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第26章 2.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尹建莉 5068 2018-03-18
《哈佛家訓》裡有一則故事:三位無聊的年輕人,閒來無事時經常以踹小區的垃圾桶取樂,居民們不堪其擾,多次勸阻,都無濟於事,別人越說他們踹得越來勁兒。後來,小區搬來一位老人,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們不再踢垃圾筒。有一天當他們又踹時,老人來到他們面前說,我喜歡聽垃圾筒被踢時發出的聲音,如果你們天天這樣幹,我每天給你們一美元報酬。幾個年輕人很高興,於是他們更使勁地去踹。過了幾天,老人對他們說,我最近經濟比較緊張,不能給你們那麼多了,只能每天給你們50美分了。三個年輕人不太滿意,再踹時就不那麼賣勁了。又過幾天,老人又對他們說,我最近沒收到養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給你們10美分了,請你們諒解。 “10美分?你以為我們會為了這區區10美分浪費我們的時間?!”一個年輕人大聲說,另外兩人也說:“太少了,我們不干了!”於是他們揚長而去,不再去踢垃圾筒。

老人是位攻心高手,與其他人的直接勸阻相比,老人的說服工作不著痕跡,卻有明顯的效果。分析他的方法可以看到,老人先通過“給予”,把幾個年輕人的“樂趣”變成一種“責任”,這是第一步,目的是降低“樂趣”。任何事情,當它裡麵包含有交換、被監督、責任等這些因素時,它的有趣性就會大打折扣。然後,老人通過減少支付,刺激他們對踹垃圾桶這件事產生逆反心理,這是第二步。最後,老人進一步減少支付,並且給出一個讓他們不能接受的10美分,使他們在心理上對踢垃圾桶這件事產生排斥感,產生逆反心理。於是,原本令幾個年輕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讓他們成為“受害者”。這時再讓他們去做,那肯定難了。 這個故事表面上看起來和寫作業沒有關係,但它裡麵包含的教育思想卻可以運用到兒童的作業管理上。那就是需要教師和家長在調動兒童寫作業熱情上,適當使用逆向思維,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的熱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對寫作業的厭惡之情。

但現實中,許多教師和家長卻把方法用錯了。最典型且最愚蠢的做法是以“寫作業”作為懲罰手段,來對付學生的某個錯誤。許多家長或教師的口頭禪就是“你要再不聽話,就罰你寫作業”。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普遍了,懲罰手法之多之重,簡直是觸目驚心。 我聽一位家長說她兒子因為忘了帶英語作業本,被老師罰寫一百遍“我忘記帶英語作業本是不對的”這句話。老師這樣做,已完全不是為了教育,僅僅是報復心理下的濫施淫威。孩子是弱勢者,他沒有辦法,只能把這句話寫一百遍。可以想像,這會讓孩子感到多麼噁心,英語課在他心中可能永遠成為一門噁心課程了。 我還見識過一位老師,對於班裡不聽話的孩子,不打也不罵,就是下課不讓玩,叫到辦公室寫作業。孩子的頑劣倒是治好了,但經她這樣治理的孩子,基本上都永遠不再愛學習了。

北京某所小學,要求孩子作業本不許有一個錯字,如果出現一個錯別字,不僅這一個字要寫一百遍,整個這一頁內容都要重寫一次。這種“株連法”使孩子們在寫作業時提心吊膽,生怕寫錯一個字,他們早已忘了為什麼要寫作業,他們只是在為“不出錯”寫作業。孩子們剛剛開始進入學習的征途,就已經開始迷失學習的方向了。 還有更慘痛的例子。 2007年4月25日,廣東增城市某中學一名初一的學生,因為英語考試時說話,被老師罰抄單詞,從第一課到第十四課,每個單詞罰抄10遍。這個孩子當晚自殺。 許多家長和教師,一方面要求孩子熱愛學習,一方面又把“學習”當作暴力手段運用於對孩子的懲戒上。當“作業”變成一種刑具,它在孩子眼裡能不恐怖嗎,孩子還能對它產生好感嗎?

