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微歷史:1911-1949民國圈子

第7章 迷惘的諸侯:滇貴系的圈子

辛亥革命時的滇軍主要人物,很多都是日本士官畢業生,蔡鍔、唐繼堯、李根源、李鴻祥、謝汝翼、顧品珍、李烈鈞、羅佩金、劉存厚,他們或者在新軍中帶兵,或者辦講武堂。以後講武堂的畢業生大批進入軍隊,開始掌握軍權,到1928年龍雲取代唐繼堯,一連做了18年的“雲南王”,代表著“講武堂系”終於取代了“士官系”。 出生地:湖南邵陽 生卒年: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 畢業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榮譽稱號:與蔣百里、張孝準並稱士官學校“中國三傑” 身份:民國第一任雲南都督,軍事領袖 人生得意之作:護國戰爭的領導人 名言: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出生地:雲南會澤 生卒年: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

畢業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榮譽稱號:雲南王(主政雲南十數年) 職務:雲南都督、護國軍撫軍長、護法軍總裁、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 主要成就:文有創辦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武有發起護國運動 出生地:雲南昭通 生卒年: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 民族:彝族 出身:唐繼堯禁衛軍大隊長,武藝高強,早年與盧漢、鄒若衡並稱昭通三劍客 畢業學校:雲南陸軍講武堂 榮譽稱號:雲南王(主政雲南18年) 職務:雲南省府主席 李烈鈞(1882~1946):江西九江人,著名軍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民國後歷任江西都督、廣州軍政府總參謀長、江西省政府主席等,參與“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等。

盧漢(1895~1974):雲南昭通人,彝族,與龍雲是表兄弟,雲南陸軍講武堂出身,後接替龍雲出任雲南省府主席,是民國最後一任雲南王。 王家烈(1893~1966):貴州桐梓人,貴州陸軍講武堂出身,黔系代表人物,曾任貴州省府主席,人稱“貴州王”。
⊙辛亥革命時的滇軍主要人物,很多都是日本士官畢業生,蔡鍔、唐繼堯、李根源、李鴻祥、謝汝翼、顧品珍、李烈鈞、羅佩金、劉存厚,他們或者在新軍中帶兵,或者辦講武堂。以後講武堂的畢業生大批進入軍隊,開始掌握軍權。 1928年龍雲取代唐繼堯,一連做了十八年的“雲南王”,代表著“講武堂系”終於取代了“士官系”。 ⊙護法運動時期,章太炎去西南爭取軍閥唐繼堯參加護法軍,被唐禮遇並聘為秘書長。他高興異常,讓人做了一桿大旗,上書:“大元帥府秘書長”。隨軍出發的時候,這面大旗幾十里外都能見到,居然比唐繼堯的帥旗還要高大許多,十分搶眼。

⊙唐繼堯儀仗很威風。最前面的是騎兵,馬色青、棗、黃、白各成一隊,毫不混雜。兵的服裝整齊,身背馬槍,腰掛戰刀,足蹬皮靴,頭戴鋼盔。次是佽飛軍(即唐的親衛軍),服裝與騎兵一樣,只是身背十響槍,頭戴鋼盔,扛著方天畫戟。再次是掌旗官,乘著高頭大馬,背十響槍,撐一面杏旗滾金絲穗大旗,上繡有斗大的“唐”字。 ⊙雲南起兵討袁後,在本轄區內僅僅逮捕了兩名袁黨間諜:一名是袁世凱派到雲南來的宣慰特使何國華,一名是謀害蔡鍔未逞的阿迷州知事張一鶤。 ⊙唐繼堯早年參加了同盟會,民國後不久與孫中山關係惡化,後面幾度變化。 1919年,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回為“中國國民黨”,有人去勸唐繼堯加入國民黨,唐一口拒絕,揚言:“我就是窮得要飯,也不會加入國民黨。”

⊙蔡鍔本來與元配劉俠貞的姐姐劉長姑定了“娃娃親”,但是由於劉長姑很看不起這個小貨郎的兒子,便在結婚當天上演了妹替姐嫁的喜劇。 ⊙雲南起義後,眾人推選都督,意見分歧,唐繼堯站起來說:“蔡松坡(蔡鍔)先生是老前輩,又是以協統的地位參加革命的,他應該是適合擔任都督的人選。我推舉蔡公,如果蔡老前輩堅持不干的話——”唐拍拍胸脯說,“那麼我要幹!”最後還是蔡鍔做了辛亥革命後第一任雲南都督。 ⊙南北就建都北京還是南京進行談判時,唐繼堯通電錶示,支持袁世凱在北京就職。理由是,北京是風水寶地,是形勝之地。假如建都南京,將會“豈唯虎視眈眈,外患相逼而來,土崩瓦解,勢且內潰。本求自救,轉以速亡”。袁一聞此言,立即任命唐為“貴州都督”。

