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名聯談趣

第37章 三十七、叢桂有坊六榕無寺

名聯談趣 梁羽生 446 2018-03-18
廣州西關,舊日有一條街名叫“叢桂坊”,街內有條小巷,名叫“湛露巷”。據說有人出了個對頭: 徵求下聯,無人能對。難對之處在於必須用地名來對地名,文義不能牽強。而且只解釋得通,也還不能算是佳作,因為上聯是可以作為一句詩句看的,下聯也應該是一句有情景,有韻味的詩才算合格。到了何淡如,方始對得出來。他對的是: 需要略加解釋。 “六榕寺”為廣州名勝之一,寺門的“六榕”二字是蘇東坡寫的,但他只寫了“六榕”二字,“寺”字卻沒有寫,故曰“六榕無寺”。六榕寺近“清風橋”。 “湛露”是巷名,“清風”是橋名,也恰好可以相對。 蘇東坡的題字有段掌故。據徐續的《廣東名勝記》所述,六榕寺最初是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五三七)所建的“寶莊嚴寺”,到南漢(五代十國之一。公元九一七~九七一)改名“長壽寺”,到北宋再改稱“淨慧寺”。宋元符時,蘇東坡來游淨慧寺,見寺廟內有六棵榕樹,遂信手揮毫,寫下“六榕”二字,不意“六榕”廣為人知,到了明朝永樂九年,即因蘇東坡有此題字,而改稱“六榕寺”了。六榕寺至今還在,但那六棵榕樹,則早已沒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