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蘇東坡斷案傳奇·湖州篇

第57章 第二章三春店

且說李龍自葉宅出來,果然尋著一塊青布,別無他物。蘇公接過青布,細細察看,不覺一愣,喃喃道:“此物或是命案關鍵。”李龍、趙虎疑惑不解,趙虎道:“區區一塊青布,大人何以認為是命案關鍵?”蘇公將青布遞與趙虎,趙虎細看,青布甚新,此外並無異常之處。林棟、蘇仁趨步上前察看。李龍道:“此佈乃是新布,面料頗佳,做工較精緻,似是富貴人家所用。” 蘇公連連點頭,道:“李爺好眼力。”趙虎奇道:“莫不是哪位大戶人家遺失此物,無意間被葉正之拾得?卻不想招惹來殺身大禍。”李龍思忖道:“葉正之拾得財物,本當物歸原主,卻不想他見財起心,意欲占為己有。故而招來殺身之禍,還連累了好友梁漢卿。”蘇仁淡然一笑,道:“失主前來索要遺失包袱,亦無殺人之理。依我看來,這包袱內定有不義之財。”蘇公拈鬚道:“蘇仁所言有理。殺人者,必有不可告人之處。你等須查明如下事:一者查明葉正之這幾日的行踪;二者查明這青布包袱的來歷;三者查明這青布包袱內所藏物甚;四者查明鋼鏢的來歷。”遂餘下趙虎並三名捕快尋查線索。

蘇公等人起程回湖州,李家巷百餘名鄉人皆來送行,林棟百感交集,暗自嘆息。行得七八里,路經一溪,橫有一座石橋,喚作晴畫橋,橋頭兩旁有三四戶人家,隱於樹竹林中,道旁有一家客棧,門前高挑一旗幡,上有“三春客棧”,又有“茶”、“酒”二字。蘇公令眾人在不遠處等候,只喚林棟、蘇仁前往客棧,林棟笑道:“昨日正午,林某曾在此歇足,飲得一碗好綠茶。”蘇公笑道:“江南民間多好茶。待有時機,定邀林兄品盡江南好茶。”林棟笑道:“林某已閒雲野鶴,隨時恭候子瞻兄。” 言語間,三人入得院來,但聞廳堂有笑語聲。蘇公尋聲望去,卻見一個婦人正與三四個男子飲酒嬉笑。那婦人約莫三十歲,面若桃花,頗有幾分姿色。見著蘇公,滿面媚笑,迎出廳堂,道:“這位員外爺,是喝酒、喝茶、吃飯還是住店?”蘇仁把眼來看蘇公,蘇公笑道:“此可是陸家店?”那婦人上下打量蘇公,又來看林棟,笑道:“這位員外爺似曾相識。”林棟道:“昨日曾在此討過茶喝。”那婦人憶起,滿面笑容,連忙將蘇公三人迎進堂來。

蘇公笑道:“我等乃是過路之人,口乾舌噪,聞得這位朋友言,陸家店茶香,哪肯錯過,但求一品。”但聞廳堂一男子答腔道:“這店非是茶香,卻是陸三嫂人香。”其餘幾人皆哈哈大笑。那陸三嫂瞪了那男子一眼,笑道:“員外爺且進來坐,我自去泡茶來。”蘇公環視眾男子,一個書生模樣,一個商賈穿著,一個潑皮相貌,答腔的那人凳椅下一副油漬行頭,露出半截刀柄來,油光發亮,卻原來是一個屠夫。那商賈斜眼來望蘇公,眉目之間忽閃過一絲冷笑。 蘇公、林棟、蘇仁依那屠夫右側一桌坐下,不多時,陸三嫂上得三碗茶來。蘇公品了一小口,不由讚美道:“果然是好茶。”那廂潑皮召手召喚陸三嫂,道:“三嫂,今日怎的不見你那表妹?”那陸三嫂笑道:“小乙哥,你問他做甚?”那小乙嬉皮笑臉道:“我自是想他,一日不見,便如同失去魂魄一般。”那陸三嫂揚手打那小乙,笑罵道:“你這廝,早知你不安好心。惹得老娘火起,撕了你那張臭嘴。”那小乙卻不躲閃。陸三嫂並未打那小乙,玉手卻伸向桌上的酒杯。那廂書生斜眼來看潑皮,冷冷一笑。

