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蘇東坡斷案傳奇·湖州篇

第37章 第七章廿年夙仇

蘇公追查兇犯未果,趙車書益發相信刺客隱在府中。趙懷中、趙懷原唯恐有所閃失,令刺客有機可乘,故不敢有絲毫懈怠,寸步不離趙車書左右。趙車書無絲毫畏懼之意,笑道:“即便千軍萬馬殺來,老夫亦無所畏懼。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趙懷中、趙懷原但聞風吹草動,便甚是緊張,手竟不離劍柄。二人思忖:那廝一日不來,我等受一日驚嚇。那廝若一月不來,我等便受一月驚嚇。若如此,怎生得了?尚未一日,我等已成了驚弓之鳥。趙車書思忖多時,令家人將趙懷善喚來。父子四人商議對策。與其待敵,不如引敵。趙車書道:“那廝欲覓下手之機,我等便予他時機,誘他出來,而後擒之。”趙懷善兄弟三人皆言妙。四人細細商議。 約莫一個時辰,趙懷善出得房來,逢著蘇公、蘇仁,正欲開口言設計擒兇之事,卻見蘇公手中拿著半壁碧玉,正琢磨甚麼。趙懷善甚為驚訝,道:“家父之玉怎的到了大人手中?”蘇公聞聽,吃了一驚,道:“此是趙老將軍之玉?卻不知何時遺失?”趙懷善搖搖頭,吱唔道:“小侄亦不清楚。”蘇公忙道:“待本府去問老將軍便知。”趙懷善忙回房禀報。

蘇公入得房來,趙車書急忙上前相迎。蘇公將手中殘玉呈現,問道:“此可是老將軍之玉?”趙車書見得那碧玉,不覺一愣,急忙探手懷中,竟摸出半壁碧玉來。兩壁碧玉竟然一模一樣。蘇公細看兩玉,將之拼在一處。眾人見得,恍然大悟,原來兩壁碧玉本就是一塊碧玉。眾人驚訝不已。趙車書臉色大變,甚是激動,急切問道:“蘇大人此玉何來?”蘇公道:“老將軍休要著急,此玉來歷,本府自會相告。”比照雙玉,思索半晌,忽笑道:“本府明白了,本府明白了。”眾人不解其意。趙車書詫異道:“蘇大人明白了甚麼?”蘇公笑道:“刺殺老將軍的真兇,本府已知是何人了。” 眾人皆驚,追問兇手何人?蘇公笑道:“此人果然在你府中。若道出來恐其驚走。本府欲借一處斷案,卻不知老將軍肯否?”趙車書道:“蘇大人只管道來。老夫豈有不肯之理。”蘇公笑道:“非是他處,乃是靜心堂。”趙車書一愣,道:“大人怎選此處?”蘇公道:“莫非有所不便?”趙車書笑道:“哪裡哪裡。老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蘇公道:“如此甚好。”蘇公遂開列出名單,入堂者八人:趙氏父子四人並老夫人解氏,又有蘇公、蘇仁、單破虜。令趙懷善憑此單請人。

趙車書引眾人入得靜心堂,又令家人搬了八條座椅,分左右排開。不多時,八人皆來,各自落座。趙車書心事重重,似有所思。趙懷善東張西望,暗自猜測。蘇公環視眾人,淡然笑道:“入得此堂者,皆非外人。本府便抽絲剝繭,一一道來。連月來老將軍府上發生數樁蹊蹺之事,撲朔迷離,匪夷所思。其中究竟有何蹊蹺?在座者眾人,或一無所知、或心知肚明、或一知半解。本府亦是昨日初來趙家莊,聞得些前因後果,胡亂思索,無意間竟勘破其中玄機。只是不知正確否。” 眾人眼望蘇公,默默無語。蘇公起身,踱步堂中,道:“你等只道那夜入佛堂、行刺趙老將軍乃是一人所為。非也非也。這二者非是同一人,且無甚牽連,只不過是時機湊巧罷了。那夜潛入佛堂者,何人也?非是他人,正是府上趙懷善趙大公子。”眾人聞聽,將信將疑,把眼來看趙懷善。趙懷善霍然而起,道:“蘇大人所言甚是。懷善此舉雖有失欠妥,實不得已而為之。”趙車書聞聽,面有慍色,一言不發。趙懷中、趙懷原驚詫不已,皆埋怨道:“大哥何故如此?怎的欺瞞我等兄弟?”

