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名聯談趣

第79章 七十九、大包·花生·藥草

名聯談趣 梁羽生 437 2018-03-18
對聯是要成對的,如果只有上聯,下聯尚未對出來的,有個專門名辭,叫做“片玉”。香港人最熟悉的片玉大概是下面這個了。 這是廣東話“片玉”。第一個“包”是可以吃的“包子”(名詞),第二個“包”相當於國語“保管”的意思(動詞)。 “食”和“包”合成“飽”字。的確難對之極。據在三藩市開業的一位老中醫何仲賢來信說,他少時已聞有此上聯(總在三十年以前吧?)據說是某茶樓出的,要是有人對得通就可以在該茶樓食大包食到飽,食一個月。不過似乎到現在還未有人對得出。 無獨有偶,民初的北京《朝報》也曾出過上一聯求對,迄今似乎也還未有人對得出來。這個上聯是: “落花生”即是“花生”的學名。種植花生,長大開花(生花),花落後又生花生,故曰“落花生”。 “花生生花落花生”是花生的繁殖程序,而且是周而復始的。即循環回复讀之,可以讀成“花生,生花,落花生,花生……”其難對處在此。

何仲賢醫師還有一個自擬的“片玉”,迄今三十多年,也是尚未有人對出的。這個上聯是: “鵝兒不食草”是藥名,“草果”又是藥名。難對處在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