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找回快樂的自己

第24章 第七節擺脫亞健康的困擾

找回快樂的自己 卡耐基 2108 2018-03-18
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什麼叫會休息呢?現代科學賦予的含義就是主動休息。這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比起累了才休息的被動休息法有著質的進步。 在競爭十分激烈的當代社會,人們的疲勞感正在蔓延,最流行的問候語由10年前的“吃了嗎”變成瞭如今的“吃力嗎”。在我們的周圍,不乏這樣的“工作狂”,他們早上班,遲下班,整日整夜地工作,連星期天、節假日也不休息。很多人年紀輕輕,自己的健康就已經嚴重損毀,甚至發生“過勞死”。 “過勞死”就是在慢性疲勞綜合徵基礎上發展、惡化的結果。而慢性疲勞綜合徵,是以持續或反復發作至少半年以上的虛弱性疲勞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群,特點是從生物學上(指臨床體檢、化驗等)查不出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但自我感覺很累,工作時無精神,生活中缺少樂趣,而且常伴有抑鬱、焦慮等情緒反應,也就是處於一種似病非病的第三狀態,即亞健康狀態。

剛過而立之年的美術師湯姆森先生,雖說工作、生活都還算過得去,但地位、收入都較平平。他不甘心,四處活動,做了好幾個兼職,集藝術學校美術教師、廣告公司創意總監、美展中心顧問於一身,一個星期幾頭跑,名聲大了,腰包鼓了。正當他春風得意之際,身體向他抗議了,他用一個字來概括——累!每晚回到家裡,他覺得骨頭都要散架了,一上床那些莫名其妙的夢便來煩他。 安東尼已近40歲,典型的上班族,最怕夜晚來臨。因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成了沒有睡眠的人,幾乎用盡了除藥物以外的所有土法洋方,也未能解決失眠問題。不僅如此,食慾下降、神經衰弱、性慾減退等症狀也相繼趕來湊熱鬧,去醫院又查不出什麼問題。 人體就像“彈簧”,勞累就是“外力”。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產生永久形變,導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個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彈性,不要超過它的彈性限度。因此,適當的休息和減壓是保持“彈力”的良方。 “過勞死”只能預防,“累”病沒有特效藥,病程越長越難治,病程要是超過三四年的話,治療會相當困難。勞逸交替才能保持彈性,增加承受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人都要學會調節生活,短途旅遊、遊覽名勝、爬山遠眺、開闊視野、呼吸新鮮空氣、增加精神活力、忙裡偷閒聽聽音樂、跳舞唱歌、觀賞花鳥魚虫都是解除疲勞,讓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勞症的精神良藥。

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列出“過勞死”十大信號: (1)“將軍肚”早現。 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誌,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潛在危險信號。 (2)脫髮、斑禿、早禿。每次洗桑拿都有一大堆頭髮脫落,這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所致。 (3) 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泄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開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地出現腰酸腿痛,性慾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5)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還公佈了自查方法:具有上述兩項或兩項以下者,則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無須擔心;具有上述3~5項者,則為一級“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徵兆;6項以上者,為二級“紅燈”危險期,可列為“綜合疲勞證”——“過勞死”的預備軍。 預防亞健康的方法,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第一,保持充足的睡眠。我們常說,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這句話精闢地概括了休息與工作之間的辯證關係,也是現代人防止“過勞傷害”的“靈丹妙藥”。 什麼叫“會休息”呢?現代科學賦予的含義是主動休息。近年來,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休息方式——主動休息,即在身體尚未感到疲乏和心境達到臨境狀態時就休息,包括主動休身和主動休心。這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比起累了才休息的被動休息法有著質的進步。

第二,調整心理狀態並保持積極、樂觀。廣泛的興趣愛好會使人受益無窮,不僅可以修身養性,而且能夠輔助治療一些心理疾病。善待壓力,把壓力看做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會適度減壓,以保證健康、良好的心境。 第三,及時調整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適度勞逸是健康之母,人體生物鍾正常運轉是健康的保證,而生物鐘“錯點”便是亞健康的開始。人體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運動規律,即“生物鐘”,它維持著生命運動過程氣血運行和新陳代謝的規律。逆時而作,就會破壞這種規律,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第四,保證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營養。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養成正確的飲食生活習慣:少食多餐,少主多菜,少鹽多醋,少欲多施,少憂多眠,少憤多笑,忌菸酒、油炸、熏烤以及發霉的食品,粗細搭配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豆製品,少吃豬肉,適當吃些牛羊肉、雞、魚等。

第五,增加戶外體育鍛煉活動,每天保證一定運動量。現代人熱衷於都市生活,忙於事業,身體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加強自我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人體在生命運動過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練體強身應該是個體性很強的學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