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蘇東坡斷案傳奇·湖州篇

第26章 第九章蛟龍現形

三日後,蘇公設宴望江閣,以謝嚴微鼎力之助,同桌作陪者李龍、趙虎、蘇仁。蘇公引見嚴微,李龍、趙虎聞聽這白衣書生竟是名動湖州的“飛天俠”,暗自驚訝。嚴微笑道:“嚴某早聞李爺、趙爺威名,與二位爺亦曾有過照面,二位爺曾竭力緝拿嚴某而不得,今日方得一見。幸甚,幸甚。”李龍、趙虎惶恐道:“我等無知,誤當嚴爺是飛賊,不知嚴爺乃義薄雲天之俠士。”蘇公點撥趙虎,明珠一案中,祥雲莊救他之人便是嚴微。趙虎聞聽,急忙拜謝嚴微救命之恩。 眾人暢飲美酒,談笑風聲,酒過三巡,又言及安福弒主一案。趙虎問道:“大人,屬下甚是疑惑,不知大人何以知曉那安福未死?”蘇公笑道:“你等細想,那安福將朱山月、孫進富屍首拋於醒目顯眼之處,其意乃是令人早日發現屍首,而後傳聞出去,只道朱山月、安福已死,他便可逍遙法外。此反常之舉也。行凶殺人,必定藏屍隱蔽,恐人發現,絕不至如此愚蠢,此其一也。”

“我曾察看朱山月、孫進富之屍首,二者之死,看似手法一致,實則各異。那朱山月屍首傷處多血,而孫進富屍首雖有血跡,卻在表面,其傷深處並無血淤。可見那血並非孫進富體內流出,而是他人偽作之假相,其真正死因卻是中毒身亡。自此推斷,二者死亡並非同時,而是一前一後,相差甚久。那日在義莊,我與仵作細細勘驗屍首,發覺此異,故將孫進富屍首另存之。此其二也。”眾人聞聽,欽佩不已。 “你等見得假安福屍首,亦即孫進富屍首,其膚較為粗糙,其膚色較黑黃,十指粗而有繭,其脛毛多脫落,可見此人乃整日勞作之人,而非大戶人家都管。此其三也。”李龍、趙虎驚嘆:“大人好眼力。” 蘇公笑道:“此非眼力,乃心力也。常見不疑,熟視無睹,非眼不曾見到,實乃心怠也。再者,那日與寧氏言語,暗察其言行舉止,雖面帶悲情,心神卻無恙,可見他心中無絲毫夫妻情分。他本是揚州風塵女子,水性之人,怎苦守得貞節?此其四也。”

“寧氏之言,無意間竟洩露天機,他直言道朱山月、安福被害,疑系伍勝所為。安福之死,並不曾傳揚出去或告之朱府,他何以知曉?本府以為,他或是兇手,或是同謀。他只道我等已中其詭計,認作安福已死,便迫不及待說將出來。正所謂言多必失。此其五也。”眾人感嘆。 嚴微笑道:“許愨假民間傳說,散佈千年蛟精復出之死亡咒語,殘害雙龍山下百姓,以便利其罪惡勾當,足見此人用心狠毒。而安福又假其妖言,謀害主人,殺人借屍,亦是狡詐險惡之輩。二者所圖,利欲也;二者所喪,性命也。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李龍、趙虎相視而笑。趙虎道:“我湖州百姓談蛟色變,人心惶惶,愈傳愈神,竟似真的一般。”蘇公笑道:“妖魔精怪,皆是虛妄之言。尋常百姓,杯蛇鬼車、以訛傳訛,凡事傳言,或添枝加葉、或斷章取義、或誇大其辭。一人傳虛,百人傳實。叫人怎生辨得真假?我聞得雙龍山蛟精肆意作孽,殘害數十名百姓,便推測其後有險惡隱情。縱觀此案,未曾料想到的卻是那伍勝,因未見其屍首,故難斷其生死,又有密信兩封佐證,只道他是兇犯之一。此即安福拋尸江中之用意,欲誤引我等。與寧氏之言,同出一轍。”

眾人你言我語,正說得興頭上,忽聞樓閣下人聲鼎沸,高聲叫喊,聲色中雜有驚恐。蘇公等人不知何故,李龍急忙離座,憑欄探望,卻見那街中行人,驚恐萬分,奔走相告,不少婦幼急急關門閉戶。李龍聽得真切,那叫聲道:“不得了,不得了,蛟精來了,千年蛟精來了。”聞得此語,李龍不覺好笑。再看街中,不少壯年男子紛紛往江邊奔去。李龍抬頭看那龍溪江,不禁唬了一大跳,那江中赫然翻騰著一條黑蛟! 李龍高聲驚呼:“大人快來,千年蛟精!那千年蛟精現形了!”蘇公等人聞聽,大驚,紛紛離座來看。眾人擠在欄邊,看那江中,果見龍溪江中一條黑蛟,遠遠望去,那蛟首甚大,蛟身竟有端午龍舟長短!那蛟逆水而泅,或隱或現。蘇公望見那蛟精,頓時目瞪口呆,驚若木雞,幾不能言。蘇公萬不曾想到,那千年蛟精復出之說竟是真的!

