他們被習慣俘虜,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最專業的,是正確的,而正確的事情就無需改變。

而另一類人則非常滑頭,他們也有自己的辦事準則,可當外部環境變化時,這些人會像變色龍那樣改變。所以,無論來了新上司,還是去了新部門,他們都是最早適應的。 這兩類人有什麼區別呢? 第一類守舊之臣,是堅持自我的,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覺著職場應該是圍著自己轉的。而這類人,如果遇到強勢的上司,必然會撞的頭破血流。因為上司才是職場裡的中心,有足夠的權力,才能夠指使別人。守舊之臣沒有權力,還想要別人為自己改變,怎麼可能在職場中混得好? 而第二類叫輔佐之臣,他們在表面上是很滑頭的,總是站在上司的角度想問題。遇見新上司後,他們會從輔佐的角度出發,替新上司籌謀,幫新上司管理。這些人起到輔佐的作用,任何上司都會喜歡這類人。

守舊之臣是為自己活的人,輔佐之臣是為上司活的人。 在生活裡,輔佐之臣是悲哀的,但在職場中,守舊之臣是失敗的。這再一次證明了,職場不是生活。 生活是為自己,而職場中,你永遠在為別人而活。 案例: 林叢是個非常能幹的人。 他出身極好,屬於高幹世家,如果想要依靠家裡的話,隨時都能進入某公司做董事,不用乾活也衣食無憂。 可林叢卻是有大志的,他並沒有走家人安排好的路,而是自己投簡歷,進了A公司華東大區做小小的業務員。 在工作裡,他也很少動用家庭關係,反而以公司為家,拼命幹活,這才掙下瞭如今的地位。 一個公子哥兒能從底層做起就很厲害了,可林叢不僅做,還靠自己做的很好,這是令他的敵人也不得不稱讚有加的。

林叢夠努力,有能力,有勢力,按說該完美無缺才是,可他還是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人際關係上處理的不夠好。 同事之間的關係,王小峰處理的最好,他是親和力強,和誰都是朋友,別人害他一下,王小峰也傻兮兮的不以為然。馮暉則是笑面佛,對人和善,可時間久了能感覺出假來。 而林叢則根本不理人,他看同事都不是正眼瞧,而是用眼角的余光,冷冷瞟你一眼就算過去了。所以在公司裡,大家早就把林叢孤立,無論吃飯聚會都不帶他。 對上司的態度,林叢稍微和緩一點,卻也沒有馮暉的甜言蜜語,更沒有王小峰的貼心。但從前,鮮于知道林叢有董事會的靠山,所以對他極其照顧,完全當親信這麼用著,林叢無需迎合上司,也照樣有人罩。 但現在卻不同了,自林叢換了部門,叛離鮮于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 黃陵華這個人,林叢以前也相處過,這個心機重而外露的人,喜歡玩些小手段,計謀不比鮮于差,但戰略眼光略遜一籌。 不過這一次黃陵華衣錦榮歸,卻讓人感覺截然不同。在大西北磨礪一年後,黃陵華身上充滿著殺伐之氣,在人身邊走過都帶著一股子厲風。 林叢進入黃陵華的新部門後,頓時感覺不舒服。首先這裡是不正規,因為連鎖合作部門是新成立的,不像以前的業務部早有成規,做什麼都有表格填,一套套的製度限制著你。而這邊所有的製度都要現成拍腦門製定,人也是來自分公司天南海北,除了主管級的干部外,就沒幾個像樣的兵,人手都沒配齊。 而老拉和黃陵華這兩個高層也不像個老闆樣。 老拉是林叢的老上司,之前在華東分公司的鬥爭中跟隨黃陵華一起失敗,最後引咎辭職。如今回來,他似乎並不想多牽涉入公司鬥爭,也沒有申請恢復經理職務,反而做總監助理做的起勁,天天跟著黃陵華忙進忙出。 