⊙1914年秋,龍雲在雲南講武學堂學習,這時昆明來了一個法國大力士,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在雲南講武學堂擺擂比武三天。開頭兩天,大力士獲勝,耀武揚威。到了第三天,龍雲穿了一雙草鞋,走上擂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不可一世的法國大力士撞翻在地。龍云因此名聲大噪。 ⊙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拿貴州軍閥王天培開刀煞氣,王天培很迷信,臨刑前還拿出一顆“舍利子”,希圖佛法保命,結果還是被殺。 ⊙龍雲出身彝族,體格好,懂拳術,有膽有識,雲南都督唐繼堯聽說後,把龍調到自己身邊擔任侍從。這是唐第一次見到龍,見了後覺得很失望,對手下人說:“龍雲言不壓眾、貌不驚人,在我身邊不大合適!”便把龍打發到別處任用。

⊙唐繼堯統治雲南時,最得力的干將有四人,號稱四個台柱子:蒙自鎮守使胡若愚、昆明鎮守使龍雲、昭通鎮守使張汝驥、大理鎮守使李選廷。 1927年2月6日,這四個台柱子卻聯合起來發動了“二六”政變,逼迫唐繼堯交出軍政大權,把唐活活氣死。 ⊙“二六政變”前,龍雲、胡若愚、張汝驥三人曾結拜為金蘭兄弟。政變成功後,三兄弟中的龍和胡矛盾迅速激發,胡覺得自己資格最老,龍認為自己實力最強。 1927年6月14日,胡、龍、張火併,龍雲被抓了起來,囚禁在一個特製的鐵籠子裡,牆壁上掛著唐繼堯的遺像,讓龍雲思過。 ⊙龍雲在廣西柳州做警備司令時,糧餉緊缺,卻發了一筆意外橫財:一天休息時,有一匹馬不停地踢地上的土,一會兒竟露出一塊石板來,龍雲看見了,叫人把石板挖開,結果竟挖出來一大堆現洋,共有25萬元之多!這麼一大筆錢,放在一起目標太大,龍就把錢分散給全體士兵,一人保管200元,以每人5兩大煙作為獎勵,順利地把這些錢帶回了雲南。

⊙1918年,雲南軍閥葉荃部與陝西軍閥陳樹藩對陣。葉部素窮,陳部官兵以飛艇、金花等名牌香煙撒佈給葉部官兵,葉部軍心動搖,一戰而潰退。 ⊙李烈鈞共有十個子女。盧溝橋事變後,李把身邊到了服兵役年齡的五個兒子都送到軍隊;其中有兩個兒子正在大學讀書。他在給兒子們的贈詩中寫道:我送兒輩出鄉關,殺盡倭寇方回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1918年,唐繼堯的勢力達到鼎盛,控制了川、滇、黔三省,及陝西、湖北部分地區。這年9月,唐在前呼後擁、戒備森嚴的情況下由貴州畢節來到重慶。所經過的街道,商店住戶一律關閉不許出入,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放禮炮二十一響。唐一下車即揚言:“今日省界二字,本不值識者一笑。”

⊙唐繼堯第二次回滇後,內政不修,窮兵黷武,引起各方不滿。龍雲的第五軍、胡若愚的第二軍,醞釀倒唐。一次唐繼堯的秘書長白之瀚,在昆明大街上被二、五軍的士兵飽打一頓,完事後還貼了一首打油詩在街上,詩云:南寧收來二五偶(指二、五軍),不打白人打白狗;打狗不看主人面,主人何不下山走。唐聞之,隱忍不發。 ⊙龍雲做了雲南省主席後,會客室牆上掛的、椅子上墊的、桌上舖的,都是紅緞子和黃緞子繡的龍,自命是龍王。辦公室外崗哨林立,每有客人來,門口的崗哨就喊“報告衛兵長,將官入府”,然後下一個崗哨再重複同樣的內容,一個接一個地往裡面傳報。 ⊙龍雲的部下盧漢,以敢打硬仗著稱。 1930年雲南和廣西打戰,盧漢率軍將南寧包圍了三個月,眼看彈盡糧絕,南寧守軍連最後一袋黑豆也吃完了,於是下令突圍。突圍誓詞很簡單,“衝出去找東西吃,否則餓死”。結果突圍成功,桂軍獲勝。

⊙陸崇仁是龍雲時期的財政廳長,李培天是民政廳長,皆有惡名,有人以陸和李的名字寫了一副對聯,貼在兩家的門上:不培天良,賣官鬻爵顏胡厚;罔崇仁政,橫徵暴斂心何安?以此諷刺李“賣官”、陸“斂財”。 ⊙龍雲和表弟盧漢一起參加滇軍,後來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龍和盧的文化底子都很差,每次考試的名次都比較靠後,看榜時不敢從前面往後面看,而是從最末尾往前面看。 ⊙龍雲回憶:被軟禁在南京時,住宅四周都佈滿了監視他的人,最厲害的是特務們還在龍的住宅大門對面,搭建了三間臨時房子,開了一個小冷飲店,其實屋子裡藏的是特務。 ⊙1934年底,薛岳率中央軍進入貴州,貴州省主席王家烈好意派人去迎接,但薛岳混在部隊中,故意不跟王見面,王很生氣。不久薛岳在貴陽駐紮下來,大量招兵,待遇優厚,王家烈便暗自派出手下的士兵,假裝報名當兵,領了武器後再跑回來。

