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名聯談趣

第40章 四十、點金成鐵的例子

名聯談趣 梁羽生 458 2018-03-18
舊日文人,每有自以為是的毛病。喜歡改別人的作品,就是這個毛病的表現之一。改作亦偶有勝於原作的,但“點金成鐵”更多。在對聯文學中,最著名的“點金成鐵”的例子,當推阮元的改孫髯翁的雲南大觀樓長聯。 阮元的改作,也不妨錄出一看: 阮改孫聯之後,曾引起滇人普遍不滿,甚至被人罵為“不通”(見上述打油詩)。其實通是通的,但一改之後,原作的神韻盡失了。因此原來談論這兩副對聯的人,絕大多數都認為改作遠遜原作(只有一個梁章巨例外,下篇再談)。 限於篇幅,不可能把諸家評論並錄。這裡只想舉兩個例子,比較改作和原作的優劣。 一、原作“披襟岸幘”改為“憑欄向遠”。 “披襟岸幘”是“解開衣襟,推高頭巾”的意思,承接前句“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不但顯出眼界的開闊,也顯出了作者的逸興遄飛。情與景互相結合,改為“憑欄向遠”,只是一句平凡的套語。

二、同樣的道理,把“喜茫茫空闊無邊”的“空闊”二字改為“波浪”,也是失了原作的氣勢,而且也不符合實景。滇池並非長江黃河,它的波浪是不大的,更說不上“無邊”,但從大觀樓俯視,一望無際,卻的確是“空闊無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