蘇公向那屠夫道:“你等境地,似非太平。”那屠夫不覺好奇,反問道:“客爺何出此言?”蘇公道:“方才臨來之時,見得一村旁道上圍聚著諸多鄉民,不覺好奇,上前觀看,卻是無端被殺了兩個人。”眾人聞聽,皆驚訝不已。屠夫奇道:“我等聞得,隻死了一人,怎的是兩人?”那陸三嫂近得前來,問道:“聞得死的是那姓樑的書生,卻不知還有何人?”蘇公道:“似喚作葉甚麼?……哦,想起來了,葉正之。” “葉正之!”陸三嫂聞聽,驚叫起來,手中酒杯跌落在地! 陸三嫂花容頓失,驚詫萬分,追問道:“你……你可曾看得清楚?”蘇公點頭道:“性命悠關之大事,焉可胡言。確是喚作葉正之,聞得與那梁相公是至交好友,二人皆死。一旁又有幾個甚麼桃林好友在哭泣。”陸三嫂眼含悲色。蘇公道:“莫非你識得那葉正之?”那屠夫道:“那葉正之平時就在此幫閒,怎生不識?好端端卻不知怎麼被殺了?”蘇公道:“聞得官府正在竭力緝拿兇身。葉正之既在此幫閒,官府必定會來此追查盤問。卻不知你等最後見著葉正之是甚時?”

陸三嫂正待言語,那廂書生問道:“你是何人?”蘇公笑道:“你又是何人?莫非是葉正之的朋友?”那書生淡然一笑,道:“我豈會與他相交。”蘇公淡然一笑,道:“如此言來,你識得那葉正之。”那書生不以為然,冷笑道:“識得又怎樣?”那屠夫忽笑道:“如此言來,溫相公卻少了敵手,那花雨姑娘……哈哈。”屠夫欲言又止,神秘的笑了笑。那溫書生也笑了笑,甚是勉強。 蘇公聽得分明,心中一動:“花雨姑娘”?這“花雨”二字似曾聽過,哦,蘇公忽然憶起,葉正之房中那詩箋,正是“韻花雨”!原來那女子喚作花雨。蘇公忙不迭問道:“花雨姑娘是何人?”那溫書生斜睨蘇公,道:“你問他做甚?”蘇仁冷笑一聲,正欲言語。蘇公使個眼色,蘇仁會意,出了客棧。蘇公淡然一笑,拱手道:“敢問這位溫公子怎生稱呼?”那溫書生冷笑道:“我姓甚名何,與你何干?”言語甚是傲慢。

蘇公卻不氣惱,問陸三嫂道:“若我不曾言錯,那花雨姑娘便是你的表妹。”陸三嫂點點頭。蘇公又道:“卻不知花雨姑娘何在?”陸三嫂道:“昨日回家去了。”蘇公笑道:“這位溫公子似對花雨姑娘情有獨鍾。”溫書生冷笑不語。蘇公又道:“葉正之不過是個書生,為人厚道,與外人少有往來,無有仇怨;且家境清貧,無有值錢財物。如此言來,為何遇害?依我推測,似是男女瓜葛。”溫書生不由一愣,慍色道:“你此言甚意?”蘇公笑道:“溫公子是個明白人,焉有不解之理。想必官府公差此刻已在客棧門外了。”那溫書生一愣,冷笑道:“公差與我何干?”蘇公道:“敢問溫公子,昨夜身在何處?”溫書生惱怒道:“我在何處,與你何干?”蘇公淡然一笑,道:“莫不是與葉正之……”溫書生怒道:“你休要胡言亂語!”蘇公冷笑一聲,道:“溫公子既然不肯實言相告,定有隱情。卻不知溫公子右足褲褪上的血跡何來?”溫書生聞言,急忙低頭看去。眾人甚是好奇,亦趨上前來看,但見溫書生右足褲褪黑褐斑跡,果真是血跡!

