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孟子趣說1·用歷史擦亮思想

第27章 與民同樂

回到孟子和齊宣王的對話。 齊宣王這時候有點不好意思。堂堂一國之君,做周杰倫的粉絲,這確實有點兒失身份,而且,上綱上線的話,這等於是置政治傳統於不顧啊。從以身作則這個層面來說,那就更糟——禮樂本來就是嚴格限定等級的,你讓下邊的人不許僭越,可你在上邊的人卻主動往下走,這還成何體統了! 聽什麼音樂看什麼書,到現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一個人大體是處在什麼階層的。比如,問問你在聽什麼音樂呢,你說在聽安七炫和周杰倫的新專輯,那我們就知道你是個小中學生,正在青春期呢;你要說聽的是平克·弗洛伊德,那我們就知道你是叛逆青年,可能還多少有點兒藝術氣質;你要說你聽的是王菲,沒的說,小資;你要說你聽的是羅大佑的老歌,那你就是中產階級,雅皮;你要說聽的是樣板戲,這個呢,放在以前你是積極分子,放到現在呢,那你可是個超級大另類了,絕對前衛。

齊宣王這麼個處境,就是身份和聽的音樂不合拍。 更有意思的是,孟子的祖師爺孔子當年還恰恰就是在齊國的首都臨淄的王宮聽過一段叫做“韶”的高雅音樂,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和一句名言。成語是“盡善盡美”,名言是“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現在在山東臨淄還有這麼個旅遊點,叫“孔子聞韶處”)。這回好了,儒家後學孟子故地重遊,在祖師爺當年聽高雅音樂聽得“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方,居然發現齊宣王在聽周杰倫! 後人想像的孔孟可能都是一本正經不會笑的,其實看看這裡的孟子,思想很開明的,腦筋也很活泛。孟子並不覺得齊宣王聽周杰倫有什麼不好,相反,他覺得這很好啊。往下,孟子又有名言出爐了。 孟子問齊宣王:“大王,您覺得一個人聽音樂快樂呢,還是和大家一起聽音樂快樂?”

齊宣王的回答是:“還是大家一起聽才更快樂。” 孟子一步步誘入正題了,“既然您這麼明白,那怎麼就不好好想想這個道理呢?如果您在這兒聽周杰倫,外邊的老百姓聽見了,互相全愁眉苦臉地議論著:'咱們大王這麼喜歡音樂,瞧把他給樂的,可他怎麼就讓咱們大傢伙兒活得豬狗不如呢?父親和兒子見不著面,弟兄和老婆流離失散。'大王您再想想,如果您出去打獵,老百姓看見您旌旗招展的車隊,前有開道摩托,後有壓陣寶馬,還老早就交通管制了,上班的、上學的、上醫院的誰也走不了路了,能不埋怨您嗎?!為什麼大家會埋怨您,還不是因為您沒有做到與民同樂嘛!” 孟子接著說:“可是,如果您在這裡聽歌,外面的老百姓聽見了,互相議論說:'嘿,看來咱們大王精神不錯啊,祝福他身體一天好過一天。'如果您去打獵,老百姓老遠看見了車隊,互相議論說:'嘿,咱們大王看來精神頭很足啊,謝天謝地,祝福他老人家萬壽無疆。'百姓們為什麼會這樣愛戴您呢,還不是因為您做到了與民同樂嘛!您要是能夠做到與民同樂,一統天下有什麼難的。”

“與民同樂”這個詞是《孟子》原文裡的話,不簡單吧? 這我們就明白了,儒家思想是後來被發展成畸形了,講修身,講清廉,把標准定得高到荒謬的地步,清官都得是一清如水,死了都沒錢埋才算真清,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有幾個人能做到啊?看看人家孟子,根本就沒這麼苛求,他的道理是非常人性的,而只有符合人性的道理才是站得住腳的。孟子的意思是,你齊宣王愛聽周杰倫,這很好啊,你讓你統治的這些老百姓也能有心情聽周杰倫,這才是真好啊。往下推論是:你齊宣王喜歡住好房子,沒問題,你也讓你統治下的百姓有好房子住;你喜歡好車,沒問題,你也讓你統治的百姓有好車開;你這當領導的先富了,沒問題,你也帶著老百姓一起富起來…… 這個道理孟子前面就講過了,這就是推己及人,己所欲,施於人。可這道理還得有兩個補充:第一,如果你齊宣王是變態,是受虐狂,那你可千萬別推己及人去;第二,己所欲,施於人,但不要強施於人,如果人家拒絕,那就別勉強。各位,我這兩個補充雖然看似荒唐,其實是很重要的,歷史上多少悲劇都是由此而起的啊。

關於這一節,還有兩個問題要說。先說一個小問題,之後再說個大問題。小問題是,我以前讀這一節的時候,有個有趣的發現,那就是:齊宣王在王宮裡聽音樂,王宮外面的老百姓居然聽得見? !看來後代的帝王們看了孟子這段,也發現過這個問題,所以乾脆把皇宮造得超級大,裡面別說聽周杰倫,就算有重金屬樂隊現場演奏,外邊也聽不見了。既然沒人聽得見,也就沒人會抱怨了。 山東臨淄現在有出土的齊國城市遺址,誰要想知道當時的王宮到底規模有多大,裡邊聽音樂外邊能不能聽見,不妨去實地看看。 該說大問題了。方才有人注意到沒有,孟子最後勸齊宣王的時候,是說齊宣王如果能做到與民同樂了,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不對呀,孟子前面在梁惠王那裡的時候不是勸梁惠王一統天下嗎?怎麼轉臉就變了?俗話說“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這位孟子還是聖人呢,怎麼能做出如此卑鄙的勾當!

咱們把矛盾極端化來看看,那樣更容易看清楚問題。換一個時代背景,換到宋、金對峙的時候,長江以南是南宋,長江以北已經被金國占領了,嗯,就這個時候吧。再交代一個前提:金國的文明程度已經比較高了。問題來了:如果金國能行仁政,你願意幫助他們一統天下嗎?也就是說,你願意幫金國施行仁政來滅亡宋朝嗎? 這個問題沒答案,誰有興趣就自己去想吧。但是,既然說到這個時代,就不妨把岳飛拿出來說說,岳飛後來不是被批評為愚忠嗎?很多人認為岳飛那樣的愚忠一直都是古代社會裡的臣子對君主的標準心態,其實不是。至少在孟子這個時代不是,在孟子以前也不是。所以,把這個罪名扣在儒家先哲身上是不公平的。看看孟子,梁惠王不聽自己的意見,就去齊宣王那裡去了,勸這個一統天下,又勸那個一統天下,反正不管是誰,只要想行仁政一統天下,我就幫他幹。而且,我們還得注意,無論是魏國還是齊國,可都不是孟子的祖國啊。

有人會說了:“反正都是炎黃子孫——” 錯,沒幾個人真是炎黃子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