這個問題追究到底,至少可以看出這些成年人的三個問題:一是在教育孩子中不能細膩體察孩子的心理,不考慮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是滿足於孩子表面的、暫時的服從;二是自己內心不熱愛學習,潛意識中把學習當作苦差事,就會在生了氣尋找“刑具”時想到寫作業;三是權威意識在毫無反擊之力的兒童面前變得肆無忌憚,人性中的惡不小心流露出來。 懲罰性質的作業,無不說成是為了孩子,其實它的第一動因只是成人在出惡氣,和教育無關。它對兒童的學習只有毀壞,沒有成全。從本質上說,它只是教師或家長對學生的一種施暴手段。 孩子天生不反感寫作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寫作業,是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寫作業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壞了。被罰寫作業,就是弄壞胃口最有效的一招。正如“滿漢全席”人人愛吃,但如果我們這樣對待一個人,讓他天天吃滿漢全席,而且規定他必須頓頓吃夠多少,少吃一口就罰多吃一百口——這樣做上一段時間試試看,這個人以後再見到吃的不吐才怪呢。

杜威說“一切需要和慾望都含有缺乏”。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並認真琢磨。 反過來可以推導出,想讓一個人喜歡和珍惜什麼,就不要在這方面給得太多太滿,更不能以此作為交換條件或懲罰手段,強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適當地剝奪,讓他通過危機感和不滿足感,產生珍惜感。同時最最重要的是讓他在行事過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這無論在學習還是其它事情上,都是普遍適用的。 圓圓上小學一年級時,有一次寫作業非常不認真,字寫得歪歪扭扭,極不像話。她爸爸在無意中瞥了一眼,吃驚她怎麼把作業寫成這個樣子,批評她是在敷衍了事,希望她重寫。圓圓不服氣,不講理地嚷嚷,態度很不好。這激怒了她爸爸。他粗暴地一下把圓圓已寫了幾行的一頁作業撕掉,要求她重寫。圓圓大哭,一邊哭一邊開始重寫,因為她知道作業不寫是不行的。過一小會兒,她爸爸又去看,發現她寫得比前一次更差了,好像故意要和他作對似的。他就又批評她,圓圓在情緒上表現得更對抗了。她爸爸十分生氣,就又一把撕掉這一頁,要求她必須認認真真地寫,否則就不行。圓圓又哭起來,扔了筆,賭氣說她不寫了。爸爸看時間已晚,有些著急,就給她講道理,說這麼晚了,明天還要上學,你只要認認真真地寫,一次就寫好了,就不用耽誤這麼多時間了。圓圓才不理會他的這些大道理,就是不寫。

我發現她爸爸犯了個錯誤,這是在乾一件南轅北轍的事。趕快走過去,拉開氣乎乎的先生,拿起被撕下的作業紙看看,平靜地對圓圓說:“你這樣寫確實不對,你看這字都寫什麼樣了。”圓圓聽我也這樣說,更有些不服氣,越發拿出一副“就是不寫”的樣子。我看看她的態度,還是和顏悅色地對她說:“如果你認為寫作業是件不好的事,從今天開始,就不用再寫作業了。” 我動手去收她的作業本,圓圓在這一瞬間有些迷惑,目瞪口呆地看著我。我拿起她的作業本,合上,對她說:“學習是件好事,看來你不想學習。所以……”我把作業本卷在手中,口氣確定地告訴她,“我想取消你寫作業的權利,以後不許你再寫作業了!” 圓圓看我是認真的,一下慌了神,下意識地要把作業本搶回來。她在這一瞬間肯定想到了要是寫不完作業,明天到學校會挨老師批評。她急得抱住我胳膊,踮起腳,要把作業本搶回來,嘴裡喊著“給我,給我”。我把作業本舉起來,不讓她夠著。我說:“你把字寫成那個樣子,那麼不認真,就該剝奪你寫作業的資格,別寫了。”圓圓急得又要哭,她一邊試圖搶回作業本,一邊說:“我要好好寫,給我!”

我聽她這樣說,態度也和緩些,讓她先不要搶作業,要和她坐下談談。 我問,“剛才爸爸讓你好好寫,你不願意,兩次都寫得那麼差。媽媽想問你,你是不是覺得好好寫作業是件不好的事,寫得差些才好?”圓圓回答說不是,說好好寫才好。 我又問她,“是不是好好寫作業就非常累,不好好寫就很輕鬆?”她搖搖頭說不是。我想想,實事求是對她說:“認真寫和不認真寫可能有一點差別,寫得好需要多用一點心,是不是?”她說是,這時神情開朗了一些。 我接著問,“你覺得把作業寫得整整齊齊心情更好,還是寫得亂七八糟心情更好?”圓圓說寫得整整齊齊心情好。 我故意激她,“可寫整齊不如寫得亂輕鬆啊。你看,寫得亂些只要拿根筆隨便往本子上划拉就行,寫得整齊卻需要認認真真地,把每一筆每個字每一行都寫好。我看還是寫得差些輕鬆。”圓圓想一下說:“不對,一樣輕鬆!因為,因為……”