溫書生大驚失色,正待辯解,卻見蘇仁引三名公差入得廳堂,為首之人正是李龍。眾人見狀,甚是惶恐。蘇公道:“溫公子,你可知殺人何罪?”溫書生勃然大怒,道:“你這撮鳥,血口噴人。”急忙近得李龍面前,道:“端公大人,切毋信這瘋癲之言。”李龍呵斥道:“大膽狂徒,竟敢對府尹大人污言穢語!”溫書生聞聽,大驚,急忙來看蘇公,撲倒在地,急道:“小生溫霆,有眼不識泰山,適才言語冒犯大人,萬望大人恕罪。小生縱有天大的膽,也不敢做那殺人之事,望大人明察!”那廂屠夫、潑皮等人見狀,皆驚恐離座,立於一旁,不敢言語。 蘇公笑道:“你且起來言語。”溫霆哆嗦起身,道:“不敢欺瞞大人,這褲裙乃是小生撿來的。”蘇公道:“你且細細說來。”溫霆唯喏,道:“今日大早,小生起床早讀,信步入得宅前竹林中,見得一團物甚,拾將起來,卻是一條褲裙,質料甚佳,其色尚新,不由起了貪心,欲占為己有,不曾細看其中尷尬。”蘇公遂令溫霆褪下褲裙,又令李龍雙手平攤,細細察看,自褲裙腰束至褲腿。蘇公又召林棟上前察看,那褲管上雜有黑褐血跡。林棟不由驚嘆:蘇軾目光恁的犀利!

蘇公問溫霆道:“你家居何處?”溫霆回答道:“便與客棧相鄰。”蘇公似有所思,道:“且引本府前去。”溫霆唯喏,引蘇公等人出了客棧,屠夫、潑皮、商賈等甚是好奇,跟隨而去,餘下陸三嫂惆悵萬分。繞過客棧,見得一片竹林,竹林中有兩間瓦舍併兩間茅舍,正是溫霆家宅。溫霆引眾人入了竹林,竹林緊依著一堵牆,卻原來是三春客棧後側院。溫霆指著一處,道:“大人,便是在此。” 蘇公令眾人止步,獨自向前,細細察看,並無異常,又環視四下,忽眼前一亮,卻見一側有一物甚,上前拾起,卻是一隻布鞋,細細察看,鞋底沾有泥跡,其中竟雜有血跡!蘇公心中早有七八分明白,葉正之屋內血鞋印便是此鞋所留,兇手就在此處!不多時,蘇公又找得一隻布鞋,一左一右,正是一雙!遂喚李龍過來,李龍看罷,暗自驚嘆,低聲道:“大人好生厲害,兩樁命案,不足一個時辰便破了。”蘇公笑道:“兇手何人?”李龍低聲笑道:“大人欲試小人不成?”蘇公笑而不語。

蘇公召喚溫霆近前來,那溫霆見得布鞋,甚為詫異,戰戰兢兢道:“大人,小生確不知其中原委。”蘇公道:“依你之見,這褲與鞋何來?”溫霆吱唔道:“小生……不知,或是……”李龍冷笑道:“或是什麼?”溫霆抬頭看牆頭,怯道:“或是客棧院裡拋將過來的……”李龍冷笑一聲,正欲言語,蘇公問道:“你與葉正之可熟悉?”溫霆點頭道:“識得,識得。”蘇公道:“你且將葉正之與客棧陸三嫂,還有那個表妹花雨情形,道與本府聽聽。”溫霆顫栗道:“這三春客棧掌櫃陸三與葉正之本是遠親,少有往來,只因前年陸三吃了官司,幸得葉正之相助,得以勝訴。不想去年夏秋,陸三患上疾病故去了。餘下陸三嫂獨自經營客棧,其間那葉正之不時來幫閒。初始,頗多非議,畢竟寡婦門前是非多。”蘇公心中暗嘆道:好一句寡婦門前是非多,卻不知要害死幾多人!