蘇公道:“此事且先不言。只道那刺客之事,諸位且細細想來,那刺客為何數番潛入院中刺殺趙老將軍?”趙車書疑惑道:“此正是老夫百思不得其解之處。還望大人明示。”蘇公道:“此人非為金銀財寶,一意欲取老將軍性命,非為其他,乃是複仇也。”眾人聞聽,甚是吃驚。趙車書亦不知所以然,細細回想,奇道:“老夫自歸隱田園,鄰里鄉人和睦相處,並無甚瓜葛恩仇,何來復仇之說?” 蘇公道:“莫非此人竟錯將老將軍認作了他人?非也。其中曲折,頗有淵源。本府又有一問,前番行刺之時,此人手中是何兵刃?”趙懷原道:“乃是一柄鋼刀。”蘇公又道:“昨夜行刺,此人使的是甚兵刃?”蘇仁道:“乃是一柄劍。”蘇公道:“本府以為,凡人皆有其習慣,譬如習武之人,有慣用刀者,有慣用劍者,又有慣用槍者。蘇仁者,則慣用娥眉刺。此人為何前番用刀、後番用劍?”

眾人疑惑不解。趙懷原思忖道:“此人來時,或是隨手取來。”趙懷中反駁道:“此人必是有備而來,怎會隨手取來?”蘇仁道:“此人隱於府中,眾公子必定熟悉其刀法,若再用刀,恐露出破綻,故改使劍,以迷人耳目。”趙懷善思忖道:“蘇兄所言有理。只是府內並無這等高手。”蘇公笑道:“非也。此人武功了得,刀槍劍棒,鐧錘戟斧,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本慣於用刀。只因他得了一柄絕世好劍,愛不釋手,故改用劍。”眾人半信半疑。 趙懷善不解道:“大人何以知曉?”蘇仁回想道:“老爺所言極是。那廝之劍甚是怪異,有如靈蛇一般,確是一柄好劍,但不知是甚寶劍?”單破虜道:“單某以為:前後兩次,或非同一刺客,一人使刀,另一人用劍。”蘇公笑道:“趙府雖非龍潭虎穴,卻也非平常之處,趙氏兄弟個個武藝高強,老將軍亦寶刀未老,尋常刺客恐有來無回,故來者必非等閒之輩,此等高手一人已難得,況二人乎?一事不煩二主,高手怎肯無功而返?”單破虜幽然笑道:“大人竟似那高手一般。”

蘇公捋鬚道:“此人前後三次行刺老將軍,卻均未成功。”趙車書驚詫道:“非是三次,只此兩次。”蘇公笑道:“去年老將軍險些命喪大火中,豈非一次?”趙車書驚道:“那大火亦是此人所為?卻不知老夫與他有甚血海深仇?”蘇公道:“此人三次行刺老將軍,前後時機相隔不一。你等可知是甚緣故?原來,第一次縱火未成,老將軍悄然出遊,不知所往。此人始料未及,只得耐心等候。如此數月,老將軍方回得莊來,此人便又籌謀行刺之事。那夜,他入室行刺,卻不曾料想中了埋伏,險些被擒。老將軍本欲擒拿潛入佛堂之人,卻陰差陽錯,逢著了刺客。細細思索,此亦是懷善之功也。”眾人聞聽,皆認為蘇公之言不失其理。趙懷善面有喜色,偷眼窺視其父。趙車書雙眉緊鎖,臉色鐵青,似有所思。

蘇公又道:“此人逃去,府上暗中派遣耳目,四處查探數日,無有線索。此人為何隱匿月餘而未有動靜?”趙懷善道:“小侄以為,那廝陰謀行刺未逞,料定我府必加強防備,又四處追查其行踪,故暫且隱藏,待事平而後行動。”蘇公笑道:“懷善言中三分。此人未有動靜,非是其他,只因他另有緊要之事辦理。”單破虜道:“此人究竟何人?大人何不爽快言出?”蘇公笑道:“本府未有真憑實據,怎能胡亂言語?蘇仁,昨日夜間你怎的醒來?”蘇仁道:“小人睡覺,素來警覺,昨夜睡夢中聞得一聲響,便醒來了,只道是老爺有事。下得床來,卻見老爺無有動靜,細細聽來,方知房外有人。小人自窗格往外窺視,正見得那人往東廂房摸去。” 蘇公笑道:“蘇仁,那人本應自院門入東廂廊,何故反見他往東廂房去了?”蘇仁不覺一愣,喃喃道:“如此言來,此人並非自院門而入?原來粉牆內所置繩索玄機在此!那廝早先選定地點,將繩索固於樹枝椏上,一端垂於牆外,待到夜間,便自此翻越牆內。”