她想表達什麼,但一下組織不起語言。我就問她:“你是不是想說,寫好寫壞,用的是一樣的力氣。比如一個字是五畫,寫好寫壞都是五畫,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是不是這個意思?”我把她心中想說的話說出來了,她非常高興,眼神明亮地說是,神情已大為坦然。 我抱起她放到我腿上說:“嗯,這樣說,寫好寫壞,費的力氣差不多,認真寫還心裡更愉快,是不是?”圓圓說是。我們的談話到這裡已很愉快了。 到這裡,我通過對話,已讓圓圓主動表達出了“作業應該好好寫”這樣一個想法。達到這個目的後,剩下的只是再鞏固一下她的想法,並且給她一個台階下了。 我看一下桌上被爸爸撕下來的兩張紙說:“今天爸爸也做得不對,不應該撕作業本。小圓圓今天把作業寫得不整齊,不是正好做了一個試驗嘛,知道了把作業寫整齊和寫得亂,用的力氣一樣,但寫好了心情更好。如果不這樣試,哪能知道這些呢,你說是不是?”圓圓點點頭,自己也感覺就是這麼回事,理直氣壯地看爸爸一眼。她爸爸趕快給圓圓道歉,說他不該那樣做。

我又說:“寶貝肯定從明天就會認真寫作業,才不會傻乎乎地亂寫,弄得自己不高興呢,是不是?”圓圓肯定地點點頭說就是。 我用讚許和信任的目光看著她說:“這樣的話,媽媽就把本子還給你。看來媽媽也錯怪小圓圓了。”失而復得的作業本回到手中,圓圓完全沒有了和家長的對抗及對作業的抵觸,重新攤開了本子,流露出珍惜的神情。 這時我想到孩子在行為上容易出現反复,還是要給她打個預防針,盡量讓她面對作業時有良好的心態,在出現反复時能有自我調整的心理基礎。我就說:“如果你哪天不想認真寫作業,也可以把作業寫亂了,再做一次試驗,看看認真寫和不認真寫有多大差別,體會一下哪樣更好。”圓圓說“不用試了,認真寫更好”,看得出這是她的真心話。

我沒再說別的,親親她的小臉蛋,走開了。等她晚上睡覺後,我們悄悄從她書包中拿出本來看,果然寫得整整齊齊的。此後,圓圓一直能好好地寫作業,再不讓我們操心。 我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把這種“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的思想講給他們。其中一些家長一听就搖頭,說:我的孩子,你要罰他不寫作業,他高興死了,哪裡會再搶過本來,他根本不怕第二天老師批評。 這樣的孩子確實有,但這種行為已不代表兒童的天性,只是天性被屢屢扭曲的一個後果。它反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是該兒童身上這方面的“病症”已進入較嚴重階段。這個“疾病”的起因,多半是孩子在最初面臨不想寫作業這個問題時,遇到了像圓圓爸爸那樣解決問題的家長或老師。儘管具體做法可能不一樣,但簡單粗暴的性質是一樣的,即以懲罰方式讓孩子去寫作業。天長日久,既傷害了孩子對寫作業的興趣,也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變得厭學且厚臉皮。 成人在教育兒童中之所以屢屢採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行為,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即首先不相信兒童的本能是自愛和上進,擔心不及時管教,孩子就會一路下滑;其次認為自己對孩子說的話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 針對這一問題,哲學家弗洛姆的一句話值得家長們一千遍地體味:“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所以家長和老師在管理孩子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對立面去。遇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都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被操縱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於反操縱上,他會漸漸變得毫不在乎大人的話,墮落,並且喪失理性和自愛之心。寫作業是當前兒童教育中,最為密集地表現“教育”還是“控制”的事件,這個事情上最需要家長反思。 弗洛姆還說,“運用破壞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結果,即實際上改變了目的。儘管目的仍然在觀念中存在。” 在任何具體教育細節上,家長一定要考慮目標與手段的統一問題。把作業當刑具使用,還是當獎品使用,這不是個小區別,它是分水嶺,決定了你是在走向目的,還是走向目的的反面。 ●教師和家長在調動兒童寫作業熱情上,適當使用逆向思維,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的熱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對寫作業的厭惡之情。 ●懲罰性質的作業,無不說成是為了孩子,其實它的第一動因只是成人在出惡氣,和教育無關,它對兒童的學習只有毀壞,沒有成全。 ●想讓一個人喜歡和珍惜什麼,就不要在這方面給得太多太滿,更不能以此作為交換條件或懲罰手段,強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適當地剝奪,讓他通過危機感和不滿足感,產生珍惜感。 ●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