溫霆又道:“只是那陸三嫂甚是潑辣,外人說了便是說了,全然不理。時日長了,也就無人多舌了。只當他二人必結合。不想一個月前,陸三嫂的表妹至此,便多了些事情來。”李龍詫異,道:“出了甚事?”溫霆嘆道:“陸三嫂表妹姓花,名雨,長得俊俏,舉手投足,皆是風情,尤其是言笑,勾魂攝魄。”話語間,那溫霆似見著花雨,竟痴笑起來。 蘇公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必溫公子亦愛慕上那花雨姑娘了。”溫霆頓覺臉熱,忽嘆道:“小生雖有此心,可惜花雨無意。”李龍奇道:“他莫不是垂青葉正之?”溫霆嘆道:“非也。葉正之與小生一般,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李龍道:“他的意中人究竟何人?”溫霆嘆道:“此正是小生苦悶不解之事。”蘇公捋鬚思忖,道:“兇手褲鞋現身於此,此案便從三春客棧著手勘查。”遂令李龍收了褲、鞋,復回三春客棧。

蘇公入得客棧內,一眼便見得陸三嫂正以裳拭淚。陸三嫂見著蘇公,急忙迎將上來。蘇公嘆道:“葉正之無端殞命,本府亦深以為憾。只是逝者遠矣,陸三嫂休要傷悲。目今之計,當緝拿兇身,依律懲辦。”陸三嫂低頭唯喏。蘇公道:“近些時日,葉正之在你店中幫閒,可有異常行徑?”陸三嫂思忖片刻,搖頭道:“回大人,並無甚異常……”蘇公道:“你最後見著葉正之,是甚時候?”陸三嫂思索道:“……便是昨日大早,天色尚暗,民婦方醒來,忽聞得敲門聲,唬了民婦一跳,便聞得葉正之在門外言:'嫂嫂,正之有事且歸家一遭,兩三日再來。'民婦亦未多想,便隨口應允了他,而後隱約聞得開門聲,想是他走了。” 蘇公拈著鬍鬚,問道:“你可聽得清楚?”陸三嫂道:“民婦聽得明白,確是葉正之無疑。”蘇公疑道:“他為何天尚未亮便急急回去?”陸三嫂道:“民婦亦不解,不知他何事如此匆忙?”蘇公道:“此前他未曾言過甚麼?”陸三嫂搖頭,道:“並未言語。”蘇公問道:“昨日可曾有李家巷人來過你店中?”陸三嫂想了想,搖頭道:“不曾有。”蘇公把眼來望蘇仁、李龍,道:“葉正之為何急急歸家?此乃命案關鍵。”李龍思忖道:“他家中並無親人,斷然不是家中事。”蘇仁思忖道:“或是事先約定的事情。” 蘇公拈鬚道:“本府以為,事情便出在這三春客棧內。”陸三嫂驚詫不已,吱唔道:“大人何出此言?”蘇公問道:“卻不知葉正之走後,客棧有何異常?”陸三嫂疑惑不解,道:“並無異常。”李龍又追問道:“果無異常?”陸三嫂一愣,思忖道:“與尋常無二。”蘇公思忖道:“前日,昨日並今日,客棧住宿幾人?”陸三嫂想了想,道:“遮莫三四人,今日卻只有一人。”蘇公問道:“可有記簿記載?”陸三嫂點頭,而後將記簿取來,交與李龍。李龍轉呈與蘇公。 蘇公翻閱並詢問得知:前日住店者三人,一人名林泉勝,男子,四十歲,蘇州人;又一人名齊象侔,男子,二十八歲,杭州人,似是個浪子,言語頗為輕浮;又一人名李大,男子,三十六歲。昨日住店四人,龍宇幽夫婦,江寧人;又一人名南大散,男子,杭州人,又一人李大;離店二人:林泉勝、齊象侔;今日住店只一人,歸吾州,男子,四十歲,南洵人;離店四人:李大、龍宇幽夫婦、南大散。 