⊙1935年蔣介石收買了貴州軍閥王家烈部下的兩個師長,用內外夾攻的辦法逼迫王下台。兩位師長對王軟硬兼施,公然提出勸王下台,他二人還表示將來決不負王。王家烈提出讓兩位師長去城隍廟發誓,表明心跡。師長們發完誓,王家烈馬上就下台。 ⊙蔣介石派人到貴州主持黨務,要在貴州發展國民黨黨員。貴州軍閥周西成說:“不必個別吸收,我代表貴州七百萬人全體入黨。”旋由政務廳把全省的戶口冊交了一份給省黨部。省黨部只好隨便圈了一些貴陽的戶口作為黨員,其中還有鴉片煙館的堂倌。 ⊙抗戰時期,龍雲做雲南省政府主席,跟中央系統有矛盾。凡是反蔣的勢力,龍雲都多少會採取保護的態度;凡是反蔣的運動,龍雖不公開鼓勵,但也不會鎮壓,所以昆明的民主運動搞得很熱鬧,甚至有“民主堡壘”之稱。抗戰勝利後,龍雲被弄到重慶軟禁了,換成關麟徵做雲南警備司令,很快便發生了“一二·一”慘案和李公樸、聞一多被暗殺案。 ⊙滇軍範石生在前清是秀才,本是筆桿子出身,後來進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軍事。有了槍桿子,範便自稱能文能武,以宋朝的范仲淹自居,號稱“軍中一範”。但范在軍閥角逐中卻總是失利,人們笑他是“軍中一飯(桶)”。 ⊙蔣介石在各地都派有特務人員,抗戰前,為了拉攏龍雲,蔣很坦白地對龍說:“戴笠派在雲南工作的人員,我已告訴他全部撤回,今後如有人假借軍統名義在雲南活動,你可拿辦。” ⊙1922年唐繼堯二次回滇,法國駐昆明領事代表法國政府,向唐贈送二等勳章一枚。雲南省外交司長徐之琛為討唐之歡心,把授勳證書改譯為一等勳章。唐多次在公開場合,佩戴法國勳章,揚揚自得。 ⊙1904年,清政府決定選派留日生,唐繼堯為其中之一。臨行前,其父帶他去昆明會見著名的學者陳榮昌,以諮詢意見。陳建議唐學工科,唐父遂要求唐到日本後學工科。 ⊙1912年,革命成功的雲南組織軍隊北伐。臨行前,昆明數千群眾送行。一送行的旗幟上寫著:不平胡虜,請勿生還! ⊙1927年,唐繼堯的部下龍雲等發動“二六兵變”,將唐趕下台,成為有名無實的省務委員會總裁。同年3月8日,雲南各界婦女三千多人,集會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會後遊行,適逢唐繼堯出行,遊行隊伍高呼“打倒軍閥唐繼堯”的口號。唐連忙退避三舍,打道回府了事。 ⊙顧品珍將雲南王唐繼堯驅走後,唐謀復辟。一年後,率軍回滇,由於行色匆匆,未及準備大旗,只好用白竹布書“靖國聯軍總司令唐”字樣,權充帥旗,不料旗剛掛出不久,當夜落雨。翌晨出發時,大家目擊懸掛之唐字大旗,面目全非。 “唐”字之一點及其餘各處不甚變化,唯第二畫之一橫,其兩端積墨較濃,經雨水溶化後,像極珠淚漣漣的兩眼。 ⊙袁世凱命湖南地方長官查抄蔡鍔家,蔡沒有不動產,母親和妻子也已躲藏起來。只有一個辦木廠的兄弟,兩人早已分了家。 ⊙1935年3月,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至貴陽視察。王家烈老婆萬淑芬想好好巴結一下蔣夫人,第二天一大早就與貴州省府高級官員的家眷,一個個濃妝豔抹、花枝招展,坐著大小轎子,向螺絲山飛奔而來。哪知左等右等,蔣夫人就是不來。萬淑芬急了,派人去催請。結果蔣夫人傳話:“今天身體不舒服,不能來了。”萬淑芬聽後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1935年4月初,張學良由武漢開飛機到貴陽來見蔣介石。在與蔣一道吃過午飯以後,張學良起身回武漢,王家烈等人到機場送行。臨上飛機時,張學良忽然問王家烈:“你坐過飛機沒有?”王家烈笑著說:“不怕你見笑,我還沒有坐過呢。”張學良說:“那你上我的飛機,在貴陽上空繞一個圈子如何?”於是,王家烈興高采烈地上了張學良的飛機,由張學良自己駕駛,在貴陽市上空飛行一周後,向東北飛去。王家烈看到飛機老不降落,正在著急和懷疑時,張學良從口袋裡取出蔣介石的命令給王家烈看。大意是:免去王家烈25軍軍長職務,調軍事參議院任中將參議,即往武漢服務。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