眾人不解其意,聞得蘇仁言語,方才明白。蘇公笑道:“非也。此人並非自粉牆翻越入院。”蘇仁道:“莫非此人另有入處?”蘇公道:“此人本是自院門而入。”蘇仁不解,道:“那粉牆內外痕跡並繩索是何意?莫非是那廝故弄玄虛,誤人耳目?”趙車書如墜雲霧,問道:“大人之言,老夫愈發胡塗,茫然不解。那廝究竟使的甚麼詭計?”蘇公淡然一笑,道:“其理本來簡易,你等卻思索甚多。此人昨日天黑前便已在院中了。”眾人聞聽,皆驚訝不已。 趙懷善驚奇道:“如此言來,此人早早藏匿在此,只等候下手之機?”蘇公搖頭道:“非是藏匿。此人來時,我等皆見得。”眾人又驚,趙車書疑道:“昨夜確有幾名家人入得院來。”蘇公笑道:“與家人何干?此人便在我等八人之中!”眾人大驚,你我相視,滿面狐疑。趙懷善掃視眾人,暗道:昨日夜間,前後見得五人,未見得蘇大人、單大人。如此言來,兇手便是其一。若去了蘇大人,莫非竟是單大人!

眾人暗自猜疑,皆把眼來望單破虜。單破虜臉色頓變,冷笑一聲,道:“如蘇大人言,莫非單某便是那兇手?”蘇公笑道:“單將軍何出此言?本府所言,不過是推測而已,未必如實。且道此人見勢不妙,倉皇而逃。趙懷中、趙懷原兄弟分頭追趕。卻不曾想此人繞至粉牆下,抓得繩索,復又入得院來。你等怎生尋他?”蘇仁聞得,方才大悟:“原來那繩索竟是作脫身之用。我等只道他已逃離走遠,卻不曾想他復又回得院來。” 蘇公道:“此人雖得以逃脫,卻無意間落下一物,幸被本府拾得。”言罷,取出半壁碧玉來。蘇公道:“單將軍,你可識得此物?”單破虜臉色鐵青,嘆道:“蘇大人果然精明過人。”言罷,他猛然躍起,右手伸向腰間,猛然抽出一柄劍來,直刺趙車書。眾人大驚失色。一旁蘇仁早有防備,抽過趙懷善腰間長劍,截住單破虜。

單破虜大怒,猛刺五六劍,皆被蘇仁招架住,不免心急。左右趙懷中、趙懷原皆揮劍砍來。趙懷善抓得一條座椅,撲面打來。單破虜雖武功了得,豈能敵得四人,左擋右接,手足無措,漸漸不支。趙懷原乘其招虛,一劍刺去,刺透衣袖。趙車書見狀,高聲道:“休要傷他。”四人哪里肯聽,將他圍住。單破虜見勢不妙,急欲脫身,飛身猛撲趙懷善,竟全然不顧自身危險。趙懷善手中座椅甚重,難以施展,見利劍刺來,急忙撤身。蘇仁、趙懷中、趙懷原急忙來救。卻見單破虜劍鋒一轉,飛身躍出圈外,直撲蘇公而去。眾人皆驚,方知中了聲東擊西之計。 蘇公立於一旁觀戰,忽見單破虜拋了眾人,仗劍奔將過來,不免驚慌,正欲返身而逃,卻已遲了。單破虜一劍刺來,正架於蘇公脖頸上。蘇公唬得半死,將眼一閉,暗道:“我命休矣。”單破虜反手摟住蘇公,利劍一橫,厲聲喝道:“蘇大人在此。”蘇仁大驚失色,喝道:“單破虜,若傷得老爺一根毫毛,蘇仁與你亡命!”眾人皆驚,不敢上前。單破虜冷笑道:“你等放下兵刃,且後退牆角。”蘇公將眼睜開,嘆道:“可惜單將軍本是俠義心腸,滿身正氣,今卻挾持無辜蘇某以為人質。”單破虜道:“今勢甚急,單某亦不得已而為之。多有得罪,還望大人見諒。”蘇公忽舉起雙手,一手一玉,道:“單將軍可識此玉否?”