蘇公細看記簿,似有所思,回翻前日那頁,問道:“陸三嫂且看,葉正之離開店子時,乃是在早上,故而店中的客人當是林泉勝、齊象侔、李大,三人。”陸三嫂思忖道:“正是,他三人皆是申酉時分來此,那林泉勝往投江寧府,言是訪友;那齊象侔、李大卻是自江寧往杭州去的。”蘇公把眼望李龍,淡然一笑,道:“此等人中有一人頗為可疑。”李龍思忖道:“定是林泉勝,他分明是蘇州人,若投江寧,怎會繞到湖州來?且葉正之家宅所在的李家巷,正是湖州往江寧道中。”蘇公笑道:“那褲、鞋怎麼回事?他既往江寧,為何去又復返?”李龍一愣,自知說理不通,又疑道:“莫非是那齊象侔?他言語舉止輕浮,必惹得葉正之不快。陸三嫂,且細言此人。”陸三嫂道:“此人似是紈絝之人,衣著富貴,見著花雨,渾身色相,一眼便看得出是個風流浪子。”李龍斷定道:“定是此人!” 蘇公笑道:“你怎生如此斷言?切不可妄想臆斷。陸三嫂,本府問你,那李大今日何時離店?”陸三嫂道:“他今日一早離店走的,騎馬奔湖州方向去了。”蘇公手拈鬍鬚,道:“哦!你可曾留意他那匹馬?”陸三嫂甚是詫異,道:“回大人,民婦曾餵過那馬草料,那馬非同一般,甚是強壯,較尋常馬匹高大。”蘇公又問道:“你可曾留意那馬鞍、馬鐙及韁繩?”陸三嫂搖頭,吱唔道:“民婦未曾在意。”李龍疑惑道:“莫非大人疑心那李大?” 蘇公不答,問陸三嫂道:“那李大來時,可曾背負著包袱,或佩有刀劍?”陸三嫂奇道:“大人怎生知曉?那李大確有一個青布包袱,又有一柄長劍。”李龍道:“在外之人,隨身攜有包袱、刀劍並非怪異之事。”陸三嫂道:“公爺言之有理,小店常有這等人投宿,民婦從不敢招惹他等。” 蘇公笑道:“但凡在外之人,將時日看得甚緊,往往朝起晚宿,跋來報往,匆匆忙忙。若非生病、雨雪緣故,斷然不肯多住宿,以免耽擱時日。本府不知,那李大為何在你店中住宿了兩夜,他前日來,今日走?莫不是他生病了?”陸三嫂思忖道:“大人所言有理,民婦這小店不過是歇足之處,若非大雨大雪緣故,客人往往住宿一夜,次日便走。那李大來時,也只道住宿一夜,卻不知為何多留了一日。他並未生病,其中緣由,民婦不便多問。”李龍疑道:“那李大昨日在此做甚?” 蘇公亦問道:“昨日那李大可曾出去?你可曾見得他與甚人往來、言語?”陸三嫂思忖道:“大人言此,民婦倒是思索起來了,那李大晚飯後出了客棧,言是四下走走。”蘇公道:“他何時歸來?”陸三嫂搖頭道:“不知他何時歸來。”蘇公手捋鬍鬚,疑道:“你這客棧莫非夜不閉戶?他何時回來,你這掌櫃竟然不知曉?”陸三嫂道:“昨夜不知怎的,民婦昏昏沉沉,早早就歇息了。想必是花雨開門放他進來。”蘇公追問道:“那花雨何在?”陸三嫂道:“今日一早,他便回家探母去了。”蘇公道:“他家居何處?”陸三嫂吱唔道:“離此四五十里的吳沈門。” 蘇公觀陸三嫂神情恍惚,道:“你可知欺矇本府,該當何罪?”陸三嫂臉色頓變,急忙道:“民婦該死。只是此事牽涉花雨安危,不敢實言。”蘇公凜然道:“但有事端,本府為他做主。”陸三嫂猶豫片刻,道:“民婦不敢妄言欺騙大人,其實那花雨非是民婦表妹。”李龍一愣,道:“他是何人?”陸三嫂嘆道:“說來亦是淒苦造孽人。他本是杭州人氏,只因父母早亡,被他叔叔賣與老鴇,淪落娼院,倚門賣笑。