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這個歷史挺靠譜2:袁騰飛講中國史(下)

第23章 5、不好意思,請你出局

1926年底到1927年初,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席捲大半個中國,全國反帝愛國情緒不斷高漲。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和兩湖農民運動的發展,進一步把國民革命推向高潮。共產黨與國民黨因為有了共同的敵人走到了一起。北伐即將勝利時,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製造了“四一二”政變,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與武漢汪精衛國民政府相對抗。 在大革命進行中,國民黨右派不斷企圖同共產黨決裂,蔣介石在1926年發動了“中山艦事件”,製造“整理黨務案”,不斷打擊共產黨人,始終不放棄清黨。在國民黨內,除了少數中間派,反對共產黨的聲音很多。 1926年3月20日,開始執行反共政策的蔣介石,設計將中山艦調出廣州,隨後又以該艦未接命令擅自移動為名誣其陰謀暴動,隨即下令逮捕該艦長、中共黨員李之龍,並展開一系列的清共行動,史稱“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事件後,蔣介石策劃從國民黨的領導機構中排擠共產黨,全面控制國民黨的黨權。 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跟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形同水火,互相宣布開除對方黨籍。汪精衛是國民黨元老,1910年隻身前往北京,在什剎海銀錠橋下埋炸彈,謀刺攝政王未遂,名滿天下。當年的汪精衛很有革命性,抱定必死決心,孫中山去世,汪精衛起草遺囑,以元老自居。蔣介石後來居上,掌握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大權,不把一介書生放在眼裡。蔣介石與汪精衛的關係,劍拔弩張。 共產黨抓住這個機會,讓汪精衛跟蔣介石對著幹,沒想到他們多年為了爭奪最高權力明爭暗鬥,卻在反共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馮玉祥從中牽線,汪精衛同意寧漢合流。 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