單破虜見那兩半壁碧,不覺一愣,道:“大人此玉何來?”蘇公道:“如此言來,單將軍似識得此玉。”單破虜道:“其中一玉,確是單某之物。卻不知另一玉何故在大人手中?”蘇公嘆道:“此二玉本是一玉。古有所謂破鏡重圓,今卻是破玉重圓。”趙車書大驚,上前幾步,泣道:“你……你……可是……”一時哽咽,竟不能聲。 單破虜怒道:“趙車書,你這貪生怕死、賣友求榮的奸賊。單某恨不能飲賊血、啖賊肉!可恨老天無眼,令忠臣不得善終,留狗賊苟活人世!”趙氏兄弟聞聽,勃然大怒,咬牙切齒,但礙於蘇公在其劍下,故不敢輕舉妄動。 蘇公忽笑道:“本府只道趙老將軍英雄蓋世、義薄雲天,卻不曾想竟是如此這般。老將軍,你有何言?”趙車書老淚縱橫,泣道:“老夫確是貪生怕死之徒,殘延苟喘二十年了。”趙氏兄弟聞聽,皆驚訝不已。蘇公道:“單將軍休急離去,且待本府將話語言盡如何?”單破虜道:“大人且道來。”蘇公淡然道:“本府早知刺客便是將軍矣。”單破虜詫異道:“大人何時知之?”蘇公道:“昨日入府,趙老將軍曾問及將軍籍貫。將軍道是杭州人。據本府所知,將軍本是蘇州人,為何妄言杭州人?此中必有緣故,本府甚為疑惑。那日,單將軍告知蘇某,盧錦水亦是幕後主使,蘇某大驚失色,單將軍嘆息道,敵不可畏,惟隱敵可畏。其隱於左右,朝夕相處,無話不談,更甚者以之為友。此有如足臨深淵而不知其險、身入虎口而不知其危也。吾父弗知,吾亦弗知也。蘇某心中很是疑惑,將軍父親究竟是何人?” 單破虜道:“大人背碑覆局,端的好記性。大人又怎知單某得劍之事?”蘇公道:“昨夜打鬥,你劍甚是怪異,蘇仁驚奇不已,只道那劍如蛇一般。蛇者,彎曲而靈活。劍如蛇狀,此軟劍也。所謂軟劍者,世間極為少見。本府曾聞市井俠士言及,此劍乃鑄劍高手所造,鑄此劍,當取其精鋼,鋼中雜入五金,又以五火煉造。得成時,此劍柔若蛇、薄如紙,柔中亦剛,可隱束於腰間。將軍似未攜劍,實劍纏在身。將軍受命前往金夾嶺征剿賊寇,不想中了山賊詭計,失落懸崖,幸得一命。輾轉金夾嶺中,不想冤家路窄,那賊首二郎真君曹虎搶掠民婦被將軍所殺,將軍便得了這柄寶劍。”單破虜驚道:“此事只單某與軍兵林之關知曉,大人何以得知?” 蘇公又道:“本府曾往苕溪江畔郭氏酒家查探,不想掌櫃郭卜清並店中伙計皆已被殺。只有一個酒保得以躲過此劫。本府初以為,此乃尉遲羅衣殺人滅口。本府臨行之際,見得苕溪江邊有二人垂釣。他等只道是尋常釣魚人。本府見他二人姿態怪異,釣竿搖擺無定,可見此二人非善釣者。今想來,此二人端是單將軍與林之關。” 單破虜暗自驚訝,道:“大人好眼力,竟過目不忘。”蘇公道:“郭氏酒肆數人亦是將軍所殺。”單破虜道:“正是,單某曾自賊首曹虎衣裳內搜得兩封密信,其一乃尉遲羅衣所書,單某已呈交大人。另一信乃郭卜清所書。單某便尋得此處,恨他害我軍兵性命,故夜入店中,將此等賊人盡數殺之。不想竟逃脫了一人。” 蘇公笑道:“將軍殺戮眾賊,不合言得一語。”單破虜甚是詫異,細細回想,竟自忘了甚話,問道:“單某言甚?”蘇公道:“將軍手持利劍,道:'端的一柄好軟劍!'不想此言竟被床下藏匿的酒保聽得。此言本出無意,本府等亦未經意。待蘇仁言及刺客怪劍,形如靈蛇,本府竟又想起此言,若是軟劍,將軍必藏於腰間。”蘇仁聞聽,恍然大悟。 單破虜嘆道:“大人神思敏捷,非我等可及也。”蘇公道:“此劍究竟哪般模樣,本府亦不知曉。此不過推測臆度罷了,不敢斷言刺客便是將軍。但昨日我等方到趙府,言及盧錦水、尉遲羅衣暗中勾結匪類之事,趙老將軍甚是憤怒,然那時刻,單將軍道:此等敗類,害國殃民,單某隻恨不能親手刃之。