嚴微見狀,忽自望江閣上飛身躍下,如輕燕般落於地上,而後如箭一般往江邊奔去。蘇公猛然醒悟,急道:“速到江邊一瞧。”眾人急忙下樓,出得望江閣,往江邊奔去。那江邊早聚有百餘人,且多為男子。眾人抬來香案,就地殺雞宰羊,幾名白髮長須老者戰戰兢兢,焚燒紙錢香燭,口中不住念叨,乞求平安。 蘇公等人到得江邊,早已氣喘如牛,觀望那蛟精。那蛟精本在江心,忽轉首往江邊泅來。岸上眾人見狀,驚恐萬狀,紛紛扭身回跑。那幾名老者亦拋了香案犧牲,跌跌撞撞而逃。待那蛟精近得江邊,蘇公看得仔細,那蛟通體約莫五六丈,形狀怪異。 蘇公站立水邊不走,眾隨從皆驚恐不已,抽刀以待。蘇公忽仰天大笑,高聲笑道:“神魚也,此神魚也。”眾隨從聞聽,將信將疑。蘇公回過頭來,對眾隨從道:“你等休要害怕,此乃神魚,不是甚麼蛟精。”眾人聞聽,稍稍安心。

遠處百餘名民眾見蘇公等人毫無懼色,皆驚訝不已,心中膽怯,遠遠觀看。那神魚在江邊泅得片刻,忽扭身往江心而去,竟順水而下,不時便沒了踪影。 眾鄉人見蘇公等人立在江邊,高聲言語,不知說的甚麼,不時見那蛟精退去,只當蘇公是施法退妖,紛紛近得前來,叩謝蘇公,奉之為神。蘇公阻之,笑道:“我非神人,與諸位一般肉眼凡胎。只是你等不識得此物,誤認作精怪。此物即是堯舜帝所謂之神魚也。神魚者,其名王鮪魚。其生於瞿塘三峽,長在南方江河中,極為少見。今見神魚如此之巨大,更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端是天地數百年之造化而成,真可謂千古第一魚。今現身湖州,實我湖州之福也!”眾人聞聽,個個驚奇,人人歡喜。 神魚現身湖州之事,一時傳遍湖州府並諸縣,四鄉百姓多往龍溪江邊觀望,以求一見。只是自那日後,竟再無一人見得這神魚。蘇軾目睹神魚現身,後作詩一首,名為《龍溪江見神魚現歎其奇而留一絕記之》。不想後來蘇公遭難,此詩毀於“烏台詩案”中,未能載入《東坡詩集》而傳於後世,甚是可惜。今浙江省湖州市龍溪江邊有神魚灘者,其名便源於此,然而,百代過客,星移斗轉,今日之湖州,知道神魚灘及其來歷的人,已鮮有之矣。

(本卷完)
一、“張先”,字子野,北宋著名詞人,浙江湖州人,天聖年間進士,晚年隱居。遺有《張子野詞》,存世一百八十餘首。張子野與蘇軾素有交情,蘇東坡傳世佳作中有《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等。 二、關於五材會的“五材”,即五行,《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有“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所謂五行者,《尚書·洪範》中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三、關於銅錢年號:“顯德”,後周世宗皇帝年號,公元954~959年;“嘉祐”,宋仁宗年號,公元1056~1063年;“治平”,宋英宗年號,公元1064~1067年;“祥符”,宋真宗年號,公元1008~1016年;“至和”,宋仁宗年號,公元1054~1056年;“熙寧”,宋神宗年號,公元1068~1077年。

四、“王鮪魚”,即今之中華鱘,是中國特有的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堯舜時稱作神魚,周代稱作王鮪魚。中華鱘生於江河,長在海洋,成熟後遷移到中國淺海區,而後入河口肥育、棲息,秋季順長江逆流而上,至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成年中華鱘體長可達兩米以上,體重約二、三百公斤,壽命較長,可活一、二百年。 五、宋代對民間的貨幣造假,懲戒非常嚴厲。 《宋刑統》中規定:“諸私鑄錢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具未鑄者,徒二年,作具未備者,杖一百。”後乾德五年(967年)又下詔:“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鎉錢等,限一月悉送官,限滿不送者罪之有差,敢私鑄者棄市。”對於私鑄銅錢者,不計鑄造數量的多寡,皆處以死刑。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規定銅錢每貫必須“四斤半以上方得行用”,凡不合標準者限一月送官,官給銅價,“限外犯者之有差,私鑄之人作法處死”。鑄造錢幣需要銅、鐵、錫等金屬材料,為了從鑄幣源頭上加以控制,宋朝採取禁銅、榷鐵等措施。其中包括:禁止民間私自開采和冶煉原銅、私相買賣銅料、鑄造銅器出賣等等。

宋代,民間銅器製造業不斷發展,因此一些銅器商賈藉此機會私鑄銅幣以牟取暴利。為了集中幣材以供朝廷鑄錢專用,根據《宋史·食貨下二》的記載,法律規定:“凡山川之出銅者悉禁民採,並以給官鑄焉。”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令江南諸州官府所處貯雜錢:“每貫及四斤者送闕下,不及者銷毀。民間惡錢尚多,複申乾德之禁,稍峻其法。”法律還規定:宮廷、寺廟、道觀的法器、軍器、銅鏡、銅鑼等銅製金屬品均由官府製造出售,民間不得自造,凡不宜官造的器物,如銅鐘、銅佛等物,則須先提出申請,獲准之後在官府派員監督下方可鑄造,至於門上銅釘、銅飾等銅製品則一律禁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