去年他被杭州一個商賈贖出,做了小妾,本想從此脫離苦海,不想反入火炕,那商賈正房、偏房六七房,個個嫉妒,百般凌辱於他。一月前,花雨隨那商賈家眷前往安吉縣,中途藉機逃身出來,流落至此,逢得民婦,見他甚是可憐,民婦便收留了他,讓他幫閒做些雜事。”蘇公聞聽,感嘆不已。 李龍問道:“那花雨姑娘現在何處?”陸三嫂道:“想必已躲藏起來了。”蘇公奇道:“他為何躲藏?”陸三嫂道:“大人有所不知,昨日申時,小店來了一個客人投宿,喚作南大散,民婦收了房錢,喚花雨引他往客房去了。不多時,花雨急急來了,神情恍惚,民婦甚是詫異,只道那南大散有非禮舉動,忙詢問花雨,初始他不肯言,好一番勸慰,他方才肯說,原來那南大散乃是杭州商賈的親戚,曾見過花雨。適才那南大散用言語試探,花雨一口咬定他認錯人了,但心中不免恐懼。民婦驚詫不已,急道:如此怎生是好?花雨泣道:目今之計,唯先躲避些時日,湖州城有一遠親,前些日子碰巧逢得,且去其家住下。民婦依他言,今日大早,花雨便悄悄離去了。” 蘇公問道:“他那遠親姓甚名何,家居何處?”陸三嫂搖頭道:“民婦不甚清楚,只聽花雨言在湖州城中。”李龍道:“那南大散可曾詢問花雨去向?”陸三嫂道:“早飯後,那南大散結帳離去,四下張望,似在尋花雨,只是未曾言語甚麼。”李龍思忖道:“想必他只是疑心,不能確認,唯恐錯認他人。”蘇公點點頭,道:“且不言花雨,那李大何時離去?”陸三嫂道:“天亮後便結帳離去了,尚不曾吃早飯呢。”蘇公道:“他住哪間客房,且引本府前去一看。”陸三嫂不敢怠慢,急忙頭前引路,穿過後院,依廊前行,陸三嫂道:“西廂第一間便是。”蘇公近得廂房,正待推門,陸三嫂遲疑道:“大人,現這房中另有客人居住。”蘇公一愣,“哦”的一聲。李龍道:“且喚那客人前來。”陸三嫂急忙喚來歸吾州。 那歸吾州乃是一個商賈,四十歲,臉形乾瘦,無有鬍鬚,似笑非笑,見過蘇公,施禮道:“草民歸吾州見過府尹大人。”蘇公笑道:“本府因一樁命案,追查嫌疑至此,欲入房察看一番,還望歸先生海涵。”歸吾州唯喏,道:“蘇大人與人為善,一秉至公,草民甚是欽佩。”蘇公笑道:“歸先生可是湖州人氏?”歸吾州道:“正是,草民家居南潯。”蘇公道:“歸先生欲往何處?”歸吾州道:“草民往宜興縣采買些物甚。”蘇公道:“歸先生孤身獨人,一路須小心謹慎則個。”歸吾州謝過蘇公。 蘇公推門入得客房。那客房頗為簡陋,卻乾淨整潔,當中一張四方木桌,四條短凳,桌上一把龍泉窯茶壺,客房右側又有木雕踏腳床,床頭掛一花布包袱,乃是歸吾州之物。蘇公環視四下,別無他物,無甚可疑。木床一側臨窗格,糊著窗紙,窗紙破四五個眼。窗格一側有一扇門。蘇公開啟側門,見得一堵牆,依牆前行通往後院。蘇公抬頭望牆頭,見得竹葉,暗自思忖:那兇手必是自此將褲鞋拋過牆頭。 蘇公看罷,退出客房,至前院,喚來陸三嫂,再三囑咐,但有可疑,當速禀告官府,陸三嫂唯喏。蘇公引眾人出了三春客棧,往湖州城而去。林棟笑道:“子瞻可曾查出甚麼端倪?”蘇公笑道:“尚不可言。卻不知三琪兄有何高見?”林棟笑道:“林某哪裡省得勘疑斷案。”蘇公笑道:“三琪兄自謙也。”林棟嘆道:“子瞻取笑也。林某自入仕途,整日便是與文籍相伴,後為御史,戰戰兢兢二十餘年,哪裡比得你子瞻逍遙?