此話似是在言盧錦水、尉遲羅衣二人,但單將軍咬牙切齒之狀,似甚痛恨。本府疑心,將軍似另有所指。”單破虜恨恨道:“大人所言不錯,我恨不能親手刃之者便是這老匹夫。不想大人察言觀色這般厲害,竟窺破單某心思!” 蘇公淡然一笑,道:“那不過是本府閃過的一絲靈光。真正懷疑上單將軍,卻是方才不久,本府與蘇仁遊賞府中曲廊石山,無意間窺見粉牆痕跡。蘇仁自牆腳拾得此玉,本府心中明白七八分矣。待入得牆內,循足跡查尋,自窗格入得一室。此室便是將軍昨夜休憩之處。今想來,昨日將軍酒醉,不過是故作姿態、掩人耳目也。” 單破虜冷笑道:“正是。不過大人怎知此玉乃單某之物?”蘇公道:“此一破玉,又非名貴之物,本不足為奇,即便府中僕人丫鬟亦不以為然。幸虧本府曾見過此玉,故知其主人。”單破虜驚道:“此玉單某貼身而藏,大人何時見得?”蘇公幽然道:“將軍可曾記得,本府初來湖州之時,曾拜訪貴府,與將軍商議清剿雙龍山匪人私鑄假幣一案。本府曾見得你書房案桌上擺放著此玉。”單破虜暗自驚訝,細細回想,竟記憶不起來。 蘇公道:“本府手持此玉,不想竟被懷善見得,他道此玉乃趙老將軍隨身之物。本府大吃一驚,莫非此案竟又起風云不成?待見得老將軍,卻不想老將軍亦有一玉,竟然一般模樣。老將軍見得此玉,甚為驚訝。本府也暗自吃驚,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樁千古奇案竟在眼前矣。”單破虜冷笑道:“好一樁千古奇案。蒼天有眼,今日竟被蘇大人堪破。”蘇公嘆道:“可惜本府只省得些枝葉末尾,其中細節,尚不清楚。”單破虜道:“單某願告知大人,還望大人有朝一日,告知於天下,雪千古奇冤。” 蘇公幽然嘆息道:“其實,本府早知單中原一案乃冤案也。”單破虜大驚,忍不住泣道:“二十年來,大宋上下惟有蘇大人知此案冤屈。蒼天有眼!即便此案未得以沉冤昭雪,吾父九泉之下亦可瞑目了。”蘇仁聞聽,大驚失色。原來,二十年前,邊關罪臣單中原違抗聖旨,擅自出兵,致使全軍覆沒,三千人馬無一生還,皆命喪遼軍之手。蘇仁暗道:此事已過去二十年,早已無人言及,不想此莊中諸多怪事竟與此有乾系。此案朝廷早有定論,今日老爺又怎言是冤案? 單破虜怒視趙車書,厲聲道:“二十餘年前,家父一心報國,慷慨從戎,鎮守邊關數年,屢獲戰功。宋、遼本早有'澶淵之盟',大宋屈辱求安,貢奉遼國絹二十萬匹,歲幣銀十萬兩,如此數十年。那遼人終是夷狄,狼子野心,虎視眈眈,怎會守著一紙盟約,屢出夷兵,殺我大宋子民、姦淫我大宋女子、搶我百姓牛羊、燒我百姓房屋,百般挑釁。吾父單中原,乃邊關大將,手擁千百軍馬,豈容遼兵肆意妄為?為保我大宋百姓免遭塗炭,為壯我大宋國威,吾父引兵出戰,奮勇殺敵。他,奸賊趙車書,亦是邊關大將,本與家父情同手足、親如兄弟。遼兵犯境,家父與這奸賊商討對策:家父先引精兵三千出戰,欲乘敵不備,殺他個措手不及。這奸賊當引兵後援。”眾人皆默然無語。 單破虜咬牙切齒,滿腔怒火,又道:“當家父引軍殺入敵陣,萬萬不曾料到,這奸賊竟背信棄義,未出一兵一卒增援!三千將士義無返顧,奮勇殺敵,血染疆場。這奸賊竟按兵不動,坐失良機。可憐家父與三千將士,只道後有援兵,竟與數万之眾賊兵搏殺,前仆後繼,無所畏懼,直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三千將士終因寡不敵眾,皆戰死沙場,無一生還。此何等悲壯!嗚呼!全軍覆沒矣!三千人馬,非是死在敵手,實是死於你這奸賊之手!