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網絡玄幻 吸血鬼獵人日誌5·地獄鎮魂歌

第12章 附錄二吸血鬼簡史

“……吾主又如此說:因你不願流兒女的血獻給迦勒蛾人,我就要審判你。我因忿怒忌恨,使飢渴的罪歸到你身上。我又要將你交在他們手中,他們必毀壞你的花園,剝去你的衣服,奪取你的華美寶器,留下你赤身露體。他們也必帶多人來攻擊你,用石頭打砸你,用刀劍刺透你,用火焚燒你的房屋,在許多婦人眼前向你行淫……” 《永恆之書·誡命記》16:35-41 吸血鬼既擁有長久的生命與永不衰退的記憶力,本來是最理想的歷史學家。但也因為這些特性,許多吸血鬼認為只要倚靠自身的記憶已經足夠,欠缺以文字記載歷史的動力;加上部族之間連年爭戰,許多歷史文獻早已散失。能留存至今又最記載詳細的文字,首推“吸血鬼公會”的經典,集合神話、傳記、史書、律法、訓誡於一身的《永恆之書》。

吸血鬼的起源難以考究。由於許多地方民族的信仰與神話中,都存在“活死人”與嗜血禁忌的說法,故可以斷定吸血鬼的歷史至少與人類文明一樣長久。 按照《永恆之書》第一卷《源事紀》,吸血鬼自遠古時代已經分為三大部族。三族吸血鬼的基本體質、能力和習性相近,但也略有分別: 數目最眾、勢力最大的部族是“噬者”——也就是“吸血鬼公會”的前身、近代絕大部分吸血鬼所屬的本族。公會學者以《永恆之書》的記載進行考據,斷定“噬者”起源於現今東、南歐區域。 另一部族為“血怒風”,散居在北非以至中東一帶。與“噬者”相比,“血怒風”的族眾較能適應野外或炎熱地帶的生活;“血怒風”也習慣不馬上殺害吸血的對象,而將之當作“牲口”囚禁或帶著到處活動,直至其力竭死亡才棄掉。

《永恆之書·伐異錄》內有記載:“血怒風”的其中一個宗派,定期舉行飲豬和羊血液的儀式。 “噬者”認為:身為高貴的吸血鬼卻飲用畜牲的血液,是極端卑劣的行為,因此視“血怒風”為低等的賤民。 “鴆”則是最神秘的部族,確實發源地不詳,《伐異錄》內說只知道其祖先來自“遙遠的東方”。 “鴆族”的體質和能力一般不如“噬者”或“血怒風”,但“鴆族”對用毒和調製藥物積累了深厚的知識,成為極難防範的對手。即使在獵食人類時,“鴆族”也往往喜歡使用藥物,令獵物喪失抵抗之力。 “鴆族”製造出一種稱為“偶”的神秘人形兵器,令其他兩族的戰士聞名喪膽。但由於“偶”的製作“素材”甚難尋找,製造過程複雜而失敗率高,難以大量生產,故“鴆族”一直未能憑“偶”稱霸。

三大部族最初為何交惡,因而發展至大規模的戰爭,激烈爭奪吸血鬼世界的霸權? 《永恆之書》並沒有直接的記載,但觀乎其記錄的律法與教誨,還有對“異族”的撻伐文字,不難想像與信念上的差異有關。 關於第一及第二次“吸血鬼戰爭”,在《永恆之書》裡的記載頗為簡略,而且充滿了神話及英雄傳說的色彩。 兩次戰爭估計皆爆發於公元前時代,雖名為“戰爭”,但其規模只相當於部落間的衝突。但也是為了應付這兩次戰事,三大部族大大鞏固、深化了本身的統治與組織結構。其中“噬者”更初次出現類似共和議院的“評議會”統治模式。 此後三族處於一段長久的和平期,直至公元六百餘年“第三次吸血鬼戰爭”爆發,吸血鬼世界的權力結構才發生徹底的改變。

“第三次戰爭”之前,三大部族之間早已經蘊釀著緊張的氣氛;而“天國之門”是直接令三族對立激化、以至終於燃起戰火的重大歷史事件。 “天國之門”事件詳細記載於《永恆之書·殤記》內:距今一千三百餘年前,當時“噬者”部族裡有一位名為鮑爾幹的元老,在評議會中受到政敵的羞辱,憤而密謀復仇,竟不惜借助異族的力量刺殺仇家。鮑爾幹假借設宴賀壽的名義,發出名為《天國之門》的請柬(當年乃是以一種現今已湮沒的南歐古方言寫成),暗中聯絡位於遙遠他國的“血怒風”與“鴆族”殺手組織,並利用宴會賓客作掩飾,接引異族殺手進入當時“噬者”的最大根據地——帕斯鐵古城。 豈料進城的竟然是“血怒風”與“鴆族”的軍事間諜,當夜就在壽宴上把鮑爾幹誅殺,並且從內破壞古城的防衛,與埋伏城外的大軍主力策應,幾乎一夜之間攻陷帕斯鐵。 “噬者”的守軍經過六天六夜的苦戰才力保城池。而“第三次吸血鬼戰爭”也在此戰役後不久全面爆發。

