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人性的優點

第5章 解開憂慮之謎

人性的優點 卡耐基 3003 2018-03-18
如果我們把憂慮的時間用來分析和看清事實,那麼憂慮就會在我們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前面提到的威利·卡瑞爾的萬能公式,能否解決所有令你憂慮的問題呢?當然不可能。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答案是:我們一定要掌握以下三個分析問題的基本步驟,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困難。這三個步驟是: (1)看清事實。 (2)分析事實。 (3)作出決定——然後照辦。 太簡單了吧?不錯,這是亞里士多德教的。他也使用過。我們如果想解決那些逼迫我們,使我們像日夜生活在地獄一般的憂慮問題,我們就必須運用它。 我們先來看第一條:看清事實。看清事實為什麼如此重要呢?因為除非我們能把事實看清楚,否則就不能很聰明地解決問題。看不清事實,我們就只能在混亂中摸索。這是已故的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學院院長郝伯特·赫基斯所說的,他曾協助過20萬個學生消除憂慮。他告訴我說:“混亂是產生憂慮的主要原因。”他說,世界上的憂慮,大多數是因為人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作出決定而產生的。 “比如說,我有一個問題必須在下星期二以前解決,那麼在下星期二之前,我根本不會試圖作出什麼決定。在這段時間裡。我只是集中精力去尋找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事實,因此我不會憂慮,不會失眠。等到星期二,如果我已經看清了所有的事實,一般說來,問題本身就會迎刃而解了。”

我問赫基斯院長,這是否表明他已完全擺脫憂慮?他說:“是的,我想我現在生活裡完全沒有憂慮。我發覺。一個人如果能夠把他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看清事實,那他的憂慮就會在他知識的光芒下消失得無影無踪。”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會怎樣做呢?如果我們一直假定2+2=5。那不是連做一道二年級的算術題也有困難嗎?可是事實上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硬是堅持說2+2=5——或者是等於500——害得自己和別人的日子都很不好過。 對此。我們能怎麼辦呢?我們得把感情成分擯棄於思想之外,就像郝基斯院長所說的,我們必須以“超然、客觀”的態度去認清事實。人們憂慮的時候,往往情緒激動。不過,我找到兩個辦法有助於我們以清晰客觀的態度看清所有的事實:

(1)在收集事實時,我假裝不是在為自己,而是在為別人。這樣就可以保持冷靜而超然的態度,也可以幫助自己控制情緒。 (2)在收集造成憂慮的各種事實時,我也收集對自己不利的事實——那些有損我的希望,和我不願意麵對的事實。 然後我把這一邊和另外一邊的所有事實都寫出來——而真理就在這兩極的中間。 這就是我要說明的要點。如果不先看清事實的話,你、我、愛因斯坦,甚至美國最高法院,也無法對任何問題做出很聰明的決定。愛迪生很清楚這一點。他死後留下了2 500本筆記本,裡面記滿了他面臨各種問題的事實。 所以,解決我們問題的第一個辦法是:看清事實。在沒有以客觀態度收集全部事實之前,不要先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不過,即使把全世界所有的事實都收集起來,如果不加以分析,對我們也沒有絲毫好處。 根據我個人的體會,先把所有的事實寫下來,再做分析,事情就會容易得多。實際上,單是在紙上把問題明明白白地寫出來,就可能有助於我們做出一個合理的決定。正如查爾斯·吉特林所說的:“只要能把問題講清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就拿格蘭·里區菲來說——他是一個在遠東地區非常成功的美國商人。 1942年,日軍侵入上海,里區菲先生正在中國。他告訴我說: “日軍轟炸珍珠港後不久就佔領了上海。我當時是上海亞洲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日軍派來一個所謂'軍方的清算員'——實際上他是個海軍上將——命令我協助他清算我們的財產。我一點辦法也沒有,要么就和他們合作,要么就是死路一條。

