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唐魯孫系列·故園情

第29章 常州菜餅

唐魯孫系列·故園情 唐鲁孙 1352 2018-03-18
咱們中國人和印度人,,是亞洲兩大民族,大概是最喜愛吃餅的民族了。根據一位印度朋友說:“我們印度烙、烘、烤各式各樣做法的餅差不多有三四十種之多,一家堂堂正正的飯館,最少也得有六七種不同的餅類應市,否則只能算是飯攤兒,不能稱為飯館子了。” 咱們中國幅員遼闊,自東徂西,從南到北,甭說餅的種類,就拿和麵用的水來說,就分涼水、熱水、溫吞水,發麵、死面、戧面,談到餅的做法花樣,比印度餅的做法,多上一倍恐怕還不止呢。 民國初年,印度詩人泰戈爾來華講學,在北京大學設講座,有一篇論詩的文章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小說月報》上發表,他說:“中國文化真是浩若瀚海,拿餅來說吧,在印度時我認為印度做的餅,可算是世界上花樣最多的國家了。哪知道到了中國,吃了中國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餅,才知道印度文化跟中國文化一比較,如同吃餅一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他這活雖然是句笑談,但可以證明他對中國的餅是十分欣賞的,而中國餅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

中國人吃麵的風氣也是南北各異其趣的:黃河流域以面為主食,三天不吃麵,就覺得渾身不是滋味;長江流域各省只能拿麵食當點心,如果以面代飯,總覺得沒吃飽似的;至於珠江流域,連蝦餃粉果燒賣的外皮,都用大米磨碎的澄粉來做,大概只有發麵的蒸食,不得已才用麵粉,平常簡直是不吃麵粉的。 據說中國最會吃麵食的省份是山西省,巧手的主婦,能做出七十幾種不同的麵食來。筆者雖然沒有吃過七十幾種山西麵食,可是三四十種是有的。以筆者的品評,麵食中餅的花樣最多,因為常常花樣變得多,口味換得勤,所以覺得餅最不容易讓人吃厭。可是吃來嘗去,中國餅類最好的一種,不是山西的餅,而是江甦的“常州菜餅”。 常州菜餅又叫爛菜餅,據名報人濮伯欣(一乘)說:“在明朝末年,常州有位孝子叫蕭公亮的,因為母親老邁,牙齒搖落,胃納不開,蕭孝子為了娛親,試做這種菜餅,不但適口開胃,而且不需過分咀嚼,吞下去也不影響消化。後來這種菜餅流傳開來,所以早先有人又叫它蕭公餅。”

做菜餅餡子、和麵是兩項晟重要的工作,做菜餅的菜以菠菜小白菜各半為正宗,沒有菠菜小白菜的時候,用野生薺菜或是莧菜蘿蔔的也可以。不淪用什麼青菜,總以剁得越碎越爛越好,三七成肥瘦豬肉剁成肉醬,加油、醬、姜、蔥炒成細肉末,小河蝦剁爛加少許胡椒粉,一併加入菜裡拌勻。餡做好就要和麵啦,和做菜餅的面是需要高度技巧的。面一律用高筋的,先把麵粉放在盆裡用涼水稀釋後,拿擀麵杖或是攪拌器順著同一方向,慢慢地攪和;攪到面已起勁,然後揪下一塊,捏成一塊面片,把菜餡放在其中,從四邊把麵拉起包好;在平底鍋上,用鏟子壓成餅狀,輕油文火慢慢烤熟。這種菜餅以季節來說是朝霞沆瀣,四季咸宜,盤香翡翠,對於老人更能促進食慾,膏潤臟腑。在南方麵點中常州菜餅的確稱得上是逸品。

抗戰之前,財政部常務次長李調生是常州人,因為他本人酷嗜菜餅,所以調教出來的庖人,做的菜餅也非常拿手。李府約友小聚,登盤翠蓋,最後少不得總有一味菜餅呷稀飯。當時財政部部長是孔庸之先生,孔是山西太谷人,他的家鄉是會做麵食出名的。他自從吃李家菜餅之後跟人說:“吃麵食花樣翻新,全國各省山西不屬第一也屬第二,可是要論精巧細緻,那大家還是到李調生家吃菜餅吧。”由此可見,常州菜餅是多麼名貴了。現在在台灣的常州同鄉一定不少,會做道地常州菜餅的一定也大有人在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