而黃陵華則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來了一個禮拜也沒開次例會,幾乎不發什麼指令,搞得下面人不曉得做什麼好。 林叢是做事的人,沒有事情做他會很鬱悶,乾脆幾次三番的跑去找黃陵華,問有沒有什麼任務可以跑的,或者乾脆帶他去各個渠道熟悉關係。 黃陵華怎麼會吃這套,三言兩語就把林叢給打發回來了。 林叢這下子感覺到不成了,他背叛鮮于,跑到新部門是來建功立業的,如果整天無所事事,那豈不是沒有功勞可立,到時候,會被王小峰和馮暉拉開距離的。 危機感讓林叢忐忑不安,他終於下定決心,撥通了董事局陳董的電話,希望能通過高層給黃陵華一點壓力。 第二天,陳董如約和黃陵華通了個電話。之後,黃陵華便把林叢叫進辦公室。 林叢還以為黃陵華和鮮于一樣,受到上司壓力,馬上就會對自己改觀。於是林叢一進去,就高談闊論,把自己手中的資源都羅列一遍,告訴黃陵華,如果自己來做連鎖渠道,那麼完全可以利用官方力量,將終端做的非常漂亮。 如果林叢面對的是鮮于,那麼他肯定會將林叢捧到天上去,然後再託付重任,並且交代他,一定要在陳董面前美言幾句。這就是鮮于的性格,欺軟怕硬,永遠不和人正面衝突。 但林叢面對的,卻是黃陵華。 聽林叢說完,黃陵華立刻拉下了臉,隨便找了個藉口將林叢狠狠痛斥一頓,簡直把他罵的一無是處,最後要林叢放下所有的工作,回家反省。 林叢哪裡受過這個,一摔門就出來了,他也不上班,直接就回了家。 回家後,林叢的父親見兒子難得下班這麼早,臉色又很難看,就知道出事了,逮住問清楚後,林叢父親嘆了口氣,把兒子摁在沙發上:“這件事,明明是你做錯了。” 林叢委屈不已:“我哪裡錯了?明明是黃陵華有問題,他不知道怎麼管理部門,做事情不專業,不懂得知人善用。” 林叢父親點起煙:“還是你的問題。” 林叢:“為什麼?難道要我承擔上司的錯誤麼?” 林叢父親:“上司是不會為你改變的,只有你去為上司改變。昨天的鮮于有鮮于做事方法,今天黃陵華也有自己的做事方法。你不去改變自己,適應上司,反而責怪上司,怎麼不是你的問題。” 林叢沉默不語了,他知道,自己的父親在官場打滾一輩子,對這種事情很有經驗。林叢細細一想,的確是這個道理。上司他有權有勢,為什麼要適應你,而自己不過是個小職員,當然得為上司做改變。 林叢父親又說:“你不適應上司也就算了,今天還做了件蠢事,居然讓陳董給黃陵華壓力。你自己想想,黃陵華初來乍到,本來就是要立威的時候,他能被你嚇倒麼?如果他被你這一下子給鎮住了,以後又怎麼管理部門,又怎麼立威?” 林叢一拍大腿,這才明白過來。 其實這是個淺顯的道理,只是林叢過於著急,才下了一個昏招。 林叢點頭:“爸,那我現在該怎麼辦,都已經得罪黃陵華了,難不成在他部門裡一直庸庸碌碌?” 林叢父親搖頭:“那也不一定,新上司剛到,有壞處也有好處。壞處是你不能用以前征服上司的方法去對待,可好處是,只要你肯盡心盡力的去輔佐他,就一定有獲得信任的機會。而只要他信任你,再加上你有背景有資源,想再做出一番事業來,並不是難事。” 林叢心中若有所悟,迅速提起包,又回公司去了。 其實,林叢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平時也不會過分利用自己的背景資源。只是在新環境新上司的壓力中,有些亂了分寸。 但經過父親一點撥,林叢很快就清醒過來,他真正的優勢,絕對不是背景資源,而是智慧和能力。可是僅靠能力,卻也不可能取信於黃陵華,所以林叢現在最需要做的,是替黃陵華考慮,看如何才能幫他在A公司站穩腳跟,並且有效的遏制住鮮于。 