由於“血怒風”與“鴆族”結盟,“噬者”幾乎從一開始就處於劣勢。 “噬者”的戰爭英雄尤夫·索蘭將軍崛起後雖然收復許多失地,但仍然陷於苦戰(關於索蘭將軍的英勇戰績,在《永恆之書·索蘭記》有詳細記載)。真正扭轉敗勢的是“噬者”裡的一位考古學者——伊坦爾·布辛瑪。他是一件決定性的兵器——“默菲斯丹”的發現者。 “默菲斯丹”此名字源出於吸血鬼部族的古語,意思是“活死人的殺戮者”(Undead Killer)——“活死人”也就是指吸血鬼。 “默菲斯丹”擁有超越吸血鬼的驚人力量與速度;全身的骨頭能變異生長,突出皮膚成為鋒銳尖長的骨刃;更重要的是,“默菲斯丹”的血液對吸血鬼來說就是劇毒,能夠破壞吸血鬼的自動痊癒機能,甚至令吸血鬼的身體溶化。

“默菲斯丹”的製造方法不明,但與吸血鬼相似,同樣從人類變化而成。 “默菲斯丹”最大的缺點是智能不足,意識更長期處於狂亂的狀態,即使是製造他的主人亦無法控制——《永恆之書》形容這是“既非屬於光明也非屬於黑暗”的瘋狂意志。 “默菲斯丹”自從千年前“吸血鬼公會”成立之後一直被嚴密封印。直至一百二十年前,學者魏恩·布辛瑪(也就是伊坦爾·布辛瑪的子孫)背叛公會出走時,把“默菲斯丹”的“種”偷去並且秘密製造,“默菲斯丹”才在倫敦重現人間——也就是十九世紀末著名連環殺手“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的真身。 “噬者”組成了一支只有十人的“默菲斯丹”特攻隊,僅花了一年便把其餘兩族殺得片甲不留,徹底將之擊潰吞沒,吸血鬼世界從此歸於一統。 “血怒風”與“鴆族”的殘存者流亡到偏遠地區,至今也未能恢復氣象。

然而“噬者”此一戰略也對自己釀成了巨大的災禍。曾經是王牌兵器的“默菲斯丹”擁有根本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瘋狂意志,反過來向“噬者”展開攻擊。在這場災難中,三分之二的吸血鬼人口被“默菲斯丹”的血液溶化了,“噬者”自己亦面臨滅族的危機。 經過慘烈的戰鬥後,最後還是由伊坦爾·布辛瑪找出了“默菲斯丹”唯一的弱點:“默菲斯丹”絕不會攻擊親手創造它的主人。 “噬者”用這方法輕易消滅了其中七名“默菲斯丹”,但另外三個的主人由於早已戰死,“噬者”還是耗費了很大的軍力,才成功把大地上最後一個“默菲斯丹”消滅掉。 此後“噬者”自命為吸血鬼的唯一正統,取消“噬者”此一族名(意味著吸血鬼就是“噬者”),“噬者”的議政團演變成“吸血鬼公會”。而“默菲斯丹”的創造秘密——“種”——則被封存在古殿的最深處。公會元老並立下誓約:除非面臨滅亡的危機,否則永不再把“默菲斯丹”的秘密開啟。在一般流傳的《永恆之書》版本中,有關“默菲斯丹”歷史的部分被完全刪除,“噬者”的勝利被修改為索蘭將軍的功勞。

“吸血鬼公會”的成立宗旨,乃是基於《永恆之書》上記載的古代先知訓言,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的研究而訂立的。 由於吸血鬼並非交配繁殖,而是透過感染人類變成;再加上吸血鬼那長久不滅的生命,也就形成一個可以預見的危機:吸血鬼假若毫無節制地不斷製造同伴,則吸血鬼人口將在極短時間內增長(因為省卻了繁殖與養育的階段),以幾何級數“侵蝕”人類的人口,導致兩者的食物鏈供求比例失衡。 其中許多吸血鬼的學者就預測:一旦這個供求比例傾斜至某一點後,吸血鬼與人類將無可避免地雙雙步向滅亡之路。 “吸血鬼公會”的成立的一大目的,即是為了限制規管同類的數量與活動,以維持吸血鬼的長久存續。 “吸血鬼公會”集合了精銳的戰士,成立強大的“動脈暗殺團”,作為管治全世界吸血鬼的武力後盾。此後一千年吸血鬼世界大體上維持穩定和平,期間只出現過兩次重要歷史事件:一是在一百五十年前,梟雄魯道夫·馮·古淵試圖推翻公會的最高決策機關“十二人評議會”,失敗後被“動脈暗殺者”擒獲,經審訊被判永久放逐;二是在三十年後,學者魏恩·布辛瑪偷取了“默菲斯丹”的“種”而出逃。然而這兩件事並未動搖“吸血鬼公會”的統治,其霸權一直牢固維持到今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