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唐魯孫系列·說東道西

第14章 口蘑的話

現在台灣菜市裡菌子的種類甚多,什麼金針菇、鮮草菇、鮑魚菇,台產冬菇、進口冬菇,五光十色,種類繁多。樣子雖然都跟內地菌類差不了許多,可是鮮度就兩樣啦。 筆者小時候就懂得吃口蘑,也愛吃口蘑,因為先君的乳母(我們叫嬤嬤奶奶)的長公子楊尚志(我們稱呼他嬤嬤大爺),在張家口開了一家皮貨莊,還有一家口蘑店,又是張垣商會的會長,一年總要到北平來個三五趟,一來探母,二來接洽生意,每次都帶些大包小包不同種類的好口蘑來。 他說:“察哈爾是漢蒙雜處的省份,漢人詞彙裡,就夾雜著不少蒙古話。我們吃的蘑菇,就是蒙古話'蘑哥'的轉音。有人說南方人叫香菇,北方人叫蘑菇,雖然同屬菌類,可是滋味鮮度迥然有異了。因為它生在張家口外離離草原上,所以叫口蘑。塞外牧草長得高,蒙古同胞,逐草牧放,他們吃剩下的殘餚碎脯、牛羊血臟,任便拋棄在草地上。積年宿草,冬天被風雪偃伏在草地上,形成厚厚的草床,有冬雪的滋潤,漸漸變成含特種有機成分的腐殖土。等到新草躥出,就在上面搭起矮小天棚,保持草內水分,遮蔽直射陽光。夏末秋初,再來上幾場連天雨,溫度高、濕度大,菌絲最易繁殖。菌傘一片一片從腐殖土裡冒出來,剛一露頭的幼菇,顏色潔白,鮮味濃郁,當地人稱之日白菇,是口蘑中的珍品。等菌傘紋理龜裂,顏色轉為棕褐色,就是中下品口蘑了。

“採口蘑也有專門技術,採取遲早,對於品質好壞大有關係。菌傘要圓,紋路要深,四圍草色滋綠,才是上等口蘑。最大的口蘑,在採收下來、未曬乾之前,傘帽圓徑有七八寸,重達一斤左右,拿來燉雞不但鮮腴無比,對於肺病也最為滋補。我們定興鄉紳鹿莫五把這曬乾的成品,行話叫'雲片',拿來燉羊肉,具有冬天可以不穿皮襖過冬的效果。另外有一種最小的口蘑,傘帽比指甲蓋兒還小,是口蘑中珍品,行話叫'白蘑釘'。因為產量少,味濃郁,所以比一般口蘑價錢貴上兩三倍,各口蘑莊收進的白蘑釘,大部分是歸北平各大飯莊整批分了去。 “俗語說,張家口三宗寶,口蘑、筱麥、大皮襖。我開的是皮貨莊、口蘑莊正式行號,經過關卡照章繳納貨物稅,極品口蘑約為二十五到三十銀圓一斤,值百抽三,所以從張家口回來的人總打算偷帶點口蘑送送親友。因為真正的口蘑香味特別,不管您帶多少,藏得多麼隱蔽,香氣外溢,總是讓關卡人員給翻出來,補稅之外還要罰款。所以張家口有一句笑話是'大偷駱駝小偷羊,就是口蘑沒處藏'。”嬤嬤大爺他從張家口帶來的精選口蘑,因為身份關係都規規矩矩完納稅捐,就這樣也比在北平海味店買的便宜很多,所以我們家裡一直有好口蘑吃。

口蘑的好壞,一嚐便知。除了察哈爾的口蘑清香复絕之外,熱河出產一種榛蘑,是生長在榛子樹下的小菌子,傘帽顏色是咖啡色,菌柄比口蘑略長。我在熱河時曾經代表北票煤礦為所得稅事,到承德地方法院出庭作證,住在一位世交鮑君家裡。他晚上給我接風,一道菜是榛菌燴蒲瓜,據說這種榛菌,熱河也只有赤峰、圍場兩地出產。圍場土厚泉溫,圍場榛菌早年列為貢品,這種菌香味甘純縈繞,最為噗人。另一道菜是猴頭煨魚腦。從前只聽說四川出產猴頭菌又名馬蹄包,想不到北方也產這種菌類,猴頭菌有中型釋迦果大小。因為熱河到處有溫泉,地溫特高,所以鰱魚特別肥碩。兩者相輔相成,潤氣蒸香,比一般砂鍋魚頭要好吃多了。想不到在紫塞邊關能吃到這麼好的蘭餚玉俎,那就是個人的口福啦。

民國初年,北平中央公園裡,有個雲貴飯館叫長美軒(後改上林春),我最愛吃他家的乳鴿紅燜羊肚菌。這種菌子顏色墨黑,菌傘真像一柄未撐開的傘,皺紋累累,久燉不壞,所有乳鴿精華全被它吸收。北平市市長何其鞏雖然是安徽人,卻最愛吃雲貴菜,如果熟人請他在中央公園吃飯,他必走點長美軒,而不去來今雨軒,目的就是要吃長美軒的紅燒羊肚菌。抗戰期間曾經到了羊肚菌產地雲貴邊區,飯館裡燒出來的羊肚菌,無論如何都趕不上長美軒做的濃郁入味,可能非關菌的良窳,而是取決割烹之道精純與否吧! 民國二十二年,我在武漢得過一次傷寒症,病後體虛氣弱,住在武昌黃鶴樓的積善堂養疴。世交方耀庭(本仁)先生,天天讓積善堂的工友,給我燉雛雞乳鴿喝湯,湯清味永,從來沒喝過這麼鮮而不油的清湯。後來工友告訴我,督辦(稱方先生)送來一大包賽夏,每天煨湯都放幾片,據說這種東西是從好遠好遠的地方來的,功能補元益氣,所以我大病之後,能恢復得那麼快。

後來請教方老,他說,西藏班禪活佛在杭州舉行護國息災時輪金剛法會交屈映光送給他的,是藏北草原特產,當地人叫它賽夏,其實就是口蘑。如果有鮮黃花拿來一塊兒燉乳鴿吃,對於病後復原,有如靈丹妙藥。方老盛意拳拳,我連吃七八隻乳鴿,果然病體復健很快。後來漢口基督教醫院甘院長悉心研究化驗,賽夏所含營養成分,確實不輸高單位多種維他命呢! 我在漢口時,就听朋友說湖南菌油如何鮮美,後來到長沙常德特地嚐了嘗這種特產,其鮮度也不過跟口蘑醬油差不多,覺得湖南菌油,不過徒具虛名而已。後來到了衡陽住在學弟劉孟白寓所,他家女傭宋嫂,擅長熬菌油。她說第一菌子要選得精,老嫩太小要整齊劃一,第二熬菌油的火候要把握得恰到好處,第三菌油熬好最好裝壇密封,放在陰涼地方,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擱上一年,再開壇取食,自然甘鮮。這種菌油的鮮度,有逾廣東香山蠔油,彼葷此素,所以一般茹素老人、持齋居士,都把菌油視同調味神品。

台灣農業界朋友,培育了不少菌類新品種,不過台灣高溫多濕,土壤貧瘠未盡理想,菌類又係人工培育,化學肥料促長過速,所以台灣菌類既無法媲美口蘑,也無法跟西南菌類互爭短長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