只要林叢能夠幫黃陵華打仗,那他有沒有背景都不重要了。 現在黃陵華的困境是什麼呢? 林叢身處其中,對局勢判斷也很準確。鮮于和黃陵華必定要鬥個你死我活,現在正是雙方力量膠著的時候,鮮于的策略是卡住人才,讓黃陵華部門裡沒人可用,這樣連鎖渠道部無法開展工作,就也沒業績可言。 林叢分析到這裡,心中如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取信於黃陵華的好辦法,於是在公司里通宵趕工,連夜做出一份方案。 第二天,這份方案就擺在了黃陵華的桌面上,說來也奇怪,當林叢交上這份見面禮後,黃陵華對他的態度徹底改觀,不僅時常把林叢叫入辦公室面談,還帶他出去見各個渠道的大佬,甚至在公司裡都勾肩搭背,完全一副親信體己人的模樣。 正在大傢伙感覺怪異時,新部門很快炮製出一個計劃,名曰“人才引進策略”,這個計劃是面對公司業務部的,在方案裡寫明,只要在本行業的業務系統中乾滿三年,就可以直接轉入新部門做同職務工作,薪水提高40%,獎金提高5%,年底雙薪。 人才引進策略一出,頓時引發公司業務系統大地震。在華東大區中,骨幹型的業務員,通常都有三年以上的經驗,這些人升職無望,收入完全是靠自己拼出來的,說低不低,說高不高。現在突然有40個百分點的提薪,簡直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一時之間,東西兩區的業務員紛紛異動,簡直呼朋喚友一起向新部門丟簡歷,林叢他們收簡歷收的手軟。 這下子,鮮于那邊可急了,本來是他琢磨出用卡住人才的方式打擊黃陵華,怎麼突然間被人反戈一擊,倒是將他手下的精兵強將都拉走了。而更麻煩的是,新部門建立擁有很高的自由度,包括人員配額和定薪自由。鮮于自己這邊卻沒有這個優勢。所以他只能眼睜睜看著手下業務員跳槽,卻沒辦法挽留。 這個人才引進計劃實施了一個月,果然大獲全勝。小東區和小西區的業務骨幹,幾乎被新部門挖掘一空。鮮于手下,除了剛剛進入行業沒多久的新人外,再沒有可用之才。 黃陵華那邊則日日慶功,尤其是林叢,更是受重用的無以復加,他雖然是主管級別,卻已經在做經理級別的事情,大部分的業務員都劃歸他手下乾活。 塵埃落定,公司裡的人議論紛紛,覺得這次的人才爭奪戰是黃陵華和鮮于的首次交鋒,而以黃陵華大獲全勝告終。 但這些人卻不曉得,其實此事的真正贏家,不是黃陵華,而是林叢。他通過一個小小的方案,就獲得上司信任,並且將公司裡真正的人才都拉入自己帳中。 林叢所用的也不是魔法,他只是分析透了黃陵華的需求,知道上司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擊鮮于。所以林叢就做了爭奪人才的方案,用釜底抽薪的招數,既能把業務精英都拉過來,又可以沉重打擊鮮于。 如今鮮于的業務系統內沒有了骨干人才,他的業績必然一落千丈,而評核業務系統成績的唯一標準就是業績,如果鮮于完不成定額的話,恐怕無法再在公司混下去了。 黃陵華對林叢的信任,絕不是因為他替部門招滿了人,而是因為林叢替他打仗,為他打擊了鮮于。 為自己做事的人不是自己人,但為自己打仗的人卻一定是自己人。 其實上司的邏輯,就是這麼簡單。 疑問:黃陵華為什麼不任命經理? 陸琪解答:作為一個空降而來的上司,首要關注的不是做什麼事情,而是要能控制住下屬。黃陵華在短期內是不可能讓下屬完全忠誠的,所以他只能留出經理的位子,以此為誘餌讓下屬們去爭奪,藉此可以收攏人心,鞭打不聽話的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