可憐那三千將士!可憐那割肚牽腸的千百父母妻兒!尤為可恥者,待朝廷追查此事,你這奸賊竟妄言家父違抗軍令,擅自出兵。你得以苟存人世,加官進爵,好一個邊關功臣,屢立戰功!好一個鎮遠將軍,德高望重!兀自在此逍遙自在、安享太平,只可憐三千亡魂飄零關外,竟無歸處!”言罷,聲淚俱下。 眾人聞聽,無不動容。趙車書早已老淚縱橫,泣不成聲。解氏默然落淚。蘇公淒然淚下,仰首長嘆。趙氏兄弟驚詫萬分,木然相視。趙懷原怎肯相信,怒道:“一派胡言,吾父豈是這般小人。”趙車書泣道:“二十年矣,往事如煙雲,似隱似現,老夫何曾忘得,想必三千將士早已枯骨無存矣。”單破虜厲聲喝道:“單某本欲取你這奸賊頭顱祭奠亡靈,可惜天不助我。我單破虜若存得一氣在世,便不罷休。”蘇公嘆息道:“將軍真義士也。想我大宋天下,如將軍一般凜然正氣者,寥若晨星矣。可惜此案曲折,將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單破虜不解其意,道:“大人且言來。” 蘇公道:“本府手中碧玉,半壁乃將軍之物,另半壁乃趙老將軍之物。此玉質地不佳,頗有瑕疵。區區破玉,趙老將軍為何視為心愛之物,隨身二十年?此其一。其二,本府入趙府書軒,見得一幅捲軸,名《薦季直表》,乃臨摹之作,題款趙雲之。本府甚為詫異,不知此趙雲之是何許人也。待懷善道明,本府方才醒悟。原來,趙雲之正是趙懷善,懷善之名乃是二十年前趙老將軍回歸莊園時所改。趙氏兄弟本名云之、湖之、橋之,依次改喚懷善、懷中、懷原。若將三字相連,豈非便是單(善)中原。懷者,懷念也。此意分明是懷念單中原?單中原因違抗聖意、擅自出兵,致使全軍覆沒,聖上龍顏大怒,將其定為罪臣,九族亦遭牽連。時有延州府邊關大將招討使彭淮將軍為其言,亦受牽連,後病死獄中。凡與此事相干者,朝中文臣武將唯恐避之不及。為何趙老將軍反將三子之名更改以為紀念?”單破虜思忖,恨恨道:“家父與三千將士血灑疆場,這奸賊知罪孽深重,惶惶不安,故假意思懷,以慰良心。” 蘇公嘆道:“趙老將軍,今日在場諸位,皆是可信之人,你何不將密室開啟,引我等一看究竟。其中原委,老將軍亦當告知後人。若隱於地下,恐真成千古之謎也。本府自當恪守秘密。若有朝一日,上報於朝廷,大白於天下,亦可令三千將士得以瞑目。”趙車書驚道:“大人怎知密室之事?”蘇公笑道:“何止知曉。院牆外所疊石山便是密室氣道出口所在,可是否?”趙懷善驚道:“有這等事?我等兄弟竟全然不知?”趙車書嘆道:“蘇大人真神人也。卻不知大人何以得知?”蘇公淡然笑道:“那石山峰谷之間,有淡薄之霧,散而不絕。此非水霧,實為清煙。” 趙車書驚嘆道:“老夫端的心悅誠服。罷罷罷,老夫便依大人之言,將此樁秘密告知你等。單將軍,且放下劍來,入得密室,便知分曉。”單破虜冷笑道:“奸賊詭計多端,單某怎會輕信。”蘇公道:“卻不知將軍信蘇軾否?”單破虜道:“大人可信。”趙車書嘆道:“二十年來,老夫多次親往蘇州,找尋將軍母子二人,皆無音訊。此前,老夫前往京城訪友,亦是為了找尋將軍母子,後經蘇州,又滯留了三四個月,無功而返。卻不曾想到,將軍竟就在湖州!令尊單中原出兵之際,曾有言交待老夫,若此行不測,便令老夫照管將軍母子,並有物甚及親筆家書令老夫轉交將軍。老夫無能,竟負中原兄之託,使你母子流落他鄉。二十年來,老夫甚是愧疚。今幸逢將軍,老夫心安矣。”言罷,老淚縱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