“我開始遵命行事,因為我別無他法。不過有一筆大約75萬美元的保險費,我沒有填在那張要交出去的清單上,因為這筆錢用於我們的香港公司,跟上海公司的資產無關。不過,我還是怕萬一被日本人發現此事,對我的處境會非常不利。他們果然很快就發現了。 “他們發現時我不在辦公室,我的會計主任在場。他告訴我說,那個日本海軍上將大發脾氣,拍桌子罵人,說我是個強盜,是個叛徒,說我侮辱了日本皇軍。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知道我會被他們抓進憲兵隊去。 “憲兵隊,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我有幾個朋友就是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送到那個地方去。有些朋友在那裡被審訊了10天,受盡酷刑,慘死在那個地方。現在我自己也要進憲兵隊了。

“星期天下午聽到這個消息後,我非常緊張。多年來,每當我擔心的時候,總坐在打字機前,打下兩個問題及其答案。兩個問題是: (1)我擔心的是什麼? (2)我該怎麼辦? “過去我都不把答案寫下來,只在心裡琢磨。後來我發現同時把問題和答案都寫下來,能使思路更加清晰。所以,在那個星期天下午,我直接回到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住處,取出我的打字機,打下: (1)我擔心的是什麼?我怕明天早上會被關進憲兵隊裡。 (2)我該怎麼辦呢?我花了幾個小時想著這個問題,寫下了四種可能採取的行動以及後果。 ①我可以去向日本海軍上將解釋。可是他'不懂英文',如果找個翻譯來跟他解釋,會使他更加惱火,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②我可以逃走。這點是不可能的,他們一直在監視我,如果打算逃走的話,很可能被他們抓住而槍斃掉。 ③我可以留在我的房間裡不再去上班。但如果我這樣做,那個海軍上將很可能會起疑心,也許會派兵來抓我,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就把我關進憲兵隊了。 ④星期一早上,我照常上班。那個海軍上將可能正在忙著,忘掉了那件事。即使他還記得,也可能已經冷靜下來,不再找麻煩。即使他來吵,我仍然還有個機會解釋。 “我前思後想,決定採取第四個辦法——像平常一樣星期一早上去上班。然後,我鬆了口氣。 “第二天早上我走進辦公室時,那個日本海軍上將就坐在那兒,叼根香煙,像平常一樣地看了我一眼,什麼話也沒說。六個星期後他被調回東京,我的憂慮就此告終。

“這完全歸功於那個星期天下午我坐下來寫出各種不同的情況及其後果,然後鎮定地做出決定。如果我當時遲疑不決、心亂如麻,就會在緊要關頭走錯一步。僅是滿面驚慌和愁容就可能引起那個日本海軍上將的疑心,促使他採取行動。 “採取以下四個步驟,就能消除我90%的憂慮: “(1)清楚地寫下我所擔心的是什麼? “(2)寫下我可以怎麼辦。 “(3)決定該怎麼辦。 “(4)馬上就照決定去做。” 里蘭·里區菲誠懇地告訴我:他的成功應歸功於這種分析憂慮、正視憂慮的方法。 他的方法為什麼這麼好呢?因為它有效而又直攻問題的核心。而最重要的是第三步,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步:決定該怎麼做。除非我們能夠立即採取行動,否則我們收集事實和加強分析都失去了作用——變得純粹是一種精力的浪費。

威廉·詹姆斯說:“一旦作出決定,當天就要付諸實施,同時要完全不理會責任問題,也不必關心後果。”(在這種情況下,他無疑把“關心”當做是“焦慮”的同義詞。)他的意思是,一旦你以事實為基礎,作出一個很謹慎的決定,就該立即付諸行動,不要停下來再重新考慮,不要遲疑、擔憂和猶豫;不要懷疑自己;不要回頭看。 我問一位俄克拉荷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懷特·菲利浦,如何把決心付諸行動。他回答說:“我發現,如果超過某種限度之後,還一直不停地思考問題的話,一定會造成混亂和憂慮。當調查和多加思考對我們無益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該下決心、付諸行動、不再回頭的時候。 “你何不馬上利用格蘭·里區菲的方法來解除你的憂慮呢?

“第一個問題——我擔憂的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我能怎麼辦? “第三個問題——我決定怎麼做? “第四個問題——我什麼時候開始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