往來各路州府,遊盡名山古剎,何其自由?官場之事,林棟今方明白。子瞻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林某今日方悟出其中意味。”蘇公笑道:“於朝廷紛爭,蘇某早已心力疲怠,只得遠而避之,比不得三琪兄大風大浪,穩若磐石。”林棟嘆道:“蘇大人又取笑了。廟堂之中,今日不知明日事,林某常芒刺在背,寢不安席,每每半夜醒來,冷汗淋漓。” 蘇公淡然一笑,喚來李龍,道:“李爺,葉梁命案,你有何見解?”李龍道:“大人當下海捕公文,張貼諸縣,竭力緝拿兇身。依卑職之見,這兇身尚未遠離。”蘇公然之,道:“此案頗為蹊蹺,緝拿兇身自是緊要,但理順案情,尋根查源,方可真相大白。”李龍道:“若擒住兇身,自然水落石出。”蘇公笑道:“若一味尋那兇身,恐錯過時機。本府以為,三春客棧便是折衝所在。”李龍道:“可是那兇身早已逃匿,斷然不會回來了。”蘇公笑道:“何以見得?”李龍奇道:“大人之意,那兇身還會回來?卑職愚見,兇身決然不會回來了。” 蘇公笑道:“一般情形,如你所言,兇身必遠而避之、靜而藏之,惟恐露出端倪。但凡事皆有反常。那三春客棧便是如此。”李龍疑惑不解,道:“大人何出此言?”蘇公笑道:“李爺可曾細心留意客棧中那廝?”李龍疑惑道:“大人意指那陸三嫂?”蘇公擺擺手,笑道:“非也。是那歸吾州。”李龍細細思忖道:“不曾覺得他有何異常?他今日方才住店,與命案何干?”蘇公道:“與命案有無干系,尚不敢妄言。只是此人頗多疑竇。”李龍疑惑不解。林棟亦詫異不解。 蘇公笑道:“如他所言,其往宜興縣買賣,必以時日為緊要,匆忙得很,晚宿早行。今正是趕路時機,焉有辰巳時分於路途住店投宿之理?入得歸吾州客房,本府見他攜帶之物,不過是一個花布包裹,竟連出行常備的雨傘亦不曾見得,豈非可疑?”李龍似有所思,疑道:“大人所言,不無其理。只是世間之事,多有巧合,不可因其巧合而臆斷之。”蘇公拈鬚笑道:“李爺宅心仁厚,有好生之德,可喜可賀。”李龍聞聽,不覺羞愧,道:“卑職妄言,望大人休要怪罪。”蘇公嘆道:“非也非也,李爺誤會了。本府乃肺腑之言。但凡刑事要案,往往急欲破之,不免摻雜偏見,又有好大喜功者,不免妄自猜測,疑神疑鬼,如此竟生造出無端冤假錯案來!你之心思,清醒理智,但凡嫌疑,皆做無罪推斷,寧可放過罪犯,不可冤枉無辜,實難能可貴。此仁心也。”林棟在一旁嘆道:“若我大宋官吏皆如子瞻,當是何等景象?” 蘇公笑道:“林兄之言差矣。若皆如我,逍遙四海,豈非無人在朝理政?”林棟笑道:“若如此,天下太平,又何必理朝?”蘇公大笑,又長嘆道:“堯舜天下,一去不復返了。”李龍輕聲道:“依大人之意,卑職遣兩人前往三春客棧,監守出進?”蘇公思忖道:“此事還得勞動李爺前往。”李龍應允,蘇公又細細叮嚀一番,李龍換去公服,回身去了。蘇公又喚來雷千、賀萬,吩咐他二人回城後,查探花雨去向。 一路無話,將近湖州城,林棟欲返劉家莊,蘇公苦留不住,只道不日定去劉家莊拜訪,又令兩名衙役護送前往,林棟告別離去,不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